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藝術 美術 高華 舞蹈 渝帆 2017-03-30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麒麟,是中華民族遠古時代吉祥圖騰“四靈”之首,象徵著祥瑞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據相關史料記載,麒麟的形象已有2500年的歷史,最初是一種圖騰、一種信仰。後來發展到哲學意義,又進入文學領域,如韓愈寫的《獲麟解》、黃庭堅的《麟趾贊》等。最終走向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成為了陶瓷、年畫、剪紙、泥塑、刺繡、金玉飾、建築、雕刻等藝術創作的素材。

麒麟舞也稱為“武”麒麟,它類似於舞獅,又不同於舞獅,也異於舞龍,其造型為“龍頭、鹿角、蛇身、 羊蹄、牛尾”,舞動時,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尾,兩人配合默契,以此把傳說中麒麟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等動靜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

該舞是客家人從北方帶到南方來的一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以鑼鼓加嗩吶為伴奏,具有長江北部地區花會的風格,與廣東嶺南音樂不同,是客家人世代相傳的藝術文化。它集歌、舞、樂於一體,麒麟的骨架用竹篾紮成,皮用紙漿做成。分成頭、尾兩截,中間穿孔,舞者站在穿孔處將麒麟系在身上,在春節期間,入村上街挨家逐戶恭賀新年。

廣東省東莞市南部的清溪鎮,是一個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當地的客家人大多由中原一帶南遷而來,明萬曆447年(1619年),朝廷禮部尚書李伯襄巡視至清溪,見此地峰巒疊嶂,群山環抱,銀屏山嘴溪水南流,清澈如鏡,觸景生情,詩性大發,賦詩一首,詩中有“矚目河湛清溪水,源頭出處隱山中”之句,清溪因此而得名。風景秀美的清溪山水孕育了豐富的客家文化,麒麟舞則是客家文化的的根。

清溪是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麒麟舞)之鄉,當地的麒麟舞聞名中外,還多次受邀到海外演出,這都得益於客家麒麟世家的執著延續和精湛藝術造詣。其中大利村黃素明一家6代製作的麒麟頭遠銷海內外,他們家扎的麒麟頭以竹藝精、畫藝精、形態逼真、色彩鮮豔贏得了良好的聲譽。

3月21日,渝帆隨南方衛視《潮流假期》攝製組參加了清溪鎮第七屆賞花行活動,並有幸走進了黃素明的家裡,親眼目睹了扎麒麟的製作過程,也瞭解了扎麒麟的現狀。去之前,我們以為像這種國家級的非物遺產傳承工藝至少應該有一個小團隊、小工坊什麼的,然而現實是,工坊就是黃素明老人家裡的一個房間,扎麒麟的也就是老人家一個人。

據黃素明老人講,他自小就跟著父親一起扎麒麟,孩童時候就幫著父親打下手,十多歲就可以獨自完成扎麒麟的工藝了,現在年近七十,算起來扎麒麟已紮了五十多年了,1861年,他的祖父黃嬌開設了一家“高華”紙紮店,“高華麒麟”由此起步,經過幾代的傳承,他現在是“高華麒麟”的當家人,上世紀他製作出比普通麒麟輕500克的手工麒麟,雖然售價高達100多元,還是受到熱捧,而當時豬肉才一毛五分錢一斤。

麒麟頭直徑約50釐米,高約70釐米。扎麒麟頭共分成五個工序:扎廓、扎紙、描繪、上漆和裝飾。黃師付介紹說,每一步工序都有技巧,如果不注意細節,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第一步是扎架:主要用料為黃竹,要堅韌耐用,還須選用竹齡在兩年以上的,並經過日晒後處理。然後,用刀分別破成不同規格的竹篾、竹條,再進行麒麟頭骨架扎作,用黃藤、紗紙捆綁固定。由於各部分沒有具體的尺寸,扎作時全憑經驗和熟練程度。

第二步是糊裱:用紗紙糊裱成麒麟頭形。為了做到麒麟表面細膩平滑,糊裱時紗紙要一層層拉平粘好,待一層晒乾後,再糊另外一層,最多的地方需要糊裱12層,最少的地方也要糊裱8層,需要耐心和一絲不苟。糊裱用的漿糊用麵粉等手工調製,特點是粘度高、重量輕。

第三步是繪畫:首先是在紗紙上用顏料打底色,然後畫上各種顏色、形狀的圖案。圖案以花卉、紋飾為主,用色主要有紅、黃、藍、綠、黑等,顏色搭配講究,形狀對稱和諧。

第四步是上油:分兩次對繪畫好的麒麟頭上光油,第一次上的光油要調得稀一些,第二次則要求調得比較濃,這樣增強光澤的上油方法效果好。

第五步是頭部飾物修飾:安裝花球2個(在鼻子上),安裝眉毛、睫毛(使用兔毛,不易吸水),粘貼反光紙等。

一個麒麟做下來,最快也一個多星期,賺不了什麼錢,而且現在需求也少了,這活全是手工藝,做起來需要耐心,比較枯燥,即便是畫畫,很多也是重複的圖案,所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現在雖然成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依舊面臨著傳承的壓力。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成品麒麟頭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細節拍攝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這是別人定製的,所以上面寫上了別人的堂號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黃素明老先生正在為麒麟畫畫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這上面的圖案非常繁鎖,都需要老人一筆一筆的去完成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以老人畫的這個藍色為例,深淺不一,全憑感覺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他一邊畫,一邊給我們講麒麟的歷史和他們家的故事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他的製作室並不大,就在他家一樓的客廳裡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這是剛糊好紙的麒麟骨架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獲獎證書的複印件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牆上有麒麟製作工藝的圖解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獲過很多獎,老人都用薄膜封起來了,怕染上灰塵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牆角的兩個麒麟頭成品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老人說,這是他的師傅,也是他的父親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澳門商報的陳老師從一個媒體的角度聊了關於扎麒麟的保護與傳承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麒麟頭局布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局部特寫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麒麟頭成品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麒麟頭頂部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側面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麒麟頭銅塑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清溪鎮第七屆賞花行開幕式上的麒麟舞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這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與傳統的舞獅有很大的區別

扎麒麟、舞麒麟,非遺傳承客家情

【扎麒麟的歷史】

1861年,黃嬌開設“高華”紙紮店,從事麒麟製作;

1998年,清溪民間藝術協會麒麟武術隊成立;

2007年,清溪麒麟製作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清溪麒麟遠赴澳大利亞,應邀參加悉尼華人春節大巡遊表演;

2008年7月29日,清溪鎮麒麟隊作為中國唯一的麒麟代表隊前往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演出並獲金獎;

2008年,黃鶴林和黃素明、黃飛航製作了國內目前最大的紙紮麒麟;

2008年,清溪鎮被評為“全國麒麟文化傳承基地”;

2014年11月,清溪的彩扎麒麟製作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5年1月,清溪鎮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5年12月,清溪鎮選送的節目《南國麒麟舞吉祥》獲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2016年5月,廣東省麒麟文化節永久落戶清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