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打尾今年三十歲,是北京一個三甲醫院的心理科醫生。

英國作家艾米莉·狄金森曾在書裡寫過,「哪怕能夠使一顆心免於破碎,我這一生就沒有白活。」打尾就是受這句話影響,走上了心理學的道路。

故事FM ❜ 第 180 期

/講述者/打尾/主播/@寇愛哲

/製作人/@寇愛哲

/聲音設計/@孫澤雨

/BGM List/

01.Story FM Main Theme(Halloween-彭寒

02.Brokeback Mountain-Gustavo Santaolalla

03. Opening-Gustavo Santaolalla

04.Week-Fabrizio Paterlini

05.Clear Water-Robert Haigh

06.Without You I Am Dying-Painless Destiny

/更多收聽平臺/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蜻蜓 FM

QQ 音樂 / 豆瓣播客 / 懶人聽書

—下面是本期故事的文字版—

請配合上方音頻食用

1. 她不是真的想跳樓

我們醫院門診每天下午五點多就停止掛號了,那天我們正準備收拾衣服離開,突然看見門口有一個大概三十多歲的女子,穿著粉色睡衣,披頭散髮,從我們門口幽幽地飄了過去。

我還沒反應過來,她就把頭鑽進了我們科室的門洞——

「你們這兒是心理諮詢室嗎?」

「是。」

「正好,我正想找地兒自殺,跟你聊會兒。」

我們面對自殺的人非常警惕,因為他們的行為是急性的抑鬱發病,如果對方跟你進行了溝通以後,又出現了自殺行為,那你就要承擔責任。

我們診室在十樓,她為了找一個可以打開的窗戶,從電梯出來以後穿過幾個曲折的過道,恰好看見我們這開著門。

我們坐下來談了談,原來她在跟男朋友吵架,男朋友的單位就在我們旁邊,她想通過死的方式,給他一種威脅,獲得對方關注。我們簡單地給她做了一些干預和疏導,等到她的情緒基本穩定下來,我們就趕緊聯繫她的男友來把她接走了。接的時候她很開心,覺得這個行為達到了她的目的。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2.「看到血,才有壓力釋放的感覺」

我們心理科不到十個人,在醫院算是一個比較小規模的科室。心理科和精神科的區別在於治療方法,心理科主要是心理諮詢和疏導或者干預,精神科或精神病院是以藥物為主。

以抑鬱症為例,現在我們認為,抑鬱症比較核心的因素是大腦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導致出現不太正常的情緒,在治療上我們更多地使用藥物去改變這種神經遞質的分泌,把它調到一個正常狀態。

學界普遍認為,自殺的人裡面有 70%-80% 都是抑鬱症導致的。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有個女孩我印象很深,她見我的時候,剛上大學,梳著一個馬尾辮,眉毛濃濃的,很文靜,還有點害羞,完全無法從外表聯想到她初中開始就嘗試自殺。她嘗試過很多自殺方法,但都沒有成功。她對檳榔過敏,有一回吃了四五十袋檳榔就是為了讓自己死。

當時她手上裹著紗布,我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說,「我知道這樣不對,也會讓爸爸媽媽很難過,但是發病的時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我覺得我情緒積壓了好久,而自殘會帶來快感,當我看到血的時候就突然有一種釋放的感覺。

她跟我對話的時候非常平靜,平靜到我都有點害怕。我不知道我們接待完她以後她會有什麼反應,她會不會吃這個藥。所以我們會非常嚴肅地提醒家人,一是儘可能 24 小時都跟在她身邊,二是定時定量服藥。

3. 逃不開的,是自己的原生家庭

前幾天來了一位母親,在東北做小買賣,但她的老公不是很支持她。她從瀋陽到北京來看病,住在她兒子家裡,兒子剛娶了一個媳婦,三人住在一起。她的病一直不好,兒子覺得很痛苦。

她把所有的期待和寄託都放在了兒子身上,生病雖然不舒服,但生病讓她能夠繼續留在兒子身邊,不用回到老家冰冷的地方繼續那段沒有溫度的夫妻關係。所以她會希望這個病延續下去,她很難接受跟兒子分離。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還有一位 70 多歲的阿姨,她特別擔心自己心理有問題,會影響她孫女的成長。

我問她家庭的情況,她說她在家裡排行老九,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家庭條件不好,她每天都害怕母親把她送人,這種焦慮伴隨了她一生,而孫女的出生重新喚醒了她的焦慮,她從內心裡對帶孫女是恐懼和牴觸的。

我跟她說,其實不一定要把自己的老年生活綁在小孩身上,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我們看看朋友圈裡面好友的名字,不難看到一些「XX 媽媽」、「XX 姥姥」,她們會把小孩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就像自己的身份、定義是連結在別人身上的。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有很多人覺得原生家庭給自己的童年帶來了創傷,影響到現在的心理和生活,也有不少人站出來批評說,不能什麼事都怪原生家庭。我個人是比較認可前者的。在我們的人格層面,原生家庭就像一個地基,它會對我們產生一些很難去察覺、改變和克服的影響。

比如在小孩兩三歲的時候,母親跟小孩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到以後親密關係的方式,在關係中遇到問題是願意主動地解決還是選擇冷戰,是越挫越勇地愛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愛,都跟小時候父母愛的方式和強度有非常大關係。

你會成為你父母的影子,不管這個影子你想要還是不想要,你都得接著。

4. 為自己的心理健康把關

我們醫院有 54 個科室,其中 53 個負責了從頭到腳的各個部位,只有一個心理科是負責心理健康的,這比例其實是嚴重失調的。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各種情緒體驗,比如被老闆訓了一頓,又被戀人忽視等等,心理上這種感受的強度和頻繁程度,都遠高於軀體疾病。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自己在經歷什麼樣的情緒體驗或內心感受的時候,覺得是需要去處理和治療的?覺得到什麼程度是需要別人幫助、需要警惕的?

比如悲觀厭世,喪失對生活的興趣,這種情緒體驗持續一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話,就有必要作為一個危險信號,就應該去醫院做基本的排查。

一個心理科醫生的自述:我相信原生家庭在深層影響著你|故事FM

5. 我想讓這個世界少一顆破碎的心

到目前為止,我 1/3 的人生都在跟心理學打交道。

最初是緣於高中時記下的一句話,一個叫艾米莉·狄金森的英國作家說的,「哪怕能夠使一顆心免於破碎,我這一生就沒有白活。」這句話一下擊中了我,我就想有什麼工作能夠實現這種目的,那便是心理學

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的點越來越小,也越來越深入,可能全世界只有幾十個人能夠在這個問題上跟你交流,像在茫茫宇宙中漂浮,非常孤獨,但是又很有成就感。

博士畢業以後,為了直接接觸到病人,我進了現在的工作單位,做的相當於是特別基層的心理工作。

有些人會把心理科當成一個懺悔室,把自己的一些過去的故事分享在這兒,或者像倒垃圾一樣把東西倒在這裡,然後他可以很輕鬆地繼續向前走。以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科學家,現在我就像居委會大媽,每天面對張家長李家短的雞毛蒜皮。

不過,陪伴就是一種特別好的治癒吧。你來了,咱們坐在這,我給你一個安全可信任的環境,然後用我全部的耐心和注意力去聽你說話,這對很多人來說已經很難得,我也願意繼續去創造這樣的環境。

* 情緒低落時你會做些什麼呢?來評論裡說說吧

* 本期配圖 | 視覺中國

感謝分享故事到朋友圈

文字 | 幸倍 運營 | 劉軍

/往期故事/

警察包圍了我的自殺現場|故事 FM

一場戀愛,把我送進了精神病醫院|故事FM

15 元/小時的虛擬女友:拉拉、男優和中年男人找我傾訴|故事FM

「故事 FM」

用你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

更多收聽平臺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蜻蜓 FM | QQ 音樂 | 豆瓣播客 | 懶人聽書

▼ 點擊「閱讀原文」,講出你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