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百年鼓韻,傳承困難

藝術 黃金 文化 央廣網 2017-05-25

央廣網洛陽5月23日消息(記者 孫丁玲)一百多年前,河洛大鼓誕生。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河洛大鼓的黃金時期,洛陽市許多地方都有書棚,藝人們雲集於此,競相獻藝。隨著電視和互聯網的普及,那悠遠的鼓聲書韻與我們漸行漸遠。

在河洛大鼓傳承過程中,先後出現過許多知名的藝人。河洛大鼓曾成了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所以當地從事河洛大鼓的藝人很多,鼎盛時期就有一、二百餘人。第二代傳人有“說書狀元”之稱的張天倍,在洛陽幾乎家喻戶曉;第三代傳人程文和,享譽豫西,並曾代表河南參加全國首屆曲代會,一曲《趙雲截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讚賞;第四代傳人段介平,號稱“一代宗師”都曾獨樹一幟,聞名遐邇。

然而,現在河洛大鼓的聽眾人數逐年下降,年輕人已無人聽更無人學,特別是年事已高的老藝人大多已謝世,藝人只減不增,並且大部分已不再從事表演活動,河洛大鼓的生存狀況已跌入令人擔憂的境地。

河洛大鼓:百年鼓韻,傳承困難

河洛大鼓曾紅遍河洛大地,但隨著上一代藝人漸漸年邁,傳承遇到了困難。河洛大鼓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牛小枝倍感憂慮。

河洛大鼓:百年鼓韻,傳承困難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牛小枝在表演河洛大鼓

“前些年我們還會接一些村裡的紅白喜事、祈福還願等活動,現在基本上沒有了。”河洛大鼓藝人牛小枝說,過低的酬勞使得河洛大鼓藝人越來越少。

隨著上一代藝人漸漸年邁,而新一輩藝人遲遲未見,能夠上臺表演河洛大鼓的藝人已經寥寥無幾。牛小枝扳著指頭說:“數來數去,只剩下十來個人了。”這十來個人,大多已經年過六旬。“真不敢想我們唱不動了之後,這河洛大鼓該咋傳。”

百餘年來,河洛大鼓基本沿襲著師父帶徒弟的傳承模式,天賦高且努力者,也需要數年才能出師。

河洛大鼓:百年鼓韻,傳承困難

委要聽(左)和他弟弟在演出現場

委要聽也是洛陽本地深受當地群眾喜愛的傳承人,他師從段界平。

委要聽隨手拿起了鼓槌,敲擊著桌子,另一隻手裡的月牙板也發出了清脆的響聲。“緊鼓,慢板,鼓聲可以有輕重緩急的變化,月牙板的節奏卻不能變,這一心二用的本事不是幾堂課就能練出來的。”給他伴奏的是他的親弟弟,兄弟倆,從當年最初的2塊錢一場戲,到現在600塊一場的戲,一晃眼,40多年過去了。

河洛大鼓:百年鼓韻,傳承困難

即興演出的委要聽

面對不容樂觀的傳承現狀,河洛大鼓藝人們也有著自己的思考。委要聽認為,曲藝也需要與時俱進,需要不斷創新。自編的小段裡很多都與生活息息相關,甚至計劃生育、相親也成為其中的主題。”委要聽認為,河洛大鼓在當今時代下,也應該吸收現在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活在當下,而不是沉溺於歷史。

現在河洛大鼓藝人大多年事已高,如何能讓下一代願意去學習河洛大鼓,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去學習這門曲藝,成為需要挑戰的問題。只有抓住了下一代的心,河洛大鼓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健康發展、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