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關心未來,因為我的餘生都會在那裡度過。

2019年8月29日,上海舉辦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對話成為焦點。就AI是否比人類聰明,AI能否取代人類,以及火星移民等,進行了討論。


"

我只關心未來,因為我的餘生都會在那裡度過。

2019年8月29日,上海舉辦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對話成為焦點。就AI是否比人類聰明,AI能否取代人類,以及火星移民等,進行了討論。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比人厲害,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人類打不過AI那就加入他們。

與馬斯克的觀點相反,馬雲認為,“我很樂觀,我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

關於火星移民問題,馬雲說,“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馬斯克說,“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如果你要快樂的話,我們要關注的是價值觀、我們的願景和我們的任務,同時要有一個夢想。”馬雲說,“並不是技術改變我們的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馬雲與馬斯克看似兩條平行線的激辯,象徵兩種對未來世界的看法。馬斯克深信科學,背後卻是對人類的不信任和悲觀底色;馬雲對未來的思考,更相信人性,嚴謹保守的背後卻是對人類充滿樂觀。


"

我只關心未來,因為我的餘生都會在那裡度過。

2019年8月29日,上海舉辦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對話成為焦點。就AI是否比人類聰明,AI能否取代人類,以及火星移民等,進行了討論。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比人厲害,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人類打不過AI那就加入他們。

與馬斯克的觀點相反,馬雲認為,“我很樂觀,我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

關於火星移民問題,馬雲說,“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馬斯克說,“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如果你要快樂的話,我們要關注的是價值觀、我們的願景和我們的任務,同時要有一個夢想。”馬雲說,“並不是技術改變我們的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馬雲與馬斯克看似兩條平行線的激辯,象徵兩種對未來世界的看法。馬斯克深信科學,背後卻是對人類的不信任和悲觀底色;馬雲對未來的思考,更相信人性,嚴謹保守的背後卻是對人類充滿樂觀。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彭博社在客觀描述兩人的對話是這樣寫:馬雲和馬斯克讓現場的觀眾們肅然起敬和目瞪口呆,他們從外星人到人類觀念等所有方面進行交鋒。馬斯克可能是在跨太平洋的航班後呈現出一種混亂狀態。馬雲主張關注地球上的生活。。。他是個更加優雅和腳踏實地的演講者,引用了他較為熟悉的教育以及需要釐清的觀點立場。總的來說,和飄忽不定的馬斯克相比,馬雲說的更為有道理。馬斯克好幾次莫名其妙陷入糟糕的變音。比如把I don’t know說成I dunno.


"

我只關心未來,因為我的餘生都會在那裡度過。

2019年8月29日,上海舉辦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對話成為焦點。就AI是否比人類聰明,AI能否取代人類,以及火星移民等,進行了討論。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比人厲害,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人類打不過AI那就加入他們。

與馬斯克的觀點相反,馬雲認為,“我很樂觀,我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

關於火星移民問題,馬雲說,“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馬斯克說,“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如果你要快樂的話,我們要關注的是價值觀、我們的願景和我們的任務,同時要有一個夢想。”馬雲說,“並不是技術改變我們的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馬雲與馬斯克看似兩條平行線的激辯,象徵兩種對未來世界的看法。馬斯克深信科學,背後卻是對人類的不信任和悲觀底色;馬雲對未來的思考,更相信人性,嚴謹保守的背後卻是對人類充滿樂觀。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彭博社在客觀描述兩人的對話是這樣寫:馬雲和馬斯克讓現場的觀眾們肅然起敬和目瞪口呆,他們從外星人到人類觀念等所有方面進行交鋒。馬斯克可能是在跨太平洋的航班後呈現出一種混亂狀態。馬雲主張關注地球上的生活。。。他是個更加優雅和腳踏實地的演講者,引用了他較為熟悉的教育以及需要釐清的觀點立場。總的來說,和飄忽不定的馬斯克相比,馬雲說的更為有道理。馬斯克好幾次莫名其妙陷入糟糕的變音。比如把I don’t know說成I dunno.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同一些國內自媒體對硅谷的崇拜不同,美國主流媒體相對冷靜,《Bloomberg Opinion彭博評論》撰文稱:

馬雲和馬斯克構建了兩個不同的未來世界。兩人的差異說到底取決於對AI的許可。AI想要征服世界,除非可以進入重要領域——比如科幻小說《戰爭遊戲》裡的核彈發射密碼,也包括重大的投資決定、貿易進程、政策制定和監管。在馬雲的世界裡,電腦不會拿到這樣的准入證,因為要由人類來做最終的決定,AI只是被作為輔助人類的工具。馬斯克和馬雲都同意,AI會在很多領域超過人類。但是馬雲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世界是人類的,不因為人類在所有領域都是第一,而是因為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是我們創造出來的。


《Bloomberg Opinion彭博評論》這篇評論的標題是,“Jack Ma Saves Us From Elon Musk’s AI Dystopia”,翻譯過來就是,“馬雲解救我們於埃隆·馬斯克的AI反烏托邦”。

在盲目崇拜科技的當下,更應心存某種敬畏。簡單概括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話——關於未來,馬雲說,“科技以人為本”,馬斯克說,“科技就是科技”。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文明的進步,但文明的進步,並非只有科技,文明進步的動力來自三個內核:科學技術、思想觀念、文明制度。這兩百多年的文明進步,大家往往只看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卻忽略了我們思想觀念與文明制度的進步,還有我們人類千萬年來未曾改變的內核。

創辦蘋果公司,改變世界的喬布斯,人們看到iPhone科技的一面,卻往往忽略了喬布斯人文底色。大學時,喬布斯最重要的兩門課程,一是書法,二是禪學。人文、審美與思辨,才是蘋果公司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真正底色。

菲吉斯宣稱,“現實世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馬克斯·韋伯寫道,“直接支配人們行動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質利益和思想利益。由思想所創造的世界觀念經常像扳道工一樣,決定著利益火車頭所推動的行動軌跡”。未來無法預測,或者說,預測未來是件容易卻又危險的事,誠如馬雲所言,“我們喜歡技術,對技術充滿幻想,我覺得技術應該和夢想共生”。

美國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預言了“地球村”的到了,他的《理解媒介》中寫到,“人類製造工具,工具塑造了人類”,一切的工具與科技,都是人的某種延伸。仔細回顧馬斯克與馬雲的激辯,關於AI與人類,戲謔地說,是人騎馬,還是馬騎人?

大衛·休謨曾說:“如果理性無力告訴我們如何行動,那麼我們必須回到傳統和習慣”。迴歸傳統和習慣的本質就是,回到人類起點。

國內對馬斯克的崇拜,值得警惕的。同賈躍亭一樣,馬斯克的風格也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狠抓眼球,誰能說多少年後,其移民火星計劃,會不會成為美國版的賈躍亭。


"

我只關心未來,因為我的餘生都會在那裡度過。

2019年8月29日,上海舉辦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對話成為焦點。就AI是否比人類聰明,AI能否取代人類,以及火星移民等,進行了討論。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比人厲害,可能比最聰明的人還要聰明,人類打不過AI那就加入他們。

與馬斯克的觀點相反,馬雲認為,“我很樂觀,我不覺得AI是一種威脅,我不認為人工智能是很恐怖的東西,因為人類很聰明。我覺得AI很好很有意思,我們會擁抱它”。

關於火星移民問題,馬雲說,“把人類送到火星上很好,但我更關心地球70億人類的生命和生活”,馬斯克說,“我覺得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瞭解宇宙的本質,以確保我們能夠進入到不同的行星生活”

“如果你要快樂的話,我們要關注的是價值觀、我們的願景和我們的任務,同時要有一個夢想。”馬雲說,“並不是技術改變我們的世界,而是背後的夢想真正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馬雲與馬斯克看似兩條平行線的激辯,象徵兩種對未來世界的看法。馬斯克深信科學,背後卻是對人類的不信任和悲觀底色;馬雲對未來的思考,更相信人性,嚴謹保守的背後卻是對人類充滿樂觀。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彭博社在客觀描述兩人的對話是這樣寫:馬雲和馬斯克讓現場的觀眾們肅然起敬和目瞪口呆,他們從外星人到人類觀念等所有方面進行交鋒。馬斯克可能是在跨太平洋的航班後呈現出一種混亂狀態。馬雲主張關注地球上的生活。。。他是個更加優雅和腳踏實地的演講者,引用了他較為熟悉的教育以及需要釐清的觀點立場。總的來說,和飄忽不定的馬斯克相比,馬雲說的更為有道理。馬斯克好幾次莫名其妙陷入糟糕的變音。比如把I don’t know說成I dunno.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同一些國內自媒體對硅谷的崇拜不同,美國主流媒體相對冷靜,《Bloomberg Opinion彭博評論》撰文稱:

馬雲和馬斯克構建了兩個不同的未來世界。兩人的差異說到底取決於對AI的許可。AI想要征服世界,除非可以進入重要領域——比如科幻小說《戰爭遊戲》裡的核彈發射密碼,也包括重大的投資決定、貿易進程、政策制定和監管。在馬雲的世界裡,電腦不會拿到這樣的准入證,因為要由人類來做最終的決定,AI只是被作為輔助人類的工具。馬斯克和馬雲都同意,AI會在很多領域超過人類。但是馬雲提到很重要的一點:世界是人類的,不因為人類在所有領域都是第一,而是因為這個世界之所以如此,是我們創造出來的。


《Bloomberg Opinion彭博評論》這篇評論的標題是,“Jack Ma Saves Us From Elon Musk’s AI Dystopia”,翻譯過來就是,“馬雲解救我們於埃隆·馬斯克的AI反烏托邦”。

在盲目崇拜科技的當下,更應心存某種敬畏。簡單概括馬雲與埃隆·馬斯克的話——關於未來,馬雲說,“科技以人為本”,馬斯克說,“科技就是科技”。

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文明的進步,但文明的進步,並非只有科技,文明進步的動力來自三個內核:科學技術、思想觀念、文明制度。這兩百多年的文明進步,大家往往只看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卻忽略了我們思想觀念與文明制度的進步,還有我們人類千萬年來未曾改變的內核。

創辦蘋果公司,改變世界的喬布斯,人們看到iPhone科技的一面,卻往往忽略了喬布斯人文底色。大學時,喬布斯最重要的兩門課程,一是書法,二是禪學。人文、審美與思辨,才是蘋果公司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真正底色。

菲吉斯宣稱,“現實世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馬克斯·韋伯寫道,“直接支配人們行動的不是思想,而是物質利益和思想利益。由思想所創造的世界觀念經常像扳道工一樣,決定著利益火車頭所推動的行動軌跡”。未來無法預測,或者說,預測未來是件容易卻又危險的事,誠如馬雲所言,“我們喜歡技術,對技術充滿幻想,我覺得技術應該和夢想共生”。

美國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預言了“地球村”的到了,他的《理解媒介》中寫到,“人類製造工具,工具塑造了人類”,一切的工具與科技,都是人的某種延伸。仔細回顧馬斯克與馬雲的激辯,關於AI與人類,戲謔地說,是人騎馬,還是馬騎人?

大衛·休謨曾說:“如果理性無力告訴我們如何行動,那麼我們必須回到傳統和習慣”。迴歸傳統和習慣的本質就是,回到人類起點。

國內對馬斯克的崇拜,值得警惕的。同賈躍亭一樣,馬斯克的風格也是,針對人性的弱點狠抓眼球,誰能說多少年後,其移民火星計劃,會不會成為美國版的賈躍亭。


當樂觀主義的馬雲遇到悲觀主義的馬斯克:AI是人騎馬不應該馬騎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