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葉淺予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尤其以彩墨舞蹈人物畫見長。他的舞蹈畫線條簡練、形象傳神,對中國畫的變革,起到了推陳出新的巨大作用。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中國畫的詩、書、畫、印的關係,有外部的,還有內部的。主要我想講講內部的關係問題。中國畫詩、書、畫、印擺在一塊,倒不是很早,我看最早在明朝,就是文人畫到了後期才提出畫家要有詩的修養、書法的修養、還有篆刻的修養。到現在還是這樣。可是,最近這30多年,對這個詩、書、畫、印的關係,不像過去那樣要求嚴格了。這跟我們曾經對藝術有著簡單的看法很有關係。有的認為,書法和篆刻,不就是在畫上題幾個字,蓋個圖章麼?是形式上的事。中國畫系的學生,毛筆字拿不出去,畫了畫要老師給他題款。甚至還有人認為題款是封建文人的玩意兒。我自己也曾經把它們只作為外部關係來理解。現在我覺得不能這麼看了。有必要把這個詩、書、畫、印的內部關係弄明白。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詩,唱出來就變成了歌,是有聲音的,跟畫不一樣。畫,是一種視覺的形象,空間的形象,而詩的範圍就大多了,它是時間的,它還有聲音,還能表現我們人的生理官能上的不同反應,視覺、聽覺、嗅覺。如:我們看到花,聞到花香,舌頭的味覺,吃點好東西;還有觸覺;詩都能夠反映而且都已反映過的。詩裡畫的聯繫非常密切,我們不是經常說:“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嗎?把這個詩大一點來看,也就是文學修養,這個大家都承認的,畫家要有文學修養。為什麼中國繪畫發展到後來,會產生文人畫?就是知識分子做了繪畫的主人,繪畫從畫工手裡轉到了知識分子手裡,中國的繪畫就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產生了文人畫。它有文學的背景,有詩歌的背景,繪畫的形象就豐富多了,形象所反映的內容,就深刻多了。文人畫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起了質的變化,它不僅僅是“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它還要完成陶冶人的性情那種作用、審美範圍大了。中國畫之所以跟世界上其它民族繪畫不同,文人畫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我們一定要看到這一點,就是知識分子掌握了繪畫藝術,就決定了這個繪畫藝術發展的道路,這一點,跟我們現代人的思想是相合的。作為藝術家,應該有文學修養,作為中國的藝術家,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文學修養,那你這個繪畫作用就小了。但是,在前30多年中間,也有對文學修養比較簡單化的認識,好象一切藝術都要跟著文學走,拿文學的創作理論,來束縛自己,如“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後來還有“三突出”,“情節性繪畫”等。有個時期,繪畫內容裡一定要有情節,要反映生活中的矛盾,要製造情節。到了一定時候,發現這麼不行,束縛我們太厲害了,但又不能排除它,於是又自己造了一種“理論”,來解釋說我們自己的畫也有情節,說小鳥站在樹枝也是一種情節;到了秋天,一片葉子從樹上刮下來,掉在地上,說這也是個情節。用文學理論來“指導”繪畫理論,就產生了這樣的一些“情節”。其實,我們所說的文學修養,並不是讓你也一定去做個文學家,而是要有詩人的感覺去看待生活。我曾講過:“是藝術地表現生活,而不是科學地反映生活”。藝術的真實與科學的真實應有區別,我們不是畫科學掛圖。有個時期,我們拿繪畫來解釋生活,解釋政治,我覺得我那張《民族大團結》就有這種傾向。因為那個時期提倡無論什麼藝術或者文學,都是宣傳品,把文學藝術看成政治的,解釋政治或是實現政治的武器、工具,什麼畫“中心”啊!演“中心”啊!無非是解釋政治,政治概念通過藝術形式反映出來。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談到文學修養,我們過去的經驗也是很豐富的,這條道路中間,有很多暗礁,所以我們要正確地來對待這個問題,把這個文學修養融化在自己的思想裡,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去。我們的藝術創作,不是那麼單純地畫一個形象,這個形象要有文學表現那樣的深度,這樣,才能夠把繪畫藝術不是看得那么簡單的了。這是講“詩”。 “書”,就是書法,這方面大家體會得比較深,你要畫中國畫,可這支毛筆你還用不好,那你這畫就沒法畫好。當然我們可以用畫圓圈,畫直線這些方法去練習,這是需要的,但繪畫用筆變化很多,而書法就是你作畫用筆很好的鍛鍊。我們那時上小學、中學的時候,一天到晚離不開毛筆,要掌握這個工具比較容易。但是後來,小學裡取消了毛筆字,那就困難了。學畫的人得特別強調這個練字,練筆法的運用和筆法的變化。並不是要你把寫字的一切具體東西都搬到畫上來,而是它能夠幫助你在運筆方面得到鍛鍊的機會。我們的中國畫系,也有書法課,但是,我們實際上不是太重視的,只是覺得需要而已。現在開了書法專業,這說明,我們的認識水平,是在逐步地提高,對自己民族藝術的認識逐步在提高。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書法美學引論》,講書法比較透徹。他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書法藝術只有中國有。阿拉伯國家雖然有,但他們是作為一種圖案、招牌寫的,不象我們,書法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獨立發展的一種藝術。為此,他作了一些分析。在我們腦子裡,書畫同源、文字的起源是象形的,是一種圖畫。但是他覺得,這只是個表面現象,文字在發展,早已離開了象形的階段,例如“形聲”、“轉註”等等。後來,講究聲音了,只是記錄語言的音。那麼,對書法藝術,你是不是還照原來的看法,認為它是一種圖畫呢?已經不是了。他把書法藝術跟音樂藝術擺在一起來看,最後他說:書法藝術,不是象圖畫那樣的空間藝術,它是一種時間藝術。他說:書法本身是一種運動,寫字是一種運動,它是有時間的,從起筆到收筆,從一個字,到一篇字,要看它的過程,欣賞它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時間形成的,主要是時間藝術,但同時也是空間藝術。我們畫畫也有個過程,但是我們最後的結果呢?是看你形象的效果,完成的一個完整的形象效果,所以它是空間藝術。但是它也包括時間藝術在內,這就是它的過程,它的作畫過程。書法更強調那點,跟音樂相提並論。這是比較新的一種看法,沒有人這樣提過,這也受西方現代美學的一些觀點的影響,就是“符號說”,認為藝術形式本身就是個符號。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藝木理論界,接受這個觀點的人也不少,比如研究戲曲理論的人提到.戲曲也是中國所特有的,他們就尋這個源,為什麼會形成這樣一種特殊的形式呢?他們也從中國的文字、中國所特有的漢字來找,說漢字本身是一種符號,是一種符號的藝術。戲曲的所特有的動作,戲曲的程式,戲曲的表現手法,是一種程式化的,但程式化解決不了整個戲曲的問題,他提出了符號論,戲曲的很多動作是符號,象徵性的。那麼,中國畫的符號是從哪裡來的呢?我覺得值得我們大家來鑽一鑽,為什麼中國繪畫有自己這樣一種特殊的面貌,現在外國人也開始對我們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感興趣了。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印”的問題,至少,印與書法有直接關係,它所追求的是一致的。篆刻這個東西,要你在這麼小的一個方塊塊裡邊作文章,這是它的特點,這個文章是什麼?構圖、筆法,關係要擺好,疏密虛實,這裡邊很有學問。它是用刀刻的,不是用筆寫的,所以它的藝術效果跟書法本身又不一樣,又對書法、對繪畫有影響。比方吳昌碩跟齊白石,吳昌碩在書法上,畫法上,用筆都是正鋒、中鋒、藏鋒不露,都是圓筆,圖章也是自己那個風格,圓的,軟的,齊白石跟他相反,用方筆,偏鋒方筆,齊白石圖章刻出來刀法硬極啦,他的一刀就是一筆。吳昌碩的圖章,可以修修弄弄。這兩個人很不相同,所以,畫的形象效果也不一樣。 篆刻,自己有自己的特徵,過去講畫家自己要刻圖章。而書法,對於我們中國畫家來講,是重要的基礎,就是練筆的基礎,怎麼發揮我們這支筆的作用。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那麼,是不是詩、書、面、印這樣一種關係,以後就不變了呢?要變的,這四種修養的關係,本來也不是突如其來的,它也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到了明清的時候才完整。最近我讀到一點書,也讀了一點文章,跟今天我講這個題目有點關係的。一本是《中國美學史大綱》,它範圍很大,詩歌、小說、文學、音樂、繪畫,都接觸到了,每一個時代的主要觀點、詩論、樂論、畫論,它都接觸到了。還有本剛才提到過的《書法美學引論》,作者葉秀山,搞哲學的。李小山和張少俠合寫了一本《中國現代繪畫史》,觀點很明確,把中國畫家分兩類,一類是革新的,一類是繼承的,繼承的就是幾位老畫家,就是博抱石、潘天壽、齊白石這些個。一類是革新的,革新的是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還有顏文樑,四個,就是學西方的東西,來革新中國的東西。他重視這一批,輕視另一批,就是繼承傳統的。這裡邊哪!也帶到葉淺予(眾笑)。但是,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寫得很及時的,現在沒有人敢寫,儘管它是比較偏,但是別人也可以寫嘛!對他不同的觀點,可以再寫嘛!他有勇氣,令人欽佩,就是不怕犯錯誤所有的老畫家,逐個都評論了一番。但是沒評到點子上,沒說出所以然來。

葉淺予:詩書畫印之間不是加法而是乘法的關係

我們現在有責任,對過去的幾個大家, 應該有新的認識,我也想鑽一鑽這個問題。今天上午提到一個問題:不怕捱罵!這一點很重要,我這個人就是不怕捱罵的,我說錯了就說錯。李小山儘管批評我葉淺予你明明是漫畫家,怎麼“去畫什麼國畫”了,在國畫前面“什麼”兩個字,“什麼國畫”,明明是瞧不起的意思,貶低的意思,我並不生氣。在讀的幾篇文章裡,有一篇是老美學家伍蠹甫的。他說:藝術,它的主要的特徵在於它的形式,形式是什麼呢?是符號。前面提到,戲曲理論也談到了“符號論”。這些對我的啟發就是:中國繪畫的根子在什麼地方要找出來,為什麼西方對我們的繪畫發生興趣。我希望大家應該在這些方面鑽一鑽,這個地方你鑽了以後,對你的藝術創作會有幫助的。我就講這麼幾點,完全是個人的體會,也沒有找很多材料。總之,作為中國繪畫,它需要詩、書、印來豐富自己的表現力,他們的關係,不僅僅是表面的、外部的關係、不是一種簡單的加法關係,而應是一種乘法的關係,請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