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亞瑟·叔本華 哲學 走心不愚人 耶穌 叔本華哲學智慧 2019-06-25
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來源:微信公眾號:叔本華哲學智慧


對生活稍作考察就可以知道:痛苦和無聊是人類幸福的兩個死敵,關於這一點,我可以作一個補充:每當我們感到快活,在我們遠離上述的一個敵人的時候,我們也就接近了另一個敵人,反之亦然。

所以說,我們的生活確實就是在這兩者當中或強或弱地搖擺。這是因為痛苦與無聊之間的關係是雙重的對立關係。一重是外在的,屬於客體;另一重則是內在的,屬於主體。

外在的一重對立關係其實也就是生活的艱辛和匱乏產生出了痛苦,而豐裕和安定就產生無聊。因此,我們看見低下的勞動階層與匱乏亦即痛苦進行著永恆的鬥爭,而有錢的上流社會卻曠日持久地與無聊進行一場堪稱絕望的搏鬥。

而內在的或者說屬於主體的痛苦與無聊之間的對立關係則基於以下這一事實: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和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這是由一個人的精神能力的大小所決定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精神的遲鈍一般是和感覺的遲鈍和缺乏興奮密切相關的,因此原因,精神遲鈍的人也就較少感受到各種強度不一的痛苦和要求。

但是,精神遲鈍的後果就是內在的空虛。這種空虛烙在了無數人的臉上。並且,人們對於外在世界發生的各種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現出的一刻不停的、強烈的關注,也暴露出他們的這種內在空虛。

人的內在空虛就是無聊的真正根源,它無時無刻不在尋求外在刺激,試圖藉助某事某物使他們的精神和情緒活動起來。他們做出的選擇真可謂飢不擇食,要找到這方面的證明只須看一看他們緊抓不放的貧乏、單調的消遣,還有同一樣性質的社交談話,以及許許多多的靠門站著的和從窗口往外張望的人。正是由於內在的空虛,他們才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娛樂和奢侈;而這些東西把許多人引入窮奢極欲,然後以痛苦告終。使我們免於這種痛苦的手段莫過於擁有豐富的內在即豐富的精神。

因為人的精神財富越優越和顯著,那麼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這些人頭腦裡面的思想活潑奔湧不息,不斷更新;他們玩味和摸索著內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種現象;還有把這些思想進行各種組合的衝動和能力——所有這些,除了精神鬆弛下來的個別時候,都使卓越的頭腦處於無聊所無法到達的地方。

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但是,突出的智力是以敏銳的感覺為直接前提,以強烈的意欲,亦即強烈的衝動和激情為根基。這些素質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情感的強烈程度,造成了對精神、甚至肉體痛苦的極度敏感。對任何不如意的事情,甚至些微的騷擾,都會感覺極度不耐煩。所有這些素質大大加強了頭腦裡面事物的各種表象,包括拂逆人意的東西。這些表象由於頭腦強烈的想象力的作用而變得生動活潑。我這裡所說的比較適用於所有充塞著從最呆笨的頭腦到最偉大的天才之間廣闊、級別不一的空間的人們。由此可知,無論從客體抑或從主體上說,如果一個人距離人生痛苦的其中一端越近,那他距離痛苦的另一端也就越遠。

據此,每個人的天性都會指導自己儘可能地調節客體以適應主體,因而更充足地做好準備以避免自己更加敏感的痛苦一端。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追求寧靜和閒暇,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和儘量不受騷擾的生活。因此,一旦對所謂的人有所瞭解,他就會選擇避世隱居的生活;如果他具備深邃、遠大的思想,他甚至會選擇獨處。因為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所以,一個人具備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會造成他不喜與人交往。

的確,如果社會交往的數量能夠代替質量,那麼,生活在一個熙熙攘攘的世界也就頗為值得的了。但遺憾的是,一百個傻瓜聚在一起,也仍然產生不了一個聰明的人。相比之下,處於痛苦的另一極端的人,一旦匱乏和需求對他的控制稍微放鬆,給他以喘息的機會,他就會不惜代價地尋找消遣和人群,輕易地將就一切麻煩。他這樣做的目的不為別的,只是為了逃避他自己。因為在獨處的時候,每個人都只能返求於自身,這個人的自身具備就會暴露無遺。

因此,一個愚人揹負著自己可憐的自身這一無法擺脫的負擔而嘆息呻吟。而一個有著優越精神稟賦的人卻以他的思想使他所處的死氣沉沉的環境變得活潑和富有生氣。因此,塞尼加所說的話是千真萬確的:“愚蠢的人受著厭倦的折磨”。同樣,耶穌說:“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愛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叔本華|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