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不需要百度,買賣關係搞反了”,張一鳴真的有底氣嗎?

“今日頭條不需要百度,買賣關係搞反了”,張一鳴真的有底氣嗎?

張一鳴是一個有野心的創業者。(圖片來源於網絡)

8月22日晚間,創業家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百度已私下與今日頭條洽談收購事宜,收購完成之後,百度希望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進入百度決策層。

該消息迅速傳遍了互聯網圈。對此,百度公關表示“不予置評”。今日頭條相關負責人則在朋友圈進行了一番調侃:“這個稿子就一個錯誤,買賣關係寫反了。”

百度的渴求

當今日頭條的DAU(日活躍用戶)已經達到手機百度的五分之四,廣告收入達到百度的十分之一的時候,百度再也無法忽視今日頭條這個玩家。

騰訊科技今年5月的一則報道顯示,今日頭條擁有8000萬日活躍用戶,他們每天大約花費76分鐘在今日頭條上閱讀新聞、收看視頻。這使得今日頭條成為僅次於BAT度之後的超級流量入口。

在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即將枯竭的今天,流量入口變得更加珍貴。這是百度盯上今日頭條的重要原因。

和今日頭條一樣,百度的營收主要來源於廣告。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6財年,百度憑藉網絡營銷(通常所說的“廣告”)取得的收入為645.25億元人民幣,佔其總營收的91%。而今,百度的廣告營銷業務正受到內容分發的挑戰。

在PC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是整個互聯網的入口,所有內容都要通過引擎來搜索,百度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已經不是唯一的流量入口,應用商店和垂直類App動了百度的奶酪,將有限的流量分而食之。今日頭條作為隱藏在BAT身後隱形的流量巨人,必將“吃掉”百度的一部分廣告市場份額。因此,收購今日頭條是百度優化自身體系,提升用戶粘性的一種方式。

“今日頭條不需要百度,買賣關係搞反了”,張一鳴真的有底氣嗎?

李彥宏將內容分發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圖片來源於網絡)

早在今年2月,李彥宏在百度的內部講話中就重點提及了內容分發,李彥宏甚至表態,內容分發是百度的核心業務。按照重要性排序,百度多次提及的人工智能業務都要給內容分發讓路。

在內部,百度推出百家號;在手機百度等產品中加入信息流功能,主打個性化資訊消費。在外部,百度則積極尋覓能增強自身實力的獵物。今年年初,百度收購今日頭條的競品——“一點資訊”的消息也在坊間流傳。儘管這起緋聞最後也不了了之,但足以顯示百度對內容分發資源的渴求。

今日頭條的“傲嬌”

在資本市場,今日頭條頗有“錢”力。根據IT桔子的統計,從2012年開始,今日頭條以每年一次的節奏完成了A輪到C輪的融資。去年年底,今日頭條完成了10億美元的D輪融資,估值為110億美元。上週,今日頭條再次傳出新一輪融資的消息,若該消息屬實,在得到至少20億美元的融資後,今日頭條的估值將突破200億美金。

200億美金是什麼量級?上市3年有餘的新浪微博目前的市值也是200億美金。

然而,今日頭條以內容分發為主的業務模式過於單一,難以支撐其不斷升高的估值。其次,今日頭條引以為豪的智能推薦算法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缺陷”。

只要用戶點擊了幾次獵奇、低俗或誇張的內容,推薦算法就很可能認為用戶喜歡這方面的內容,從而更高頻率地推薦給用戶。當用戶需要高質量的內容時,今日頭條仍繼續給用戶推薦這些低俗的內容。這直接導致了今日頭條裡低俗內容氾濫,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突出。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告訴週刊君,低俗內容氾濫讓今日頭條置身盈利困境:低質量的內容難以吸引優質的廣告主。在今日頭條上,已經出現了廣告復購率低、知名名牌少的情況。

廣告是今日頭條的主要盈利來源。按照張一鳴的說法,今日頭條僅去年前9個月的廣告營收就達到了60億,預計今年的廣告營收將達到100億。即便如此,據福布斯網站報道,市場調研86 Research分析師預計,今日頭條今年仍無可能實現盈利。

相比內容的低俗,今日頭條還有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即今日頭條本身並不生產內容。此前,今日頭條在介紹自己的人員組成時,自豪的表示他們基本都是技術人員。言下之意即是,一個採編人員都不需要,這正是他們的“優勢”。

這種倚靠抓取別人的內容為生的模式,給今日頭條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早在2014年,《新京報》就發表社論,質疑今日頭條的“深度鏈接”等同於剽竊。鳳凰新聞、騰訊、搜狐等媒體也提起訴訟,直指今日頭條的侵權問題。最近,隨著今日頭條新一輪融資完成的消息傳出,微博、北京時間、新英體育在一週內先後指責今日頭條侵權,宣稱將訴諸法律手段維權。

下一個BAT?

張一鳴恐怕也意識到了今日頭條面臨著內容單一、盈利困難的問題。因此,他不得不拓展其業務範圍,如開設頭條號、上線微頭條、佈局短視頻、推出問答類社區頭條問答,以支撐其不斷攀升的估值。

這些做法成效如何?目前看來,成效甚微。

去年9月,今日頭條宣佈入局短視頻分發領域,投資10億元補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截至目前,今日頭條孵化了音樂短視頻軟件“抖音”、獨立短視頻 App“西瓜視頻”和15秒原創生活小視頻社區“火山小視頻”。

根據極光大數據公佈的《2017年Q2 app風雲榜》顯示,快手的市場滲透率為17.5%,美拍、西瓜視頻的市場滲透率分別為4.3%和3.7%。西瓜視頻與排名第一的快手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

有視頻行業分析人士告訴週刊君,做視頻內容的門檻較高,且面臨著激烈的競爭,今日頭條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也未必能成為第一。

無獨有偶,今日頭條對比微博推出的“微頭條”也遭到了業界質疑。據《中國經營報》報道,8月10日,微博管理員發佈消息稱,某第三方新聞平臺在未經微博授權的情況下,直接從微博抓取包括自媒體賬號內容在內的信息。而微博所說的“第三方新聞平臺”正是指的今日頭條。微博方面同時表示,鑑於該行為性質嚴重,微博將現行暫停第三方接口查清原因,如出現違反第三方協議的行為,會依法維權。“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搬運工”的模式再次讓今日頭條陷入版權糾紛。

今日頭條在大內容領域的多元化戰略,已經造成了其品牌標籤模糊和混亂的問題。今日頭條在急速擴張中,面臨著互聯網細分領域領導者的圍攻,未來今日頭條有可能面臨樂視“矇眼狂奔”的結果。

在知乎上,有網友直言今日頭條的估值偏離實際,被高估了。目前看來,今日頭條的長處仍是智能算法推薦技術,在其他領域,今日頭條還未展現出能被資本市場認可的潛力。

一位阿里系人士告訴週刊君,今日頭條現在佈下的所有棋子都是為了做大估值。

做技術出身的張一鳴是個有野心、有想法的創業者。每當被問及是否會“站隊”BAT時,張一鳴總是態度溫和,面帶笑容。他總是說,並不是絕對不能站隊,如果有機會相對獨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義。

2016年7月,騰訊將以80億美元收購今日頭條的傳聞在業界掀起波瀾。張一鳴發內部郵件否認此事,直言“躺在QQ和微信大樹下模仿別人,這樣多沒意思。”緊接著2016年年末,今日頭條宣佈完成由紅杉資本領投的10億美元的D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110億美金。

無獨有偶,此次百度收購今日頭條的消息一出,今日頭條又傳來新一輪融資的消息。這一切是巧合,還是偶然,只有張一鳴知道。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寒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