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三、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太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把決策和分析建立在簡單的歸納法上。

所謂歸納法,就是使用簡單的歸納推理,憑藉感覺和經驗積累知識。

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昨天的成功經驗,放到今天未必適用,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昨天的態勢是否能夠順利延續到今天。

就好像10多年前,人們一度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但現在呢?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不希望自己在35歲之後陷入被動的境地,就應該嘗試去開啟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曲線”。

那麼,到底該如何開啟呢?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三、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太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把決策和分析建立在簡單的歸納法上。

所謂歸納法,就是使用簡單的歸納推理,憑藉感覺和經驗積累知識。

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昨天的成功經驗,放到今天未必適用,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昨天的態勢是否能夠順利延續到今天。

就好像10多年前,人們一度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但現在呢?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不希望自己在35歲之後陷入被動的境地,就應該嘗試去開啟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曲線”。

那麼,到底該如何開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1、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這一點上,有個“第一性原理”很值得我們反覆思考與揣摩。

人生也好事業也罷,一定不能亂來,你需要找到裡面的內核,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例如你之前一直是名乒乓球運動員,結果在巔峰的時候你突然改行去學溜冰,這不叫“第二條曲線”,這叫“作死”。

你得找到這輩子要堅持下去的信念、原則或者事情,這是你的核心價值,其他一切都在變,唯獨這一點不會改變。

你像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簡潔美學,貝索斯第一性原理是用戶至上,馬化騰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戶體驗,馬雲的第一性原理是願景使命。

又比如我前文提及的小敏姐,她追逐的東西就是一樣:致力於中小企業法律問題的解決者。

因此,明確了核心價值之後,一個人才不至於跑偏:不論你換哪個行業,或者自己創業,都離不開這個核心點。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三、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太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把決策和分析建立在簡單的歸納法上。

所謂歸納法,就是使用簡單的歸納推理,憑藉感覺和經驗積累知識。

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昨天的成功經驗,放到今天未必適用,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昨天的態勢是否能夠順利延續到今天。

就好像10多年前,人們一度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但現在呢?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不希望自己在35歲之後陷入被動的境地,就應該嘗試去開啟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曲線”。

那麼,到底該如何開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1、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這一點上,有個“第一性原理”很值得我們反覆思考與揣摩。

人生也好事業也罷,一定不能亂來,你需要找到裡面的內核,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例如你之前一直是名乒乓球運動員,結果在巔峰的時候你突然改行去學溜冰,這不叫“第二條曲線”,這叫“作死”。

你得找到這輩子要堅持下去的信念、原則或者事情,這是你的核心價值,其他一切都在變,唯獨這一點不會改變。

你像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簡潔美學,貝索斯第一性原理是用戶至上,馬化騰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戶體驗,馬雲的第一性原理是願景使命。

又比如我前文提及的小敏姐,她追逐的東西就是一樣:致力於中小企業法律問題的解決者。

因此,明確了核心價值之後,一個人才不至於跑偏:不論你換哪個行業,或者自己創業,都離不開這個核心點。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2、萃取過往經歷中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為圓點,進行相關拓展;

例如前文裡的芭芭拉·明託,她就是寫作能力很強,後來正好工作中需要培訓員工的寫作能力,所以這為後來她專門致力於推廣金字塔原理,教人們撰寫商務報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去年上半年在我這裡諮詢的燕子,她之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核心價值觀是希望協助家長有效認識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核心競爭力是擅長搞定人,她親和力強,很容易獲得他人信任,同時為人靈活,人脈廣闊。

這為她轉行親子教育領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三、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太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把決策和分析建立在簡單的歸納法上。

所謂歸納法,就是使用簡單的歸納推理,憑藉感覺和經驗積累知識。

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昨天的成功經驗,放到今天未必適用,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昨天的態勢是否能夠順利延續到今天。

就好像10多年前,人們一度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但現在呢?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不希望自己在35歲之後陷入被動的境地,就應該嘗試去開啟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曲線”。

那麼,到底該如何開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1、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這一點上,有個“第一性原理”很值得我們反覆思考與揣摩。

人生也好事業也罷,一定不能亂來,你需要找到裡面的內核,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例如你之前一直是名乒乓球運動員,結果在巔峰的時候你突然改行去學溜冰,這不叫“第二條曲線”,這叫“作死”。

你得找到這輩子要堅持下去的信念、原則或者事情,這是你的核心價值,其他一切都在變,唯獨這一點不會改變。

你像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簡潔美學,貝索斯第一性原理是用戶至上,馬化騰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戶體驗,馬雲的第一性原理是願景使命。

又比如我前文提及的小敏姐,她追逐的東西就是一樣:致力於中小企業法律問題的解決者。

因此,明確了核心價值之後,一個人才不至於跑偏:不論你換哪個行業,或者自己創業,都離不開這個核心點。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2、萃取過往經歷中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為圓點,進行相關拓展;

例如前文裡的芭芭拉·明託,她就是寫作能力很強,後來正好工作中需要培訓員工的寫作能力,所以這為後來她專門致力於推廣金字塔原理,教人們撰寫商務報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去年上半年在我這裡諮詢的燕子,她之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核心價值觀是希望協助家長有效認識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核心競爭力是擅長搞定人,她親和力強,很容易獲得他人信任,同時為人靈活,人脈廣闊。

這為她轉行親子教育領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3、發展“第二條曲線”要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

從我的經驗來看,喜歡“第二條曲線”理論和思維的人,往往多少都具備“開拓者”性格:即,喜歡不斷探索,注重過程大於結果。

因為“第二條曲線”自帶一個特點,叫做“不確定性”。

話說回來,不論企業還是個人,你發展“第二曲線”有可能會給你帶來收益,但也有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但正如《左傳》裡說的那句話一樣: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我們還是需要有意識地給自己一些機會去嘗試,去積極謀求新的路徑,突破自我不斷汲取新的東西,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成功,但至少,比死氣沉沉、一成不變要好一些。

畢竟,人生就是一場難得的體驗,我們活著降臨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以上。

"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一年前的今天,馬雲和阿里巴巴在官方微博上宣佈:經董事會批准,一年後的今天,也就是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週年,馬雲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昨天在辭職前一天,馬雲回到濱江園區看望老同事,今天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的職務。

不知你發現沒有,不論是厲害的企業也好,還是厲害的人物也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急流勇退”。

這裡面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一、

最近這段時間,不論面詢還是網絡諮詢,都會涉及一個頗為沉重的話題,35歲中年危機。

人們常說,35歲是一道坎,很多招聘啟事都有一條要求:年齡35歲以下。

什麼時候開始,35歲成為了職場鄙視鏈中的一環了呢?

前段時間,一位去年上半年前來諮詢的來訪者燕子(化名)告訴我,如今的自己雖然35歲了,但如今自己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她和我留言說:“曉璃老師,你說的對,人應該未雨綢繆,儘早給自己開拓第二條曲線,當同齡人為工作焦頭爛額之際,早做準備和打算的人,才能應對自如。”

看來,燕子把我之前說的“第二條曲線”的精髓掌握的非常透徹。

“第二條曲線”這個概念出自一名英國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他出版過一本《第二曲線》的書。

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就是,“第二曲線”是由“創什麼新”和“何時創新”這兩個要素構成的。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想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躍過那些由成功鋪設的“陷阱”,開闢一條與之前不同的路,從而為下個階段的發展找到實現下一個增長點的第二曲線。

查爾斯·漢迪認為,人類的一切,包括生命、組織、企業等等,都適用於一條S型曲線:

最開始是投入期,包括金錢和精力等等,甚至還有試錯成本;在接下來的過程中,一開始是投入大於產出,曲線向下;漸漸地產出比投入多時,隨著產出的增長,曲線會向上,如果一切運轉正常,曲線會持續向上;但到了某個時刻,曲線必然會從巔峰開始下降,這種下降只能被延遲,但不可能被逆轉。

因此在這個時候,不論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積極尋找“第二條曲線”,而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如此,才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二、

我們以個人發展為例。

現實中,不論任何職業都會有各自的瓶頸,表現在上升空間漸漸縮小,這個時候,如果一個人故步自封,不去提前開拓其他通道,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慢慢喪失選擇權。

在很多人被35歲的壓力驅趕得沒有喘氣機會的時候,同樣有另外一群人,他們早早做好了準備,對他們而言,35歲不但不是危機,反而是全新的轉機。

最開始讓我有這個意識的,是源於我認識的一位前輩,為方便敘述,我姑且稱之為“小敏姐”吧。

小敏姐是法律專業出身,畢業後給一家公司做法務工作,在她36歲那一年,毅然辭去了中高管的職位,根據她的話說,她覺得自己的經驗和價值正在不斷“縮水”,在原來的單位也做到了一個瓶頸,加上行業前景也不樂觀,再往上就沒有更大的空間了。

小敏姐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後,來到了一家創業型團隊,這段經歷讓她切身體會到創業公司遇到的法律問題,她覺得這是一塊潛在的市場,便開始關注中小型創業公司,更結識到了一幫創業公司的老闆,給他們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諮詢服務。

漸漸地,隨著她在老闆圈裡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今的她和朋友開起了事務所,給中小企業提供法律諮詢及顧問服務,同時還承接企業的法務培訓等業務。

如果說小敏姐36歲之前的公司法務的職業是一條曲線,那麼從公司辭職來到創業型公司是第二條曲線,後來隨著她接觸到的小企業老闆越來越多,開展中小企業法律諮詢業務成為第三條曲線,到如今她和朋友合夥開了事務所,還兼做企業法務培訓等業務,又成了她的第四條曲線......

這就是小敏姐40多歲依然不慌不忙的底氣所在。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我們不難想見,如果一個人一生只有一條職業曲線,那麼到了一定年齡,勢必會迎來無法避免的衰退期,如果這個時候沒有發展其他曲線,巔峰之後自然就是衰落。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35歲遭遇中年危機,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及時發展第二條曲線,而把所有的青春和時間,押注在了一條職業曲線上。

從投資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押注是最具風險的,並且一旦遭遇危機,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境地。

而在職業巔峰期及時開拓第二條曲線的職場人,他們到了中老年,反而會迎來新的契機和機會。

原麥肯錫諮詢公司女性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因為具有寫作才幹,被公司派駐到倫敦負責員工的寫作能力培養,於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集結成了一本著作《金字塔原理》,此後的20餘年,芭芭拉·明託就致力於一件事情,那就是向人們傳授金字塔原理,給很多公司講課,並且在很多大學做講座,成功開啟了後半生的職業生涯。

而那些固守一條職業曲線的職場人,到了中年之後的處境著實讓人堪憂。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三、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不太會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是把決策和分析建立在簡單的歸納法上。

所謂歸納法,就是使用簡單的歸納推理,憑藉感覺和經驗積累知識。

但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昨天的成功經驗,放到今天未必適用,因為誰也不能確保,昨天的態勢是否能夠順利延續到今天。

就好像10多年前,人們一度認為銀行是個“金飯碗”,但現在呢?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如果不希望自己在35歲之後陷入被動的境地,就應該嘗試去開啟屬於自己的“第二條曲線”。

那麼,到底該如何開啟呢?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1、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在這一點上,有個“第一性原理”很值得我們反覆思考與揣摩。

人生也好事業也罷,一定不能亂來,你需要找到裡面的內核,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

例如你之前一直是名乒乓球運動員,結果在巔峰的時候你突然改行去學溜冰,這不叫“第二條曲線”,這叫“作死”。

你得找到這輩子要堅持下去的信念、原則或者事情,這是你的核心價值,其他一切都在變,唯獨這一點不會改變。

你像喬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簡潔美學,貝索斯第一性原理是用戶至上,馬化騰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戶體驗,馬雲的第一性原理是願景使命。

又比如我前文提及的小敏姐,她追逐的東西就是一樣:致力於中小企業法律問題的解決者。

因此,明確了核心價值之後,一個人才不至於跑偏:不論你換哪個行業,或者自己創業,都離不開這個核心點。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2、萃取過往經歷中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為圓點,進行相關拓展;

例如前文裡的芭芭拉·明託,她就是寫作能力很強,後來正好工作中需要培訓員工的寫作能力,所以這為後來她專門致力於推廣金字塔原理,教人們撰寫商務報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去年上半年在我這裡諮詢的燕子,她之前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核心價值觀是希望協助家長有效認識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核心競爭力是擅長搞定人,她親和力強,很容易獲得他人信任,同時為人靈活,人脈廣闊。

這為她轉行親子教育領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3、發展“第二條曲線”要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

從我的經驗來看,喜歡“第二條曲線”理論和思維的人,往往多少都具備“開拓者”性格:即,喜歡不斷探索,注重過程大於結果。

因為“第二條曲線”自帶一個特點,叫做“不確定性”。

話說回來,不論企業還是個人,你發展“第二曲線”有可能會給你帶來收益,但也有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但正如《左傳》裡說的那句話一樣: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我們還是需要有意識地給自己一些機會去嘗試,去積極謀求新的路徑,突破自我不斷汲取新的東西,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成功,但至少,比死氣沉沉、一成不變要好一些。

畢竟,人生就是一場難得的體驗,我們活著降臨到這個世界,就沒打算活著回去。

以上。

馬雲教師節卸任:職場開掛的人,用的都是同一個心法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為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