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藝術 寫生 美術 山水畫 藝術公社 2017-05-15

藝術家簡介

Introduction of the artists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曾先國,1956年出生于山東青州,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文聯副主席、

青島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國友聯畫院特聘畫師。享受國務院特殊終身津貼的專家。

2009年6月被授予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哈薩克斯坦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青島理工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

青島科技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1997年被中國文聯、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

先後參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並獲優秀獎。作品《暮秋山雨》和《江南煙雨》分別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展和

全國首屆山水畫展,並分獲佳作獎和優秀獎。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個人畫展。多次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

全國山水畫展評委。2004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頒發的“黃賓虹學術獎”。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人民大會堂、

中南海及天安門城樓收藏。其作品搭載神州六號、七號、八號飛船成功返回,應邀參加國務院中南海大型中國畫的創作,

其作品《嶗山九水勝景圖》懸掛於中南海懷仁堂會議室。出版有《曾先國畫集》、《曾先國山水精品集》、《北勢南韻曾先國畫集大型豪華本》等三十多部專著


作品賞析

Appreciative Remarks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空濛煙雨圖 136x68cm 2013年 】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空濛煙雲圖 136x68cm 2015年】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林泉丘壑圖 136x68cm 2013年 】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青山綠水圖 136x68cm 2015年】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秋山隱逸圖 136x68cm 2015年】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煙雲鳴壑圖 136x68cm 2015年】

「藝術公社·名家品鑑」——曾先國

【秋雲鳴泉圖 136x68cm 2015年】


獨在古意新境 妙在北勢南韻

——導識曾先國山水畫之風神

◆ 賈德江

在當代中國山水畫領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東美協副主席、青島畫院院長曾先國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優秀山水畫家。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以《江山魂》一舉成名以來,逐漸形成“蓊鬱滋潤,博大渾厚”的“曾家山水”體格而飲譽畫壇,以他的“熔鑄南北,磊落大氣”之“曾家皴法”標立當代。

著名美術理論家劉曦林說他的畫,“有壯偉之象,莽然之氣”;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副所長王鏞評他的山水,“大膽突破舊程式,創造個性化的新皴法,表明了這位‘師古’的山東畫家‘開今’的魅力”;著名美術評論家徐恩存稱他的作品,“透出的是古典的詩情與浪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翟墨贊“先國山水,雄奇而秀潤”;中國藝術研究院美研所所長樑江特別指出,解讀他的山水畫,“更可引出對藝術原創與筆墨傳承關係進一步思考”。我則以為曾先國的山水,“獨在古意新境,妙在北勢南韻”的風神自現,有“筆奇、趣奇、格奇”(沈宗騫《芥舟學畫編》)的藝術取向和本質追求的化合為一,突現出他的山水畫“上踵前賢之遺躅”(陸儼少語),下為文人山水畫的蘊古開今作出可資借鑑的榜樣。

 所謂“古意新境”是指曾先國的山水在廣取博徵、厚積薄發中見出傳統淵源與脫穎而出的活力新意。他的山水畫格局近乎宋人,層巒疊嶂,骨體堅實,強調空間的縱深;他的筆墨師法元人,墨法精微,植被豐茂多變,彷彿有一種高古之意閃耀在蒼巖深壑之間,從中不難見出范寬的雄峻、王蒙的繁密、山樵的秀潤、米氏的煙雲、石濤的清新、龔賢的圓厚,然而這一切“古意”又都在若有若無之中,已被曾先國的大家手筆包孕其中而脫胎換骨,賦予自己的藝術境界以強烈的時代感和創造精神。他的“新境”是在宏觀把握傳統精神、全面理解傳統真諦的基礎上,廣蓄了自然的英華,飽納了山川靈氣之後,以筆墨、丘壑互為體用之法,陶冶出新的繪畫語言,著力於氣韻與境界的追求,給人以一種清新之美、蓊鬱之美、逸宕之美; 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繪畫對他有用的東西,如光影、構成、色彩等與筆趣、墨韻的相合,結構出具有現代感的新境界。他的“新境”不是“雨後空林”無人間煙火味的“雅玩”之作,也不是“雪景寒林”冷峻荒涼的“蕭疏”之象,而是雲蒸霞蔚、霧繞群山的錦繡景觀,是雄偉博大、真率爛漫的瑰麗山河。畫中境象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現,也不是哪條江河的描摹,卻有著太行的雄肆、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峨眉的靈秀、武夷的嫵媚,那老辣蒼翠的雲壑山澗,那韶秀幽深的茂林鳴泉,那墨彩流溢的田園風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傳遞的不是文人的憂患意識與自我遣興,而是完全出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然大美的頌揚。

所謂“北勢南韻”是指曾家山水偏於北派山水的氣勢與佈局,傳承了元代以前相當繁盛過的西部、北部、中原諸地區的藝術風格傳統,尤其是“北派”山水的風骨雄魂,其縱橫跌宕之勢、鬼斧神工之奇,構成了“曾家山水”的顯著特徵。或許是生長在齊魯大地的曾先國,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染山之仁,浸水之智,崇尚大山精神;或許是家鄉青州的山川呈現的粗獷與質樸、雄強與奇崛、孤野與蒼茫,使他對北方山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情,並作為一種人格精神和力量深藏在他的血液和靈魂之中。多年來,他用他的畫筆飽蘸生命中難以割捨的山水之情,去築構北方山水博大精深的氣勢,去營造大山雄、秀、險、幽的意境。那種令人怦然心動的景觀,深情地注入整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現實感奮,表現的不僅僅是自然空間,而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精神空間。那種“北勢”的崇高美感,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與生命的交融,是民族生存的偉大空間和高昂精神的感情投射。曾先國的卓犖之處,不是一味強調“北勢”的雄強壯偉,更強調“南韻”的氣韻高華,力求在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溫潤柔美的墨韻。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最終是以筆與墨會、墨與水和為體現,妙得墨氣豐厚、氣韻充溢之效果。

大致而言,北派山水傾向於丘壑構造之美,若無筆墨的幫襯,易失於刻板而無韻味;南派山水傾向於筆墨蒼潤之美,若不講究丘壑構造,易糊塗一團,流於遊戲。這種情況在宋代就已存在。《宣和畫譜·山水敘論》稱,“得筆法者,多失位置”。“位置”為《六法》經營位置的略稱,主要還是指丘壑構造。為此需要明確,這兩者間須相互配合,互為表裡,才能形成“別立宇宙”的山水新圖式,才可能超逸凡群、出類拔萃。例如黃賓虹以筆墨深厚勝,但樹石造型與丘壑佈置,都創構提煉得十分適合發揮他獨具一格的筆墨;陸儼少善丘壑佈置,其丘壑之美也和筆墨動輒生奇關係密切。曾先國早在浙江美院就讀時就曾受兩位大師的影響,清醒地認識到,要與前人拉開距離,形成自己的面貌,必須在丘壑和筆墨上另闢蹊徑。因此,“盡巒嶂波瀾之變,亦盡筆內筆外起伏升降之變”(清惲向論畫)一直是他的自覺追求。

從主流上看,高度強調精神寓意的山水畫屬性,使曾先國對北派“崇偉型”的山水圖式情有獨鍾,映入眼簾的是層疊的峰巒、巖壑的起伏,林木叢叢,翠微蒼蒼;然而,對傳統文人畫價值的認同和固守,又使得他對南派的“水墨為上”十分迷戀,煙嵐霧靄懸浮於高山密林之間,趣遠幽深的意境在峽谷山坡之間隨處可見。細細品讀,“北勢南韻”之融合,實是他根據現實感受對傳統筆墨的重組過程,傳統皴法的程式消失了,代之以“曾家皴法”則是對傳統筆墨那些純粹質感和表現力的體悟。這種筆墨體悟通過他個性的選擇,被強化地運用到千巖萬壑的營構和氣象崢嶸又化機四溢的表達中。曾先國以“丘壑立骨”的蒼筆在“乾裂秋風”中也“潤含春雨”,而以“筆法立骨”的潤筆在水墨氳氤中也綿裡裹針、內含筋骨。這正是“曾家山水”的獨特風骨,不僅表現為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壯偉奇觀,也表現為南派山水以“筆法立骨”的秀色風韻。

黃賓虹曾說他自己,“六十歲之前畫山水是先有丘壑再有筆墨,六十歲之後先有筆墨再有丘壑”。曾先國則不同,他自始至終堅持筆墨和丘壑的互生互動、相依相存。筆墨之所追,乃隨筆墨不斷變化丘壑;丘壑之所從,乃隨丘壑不斷變化筆墨。筆墨與丘壑是他作品的靈魂和生命。

我們不妨走進曾先國近期所作的山水畫,從審美境界和形式變化的角度去領略這位當代山水大家的藝術魅力和獨特創造。

他的近作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山水畫創作。如《雲壑清音》《溪山勝景圖》《雲嶺探幽》《雲壑煙林圖》《煙雲疊嶂》《雨後雲煙起,風微笛聲遠》《煙溪隱居》《溪山臥遊》等,屬於“大景山水”一格,丘壑形象不是某地某景的直接取攝,而是化自然素材為胸中意象的結果,具有“理想主義”的特徵。不論是鴻篇鉅製還是咫尺斗方,都以意象綿密雄偉的山石、林木的重重疊疊的組合,展示磅礴與闊大的氣勢,而景物的鋪陳,多姿多彩,卻繁而不雜,多而不亂,構造出群峰擁立、悠悠時空的無限深邃境界。所畫山體以筆見長,以墨取勝,順勢皴擦,疏密相間,層層積染,層層見筆,間或錯落變化,並具有構成意味,畫面深厚豐富,筆墨更趨精熟蒼勁。畫中樹木叢生,雙勾入筆,枝幹欹斜,間雜沒骨,並不依照傳統程式,而是取法自然,有虛有實,變化多端又具個性。滿構圖的畫面看似密不透風,卻蒼蒼鬱鬱,其中有煙嵐浮動,有瀑泉直下,有水光波動,拉開了前後距離,於厚重深沉中不失靈動,宏闊幽遠中饒有神韻,有朴茂沉雄之古典意趣,更有蒼渾靈透的現代氣息。

另一類是山水畫寫生。20世紀的中國山水畫所以走出一片新天地,是重視寫生、重視師造化的作用。因為寫生,才使得山水畫新境迭出,更具有鮮活感和生命力。現代山水畫不是隻把現代山水形狀畫出來,而是把山川形狀的現代感受轉化成中國畫前所未有的筆墨精神,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出路。基於這種理念,曾先國一直沿著李可染開拓的寫生和創作山水的思路,探索新的筆墨語言,進行自我風格的調整和昇華。他常常懷著一腔痴情登山臨水,從天府之國的巴山蜀水,到雲貴高原的山鄉村寨,從巍巍太行的大壑秋風,到江南蘇州的園林景觀,或對景寫生,即興紀錄下一時的審美感受,或靜觀默想,捕捉大自然的天籟之音。他在與大自然心心相印的交往中,得山川之靈氣,知草木之性情,搜盡奇峰異景,儲於胸中,付之縑素,創作了一批不僅內容新而且筆墨新、意境新的寫生作品。在這些匠心獨運的作品中,畫家貫穿著一條明確的主線——以真山真水為師,以關愛自然為主旨,以書法為畫法的用筆統領全局,突出勾勒,強化骨體,兼皴帶染,立形存質。由此為依託,強調寫生不是寫實,強調寫意不是描摹,而是有所思、有所想地充分發揮勾勒的優勢和皴擦暈染能見筆的效果,筆隨心運,意隨筆轉,既求實體感,又造虛擬美,使整個畫面透露出蓊鬱靈動之氣與清新飄逸之風。諸如《蘇園大觀》《蘇園初雪》《查濟寫生系列》《錫崖溝晨霧》《南坪村居》《遠眺王莽嶺》《拙政園小景》《郭亮龍王廟》《武夷山雲湧》等都是這樣的作品。因為意在表現感受,所以畫家充分發揮了山水畫意象造型的自由度、情感化,構圖變化多端,表現手法多樣,筆力雄健暢達,墨色潤澤豪放,行文大度,意趣天成,道盡了山水清音。

讀曾先國的近作,無論是他的創作還是寫生,給我強烈的感受之一,就是在對待傳統和現代的關係上,他更注重在現實生活的感受中尋求新視覺元素,有力地帶動筆墨語言的革新,從而完成“曾家山水”的新形態的構建,而不是像那些有惰性的畫家,或在傳統的圖像中翻翻揀揀,或在自我的圖式上反反覆覆。

如果說曾先國的近作在“古意新境”的再造中,在“北勢南韻”的兼容中,使“曾家山水”又躍上新的高度,那麼,我以為主要體現在畫家已經注重作品的審美廣度和深度的發掘,不僅題材內容更為寬泛,對藝術的筆墨語言、形式結構、構圖章法以及個性化的風格表達也不再是單一的、機械的,而是充滿交叉、融合、變化和不確定性。其間中西合璧、古今互融、標新演變、探索發展的多元態勢,我以為,可以“筆奇、趣奇、格奇”六個字相概括。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出奇制勝,而是對中國山水畫傳統語言框架的突破與拓展,顯示的是“曾家山水”的藝術魅力。

是罕見的“筆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筆者能”的筆精墨妙。筆行紙上,以書法筆意入畫,剛柔相濟,氣之沉著,力能扛鼎,筆中有物,下筆有神,爽然而秀,蒼然而古,凝然而堅,淹然而潤,其輕重徐疾、偏正曲直皆出於自然而無浮滑鈍滯之美。墨著縑素,渾融灑脫,淋漓華潤,濃淡分明,活墨有光,有“川原渾厚,草木華滋”之妙,有北宋潑墨、南宋破墨並用之奇,得煙雲變滅、嵐光吞吐之神采粲然。他使用的筆墨語言,不是大筆頭的寫意方式,而是“意從工出”的、寫實與寫意互補的、高度重視用筆的水墨設色,時有青綠輔助,兼有北方之雄、南方之秀、東南之幽、西北之奇。他十分注意於西法寫實與中國古典“圖真”傳統的結合,筆墨的變化既重視被傳統稱為丘壑的山水景象為依歸,不僅注入主觀情思,也重視化入西法而強化其體面的轉折和空間的縱深,造成“實景清而空景現,真境逼而神境生”(笪重光《畫筌》)之視覺效果。

再說“趣奇”,是指“曾家山水”獨特而濃烈的藝術趣味和感染力。他筆下的景物鮮活、生動、豐富而變化無窮,景實境真。但仔細推敲,他的那些看似實景的復現,卻並非實的客觀描寫,那裡的雲遮霧罩、鬆影流泉、峰迴路轉,那裡的一片景色,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構成圖式,無不是精思巧構,出之於心源,從中也不難看出畫家對西方現代繪畫理念的汲取。其顯著特點:一是繁富恢宏的造境與清逸淡遠的意境互涵,以獨特面貌求得獨特神韻;二是現代構成與傳統筆墨的結合,由此帶入新山水的時代氣息;三是水墨和色彩的交織,尤其在水墨寫意中融入青綠山水的旨趣更富新意。顯然,曾先國在放眼中西古今的思索中,深化了對傳統與現代關係的認知,走上了一條藝術語言融通中西而藝術精神迴歸傳統的新路,即以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篩選傳統的圖式資源與筆墨資源,給以優化與重組,使之在形式上賦予新的情趣、新的美感,以化古求更新,在“以西潤中”中顯出活力與生機。

“格奇”的基本意義是指“曾家山水”的品位和格調,包含著畫格的超逸凡群和人格的高標自許。就“格奇”而言,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明確指出:“夫求格之高其道有四:一曰清心地以消俗慮,二曰善讀書以明理鏡,三曰卻早譽以幾遠到,四曰親風雅以正體裁,具此四者格不求高而自高矣。”沈宗騫在這裡強調的格高之道就是“清心”的人品、“讀書”的學養、不求“早譽”的急功近利,樹文人之風雅畫風。研究曾先國的山水畫,畫中的正大氣象撲面而來,透出的是“體正、氣清、格高”的品質,顯然與他的人品、修養、胸襟有關。那種“古意新境”的現代感的追求,那種“北勢南韻”化合南北宗的高屋建瓴,無不是他學養的凝聚、胸襟的開闊、智慧的結晶。那正宗的文化氣息,那筆墨間的書卷氣,那不趨時尚、不求聞達的平穩心態,大體上可以推定,“曾家山水”當屬於當代山水畫中尚不多見的學養之作。他的根是紮在中國畫傳統的土壤中的,但他的趨向是向著當代的,他寫出了自然的永恆,也寫出了自我的靈性。

無疑,曾先國自成面貌的“曾家山水”,已極大地拉開了與古人、與今人的距離,已經在如今名家輩出的山水畫壇卓然而立,而且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躋身於當代山水畫大家之列。他的影響在擴大,他的聲譽在提升,他的“曾家山水”在不斷刷新面貌中強化自我而走向成熟。如果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他最主要的成功經驗,應該是築基於傳統筆墨,吸取時代新機,把民族文化的主體精神、傳統山水畫裡超越時空的法理與現代人的視覺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中國畫重意境、重內涵、重意蘊和西方現代藝術重形式、重情感、重節奏結合起來。表現在曾先國的作品中,那就是重視情景交融的畫外意,重視胸襟學養和形式的意味,重視文化精神與審美理想的表達,重視審美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重視大的點線面關係中的視覺節奏。究其要領,那就是“內美”與“外美”的統一,“傳統基因”與“現代審美”的統一。由此,構成了“曾家山水”的總體面貌和畫家一以貫之所追求的藝術目標。

由此看來,隨著畫家對自然山川精神本質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使他的山水畫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擴大,他將在全方位多層次的探索中給中國山水畫注入新機,並已卓有成效的實踐,給古老的中國畫藝術增添新的光彩。作為藝術家來說,曾先國正值創作的旺盛期,他不會滿足他已取得的傑出藝術成就,他還會在勤奮的探索中向社會、向大眾奉獻新的創造成果。

2013年12月26日二稿於北京王府花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