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不叫抑鬱症,只是持續性躊躇滿志和間歇性混吃等死

抑鬱症 睡眠 星座 性冷淡 鯨落FM 鯨落FM 2017-11-01

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得過抑鬱症。

在我對抑鬱症還沒有概念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特別消沉,對自己失望,對世界失望。更痛苦的是,無時無刻不在頭疼。

後來我去看了醫生。印象裡那是一個很溫和的阿姨。診斷以後告訴我“沒什麼事,就是太累了。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多幾天就好了。”給我開了兩盒藥,說是營養神經用的。

吃了藥以後,果然好了很多,頭不疼了,心理壓力也減輕不少。但是藥吃完了,頭疼又來了。

我讓我媽媽給我買藥,結果當天沒有買過來,說是處方藥,藥店不給賣。又找了那個醫生開了處方單,第二天才拿到藥。記得當時頭疼了兩天,我就跟我媽鬧了兩天,嫌棄她辦事效率太差。

後來又買了幾次,才慢慢擺脫了頭疼。

隔了很久收拾東西的時候,我看到當時吃剩一半的藥,盒子上面寫的“用於抑鬱症”。

我突然就想,那時候我媽去買那麼多次藥,醫生到底會跟她說些什麼呢?她到底對抑鬱症有什麼概念呢?她知不知道很多抑鬱症病人會自殺?她當時買藥的時候,到底是什麼心情什麼表情呢?

接著我又發散思維。如果當時我知道我可能是得了一種病,把自己當做一個病人去吃藥治療,去搜集抑鬱症的相關資料,我會好麼?那時候我脆弱的神經能夠承受麼?我能挺過去麼?

直到今天,我都很感激那位只見過一次的醫生,也許是她的善良治好了我。我也特別感激我的母親,她把我保護得那麼好,讓我有機會成為一個逗比。

我一直帶著那個藥盒在身邊,再也沒對世界失望過。

你那不叫抑鬱症,只是持續性躊躇滿志和間歇性混吃等死

但有些人,他們是真的不快樂 。

他們宅在家裡:暴飲暴食,或滴水不進;夜晚失眠,白天嗜睡;情緒低落,自我貶抑,對很多事失去興趣甚至性冷淡;沉浸在虛擬世界裡,拒絕和外界聯絡;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甚至看不到生活的意義。。

他們的家人和朋友也很著急,但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幫他們。

因為他們的困境在別人看來,完全是他們自己的有意為之。明明只需要一點點意志力,事情就可能完全改觀。但他們充耳不聞的態度,實在讓人著急。

對於那些關切或指責,他們的迴應常常是沉默以對,或者笑笑不再說什麼。他們明白你說的都對,只是,越是向他們的意願呼籲,他們就越是感到無力。

他們病了。據說這是抑鬱症的一個特徵:不能控制自己。

抑鬱症這個詞,隨著某個事件的發生,現在常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某些有影響力的大號也是反反覆覆在寫這個話題。所以人們差不多都同意,是有抑鬱症這回事的。但如果身邊有人聲稱自己得了抑鬱症,那麼人們多半是不容易接受的。

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言談舉止明明和常人無異,怎麼就病了呢?不就是情緒不高麼?不就是矯情造作麼?就算是病了去看醫生不就好了。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吧,而這也是讓抑鬱症患者和周圍人的交流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沒有可以肉眼可見的傷口,也沒有觸目驚心的醫學圖像,甚至沒有高熱的溫度和疼痛的反應。

他們看起來與常人無異。他們很想讓自己滿足人們的期待,可是他發覺自己做不到。這讓他們在面對那些善意的關懷時,倍感壓力和內疚。所以他們試圖減少社會交往,以躲避關切。

他們在生活中總會面臨一些失去控制的人和事。因此,悲傷,無助,空虛,絕望,焦慮,憤怒和自我期許的種種情緒在內心不斷焦灼。

漸漸的他發覺,在這個孤獨喧囂的世界裡,他看不到任何潛逃的可能。於是慢慢凝固成一個僵硬漂浮的姿勢,無助地聽任命運擺佈。

有一副畫最直觀地體現了這樣的處境——梵高的《吶喊》。煢煢孑立,形單影隻,他歇斯底里,可週圍一片死寂。

每一天,都有人感到自己很不幸。

林肯說:“如果把我的感受同樣傳播到全人類,那麼這個世界上將再也看不到一張快樂的面孔。”

真的,心境障礙的蔓延速度令人吃驚,以致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是處在一個“抑鬱的時代”。

你那不叫抑鬱症,只是持續性躊躇滿志和間歇性混吃等死

突然說這些是因為今天凌晨三點鐘時候突然收到一個朋友的消息,說她抑鬱症又犯了:不想出門,不想上班,不想見人。

一個夜夜在酒吧流連忘返的人說要戒酒,以後再也不想去泡吧了。這話我是不信的。當然她說她有抑鬱症這我也是不信的。

你們有沒有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突然站在某一天就宣告天下說他有抑鬱症。在這個壓抑的年代,沒有誰是不焦慮的,很多人把短暫的焦慮和自我逃避誤以為是抑鬱症。

我不知道抑鬱症的表現到底是怎樣的,我只是想說,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有抑鬱症,千萬不要在網上求助!

網上關於抑鬱症的描述對你都沒有太大的意義,而且也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測評。你需要的是去正規醫院讓醫生幫你診斷。

但是你要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病!不是你說有就有,你說沒有就沒有的。

不是你做了一個問卷故意消極回答幾道問題自己就是有抑鬱症了。也不是論壇裡面有些人說你只是懶惰你就沒有抑鬱症了。那麼容易判斷自己是不是抑鬱症,還要醫生幹什麼。

你那不叫抑鬱症,只是持續性躊躇滿志和間歇性混吃等死

我特別反感現在網絡上流行的測評,暫且不說抑鬱症的測評是需要在特定環境下由專業人員進行的,那些網絡上的測評沒有對測試的相關注意事項做出過任何說明,問卷的內容的合理性也沒有保證,最後的結果也很少有詳細說明的,完全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而且,如果你自行去做測評,很容易加重自己的心理暗示,覺得自己的情況特別嚴重,然後繼續消沉,惡性循環。本來沒有病的人也會嚇出病來。

那些抑鬱症症狀的描述也儘量不要看!類似於你看了你的星座描述,覺得對啊,我就是這樣,然後之後生活中也會有意無意按照星座描述來行事。

你看那些抑鬱症症狀描述以後,會有一種代入感,覺得這說的就是我啊,看來我是得了抑鬱症。但其實你的症狀沒有那麼明顯,你可能只是有共鳴,甚至希望自己就是描述的那樣。如果再碰到一個文筆好的,描述得細緻逼真的,就算鳳姐這樣樂觀的人也抑鬱症沒跑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這個傾向或是生活受到影響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做諮詢。沒有一個人看你一兩句描述就能判斷你是否得了抑鬱症包括你自己。

縱然致鬱的原因有千萬種,可是得抑鬱症真不是什麼好事,沒有一個有抑鬱症的人會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自己有病,除非他真的有病——神經病。

相反,據我所知,真正的抑鬱症患者非常的高冷,用四個來形容就是:懶得理你。他們整個人接近於停滯的狀態,可以說毫無波動,甚至是不屑於和他人以及世界溝通的。

所以,那些跟你說自己有抑鬱症的人,不用太擔心,他們多半沒什麼事。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認知都是不準確的。那不叫抑鬱症,只是持續性的躊躇滿志,和間歇性的混吃等死。

今天失個戀你抑鬱了,明天辭個職你抑鬱了,生活中但凡遇到一點不稱心如意的事,人一倦怠一難過一消沉,你就跟別人說自己得了抑鬱症,好像得抑鬱症變漸漸成了一種潮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