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英特爾投身自動駕駛創業,吳甘沙押寶低速低成本汽車

英特爾 創業 電動汽車 人工智能 澎湃新聞 2017-04-07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獅子去追一隻兔子,最後讓兔子跑了。大家說:哎呀,你百獸之王怎麼那麼差?連只兔子都追不上。獅子自嘲:這隻兔子對我來說就是一頓午餐而已,而兔子——它卻是在為了自己的生命奔跑。

離職英特爾投身自動駕駛創業,吳甘沙押寶低速低成本汽車

吳甘沙

“用這則寓言故事比喻在自動駕駛領域裡,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競爭情況最合適不過。”今年41歲的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在近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大公司是獅子,拼命奔跑的兔子代表的是小公司。”

從2016年4月立項,到在2017年1月CES展上推出自主設計生產的無人駕駛車,馭勢科技這家初創公司僅了7個月就完成了無人駕駛汽車成品的展示,發展速度讓外界驚訝。

離職英特爾投身自動駕駛創業,吳甘沙押寶低速低成本汽車

馭勢科技無人駕駛汽車

選擇在無人駕駛領域創業,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智慧:在自動駕駛領域裡,谷歌、百度這樣的科技巨頭,早已經進入到無人駕駛公路實測階段;特斯拉、Uber等公司也已經推出自己的無人駕駛系統。一方面是競爭者眾,另一方面是自動駕駛本身也還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儘管有眾多公司投入,但想讓無人駕駛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這個過程仍然前路漫漫。

對於吳甘沙來說,從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離職,投身自動駕駛領域創業,就意味著必須要拼命奔跑:既要面對競爭,又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商業模式。更重要一點,在吳甘沙來看,這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不可錯過。

從低速、低成本汽車切入

在2016年創立馭勢科技前,吳甘沙有驚豔的簡歷。那時,他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第一位“首席工程師”,也是第一位非美籍華人院長。

下定決心從英特爾出來創業後,吳甘沙周圍迅速聚集了一批精良的技術團隊:有前谷歌工程師、格靈深瞳的首席技術官趙勇、原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無人駕駛技術研究生導師姜巖等。但面對自動駕駛領域裡的激烈競爭,光有決心和團隊還不夠,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衝出重圍才是關鍵。

在自動駕駛領域裡,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性。目前,部門公司的選擇是輔助駕駛,即自動駕駛起到的輔助作用,最後做決策的還是人。特斯拉公司走的就是這條路徑,但安全性並沒有得到完全的保障,時不時有車禍事故的發生。另一部分公司的做法是直接實現自動駕駛L5(編注:L5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對自動駕駛的分級定義: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駕駛操作,駕駛員在可能的情況下接管,不限定道路和環境條件。)的技術,即達到完全不需要人類干預,實現汽車完全自主駕駛。但目前要實現這條路徑,技術上尚未成熟,許多技術仍需要大量地實地測驗。

針對上述情況, 吳甘沙的團隊選擇了一種中間路徑,即對自動駕駛環境進行約束和增強。讓自動駕駛汽車在特定區域裡活動,比如在某個度假區或者某個小區內部。限定區域後,通過技術手段對環境進行增強,比如利用高精度定位,細化汽車運行的線路和路標,增強特定環境內的無線網絡等。

“在美國紐約這種繁華大都市用的自動駕駛汽車,不一定會適合美國中西部的沙漠地區,也不一定適合佛羅里達的海灘地區。由此看出,自動駕駛受環境高度影響。”吳甘沙說。按照吳甘沙的設想,公司首先會在封閉的環境裡推行相對低速的自動駕駛汽車,3-5年後再逐漸推廣到更廣闊的環境中。

除了安全性能外,自動駕駛領域裡,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成本問題。目前,主流的自動駕駛方案主要基於三種感知技術——高精度激光雷達、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慣性導航,價格分別為70萬人民幣、50-100萬人民幣、30萬人民幣。這樣一算,僅感知設備的成本就將近200萬元,顯然不利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推廣,對於想要快速實現產品落地的創業公司來說也不現實。

吳甘沙的團隊的做法是用雙目攝像頭和深度學習算法代替幾百萬的感知設備,同時輔以雷達和超聲波傳感器,試圖把整套解決方案的成本控制在1000美元之內。

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成本控制,馭勢科技都選擇了一條相對邊緣、小眾的路徑。在吳甘沙看來,無人駕駛的未來是一片藍海,不存在擠破頭競爭的情況。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完全不談其他的競爭對手是不可能的。

“當你進入自動領域,你不去與谷歌、百度等大公司比是不可能的。我們當時也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對比過,在企業數據上我們薄弱些,經驗也少,但在某些維度上我們還是非常有自信的。”吳甘沙告訴澎湃新聞。

馭勢科技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專注。相比大公司裡一個60-70人的團隊,需要負責10個左右的項目,吳甘沙認為自己的團隊可以更加純粹和專注,他們只需做好自動駕駛一個項目。第二能迅速消化摩擦。與大公司龐大複雜的組織架構相比,創業團隊運行效率更高,改變更快。“按照物理定律,一方面你投入大,另外一方面摩擦力小,那你就能更快地運轉。換句話說,我們的試錯成本更低。”吳甘沙說。第三,善於合作。相比大公司動則幾個月的合作談判,小公司姿態更低,也特別願意合作。“對於小公司來說,它不可能把整個的市場都吃下來。而是應該想我在這麼一個生態當中,我怎麼能夠從內部更好地去能推動整個市場。”吳甘沙說。

儘管目前馭勢科技僅推出了一款展示車,但關於未來,吳甘沙早已做好設想:提供包括環境感知、規劃決策、執行控制在內的全方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有冬天,但會是個暖冬

值得一提的是,自動駕駛已經連續兩年被《MIT科技評論》評為年度十大突破性技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MIT科技評論》認為,自動駕駛利用人工智能的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方法,正在讓汽車、貨車變得越來越智能。

“與之前的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相比,我認為這一次人工智能浪潮已經到了真正可以使用,能夠產生價值的階段。之前我一直在說人工智能適用於莫頓定律,它要強於牛頓定律。牛頓定律是你給多少力,就能產生多少位移。而默頓定律是你想象它能產生多少位移,在這種信念支撐下,能夠引來足夠多的資本讓它發生。這也有點像我們之前說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吳甘沙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

在他看來,之所以說這一次的人工智能發展浪潮與之前不同,原因是如今這個趨勢,已經贏得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投入。這使得人工智能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因為它已經開始自我實現。但不排除會有冬天來臨的可能,只是那時的冬天應該會是個暖冬。

也正是在這波浪潮的引領下,無論是國內的公司還是國外的公司,都希望能借勢而起。此前《紐約時報》曾刊文稱人工智能發展,不僅會改變人們的生活,還會縮小國家之間的科技競爭差距。馭勢科技就被這篇文章稱為是中國人工智能崛起的代表之一。

儘管受到國外媒體點名表揚,吳甘沙卻還是保持了一貫的謙虛和理性,他認為中國公司發展速度驚人,但原創性、源頭性的創新基本上還在美國。“原來我們說美國的創新跟中國的創新差距,美國是0到1,中國是1到N。但現在,我覺得可以做個修改,美國是0到0.1,而中國現在是0.1到N。意思是源頭創新還是美國強,但中國在人工智能裡也在發展,尤其是華人代表的研究力量,正在非常積極地參與到人工智能的源頭創新中。”吳甘沙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據馭勢科技另外一位聯合創始人姜巖介紹,馭勢科技的名字其實與這個“勢”密不可分。他認為,從大的形勢來說,自動駕駛已經具備了一個可能成功的條件,但在這個條件成熟之前,很難依靠一個人或一撥人的努力去改變什麼,只能嘗試去利用它。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對於一直在大公司裡奮鬥的吳甘沙來說,創業的心一直都有,但他卻曾錯過2次大好機會。2000年7月,吳甘沙加入英特爾,曾在2001年的時候想過投身互聯網創業。

“第一次想出來做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內心裡真的有很強的衝動,而是被迫的。因為當時公司項目調整,覺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因為不是真的發自內心想創業,所以一旦公司的情況有變化,覺得還行,那就趕緊又留下來了。”吳甘沙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至於錯過第二次創業時機,吳甘沙告訴澎湃新聞:“第二次的時候,當時還是感覺個人的積累不夠多,所以就沒有選擇出來。”

成立馭勢科技,是吳甘沙第三次動心創業。“在英特爾的時候,有位培訓師的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的是: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去創造和設計一個不確定的未來。此外,我當時也在為英特爾傳記寫序,看了很多英特爾創始人的故事。英特爾創始人非常勇於涉險,也敢於雙倍下注,對世界做出了貢獻。這些都讓我感觸很深,他的創業精神對於我來說非常具有吸引力。”吳甘沙告訴澎湃新聞。

除了有前輩的精神感召外,外部大環境的變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浪潮來臨,也是吳甘沙選擇創業的原因。“2016年被許多人稱為是人工智能的元年。在我看來,這一波的人工智能可以和20年前的互聯網、40年前的個人電腦相提並論的。”吳甘沙說。

吳甘沙認為,無論是個人電腦、互聯網還是現在的人工智能,在邏輯上都是環環相扣的。首先,個人電腦解決了生產資料的數據化;互聯網解決的是生產資料線上化,並且讓他們互相連接。這樣的變化讓生產關係得到了變革。而下一階段,人工智能會解決生產力的問題。它所帶來的變化不僅僅是生產關係了,而是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革新。於是看好這一波人工智能發展的吳甘沙,自然會選擇投入其中。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這句話出自《易經》,也是吳甘沙最欣賞的一句話。在他看來,創業需要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戰略定力,去等待一個機會的來臨,現在這個機會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