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鴉片流毒,為中國三千年史未有之禍。-中國思想家魏源”

我國對毒品打擊之嚴厲世界聞名,原因連很多外國人都知道,源於一百多年前鴉片毒品的禍害。確實,在中國數千年曆史裡,從沒有一件物品像鴉片一樣,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造成的危害極大。

一百多年前鴉片在清朝氾濫成災,全面侵入社會各個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嗜煙(鴉片)如命。鴉片在當時不僅禍害個人,更影響著整個國家的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儼然成為當時社會的大毒瘤。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裡,作為一種外來物,鴉片是如何從“治病良方”演變成為“享樂工具”,禍害整個社會,讓當時的國人揹負“東亞病夫”的屈辱稱號,這一切要從它的源頭說起。

鴉片是什麼?

鴉片在我國古代又有阿芙蓉、福壽膏、烏香、大煙之稱,由天然植物鴉片罌粟的蒴果割漿而成,因產地不同,外觀呈黑色或褐色,氣味有氨味或陳舊尿味,味苦,氣味強烈。生鴉片經燒煮和發酵,可製成精製鴉片,呈棕色或金黃色。吸食時散發香甜氣味。

鴉片罌粟植物體內含有豐富的生物鹼,諸如嗎啡(又稱阿片)、蒂巴因、可待因、罌粟鹼、那可丁等30餘種生物鹼。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罌粟治療各種疾病,如咳嗽、腹瀉、痢疾脫肛、斂肺、澀腸等,是非常有名的治病良方。

當然罌粟最顯著的作用是鎮痛,這是人類醫學上的偉大發明之一,已經有數千年曆史,直到阿司匹林問世前,歐洲對付疼痛都是使用由罌粟提煉而來的鴉片町。而在我國很早就有用大煙(鴉片)止痛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年,部分偏遠地區仍然有用生鴉片止痛的習俗。

鴉片罌粟原產於中亞埃及地區,當地尼羅河畔的土地肥沃,氣候經常是晴空萬里,空氣悶熱乾燥,非常適合罌粟的繁殖。公元前1500年前,醫學發達的埃及人就有用罌粟果汁治傷和防止嬰兒夜哭的記載。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隨著歷史的變遷,科技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廣闊,不同地區的古文明在此過程中發生碰撞和交流,罌粟也因此得到廣泛傳播,先是古希臘人把罌粟帶回歐洲種植,隨後四處經商的阿拉伯人,通過貿易把罌粟帶到亞洲各國。

在公元前400年時,古希臘人已經開始懂得用罌粟來安神止痛,他們把罌粟果汁混入食物中,讓患者服用,達到增進食慾,治癒疾病的目的。同時代的古希臘醫學之祖希波克拉底斯正式將罌粟作為藥材寫入植物學,並命名“罌粟汁液”。

由於罌粟汁液的神奇,公元2世紀時,古羅馬名醫學家蓋倫將其視萬能藥品 ,他認為,罌粟汁液不僅可以抗毒,還能醫療慢性頭痛、頭昏、羊癲風、中風、眼睛失明 、嗓子啞、氣喘、咳喘、吐血、呼吸困難、腹痛、黃疸病、結石、麻風病、婦科病、瘟疫等,簡直是無所不能。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罌粟在古羅馬的文明和宗教中扮演了重要角度,因此很早就有罌粟的產地,以及各地不同的稱呼,加工方法、藥用和鑑別等著作記錄。在這裡面還詳細記載鴉片的製作,即用刀割開罌粟蒴果,採集乳汁,然後晒乾,製成膏狀而成,這也是世界上最早採集生鴉片的記載。

公元2000年前,罌粟及鴉片作為藥品已經在埃及、希臘、羅馬、波斯、土耳其等地區非常流行。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後,四處經商的阿拉伯人,開始將罌粟和鴉片帶往西亞、東南亞、印度等亞洲各國。

鴉片傳入中國

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在征服各地的同時,還積極吸收各地的文化,這其中就有鴉片的知識 。阿拉伯人從埃及和希臘等地學習從罌粟中提取鴉片煙膏,用於麻醉和消毒,同時他們也將生鴉片作為“鼓舞勇氣藥”,給戰場上的官兵服用,讓他們享樂之後奮勇殺敵。

除了鴉片,阿拉伯帝國還將大麻製作成興奮劑,同樣用於士兵,增強戰鬥力,這是大麻、鴉片作為興奮、享樂毒品首次在世界戰場史的亮相,與二戰時間的冰毒軍需品一樣,這一行為也導致大麻、鴉片在戰場外成為大眾享樂的嗜好品。

中國唐朝時期,阿拉伯帝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就有阿拉伯使者貢獻底也伽的記錄。底也伽是當時西方的珍貴藥品,被稱為萬能的解毒藥,是由600多種物質製成的丸狀藥,主要成分就是鴉片。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阿拉伯在貢獻底也伽的同時,將罌粟以及種子攜入中國進行推廣銷售,不久之後中國就有了種植罌粟的歷史記載。但在唐朝僅僅是為了觀賞花卉之用,因為人們發現罌粟花異常嬌豔,賞心悅目。

到了宋代,古人對罌粟有了深入瞭解,已經有醫學家開始將其製作成藥物,用來治病消災。民間也將罌粟視為大補之物,當時的大文學家蘇軾有詩道:“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鶯粟即罌粟。

在金、元朝時期,罌粟已經被製作成為治療咳嗽、瀉痢、中風等疾病的首選藥物,但後期元朝醫師發現罌粟的危害,用多了會中毒,“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由此可見,在當時社會應該出現不少因罌粟中毒而死亡的案例。

明朝時期,中國人對罌粟和鴉片的醫學作用,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偉大的醫學大師李時珍根據前人的經驗和記載,在著作《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罌粟和鴉片的知識,並正式把“ 阿片”作罌粟的正名,而“鴉片”作為俗名。

然而到了明朝後期,鴉片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醫學藥物,而是作為享樂物出現在廟堂之上。

鴉片在近代中國的泛濫史

很早之前中東人就發現鴉片會讓人產生飄飄欲仙的“欣快感”,於是就有了生食鴉片的行為。我國最早生食鴉片的紀錄是發生在元朝,是當時蒙古士兵遠征歸來,作為戰利品帶回之後沾染的惡習。

雖然元朝就有生食鴉片記載,但因為非常稀少,並沒有形成廣泛的傳播。明朝時期,荷蘭人入侵東南亞,印度鴉片開始大量流向中國,民間生食鴉片日益增多,特別是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富紳地主已經形成一種潮流。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真正讓鴉片在中國有流行趨勢發生在明朝末年,此時的鴉片已經不再是生食,而是熟吸,也就是用煙槍加熱抽吸。相比生食鴉片,熟吸讓鴉片裡的嗎啡成分更深入股骨,讓人更加舒暢,忘卻世界一切煩惱,但造成的危害也更加大,更容易上癮。

吸食鴉片產生飄飄欲仙的“欣快感”,在明末令朝廷貴族為之傾倒,甚至連皇帝也不例外。明朝萬曆皇帝就是一個有名的“鴉片皇帝”,他長期藏於深宮不理朝政,服食含有“烏香”的丹藥,以至於“中烏香之毒”。

“烏香”是當時明朝周邊暹羅、爪哇、榜葛賴等國家和地區特產,即為鴉片。這些國家和地區時常將“烏香”作為貢獻品獻給中國皇帝,導致萬曆皇帝鴉片成癮,這個事實是由1958年中國考古對定陵進行發掘後,科學家對萬曆皇帝的頭蓋骨進行化驗,發現殘留的嗎啡成分得出。

在明末,吸食鴉片已經是皇宮貴族高雅耗錢的娛樂行為,它以一種高級享受的姿態出現在中國社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種上層社會的“示範效應”,導致鴉片在民間開始風靡。此時的鴉片已經最初的藥用品轉變成享樂品,並且逐步向下滲透。

明末鴉片流行一個原因與當時禁吸菸草有很大關係。菸草來自美洲,在明朝萬曆年間傳入臺灣、漳州和泉州等地區,到了崇禎年間已經成為氾濫於社會。由於“煙”與“燕”字音相通,在朝廷看來百姓喊吃煙如同吃“燕”(北京),有造反之嫌。

崇禎十年,皇帝下詔全國禁止吸菸,第二年又出具嚴峻的條文:“凡私有兜售淡婆姑(菸草)及售與外人者,不論多寡,均斬首示眾。”於是,當時眾多吸菸成癮人員只得吸食鴉片來替代,這無疑大大刺激了鴉片的流行。

到了清朝初期,吸食鴉片之風已經從少數地區發展成為當時社會普遍的一種不良習尚。為了扼制這種惡習,雍正皇帝於1927年頒佈了世界第一個禁菸(鴉片)令,然而此法令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因為在當時鴉片還可以作為藥材進行銷售。

儘管如此,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之前,表面上還是嚴厲禁吸鴉片,自雍正開始,每代皇帝都有發佈禁菸法令,且一代比一代嚴厲。1817年,嘉慶皇帝就明確下令禁止鴉片進口,並嚴禁種植罌粟,但並沒能抑制鴉片在國內上升勢頭。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此時,中國鴉片的巨大市場和利潤,讓西方帝國主義,特別是英國意識到,這是解決貿易逆差的最佳貨物,於是他們勾結腐敗的海關官員,與中介行商狼狽為奸,打著藥材的旗號,一直源源不斷向中國走私鴉片。

中國鴉片的泛濫,讓西方商販賺了大錢,也讓中國的行商獲得到鉅額利潤和回扣,但這些他們不能獨佔,還需要按級別向封疆大吏和朝臣賄賂,而這些官員又需要將其中一部分孝敬最高統治者,用來保證自己的前途。

如此一來,制定禁菸政府的皇帝,反而成了鴉片走私最大的受惠者,這種魔幻現實主義就在清朝末年一直上演。上下一致的貪汙腐敗,助長了鴉片的泛濫,讓禁菸法令成為一道空紙,也為之後的鴉片戰爭埋下禍根。

到了道光年間,鴉片已經遍佈全國各地,官吏、跟役、書差,以及商貿軍民吸食者十之五六,甚至婦女、僧尼、道士都在吸食,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吸毒大國。另一方面,進口鴉片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清王朝出現財政危機,大大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財政危機必然會影響執政的根基,道光皇帝開始意識到全民沉迷鴉片的危害已經遠大於收益,決心禁絕鴉片。他連連下達禁菸上諭,並全力支持主張禁菸湖廣總督林則徐,任命其為欽差大臣關防,前往廣東查處走私鴉片。

林則徐來到廣東之後,便雷厲風行般實施禁菸運動,與兩廣總督以及廣東水師提督合作,破獲百餘起鴉片走私案,收繳鴉片 711024兩。另一方面,林則徐對內懲辦為鴉片走私提供保護官吏,對外責令英國商販繳出走私鴉片,並支持清政府的禁菸政策。

從“治病良方”到“享樂工具”,鴉片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氾濫成災?

隨後,林則徐將收繳而來的鴉片堆集在虎門附近的海灘,利用海水、石灰進行全面銷燬,著名的“虎門銷煙”由此展開。此為了紀念這場禁菸運動,新中國將虎門銷煙的場景雕刻在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而聯合國也把虎門銷煙的勝利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此後,清朝自上而下的禁毒運動在各地蓬勃發展,各地紛紛開展對違法的官吏和鴉片走私販的打擊行動。同時清政府對公開對抗禁菸的國內鴉片走私集團,直接派兵進行鎮壓。與此同時,遭受重大損失的英國的鴉片商販開始鼓動英國政府對清朝開展戰爭。

道光皇帝開展的禁菸運動同樣沒能挽救中國,在英國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之後,名存實亡。此後,清政府為了抵抗洋鴉片,大肆鼓勵各省種植罌粟,用土鴉片驅逐洋鴉片,導致中國成為世界吸食、種植和製毒的大國,其惡劣影響一直延伸民國。

鴉片氾濫的後果

首先,鴉片對個體的危害雖然大,無論哪種體質的國人一旦吸食,都會由強而弱、由壯而衰,成為面黃肌瘦、骨瘦如柴的“東亞病夫”。另外在吸過程中,鴉片還會麻痺人的智力和意識,讓吸食者像行屍走肉般的活著,為了弄到鴉片錢,他們不擇手段,導致家破人亡。

其次,氾濫成災之後,骨瘦如柴的“煙鬼”們必然會造成社會勞動力的萎縮,影響社會的穩定。當軍隊中士兵吸食鴉片成癮,戰鬥力便會極速下降,此現象在清末和民國軍閥中屢見不鮮,例如著名的手握步槍和鴉片煙槍的“雙槍兵”。

最後,鴉片氾濫必然會造成上下官員們集體腐敗墮落,導致政府威信掃地,陷入長期動盪,號令不一,各行其是之中。一旦外敵入侵,很難形成有效的抵抗凝聚力,這點在民國時期表現的淋漓盡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