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小佛爺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的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相當於100個人裡至少有3個抑鬱症患者。但是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卻沒有那麼深刻。在很多人眼裡,抑鬱就是“心情不好”。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就是矯情。顯然不是這樣。

無論你是否抑鬱過,還是此刻正在經歷著抑鬱,通過下面的故事,我們都希望你記住:你其實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即使你對別人沒那麼重要,對自己,你永遠都很重要。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小佛爺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的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相當於100個人裡至少有3個抑鬱症患者。但是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卻沒有那麼深刻。在很多人眼裡,抑鬱就是“心情不好”。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就是矯情。顯然不是這樣。

無論你是否抑鬱過,還是此刻正在經歷著抑鬱,通過下面的故事,我們都希望你記住:你其實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即使你對別人沒那麼重要,對自己,你永遠都很重要。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從記事起,伊恩(化名)就在他住的愛爾蘭小鎮裡成功地經營著一家酒吧。伊恩在鎮上頗為知名。他有許多朋友,都是他在他們來吃喝的時候認識的。他也一直過得非常開心。

最終,伊恩決定賣掉他的生意。他的存款和賣掉生意所賺到的錢,已經足以讓他繼續舒服地過日子。他已經準備好好放鬆,享受他之前努力的成果。

可是,忽然之間,他變得憂鬱了。15年過去了也沒能好轉。

像伊恩這樣的故事,我看過許多:一位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一位著名的法國歌手、一位連鎖雜貨店的創辦人兼主席、還有一位高級政府官員。這些都不只是故事,而是我認識(或曾經認識)的人。

他們有幾個共同點:他們很忙,又非常成功。他們擁有的錢足夠讓他們非常舒服地過完下半輩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變越來越抑鬱。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種典型的答案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有目標,而當我們停止工作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目標。但是,許多我看到的陷入這種狀況的人還在繼續工作:那位法國歌手就繼續唱歌,那位投資銀行家也繼續經營了一項基金。

或許變老本身就是令人憂鬱的。但是,我們也都認識一些活到耄耋之年卻仍然快樂的人。而有些陷入這種處境的人也並不是因為年老。

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解決方法比永遠工作或永遠保持年輕更合理。

得到金錢和事業成功的人,一定是在他們擅長領域的執行和分析大師。他們的抉擇影響了許多其他的人,而他們的忠告,也會被人積極採納。

很多時候,他們的自我概念以及強烈的自我價值都會通過他們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所思考的想法、甚至所感受到的感受傳達出來,並且被人重視。

想一想伊恩。如果他更換了菜單、調整了營業時間、或者聘請新的員工的話,他的這些行為就會直接影響到鎮上的人們的生活。就連他的友情,大多數都是以他身為酒吧業主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他的生意讓他跟周圍的社區有了密切的關係。

相關性是重點。只要我們保持與周圍的聯繫,我們幾乎在各個層面上都會有豐富的收穫。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個聯繫呢?失聯可能會非常痛苦。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並掌握我們並不願意花費一生時間追求的事物。我們需要掌控很多“不相關”。

這絕不只是一個關於退休的問題。我們許多人為了讓自己變得重要,反而變得不健康,最終也會不快樂。刻意讓自己變得重要,會使自己不堪重負,過度忙碌地應對每一個要求,好像一個消防員緊急地應對一個六級火災一樣。但是,我們真的那麼必不可少嗎?

不管是在事業中還是在生活裡,我們如何適應自己變得不那麼重要,可能會比變得重要更為值得關注。

如果我們失去了工作的話,適應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的狀況,同時不因此陷入憂鬱,是我們在找到另一個工作之前的關鍵生存技巧。如果經理和領導者想要擴大他們的團隊和企業,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讓其他人變得更重要,同時也成為領導者。我們在生命的某一個階段,或者在某些時候,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這個時候,問題是:你能夠接受嗎?

僅僅只和別人坐在一起,感覺如何?

你能夠只是聆聽一個人的問題,而不是老想著去解決它嗎?

在沒有任何特別的目的的前提下,你能夠快樂地和別人保持聯繫嗎?

我們許多人(但是不是每個人)能快樂地獨處幾天,理解我們所做的事對這個世界不重要。但是如果要獨處一年呢?或者十年呢?

儘管如此,這種“不相關”,仍有一線希望:那就是自由。

當你的目標轉換至此的時候,你就能“為所欲為”。你可以冒險。你可以有勇氣。你可以分享一些可能不會受歡迎的想法。你能夠以真實的態度面度生活。換句話說,當你不再擔心你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的時候,你就能夠更充實地做回自己。

這一線希望,或許就是我們的抗抑鬱藥。享受伴隨“不相關”而來的自由,可以幫助我們避開憂鬱,並且享受退休之後的生活。即便對於那些曾經以事業為中心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那麼,舒服地應對“不相關”的的感覺,甚至是那種結束職業生涯所感受到的深深的“不相關”,應該是怎樣的呢?可能是你從此能夠純粹為了經歷一件事而去做事。享受那項活動,而不去擔心它的結果;承認你的存在,而不去擔心你的影響。

以下是幾個小方法,讓你立刻開始體驗如何應對“不相關”:

1. 一天只在辦公桌前查幾次郵件。避免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郵件,或者在任何工作間隙查郵件。

2. 當你認識新朋友的時候,儘量不要跟他們聊工作。談話時注意一下你有多麼頻繁地使自己看似重要(分享你那天做了些什麼、你要去哪裡、你有多忙)。注意分辨一下哪些對話不僅僅是為了建立聯繫,而是為了讓自己顯得重要。

3. 當一個人分享他的難題的時候,只去聆聽,不要提供解決方法。(如果你這麼對待職員的話,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就會變得更有能力,更能自給自足。)

4. 就算是一分鐘也好,嘗試坐在公園的長椅,不做其他任何事(之後可嘗試五或十分鐘)。

5. 沒有企圖心地和陌生人聊天(我今早就和出租車司機這麼做來著)。享受這種互動,也享受認識這個人,只是為了讓心情愉快。

6. 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只為自己欣賞,而不需要把它展示給別人看。注意去發現不需要你做出任何創造而本身存在的美。

當你專注當下而不需要解決或證明任何事情的時候,看看會發生什麼。請注意當你和周圍世界中的決策、行為和結果不相關的時候,事情是如何解決的。這樣你就會感受到簡簡單單、漫無目的的互動帶來的樂趣。

請注意,即使當你覺得“不相關”的時候,對你自己來說你也很重要。

Peter Bregman|文

Peter Bregman是BregmanPartners諮詢公司的CEO,主要關注領導力的發展的培養。

暢銷書《18分鐘》(18 Minutes)的作者。

搬那度|譯

推薦閱讀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小佛爺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的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相當於100個人裡至少有3個抑鬱症患者。但是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卻沒有那麼深刻。在很多人眼裡,抑鬱就是“心情不好”。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就是矯情。顯然不是這樣。

無論你是否抑鬱過,還是此刻正在經歷著抑鬱,通過下面的故事,我們都希望你記住:你其實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即使你對別人沒那麼重要,對自己,你永遠都很重要。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從記事起,伊恩(化名)就在他住的愛爾蘭小鎮裡成功地經營著一家酒吧。伊恩在鎮上頗為知名。他有許多朋友,都是他在他們來吃喝的時候認識的。他也一直過得非常開心。

最終,伊恩決定賣掉他的生意。他的存款和賣掉生意所賺到的錢,已經足以讓他繼續舒服地過日子。他已經準備好好放鬆,享受他之前努力的成果。

可是,忽然之間,他變得憂鬱了。15年過去了也沒能好轉。

像伊恩這樣的故事,我看過許多:一位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一位著名的法國歌手、一位連鎖雜貨店的創辦人兼主席、還有一位高級政府官員。這些都不只是故事,而是我認識(或曾經認識)的人。

他們有幾個共同點:他們很忙,又非常成功。他們擁有的錢足夠讓他們非常舒服地過完下半輩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變越來越抑鬱。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種典型的答案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有目標,而當我們停止工作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目標。但是,許多我看到的陷入這種狀況的人還在繼續工作:那位法國歌手就繼續唱歌,那位投資銀行家也繼續經營了一項基金。

或許變老本身就是令人憂鬱的。但是,我們也都認識一些活到耄耋之年卻仍然快樂的人。而有些陷入這種處境的人也並不是因為年老。

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解決方法比永遠工作或永遠保持年輕更合理。

得到金錢和事業成功的人,一定是在他們擅長領域的執行和分析大師。他們的抉擇影響了許多其他的人,而他們的忠告,也會被人積極採納。

很多時候,他們的自我概念以及強烈的自我價值都會通過他們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所思考的想法、甚至所感受到的感受傳達出來,並且被人重視。

想一想伊恩。如果他更換了菜單、調整了營業時間、或者聘請新的員工的話,他的這些行為就會直接影響到鎮上的人們的生活。就連他的友情,大多數都是以他身為酒吧業主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他的生意讓他跟周圍的社區有了密切的關係。

相關性是重點。只要我們保持與周圍的聯繫,我們幾乎在各個層面上都會有豐富的收穫。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個聯繫呢?失聯可能會非常痛苦。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並掌握我們並不願意花費一生時間追求的事物。我們需要掌控很多“不相關”。

這絕不只是一個關於退休的問題。我們許多人為了讓自己變得重要,反而變得不健康,最終也會不快樂。刻意讓自己變得重要,會使自己不堪重負,過度忙碌地應對每一個要求,好像一個消防員緊急地應對一個六級火災一樣。但是,我們真的那麼必不可少嗎?

不管是在事業中還是在生活裡,我們如何適應自己變得不那麼重要,可能會比變得重要更為值得關注。

如果我們失去了工作的話,適應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的狀況,同時不因此陷入憂鬱,是我們在找到另一個工作之前的關鍵生存技巧。如果經理和領導者想要擴大他們的團隊和企業,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讓其他人變得更重要,同時也成為領導者。我們在生命的某一個階段,或者在某些時候,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這個時候,問題是:你能夠接受嗎?

僅僅只和別人坐在一起,感覺如何?

你能夠只是聆聽一個人的問題,而不是老想著去解決它嗎?

在沒有任何特別的目的的前提下,你能夠快樂地和別人保持聯繫嗎?

我們許多人(但是不是每個人)能快樂地獨處幾天,理解我們所做的事對這個世界不重要。但是如果要獨處一年呢?或者十年呢?

儘管如此,這種“不相關”,仍有一線希望:那就是自由。

當你的目標轉換至此的時候,你就能“為所欲為”。你可以冒險。你可以有勇氣。你可以分享一些可能不會受歡迎的想法。你能夠以真實的態度面度生活。換句話說,當你不再擔心你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的時候,你就能夠更充實地做回自己。

這一線希望,或許就是我們的抗抑鬱藥。享受伴隨“不相關”而來的自由,可以幫助我們避開憂鬱,並且享受退休之後的生活。即便對於那些曾經以事業為中心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那麼,舒服地應對“不相關”的的感覺,甚至是那種結束職業生涯所感受到的深深的“不相關”,應該是怎樣的呢?可能是你從此能夠純粹為了經歷一件事而去做事。享受那項活動,而不去擔心它的結果;承認你的存在,而不去擔心你的影響。

以下是幾個小方法,讓你立刻開始體驗如何應對“不相關”:

1. 一天只在辦公桌前查幾次郵件。避免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郵件,或者在任何工作間隙查郵件。

2. 當你認識新朋友的時候,儘量不要跟他們聊工作。談話時注意一下你有多麼頻繁地使自己看似重要(分享你那天做了些什麼、你要去哪裡、你有多忙)。注意分辨一下哪些對話不僅僅是為了建立聯繫,而是為了讓自己顯得重要。

3. 當一個人分享他的難題的時候,只去聆聽,不要提供解決方法。(如果你這麼對待職員的話,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就會變得更有能力,更能自給自足。)

4. 就算是一分鐘也好,嘗試坐在公園的長椅,不做其他任何事(之後可嘗試五或十分鐘)。

5. 沒有企圖心地和陌生人聊天(我今早就和出租車司機這麼做來著)。享受這種互動,也享受認識這個人,只是為了讓心情愉快。

6. 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只為自己欣賞,而不需要把它展示給別人看。注意去發現不需要你做出任何創造而本身存在的美。

當你專注當下而不需要解決或證明任何事情的時候,看看會發生什麼。請注意當你和周圍世界中的決策、行為和結果不相關的時候,事情是如何解決的。這樣你就會感受到簡簡單單、漫無目的的互動帶來的樂趣。

請注意,即使當你覺得“不相關”的時候,對你自己來說你也很重要。

Peter Bregman|文

Peter Bregman是BregmanPartners諮詢公司的CEO,主要關注領導力的發展的培養。

暢銷書《18分鐘》(18 Minutes)的作者。

搬那度|譯

推薦閱讀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跨部門協作難如登天?你肯定沒做到這4點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小佛爺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的數據,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抑鬱症,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相當於100個人裡至少有3個抑鬱症患者。但是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卻沒有那麼深刻。在很多人眼裡,抑鬱就是“心情不好”。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抑鬱症就是矯情。顯然不是這樣。

無論你是否抑鬱過,還是此刻正在經歷著抑鬱,通過下面的故事,我們都希望你記住:你其實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做回真實的自己;即使你對別人沒那麼重要,對自己,你永遠都很重要。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從記事起,伊恩(化名)就在他住的愛爾蘭小鎮裡成功地經營著一家酒吧。伊恩在鎮上頗為知名。他有許多朋友,都是他在他們來吃喝的時候認識的。他也一直過得非常開心。

最終,伊恩決定賣掉他的生意。他的存款和賣掉生意所賺到的錢,已經足以讓他繼續舒服地過日子。他已經準備好好放鬆,享受他之前努力的成果。

可是,忽然之間,他變得憂鬱了。15年過去了也沒能好轉。

像伊恩這樣的故事,我看過許多:一位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一位著名的法國歌手、一位連鎖雜貨店的創辦人兼主席、還有一位高級政府官員。這些都不只是故事,而是我認識(或曾經認識)的人。

他們有幾個共同點:他們很忙,又非常成功。他們擁有的錢足夠讓他們非常舒服地過完下半輩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變越來越抑鬱。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種典型的答案是:人們在生活中需要有目標,而當我們停止工作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目標。但是,許多我看到的陷入這種狀況的人還在繼續工作:那位法國歌手就繼續唱歌,那位投資銀行家也繼續經營了一項基金。

或許變老本身就是令人憂鬱的。但是,我們也都認識一些活到耄耋之年卻仍然快樂的人。而有些陷入這種處境的人也並不是因為年老。

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解決方法比永遠工作或永遠保持年輕更合理。

得到金錢和事業成功的人,一定是在他們擅長領域的執行和分析大師。他們的抉擇影響了許多其他的人,而他們的忠告,也會被人積極採納。

很多時候,他們的自我概念以及強烈的自我價值都會通過他們所做的事、所說的話、所思考的想法、甚至所感受到的感受傳達出來,並且被人重視。

想一想伊恩。如果他更換了菜單、調整了營業時間、或者聘請新的員工的話,他的這些行為就會直接影響到鎮上的人們的生活。就連他的友情,大多數都是以他身為酒吧業主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他的生意讓他跟周圍的社區有了密切的關係。

相關性是重點。只要我們保持與周圍的聯繫,我們幾乎在各個層面上都會有豐富的收穫。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個聯繫呢?失聯可能會非常痛苦。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並掌握我們並不願意花費一生時間追求的事物。我們需要掌控很多“不相關”。

這絕不只是一個關於退休的問題。我們許多人為了讓自己變得重要,反而變得不健康,最終也會不快樂。刻意讓自己變得重要,會使自己不堪重負,過度忙碌地應對每一個要求,好像一個消防員緊急地應對一個六級火災一樣。但是,我們真的那麼必不可少嗎?

不管是在事業中還是在生活裡,我們如何適應自己變得不那麼重要,可能會比變得重要更為值得關注。

如果我們失去了工作的話,適應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的狀況,同時不因此陷入憂鬱,是我們在找到另一個工作之前的關鍵生存技巧。如果經理和領導者想要擴大他們的團隊和企業,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沒那麼重要,這樣才能讓其他人變得更重要,同時也成為領導者。我們在生命的某一個階段,或者在某些時候,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這個時候,問題是:你能夠接受嗎?

僅僅只和別人坐在一起,感覺如何?

你能夠只是聆聽一個人的問題,而不是老想著去解決它嗎?

在沒有任何特別的目的的前提下,你能夠快樂地和別人保持聯繫嗎?

我們許多人(但是不是每個人)能快樂地獨處幾天,理解我們所做的事對這個世界不重要。但是如果要獨處一年呢?或者十年呢?

儘管如此,這種“不相關”,仍有一線希望:那就是自由。

當你的目標轉換至此的時候,你就能“為所欲為”。你可以冒險。你可以有勇氣。你可以分享一些可能不會受歡迎的想法。你能夠以真實的態度面度生活。換句話說,當你不再擔心你的行為會有什麼影響的時候,你就能夠更充實地做回自己。

這一線希望,或許就是我們的抗抑鬱藥。享受伴隨“不相關”而來的自由,可以幫助我們避開憂鬱,並且享受退休之後的生活。即便對於那些曾經以事業為中心的人來說,也是如此。

那麼,舒服地應對“不相關”的的感覺,甚至是那種結束職業生涯所感受到的深深的“不相關”,應該是怎樣的呢?可能是你從此能夠純粹為了經歷一件事而去做事。享受那項活動,而不去擔心它的結果;承認你的存在,而不去擔心你的影響。

以下是幾個小方法,讓你立刻開始體驗如何應對“不相關”:

1. 一天只在辦公桌前查幾次郵件。避免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郵件,或者在任何工作間隙查郵件。

2. 當你認識新朋友的時候,儘量不要跟他們聊工作。談話時注意一下你有多麼頻繁地使自己看似重要(分享你那天做了些什麼、你要去哪裡、你有多忙)。注意分辨一下哪些對話不僅僅是為了建立聯繫,而是為了讓自己顯得重要。

3. 當一個人分享他的難題的時候,只去聆聽,不要提供解決方法。(如果你這麼對待職員的話,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們就會變得更有能力,更能自給自足。)

4. 就算是一分鐘也好,嘗試坐在公園的長椅,不做其他任何事(之後可嘗試五或十分鐘)。

5. 沒有企圖心地和陌生人聊天(我今早就和出租車司機這麼做來著)。享受這種互動,也享受認識這個人,只是為了讓心情愉快。

6. 創造一些美好的東西,只為自己欣賞,而不需要把它展示給別人看。注意去發現不需要你做出任何創造而本身存在的美。

當你專注當下而不需要解決或證明任何事情的時候,看看會發生什麼。請注意當你和周圍世界中的決策、行為和結果不相關的時候,事情是如何解決的。這樣你就會感受到簡簡單單、漫無目的的互動帶來的樂趣。

請注意,即使當你覺得“不相關”的時候,對你自己來說你也很重要。

Peter Bregman|文

Peter Bregman是BregmanPartners諮詢公司的CEO,主要關注領導力的發展的培養。

暢銷書《18分鐘》(18 Minutes)的作者。

搬那度|譯

推薦閱讀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跨部門協作難如登天?你肯定沒做到這4點

中國每100人至少3個抑鬱:你能接受自己沒那麼重要嗎?

《哈佛商業評論》

[email protected]

公眾號ID:hbrchinese

長按二維碼,訂閱屬於你的“卓越密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