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收藏家王兵向蓬皮杜藝術中心捐贈了郝量作品《由仙通鬼》

2018年5月8日,高古軒紐約麥迪遜大道的畫廊空間為郝量舉辦其於美國的首個個展“肖像與奇觀”,揭示了國際大牌畫廊對其在西方市場潛力的肯定。

二級市場的跟進也很快,在2018年秋拍中,郝量2010-2011年作品《殼》先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452萬港元,又在佳士得香港以1066萬港元成交,兩次超千萬成交。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收藏家王兵向蓬皮杜藝術中心捐贈了郝量作品《由仙通鬼》

2018年5月8日,高古軒紐約麥迪遜大道的畫廊空間為郝量舉辦其於美國的首個個展“肖像與奇觀”,揭示了國際大牌畫廊對其在西方市場潛力的肯定。

二級市場的跟進也很快,在2018年秋拍中,郝量2010-2011年作品《殼》先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452萬港元,又在佳士得香港以1066萬港元成交,兩次超千萬成交。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殼》重彩絹布 145.5 x 92cm 2010至2011年作

而到2019年春季,由成都藏家黃予釋出的郝量2011作品《林間記》在香港蘇富比再度刷新紀錄,以1517.5萬港元成交,成為其目前最高價格,令他成為時下市場最受追捧的年輕藝術家。

新水墨那麼多,為什麼是郝量?

總體來看,郝量作品之所以能從眾多新水墨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如此追捧,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四個原因:

一、郝量的藝術屬性被兩方面的藏家所接受。其作品收藏群體不僅有當代藝術的收藏者,古代、近現代的書畫收藏家同樣會收藏他的作品。由於收藏群體廣,包括國際重要博物館都是其作品藏家,所以未來市場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二、被同行稱為“學者"的郝量,將自己沉浸在中國藝術史絢麗的技巧裡,藝術家對自身的作品創作態度認真以及對待市場都極其負責,藏家為其為來走勢放心。

三、在眾多嘗試融匯中西的“新水墨”嘗試中,郝量相對沒有把傳統當做一種符號,而是努力把中國繪畫傳統跟當下銜接得自然而然,認識古代繪畫的內部結構,並激發當下的創作。這種路線既獨特又可貴,因而非常值得關注和收藏。

四、最後畫廊和藏家合理的推廣和收藏是不可剝離的重要力量。由於有健康的市場基礎,可以預見,藝術家的未來上漲動能依然充足。

▼郝量二級市場36件作品上拍全紀錄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收藏家王兵向蓬皮杜藝術中心捐贈了郝量作品《由仙通鬼》

2018年5月8日,高古軒紐約麥迪遜大道的畫廊空間為郝量舉辦其於美國的首個個展“肖像與奇觀”,揭示了國際大牌畫廊對其在西方市場潛力的肯定。

二級市場的跟進也很快,在2018年秋拍中,郝量2010-2011年作品《殼》先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452萬港元,又在佳士得香港以1066萬港元成交,兩次超千萬成交。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殼》重彩絹布 145.5 x 92cm 2010至2011年作

而到2019年春季,由成都藏家黃予釋出的郝量2011作品《林間記》在香港蘇富比再度刷新紀錄,以1517.5萬港元成交,成為其目前最高價格,令他成為時下市場最受追捧的年輕藝術家。

新水墨那麼多,為什麼是郝量?

總體來看,郝量作品之所以能從眾多新水墨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如此追捧,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四個原因:

一、郝量的藝術屬性被兩方面的藏家所接受。其作品收藏群體不僅有當代藝術的收藏者,古代、近現代的書畫收藏家同樣會收藏他的作品。由於收藏群體廣,包括國際重要博物館都是其作品藏家,所以未來市場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二、被同行稱為“學者"的郝量,將自己沉浸在中國藝術史絢麗的技巧裡,藝術家對自身的作品創作態度認真以及對待市場都極其負責,藏家為其為來走勢放心。

三、在眾多嘗試融匯中西的“新水墨”嘗試中,郝量相對沒有把傳統當做一種符號,而是努力把中國繪畫傳統跟當下銜接得自然而然,認識古代繪畫的內部結構,並激發當下的創作。這種路線既獨特又可貴,因而非常值得關注和收藏。

四、最後畫廊和藏家合理的推廣和收藏是不可剝離的重要力量。由於有健康的市場基礎,可以預見,藝術家的未來上漲動能依然充足。

▼郝量二級市場36件作品上拍全紀錄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收藏家王兵向蓬皮杜藝術中心捐贈了郝量作品《由仙通鬼》

2018年5月8日,高古軒紐約麥迪遜大道的畫廊空間為郝量舉辦其於美國的首個個展“肖像與奇觀”,揭示了國際大牌畫廊對其在西方市場潛力的肯定。

二級市場的跟進也很快,在2018年秋拍中,郝量2010-2011年作品《殼》先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452萬港元,又在佳士得香港以1066萬港元成交,兩次超千萬成交。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殼》重彩絹布 145.5 x 92cm 2010至2011年作

而到2019年春季,由成都藏家黃予釋出的郝量2011作品《林間記》在香港蘇富比再度刷新紀錄,以1517.5萬港元成交,成為其目前最高價格,令他成為時下市場最受追捧的年輕藝術家。

新水墨那麼多,為什麼是郝量?

總體來看,郝量作品之所以能從眾多新水墨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如此追捧,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四個原因:

一、郝量的藝術屬性被兩方面的藏家所接受。其作品收藏群體不僅有當代藝術的收藏者,古代、近現代的書畫收藏家同樣會收藏他的作品。由於收藏群體廣,包括國際重要博物館都是其作品藏家,所以未來市場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二、被同行稱為“學者"的郝量,將自己沉浸在中國藝術史絢麗的技巧裡,藝術家對自身的作品創作態度認真以及對待市場都極其負責,藏家為其為來走勢放心。

三、在眾多嘗試融匯中西的“新水墨”嘗試中,郝量相對沒有把傳統當做一種符號,而是努力把中國繪畫傳統跟當下銜接得自然而然,認識古代繪畫的內部結構,並激發當下的創作。這種路線既獨特又可貴,因而非常值得關注和收藏。

四、最後畫廊和藏家合理的推廣和收藏是不可剝離的重要力量。由於有健康的市場基礎,可以預見,藝術家的未來上漲動能依然充足。

▼郝量二級市場36件作品上拍全紀錄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9年4月,藝術家郝量作品《林間記》以1517.5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成交,再度刷新去年秋天其作品《殼》1452萬港元的個人紀錄。在這件其個人第三件過千萬成交作品的引領下,他也成功登上了2019上半年“45歲以下當代藝術家TOP10”的榜首。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林間記》2011年作 重彩絹本 234×140cm

2019香港蘇富比春拍:1517.5萬港元

市場上的強烈反響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郝量近3年的勢頭可謂“飛昇”——僅於2017年,他的作品就先後出現在威尼斯雙年展、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2018年又在紐約高古軒舉辦了個展“肖像與奇觀”,而其二級市場價格也緊跟著2018年秋季突破千萬大關,成為第一位躋身千萬元的“80後”藝術家。而到今年,郝量的市場熱度有增無減,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個人開始關注,並渴望收藏郝量的作品,其價格也進一步水漲船高。

成為職業藝術家不到10年,郝量便站到了中國“80後”藝術家的金字塔尖,那麼這位年輕人究竟有何魅力,能令早已笑看春秋的學術和市場兩端都為止瘋狂?

獨一無二的郝量

1983年,郝量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文藝家庭,爺爺是知名導演郝偉光,全家人都從事電影相關工作。雖然不是傳統的書畫世家,但他覺得自己“像傳統唱戲的人,科班出身,從小就要練童子功”,這些功夫包括《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等古代文學、藝術,浸淫其中,郝量一度立志做一位鑑定專家,這種對藝術史“八卦”的興趣也讓日後他的畫中充滿了東西方奇幻的故事情節。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藝術家郝量

2002年,郝量考入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不過進入美院實質對他沒有太大的幫助。入學後他一直在批判中國的學院教育,對1949年以後中國畫的改革有牴觸心理。於是他自主學習,開始痴迷中國傳統藝術,並師從徐累、劉丹、武藝等老師,取法古人,尤其宋人,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面貌,此後藝術風格一直沿著風格強烈的個脈絡演進。

在研究生時期,郝量就通過“羅中立獎學金”等獎項獲得一些關注,畢業後,他的職業藝術家道路十分順遂,剛出校門沒有經歷波折就獲得了畫廊合作,並一直循序漸進至今。

雖是從國畫圈起步,不過郝量的創作方式並未沾染國畫圈過度商業化的陋習,每年的作品創作量並不大,所以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其作品的流通量都比較少。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瞬息》 2014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瀟湘八景——萬化》 2015年作 絹本水墨 387x 184cm

而且郝量的工作方法一直是“項目式”,通過不同階段的“項目”深入中國古代藝術史的某個局部或問題。比如2016年在UCCA的“瀟湘八景”就研究了這個在中、日、韓東亞文明間傳播的標誌性山水概念;最近在上海震旦美術館的個展“辟雍”通過古玉器、珂羅版畫、文獻資料及繪畫等十四件作品交織而成,呈現了演變、月華、金烏、漁父及秋江漁隱五個主題,是在2016年荷蘭博尼範登博物館“郝量:靈光”項目後的又一次實踐。每個項目間各有千秋又一脈相承,不重複某個特定主題,所以並不會出現某一主題作品量過大的隱患。

從藝術史層面來看,郝量的個人工作一直是圍繞中國傳統藝術進行,並沒有過多的考慮是不是當代藝術。而是更多考慮在傳統藝術的架構內,如何跟當下銜接?在當下的維度中回望歷史?這種互維的聯想力是一直觸動他工作的原動力。郝量表示:“我最大的理想在傳統中國繪畫當中不要有焦慮感,讓它在當下成為一種自然的狀態,這可能是我一直工作的重點”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溪山無盡》(細節)2017。圖片:致謝高古軒 © 郝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紅鼻子(I)》2017 ,絹本重彩。圖片:致謝高古軒;© 郝量

中國藝術品市場資深專家蔣再鳴還提到,郝量具有各方面的綜合修養,尤其對於古代繪畫的傑出鑑賞能力,“郝量長久以來對古典繪畫的追求與熱愛,使得古代書畫作品滋養了他的藝術創作,在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古意,這種特質是當代很多年輕藝術家中所不具備的素養。”

綜合以上特點,造就了今天獨一無二的郝量,進而成就了其作品的獨特價值。

勢頭飛昇的祕密

由於工筆創作的本身特殊性,郝量創作的產量並不高,所以市場中其作品的流通量很少。不管是拍賣公司還是畫廊,一旦有其作品面世,都立即被大家收入囊中,所以他的作品總是供不應求。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1年郝量在臺北寒舍畫廊的首次個展現場,現場嘉賓依次為徐累(左)、羅啟妍(中)、賴英里女士

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郝量便與臺北的寒舍藝術空間開始合作,並在2011年在臺北寒舍舉辦了個人首次個展“窼影”。寒舍是臺灣古董圈、國畫圈強有力的推手,此時郝量已脫去學生時期的青澀和鬆散,對古代藝術更專業化的研究和演繹,令此次個展的作品大受歡迎,多位港臺重要藏家收藏了這一時期的作品,為其此後的二級市場價格騰飛埋下了伏筆。

首次展覽時,郝量的作品價格為一平尺2.5萬元到3萬元之間,對年輕的工筆畫家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價格。而由此次個展為序幕,郝量的作品也開始在二級市場中露面,不過當時市場中流通的大多還是他學生時代的創作。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寒林獨立》2011年作 鏡框 水墨絹本 152.5×96.5cm

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256萬港元

2013年初,轟轟烈烈的“新水墨”市場大行情開啟,主張中西融合的“新水墨”讓看到溝通中西方市場的希望,郝量作為這股新風中的年輕藝術家代表被推到很高的位置,其首次個展“窼影”中的作品《寒林獨立》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以10倍於估價的256萬港元拍出,刷新郝量的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成為當時“新水墨”熱潮的一個鮮明註腳。

在此期間,經由臺灣藏家彭北辰推薦,維他命空間加入郝量作品的代理,主要負責其海外推廣,這也將郝量作品更快推入了當代藝術體系,並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學術關注範圍。

2014年初,郝量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個展“幽邃之地”,開幕不久便銷售一空。據畫廊主夏季風透露,當時郝量的作品大概均價4萬至5萬元一平尺,雖然相比三年前漲幅可觀,但比之其他年輕藝術家處於正常的價位。半年之後,“幽邃之地”中的重要作品《雲記》即在上海佳士得上拍,這件10米長卷獲得眾多買家的競投,最終以675萬元成交,不僅再度刷新了郝量的個人紀錄,也令郝量超越陳飛,成為80後中國藝術家的新貴。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雲記》2012-2013年作 手卷、重彩、絹本 40.5×966cm

2014年佳士得上海:675萬元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毒浮屠》鏡心 設色紙本 163×88cm

2014年底,新水墨行情盛極而衰,郝量作品在二級市場上遭遇了迄今唯一一次流拍。一件無詳細年份的《毒浮屠》在北京保利的“水墨SHUI MO”中以估價280萬-380萬元上拍,部分專家認為此為2010年前後作品,與郝量首次個展所展出作品相同;部分專家則認為是其研究生時期的作品。一些不確定性,加上當時對新水墨市場一邊倒的批判和反思令這件作品遭遇流拍。280萬元的價格在當時是郝量單幅人物畫的最高價,被廣泛批判為價格冒進,但時過境遷,現在看來這更像是彈簧暴起前的向下按壓,為以後積蓄力量。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5年之後,郝量在二級市場的大動作不多,重心轉由維他命空間的運營,越來越多出現在國際藝博會、博物館、畫廊的項目及展覽當中。而2017年5月入“藝術萬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成為郝量市場再度躍升的關鍵。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家郝量作品《瀟湘八景》展覽現場

在緊接著開幕的2017年巴塞爾藝博會上,維他命空間展位中的郝量人物新作《泉》標價已達到10萬美元。

2017年6月,郝量研究生時期的《移動解刨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被新世紀藝術基金會的創始人王兵收入囊中。而在3個月後,王兵又將郝量2014年在FIAC藝術博覽會參展項目《由仙通鬼》捐獻給了蓬皮杜藝術中心。與此同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購入了郝量作品,並在展覽“溪山無盡:中國傳統山水”展出。得到國際重要博物館的認可,郝量的市場價格也由此開始急速躥升。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2017年,收藏家王兵向蓬皮杜藝術中心捐贈了郝量作品《由仙通鬼》

2018年5月8日,高古軒紐約麥迪遜大道的畫廊空間為郝量舉辦其於美國的首個個展“肖像與奇觀”,揭示了國際大牌畫廊對其在西方市場潛力的肯定。

二級市場的跟進也很快,在2018年秋拍中,郝量2010-2011年作品《殼》先是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452萬港元,又在佳士得香港以1066萬港元成交,兩次超千萬成交。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郝量 《殼》重彩絹布 145.5 x 92cm 2010至2011年作

而到2019年春季,由成都藏家黃予釋出的郝量2011作品《林間記》在香港蘇富比再度刷新紀錄,以1517.5萬港元成交,成為其目前最高價格,令他成為時下市場最受追捧的年輕藝術家。

新水墨那麼多,為什麼是郝量?

總體來看,郝量作品之所以能從眾多新水墨藝術家中脫穎而出,並獲得如此追捧,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四個原因:

一、郝量的藝術屬性被兩方面的藏家所接受。其作品收藏群體不僅有當代藝術的收藏者,古代、近現代的書畫收藏家同樣會收藏他的作品。由於收藏群體廣,包括國際重要博物館都是其作品藏家,所以未來市場發展前景較為樂觀。

二、被同行稱為“學者"的郝量,將自己沉浸在中國藝術史絢麗的技巧裡,藝術家對自身的作品創作態度認真以及對待市場都極其負責,藏家為其為來走勢放心。

三、在眾多嘗試融匯中西的“新水墨”嘗試中,郝量相對沒有把傳統當做一種符號,而是努力把中國繪畫傳統跟當下銜接得自然而然,認識古代繪畫的內部結構,並激發當下的創作。這種路線既獨特又可貴,因而非常值得關注和收藏。

四、最後畫廊和藏家合理的推廣和收藏是不可剝離的重要力量。由於有健康的市場基礎,可以預見,藝術家的未來上漲動能依然充足。

▼郝量二級市場36件作品上拍全紀錄

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藝術家 |“新水墨”畫家那麼多,為何郝量獨得市場偏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