超級物種首次關店,為何“餐飲+超市+APP”模式難盈利?

曾信誓旦旦地提出要在全國各地開滿100家門店的超級物種,如今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已然顯得吃力。

因為就在今日,超級物種上海首家門店——五角場萬達店宣佈關店調整,該門店於2017年11月開業,至今不到2年時間,這也是超級物種首次關店。

超級物種首次關店,為何“餐飲+超市+APP”模式難盈利?

01

超級物種將餐飲搬進了超市

超級物種,是永輝超市的子公司“永輝雲創”於2017年1月1日推出的一種定位為“高端超市+生鮮餐飲+O2O”的新零售。說白了,它就是從傳統超市演變發展而來的一種新興業態。

超級物種剛推出時,的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追捧。當時外界給超級物種的定義就是依託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針對城市中高端消費人群所打造的智慧零售新物種。換句話說,超級物種其實就是以技術作為內核,披著新業態外殼的新零售業態。

不僅如此,超級物種還把餐飲搬進了超市,在超級物種店內,消費者可以直接選購食材,也可以將食材烹煮在店內享用。這種消費方式對於消費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成本,因為如此一來,既能完成超市購物,又能解決用餐問題,一舉兩得,的確省時省力。這也是區別於傳統超市最明顯的一點。

去過超級物種的消費者能看到,超級物種的佔地面積較大,大概在600平米左右,店面裝修的風格偏年輕化,主打年輕消費群體。

按理說,超級物種應該能為新零售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可是如今不到兩年時間,卻迎來了門店關閉調整的尷尬局面。

其實不只是超級物種,稍早前同樣關閉門店的盒馬生鮮,還有七隻考拉、果小美等新零售企業紛紛扛不住巨大的虧損,先後撤出市場。

近期,永輝超市對部分地區的超級物種門店下達“盈利通牒”:再不盈利,就要下課。就目前而言,超級物種在永輝爸爸的保護下,還說不上撤離市場,但如果繼續虧損下去,估計最後也難逃噩運。

超級物種首次關店,為何“餐飲+超市+APP”模式難盈利?

02

為何超級物種難以盈利?

首先,擴張速度太快導致收入跟不上支出。根據永輝超市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超級物種在全國佈局了46家門店,2018年三季度報顯示,其在第三季度又新增了10家超級物種門店。

開店擴張是好事,但超級物種持續擴張的背後,永輝雲創的業績卻並不樂觀。根據東南網報道,2017年,永輝雲創的虧損金額為2.6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永輝雲創虧損更是達到了6.17億元,連帶拖累母公司永輝超市的淨利潤也出現了26.9%的下滑。

這讓超級物種陷入尷尬的境地。預想的利潤不但沒有如期而至,反而出現了虧損。再加上為了門店擴張,不得不持續引入高端管理、技術、經營人才,數據顯示增加的薪酬成本以及本期計提了3.58億元,作為股權激勵費用。

這樣一來引進技術人才的人工成本加重了超級物種、永輝雲創的負擔,也損耗了永輝不少元氣。也就是說,若超級物種曾經是永輝超市大力發展的對象,但如今也是造成永輝超市利潤消損的主力軍。

其次,賽道玩家一擁而上,同業競爭日益激烈。超級物種的頭號競爭者無疑是阿里的盒馬鮮生,儘管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的經營思路不同。盒馬鮮生是想用線下超市解決生鮮移動電商的流量入口問題,而超級物種更像是外界評價那般,是一家傳統的商超對“如何讓年輕人來逛超市”思考的解決方案。

只不過,目前入局新零售的商超除了永輝的超級物種和阿里的盒馬鮮生,還有世紀華聯鯨選、大潤發優鮮、百聯RISO系食。除此之外還有基於互聯網的美團小象生鮮、蘇寧蘇鮮生等等。

激烈的競爭自然讓超級物種難以躲避和對手們的正面競爭,在相同或有交叉的服務範圍內,強敵們在搶佔市場時採取的各種手段,都會一定程度上削弱超級物種的競爭力。

最後,新模式不夠成熟、模式重心不穩。雖說超級物種的出現引起了一片譁然,但是歸根結底超級物種的新零售業態還處於萌芽、摸索時期,尚未達到成熟階段,因此付出一定的金錢代價是在所難免的。

超級物種首次關店,為何“餐飲+超市+APP”模式難盈利?

所以說,此次超級物種關閉門店,整個放緩擴張速度,靜下心來思考未來的發展規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據有關報道,永輝的掌門人張軒鬆和其執行董事張軒寧,這兩兄弟對於超級物種未來的發展規劃上,意見是有分歧的,張軒寧主導的超級物種偏向於“餐飲+超市+APP”的模式,而張軒鬆曾提到他認為應該將重心放到“到家”上,並表示未來超級物種要轉型,要壓縮以餐飲為主體的經營模式,加包裝商品,重點推“到家”業務。

究竟選擇哪一種模式,哪一種模式成功率更大,我們現在也不知道,但是,我們知道的是,新零售將會是未來十年的發展風口,超級物種能否扭轉局勢,將虧損變盈利,還要再繼續觀望一陣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