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義教改革“新國標”只需get這3點

中國網7月10日訊(記者 劉佳) 五育”並舉、課堂主陣地、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未來,我國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規劃表”全在這兒!

昨天(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堅持“五育”並舉、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關鍵領域配套改革、加強組織領導五方面做出戰略部署。這份從大局著眼,同時關切每個教育群體的綱領性文件,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發佈會,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組團”為“新國標”劃重點。讀懂義教改革“新國標”,只差這3點。

三句話讀懂“新國標”

《意見》基於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迴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兩大因素出臺。

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價值引領、解決突出問題、形成工作合力四大維度做出明確指示。

堅持“五育”並舉、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關鍵領域配套改革、加強組織領導是《意見》提出的具體“五步走”。

亮點一:“五育”合體 勞動教育首次上位

“五育並舉”是此次《意見》中對於素質教育的創新定義,其中,勞動教育更是填補了此前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空位。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召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意見》發佈會上,國家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表示,未來,教育部將相繼出臺兩大文件,從政策制定保證勞動教育在大中小學的切實開展,勞動教育將以明確課時,並列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

1. 勞動教育補齊“五育”短板

鄭富芝表示,勞動教育是當前整個教育體系當中最短的短板,因此必須要加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勞動教育的極端重要性講得非常清楚,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實、如何落地的問題。此次出臺《意見》中,將勞動教育首次列入其中,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不像過去那樣是一項簡單的活動。鄭富芝強調:“只有進了體系,才能擺上位置。”

2. 勞動教育列入義教階段必修課

教育部將出臺兩大文件加強勞動教育落實的制度建設。在兩大政策文件中,將明確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的課時,此外,勞動教育將列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課。

教育部即將出臺兩大文件一是制定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指導意見,進行頂層系統設計;二是制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綱要,因為每個學段的內容和要求、形式是不一樣的。通過制定勞動教育的指導綱要,明確具體的內容和實施的要求,確保勞動教育能夠落地。必須明確兩點:第一點是要把勞動教育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必須要開展勞動教育;第二點是要有專門的勞動教育的課時,要有具體的時間規定和要求,按照規定和要求開足開好勞動教育課。

3. 勞動教育將“分層教學”

勞動教育將創新形式,首先加強勞動教育的針對性,按年齡“分層教學”,其次,做好統籌規劃,家務、校內、社會勞動各有分工。

強調勞動教育的針對性,要搞清楚勞動教育現在的特點:要適應時代發展的特點;要針對城鄉勞動教育資源的特點;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其次,做好統籌,把家務勞動、校內勞動、社會勞動統籌好,形成對勞動的正確態度和看法,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開闢新資源,要創建一批勞動教育的試驗區,同時還規定在農村地區要安排相應的田地、山林、草場作為學農的實踐基地,在城鎮地區要為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踐活動提供保障。

亮點二:教師權益放大 教育懲戒權被合法保障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此次《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重要亮點之一。在今天的發佈會上,教育部首次提出將依法保證教師享有懲戒權,並提高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薪資待遇,實名助力教師隊伍建設。

1. 教師教育懲戒權細則將出臺

教師對學生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從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出發,幫助孩子從小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對教師懲戒權出臺細則進行規範和明確。”他解釋,教育懲戒的目的重在教育,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愛、保護,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願望出發來實施教育懲戒。下一步將研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實施的範圍、程度、形式,規範行使教育懲戒權,促進廣大教師既熱情關心學生,又嚴格管理要求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對此,他特別提出倡議,社會各界、家長給予積極理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育人的氛圍,提高育人效果。其次,抓緊修訂《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從法律規定上進一步明晰教師教育懲戒權的行使,保障教師有效地行使懲戒權,促進教師敢管、善管,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維護師道尊嚴。

2. 提高鄉村教師津貼補助

強化條件保障,提高教師待遇。要制定教師優待辦法,這是文件的一個新亮點,也是第一次提出。

呂玉剛表示,教師待遇保障機制上,要向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傾斜,特別是在津補貼補助辦法上傾斜,這次特別提出,有條件的地區要給在鄉村任教老師發放交通補貼等一系列舉措。對現有的老師要加強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的全員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過程中要更多地向鄉村傾斜,特別是向艱苦邊遠地區教師傾斜,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大城鄉教師雙向交流、定期輪崗力度,農村的老師和城裡的老師都是合格老師,要加大教師交流力度,交流過程中更加重視向農村的流動,選派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支持學校建設和發展。

針對廣大教師群體,要保障教師的健康體檢、休假、旅遊、住房等方面的優待政策,也就是公共服務領域儘可能地給教師創造一些優待條件。同時明確教育投入優先保障,並不斷提高教師待遇。這次教師待遇問題上也有突破,首先要建立義務教育教師工資聯動增長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要向教學一線和教學實績突出的老師傾斜,鼓勵老師教出風格、教出水平,把學生培養好。

亮點三:“減負”組合拳 家長學生齊“鬆綁”

“減負”是此次《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關注重點之一。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再次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多效措施,“組合拳”為學生、家長“鬆綁”。

1. 讓作業迴歸“本性”

“這個作業是留給學生的,幹什麼用?是為了學生的溫故而知新,在學校、在課堂上聽完之後,回到家裡抽一點時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鄭富芝在發佈會上對“作業”做出了明確定義,也為減負定調,並指明瞭具體方向。

去年,教育部出臺“減負30條”,在此基礎上,此次出臺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了減負的要求。一是通過提高質量來減負,在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上下功夫。治本之策是提高課堂效率;二是通過優化課程來減負。要從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出發,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三是通過規範校外培訓減負。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已經進入第二階段,關鍵是堅決杜絕超前、超標的培訓行為,防止層層加碼;四是通過科學評價來減負。健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體系,要糾正唯考試成績唯升學率的片面做法,解決好“指揮棒”的問題;五是通過社會協同來減負。最近,教育部組織了“家校協同育人的攻堅行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念,理性地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通過家校共育,使學校和家庭在減負問題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2. 減負學生不是增負家長

據調查顯示,“家長作業”這個現象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民調發現75%的網友都覺得“家長作業”負擔很重。對此這種現象,此次《意見》也給“亮劍”鮮明,一定要堅決治理“家長作業”。

鄭富芝表示,首先要解決一個導向問題,不能發出錯誤的信號。“自己該做的事還可以讓別人代替,這不是教育的初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 下一步怎麼辦?對於違反政策規定的學校、老師違將嚴格查處。

這是最好的教育時代——尊重個性、以人為本;這是最有前景的教育篇章——全面育人,為培養新時代共產主義合格接班人謀篇佈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