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藝術 石魯 國畫 山野 百合 聞是書畫 2018-12-13

石魯用意之道

王金嶺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早在六十年代初,石魯的作品就以智力型的典範蜚聲畫壇,當時儘管人們想以‘’野、怪、亂、黑"貶低他的藝術,但是對於他那高深莫測的構思,連攻擊者也不能否認它的價 值。時代文明的發展,在創作範疇中,也愈顯得獨具匠心的價值。二十多年實踐證明,石魯的用意之道贏得了讀者,而"野、怪、亂、黑"也成為新國畫運動的一面旗幟。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談到用意,必然涉及意匠,從石魯的大量習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匠心獨運。我戀念六十年代以來那些軼作,一則是因為那些作品遭到冷遇而感到不平,更多的則是因為那些作品充滿著神祕感,使你久久不能忘懷。

一次我和朋友探望石魯,在他畫室牆上釘著一幅習作,六尺立幅的紙上盡是蒼勁的野草,看後,頓時覺得狹小的畫室漠大起來。一種單純的線的律動美令人心肺一震。這種強烈的形式感是刪去了皴、擦、點、染的俗套,直書而成,他 沒有去表現草的生態,長在什麼地方……。而是抓住微風波瀾的剎那,提純大自然的美。再看下去,草間空隙處,似有 一條小道彎曲上去,勾起人們聯想和人生道路的回憶。或許 你也曾走過這樣的山路,你當時想些計什麼……。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畫面單純來自清醒的用意,強烈的形式感是意匠經營的 結果,而經營又檢驗了意的真切程度。絕,是石魯用意的核 心。從其他發表的作品中也可找到註腳。

由這幅"野草"”聯想起六十年代初在西安展出的一幅 四尺方對開"野百合花"。處理不同凡響。

畫百合花或其他花卉不乏其人,但多半在枝節上下盡 夫,充其量有幾分生態。而石魯這幅"野百合花"通篇野 草,細看,其間那清俏的百合花瓣,挺立的植株格外動人, 他捨棄了人們慣用的穿插,折枝構圖,取野草為畫面基調, 突出野百合,以達到山野尋芳之情的表現,這種取捨,擺脫 了慣用的取花舍草的習氣。抓住稍有疏忽便可失去的感覺, 以意取捨,達到清新的藝術效果。

六尺"野草"用減法捨去草以外的其他形象,通過常見的草,調度人們情感。而野百合的處理,意在表現野花,而取草來強調山野放情的逸緻,卻用加法。"人們寫花舍草, 我卻寫草託花"。與人不同自有不同之道理所在。人說石魯怪,在怪的後面,你可以很快悟出些道理,這是石魯用意的 成功之處。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人們常把粗筆畫曲解為"寫意",實在是謬種流傳。得意之作,不在筆墨繁簡,而在於獨到的發現,並能將這個發現形象地表現出來,畫面僅是載此信息罷了,當然見諸於意、理、法、趣各方面的發現都能成其為好畫。記得石魯一 幅僅有巴掌大的習作一一"白石",可以看出以意生法的試探 。

這塊白石以淡枯筆捲雲皴畫成,沒有擦染,但質感和空間表現的非常充分,顯然是一筆淡墨畫完,前面對比強烈,漸變含渾:無一筆不在結構上。由此看來,石魯沒去依葫蘆畫瓢照搬前人的技法 ,而是從感受出發,有意在表現力上做文章。

六十年代石魯對"氣"的研究,用了許過功夫。現存 一幅是淫雨天的秦嶺山林,渾然一片,畫面下部露出幾個 勘探隊的白帳篷。山林任其筆墨滲化,從整體上把握氣氛。另一幅同樣表現這一場景的習作,自六二年在西安展出後再也未見,深感遺憾。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這幅畫面充滿的山林放晴的新鮮空氣,每棵樹都由一個 程式疊加而成。樹幹以焦墨中鋒畫出,一邊用石綠點排出, 另一邊用石青點排出,這樣使得滿山樹冠陰陽分曉,充滿陽 光和空氣。畫面下部帳蓬旁涼晒著勘探隊員的衣服,點出晴字。使畫面與前幅氣氛完全不同,兩幅同一場景的習作,兩 個調子,兩種手法處理,仍以表現自我感受為出發點。以意 貫之,絕棄常見。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為了表達一種感受,石魯作了很多嘗試。站在山巔俯視 山下的體會人皆有之,而怎樣表現出來卻不那麼容易。有幅 小品獲得了成功。

這幅畫面近景腳下山石紋理強烈與山下摸糊的樹頂形成 對比,令人觀後有心欲墮入深淵之感,而這種感覺又有誰表現過呢!

人們在畫面上常常經營虛實。在石魯筆下,虛實的秒用 可謂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如:”為盲彈藝人韓起祥造像", 除了神似之外,那兩條腿一虛一實,令人叫絕。一條放三絃的 腿用焦墨寫出,而另一條打連板的腿用淡,虛、動的筆去表現, 加之畫連板運筆乾脆,那條腿上下閃動的節奏就活龍活現地描繪出來,虛實自有虛實的道理,這些都是慘澹經營的結果。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用同樣的虛實處理還有一幅畫令人難忘。這幅畫上淡淡的遠山靜穆欲睡, 近景山波白雪覆蓋,斜插殘鬆一株,樹下山路盤旋而上,路以赭墨畫出馬車過後撤痕,融雪紅泥間 雜,其間有寸許高點景人物,處理非常精到。山民身披老羊皮襖的背影踉蹌前行,一腳以焦墨畫出,另一欲抬起的腳淡墨處理,拔不起腳的神氣一下把人帶到那個泥濘的山道上去 了, 畫面上的一切,全是為這一隻欲拔不起的泥腳作鋪墊, 這一隻泥腳使你不能忘懷。人生道路都要走過一段艱難的裡 程,而石魯的藝術,主意既定,就是從這一步一的跋涉中過 來的。失去的東西既然不可挽回,凝固在畫面上的腳印卻能 幫助我們甄別未來的去向。

金嶺:石魯用意之道

王金嶺先生

王金嶺 1940年生於河南新鄉,1942年隨父定居西安,1963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79年調入陝西美術家協會從事中國畫專業創作,任創作研究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花鳥畫研究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享受國務院津貼特殊貢獻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