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環境到底如何?讓上市銀行年報的行業和區域不良率告訴你

在金融融資業務中,風險無處不在,有個體業務風險,也有整體風險。而整體風險主要就是地區區域風險和行業風險。這兩個風險屬於宏觀層面,往往被大家忽略,忽略的原因主要是人類一般對整體感知不強,對個體敏感的特點造成的。為了避免這種困難造成的風險,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能感知整體風險的有效方法。

這個方法是從上市銀行年報季報中看行業和地區風險。為什麼是銀行?我國的金融體系是以銀行為主導,其他金融機構相互補充組成的。而在金融融資業務中,銀行才是正規軍,不管在融資規模上,融資持續度上,還是專業度上,都是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此外大部分的銀行的客戶群體都是全國性的,正因為如此,銀行的數據才能反映整體的情況。

為什麼是上市銀行?因為只有作為上市公司,按照相關規定,他們會定期發佈自己公司的經營情況。我們才能獲取第一手的權威的,準確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其他方式有什麼優點?和大部分對整體的感知來源於新聞報道,圈內小道消息,以及個人歷史經驗,這些都是碎片化的,沒有量化的,很容易導致錯誤的結論。比如,大家都知道現在國家一直在調控房價,很多人會認為現在風險最大的行業肯定是房地產業,其實從銀行數據看,並不是。

我將從三個維度去看整體的風險,第一是行業維度,第二是地區維度,第三是時間維度。

第一,行業維度——去年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風險最大

我統計了工行,建行,農行三個全國性大型銀行,也統計了光大,平安,民生,浦發,招行和中信等6家股份制銀行。把每個銀行不良率最高的兩個行業篩選出來製作了一個表,如下圖:

經濟大環境到底如何?讓上市銀行年報的行業和區域不良率告訴你

不良率是不良貸款率的簡稱,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金額/貸款餘額*100%。不良貸款是銀行一般把逾期超過90天仍未收回的金額。

從這個表可以看出,所有的銀行按行業劃分,製造業和零售批發的不良率都是最高的。如果和該銀行的整體不良率比較,就顯得更恐怖了。如果還沒有感受的話,我舉個例子。銀行的基本運作模式是吸收存款,然後發放貸款,盈利模式就是賺取這一進一出的”息差“。尤其是中國的銀行息差收入的佔比比國際上的銀行要更高,意思是更依賴於這個息差。目前我國的存款基準利率是一年期1.5%,貸款基準利率是4.35%。拋開實際中的利率,銀行的息差毛利是2.85%。如果銀行全部的貸款都投入到製造業和零售批發業,銀行早就倒閉了。橫向對比看,製造業的風險和批發零售業的風險差別不大。這可能和產品鏈相關,上游製造出風險了,肯定會傳導到下游的銷售環節。

第二,地區維度——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風險最大

由於有些銀行對地區的界定不一致,因此我統計了具有統一界定標準的工行,建行,農行,招行,光大以及中信6個有代表性的銀行作為研究對象。因為這6個銀行都是全國性的銀行,不管在營業部網點,融資產品種類還是品牌知名度上,都對全國各個地區能進行覆蓋。我把每個銀行不同地區的不良率製作了以下表,如下圖:

經濟大環境到底如何?讓上市銀行年報的行業和區域不良率告訴你

通過對比每個銀行不同地區的不良率,這兩個地區的不良率都是最高的。且和所有地區的而平均不良率對比,差距還是蠻大的。橫向對比看,東北地區的風險比環渤海地區的風險又要高。

第三,時間維度——2018年比2017年風險在增加

為了凸顯風險趨勢,選取風險最大的兩個標的去分析,效果會更好。如果是選取銀行整體的不良率去對比,有些隱藏在整體內的風險就會被平均綜合掉。因此我還是直接用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在這兩年內風險的變化,以及環渤海地區和東北地區這兩年內的風險變化作為分析對象。

經濟大環境到底如何?讓上市銀行年報的行業和區域不良率告訴你

可以從表裡看出,製造業在所有銀行的不良率都在不斷增加,說明製造業的風險還沒有釋放完。同時環渤海地區在所有銀行的不良率都在不斷增加,也說明了環渤海地區的風險也還沒有釋放完。

有什麼啟示?經過以上的分析,相比大家對金融融資業務中的整體風險——行業因數和地區因數有了一個有效感知。因此作為金融從業人員,我們應該在自己的工作中,不管是產品設計,業務拓展,市場營銷推廣上,以及風控政策上做出調整。

歡迎關注,康康讀書以10年風控的專業帶給你風控的視角,解讀經濟大勢,收穫風控解決方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