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5-羥色胺綜合徵:如何保證患者安全?'

藥品 高血壓 腹瀉 癲癇 大話精神 2019-07-25
"

5-羥色胺綜合徵是由5-羥色胺受體過度刺激引起的藥物性綜合徵。該綜合徵是典型的臨床三聯徵,包括精神狀態改變、自主神經過度活躍和神經肌肉異常。臨床表現具有多變性,嚴重程度從輕微到危及生命不等。5-羥色胺綜合徵的發病率和預防尚未明確。5 -羥色胺綜合症可能被低估,因為輕度病例往往由於非特異性症狀而被忽視。此外,醫生對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症狀和體徵以及鑑別診斷缺乏認識,可能導致漏診或誤診。

致病原因

5-羥色胺綜合徵通常是5-羥色胺能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是由於藥物濫用、過量服用、開始使用5-羥色胺能藥物或增加目前處方的5-羥色胺能藥物的劑量所致。5 -羥色胺綜合徵相關的藥物作用機制包括:

  • 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
  • 抑制5-羥色胺代謝;
  • 5-羥色胺合成增加;
  • 5-羥色胺受體的激動作用。

最可能導致5-羥色胺綜合徵的5-羥色胺能活性的數量尚不清楚。

表 與5-羥色胺綜合徵有關的藥物

"

5-羥色胺綜合徵是由5-羥色胺受體過度刺激引起的藥物性綜合徵。該綜合徵是典型的臨床三聯徵,包括精神狀態改變、自主神經過度活躍和神經肌肉異常。臨床表現具有多變性,嚴重程度從輕微到危及生命不等。5-羥色胺綜合徵的發病率和預防尚未明確。5 -羥色胺綜合症可能被低估,因為輕度病例往往由於非特異性症狀而被忽視。此外,醫生對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症狀和體徵以及鑑別診斷缺乏認識,可能導致漏診或誤診。

致病原因

5-羥色胺綜合徵通常是5-羥色胺能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是由於藥物濫用、過量服用、開始使用5-羥色胺能藥物或增加目前處方的5-羥色胺能藥物的劑量所致。5 -羥色胺綜合徵相關的藥物作用機制包括:

  • 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
  • 抑制5-羥色胺代謝;
  • 5-羥色胺合成增加;
  • 5-羥色胺受體的激動作用。

最可能導致5-羥色胺綜合徵的5-羥色胺能活性的數量尚不清楚。

表 與5-羥色胺綜合徵有關的藥物

面對5-羥色胺綜合徵:如何保證患者安全?



病理生理學。血清素,也被稱為5-羥色胺(5-HT),是氨基酸色氨酸的代謝物。這種神經遞質位於中樞和外圍神經系統。5-羥色胺能系統的調控開始於突觸前神經元,其中色氨酸脫羧和羥化導致5-羥色胺合成。5-羥色胺一旦產生,就被釋放到突觸間隙中,在那裡它與5-羥色胺受體結合。受體結合後,5-羥色胺再攝取發生在突觸神經元中,在那裡它可以可被單胺氧化酶代謝。最後,代謝物在尿液中排出。5-羥色胺綜合症是由於突觸後5-羥色胺受體受到過度刺激(主要是通過5-HT2A和5-HT1A受體的激動作用)而導致這一調節系統被破壞。

非特異性表現

不幸的是,5-羥色胺綜合症的許多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症狀的出現通常發生在攝入5 -羥色胺能藥物後6-8小時內。重要的是要立即認識到這些症狀,並制定鑑別診斷,因為症狀的突然進展是常見的,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情況。

在輕微的5-羥色胺綜合徵病例中,患者可能有低燒或無發熱。中度和重度患者往往會出現體溫升高,在危及生命的病例中體溫為>41°C(105.8°F)。無論嚴重程度如何,都可能出現出汗和心動過速。其他自主神經異常包括高血壓、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腹瀉和腸鳴音過多。就神經肌肉異常而言,反射亢進和肌陣攣是首要問題。當嚴重程度發展到危及生命時,陣攣可能從誘發性轉變為自發的、緩慢的、持續的側視運動。其他神經肌肉症狀包括震顫、靜坐困難和肌肉僵硬。

在輕度病例中,常見的精神狀態變化包括煩躁不安和焦慮。中度患者可表現為過度警惕和躁動,重度患者可發展為譫妄或昏迷。隨著嚴重程度的加劇,發生其他生理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增加。橫紋肌溶解可能由於肌肉損傷和肌紅蛋白尿而發生,它往往繼發於反射亢進、肌陣攣、強直和肌肉僵硬。肌肉分解可能會發展為進一步的併發症,如腎功能衰竭。在極少數情況下,5-羥色胺綜合症會導致癲癇發作或死亡。

用藥史輔助診斷

診斷5-羥色胺綜合徵的第一步是對患者的用藥史進行全面審查,特別是考慮最近是否接觸過5-羥色胺能藥物。詢問處方藥、非處方產品、草藥補充劑和其他藥物也是很重要的。在查看藥物治療史時,需要調查5-羥色胺能藥物治療近期是否發生了變化。同時,確定患者的症狀何時開始與5-羥色胺能藥物有關。

藥物檢查後,進行徹底的身體和神經系統檢查,以確定當前的症狀和嚴重程度。目前還沒有特定的實驗室測試可以確定5-羥色胺綜合徵的診斷。不建議監測血清5-羥色胺,因為其水平與症狀嚴重程度無關。推薦的診斷工具是Hunter5-羥色胺毒性標準。雖然5-羥色胺綜合徵Sternbach診斷標準也被用於診斷,但Hunter5-羥色胺毒性標準比它更敏感(96%vs75%),更具特異性(97%vs84%)。

圖 5-羥色胺毒性Hunter標準

"

5-羥色胺綜合徵是由5-羥色胺受體過度刺激引起的藥物性綜合徵。該綜合徵是典型的臨床三聯徵,包括精神狀態改變、自主神經過度活躍和神經肌肉異常。臨床表現具有多變性,嚴重程度從輕微到危及生命不等。5-羥色胺綜合徵的發病率和預防尚未明確。5 -羥色胺綜合症可能被低估,因為輕度病例往往由於非特異性症狀而被忽視。此外,醫生對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症狀和體徵以及鑑別診斷缺乏認識,可能導致漏診或誤診。

致病原因

5-羥色胺綜合徵通常是5-羥色胺能藥物-藥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可能是由於藥物濫用、過量服用、開始使用5-羥色胺能藥物或增加目前處方的5-羥色胺能藥物的劑量所致。5 -羥色胺綜合徵相關的藥物作用機制包括:

  • 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
  • 抑制5-羥色胺代謝;
  • 5-羥色胺合成增加;
  • 5-羥色胺受體的激動作用。

最可能導致5-羥色胺綜合徵的5-羥色胺能活性的數量尚不清楚。

表 與5-羥色胺綜合徵有關的藥物

面對5-羥色胺綜合徵:如何保證患者安全?



病理生理學。血清素,也被稱為5-羥色胺(5-HT),是氨基酸色氨酸的代謝物。這種神經遞質位於中樞和外圍神經系統。5-羥色胺能系統的調控開始於突觸前神經元,其中色氨酸脫羧和羥化導致5-羥色胺合成。5-羥色胺一旦產生,就被釋放到突觸間隙中,在那裡它與5-羥色胺受體結合。受體結合後,5-羥色胺再攝取發生在突觸神經元中,在那裡它可以可被單胺氧化酶代謝。最後,代謝物在尿液中排出。5-羥色胺綜合症是由於突觸後5-羥色胺受體受到過度刺激(主要是通過5-HT2A和5-HT1A受體的激動作用)而導致這一調節系統被破壞。

非特異性表現

不幸的是,5-羥色胺綜合症的許多症狀都是非特異性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症狀的出現通常發生在攝入5 -羥色胺能藥物後6-8小時內。重要的是要立即認識到這些症狀,並制定鑑別診斷,因為症狀的突然進展是常見的,可能會導致危及生命的情況。

在輕微的5-羥色胺綜合徵病例中,患者可能有低燒或無發熱。中度和重度患者往往會出現體溫升高,在危及生命的病例中體溫為>41°C(105.8°F)。無論嚴重程度如何,都可能出現出汗和心動過速。其他自主神經異常包括高血壓、呼吸急促、噁心、嘔吐、腹瀉和腸鳴音過多。就神經肌肉異常而言,反射亢進和肌陣攣是首要問題。當嚴重程度發展到危及生命時,陣攣可能從誘發性轉變為自發的、緩慢的、持續的側視運動。其他神經肌肉症狀包括震顫、靜坐困難和肌肉僵硬。

在輕度病例中,常見的精神狀態變化包括煩躁不安和焦慮。中度患者可表現為過度警惕和躁動,重度患者可發展為譫妄或昏迷。隨著嚴重程度的加劇,發生其他生理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增加。橫紋肌溶解可能由於肌肉損傷和肌紅蛋白尿而發生,它往往繼發於反射亢進、肌陣攣、強直和肌肉僵硬。肌肉分解可能會發展為進一步的併發症,如腎功能衰竭。在極少數情況下,5-羥色胺綜合症會導致癲癇發作或死亡。

用藥史輔助診斷

診斷5-羥色胺綜合徵的第一步是對患者的用藥史進行全面審查,特別是考慮最近是否接觸過5-羥色胺能藥物。詢問處方藥、非處方產品、草藥補充劑和其他藥物也是很重要的。在查看藥物治療史時,需要調查5-羥色胺能藥物治療近期是否發生了變化。同時,確定患者的症狀何時開始與5-羥色胺能藥物有關。

藥物檢查後,進行徹底的身體和神經系統檢查,以確定當前的症狀和嚴重程度。目前還沒有特定的實驗室測試可以確定5-羥色胺綜合徵的診斷。不建議監測血清5-羥色胺,因為其水平與症狀嚴重程度無關。推薦的診斷工具是Hunter5-羥色胺毒性標準。雖然5-羥色胺綜合徵Sternbach診斷標準也被用於診斷,但Hunter5-羥色胺毒性標準比它更敏感(96%vs75%),更具特異性(97%vs84%)。

圖 5-羥色胺毒性Hunter標準

面對5-羥色胺綜合徵:如何保證患者安全?


除了使用正確的診斷工具進行鑑別診斷,還需要排除其他藥物引起的症狀,如抗膽鹼能中毒,抗精神病藥物惡性綜合徵,或惡性發熱。自主神經不穩定,包括高血壓、心動過速、呼吸急促和體溫過高,可能存在於上述所有藥物引起的綜合徵中。因此,臨床醫生必須監測可能區分疾病狀態的其他症狀,以建立明確的診斷。

停止藥物,提供支持性治療

目前還沒有官方公佈的5-羥色胺綜合症治療指南。無論患者的嚴重程度如何,所有5-羥色胺能藥物都應立即停用。此外,應開始對症狀給予支持性護理。建議靜脈補液用於補水和治療體溫過高,也可以外部冷卻以減少身體溫度。生命體徵應通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加以穩定。

苯二氮卓類藥物被認為是緩解5-羥色胺綜合徵期間躁動的主要藥物。在危及生命的病例中,以體溫過高>41°C(105.8°F)為特徵,可能需要鎮靜、麻痺和插管來維持氣道、呼吸和循環。由於熱療需要消除反射亢進,建議使用麻痺療法。非去極化的神經肌肉阻滯劑,如維庫溴銨,由於其降低橫紋肌溶解的潛力而優於去極化劑。

賽庚啶是一種H1受體拮抗劑和5-HT2A受體拮抗劑,被推薦用於5-羥色胺綜合徵的適應症外治療,以幫助減輕症狀的強度。應該以12毫克的單劑量開始,然後每2小時2毫克,直到症狀改善。穩定後,建議維持劑量為每6小時8毫克。劑量不應超過0.5 mg/kg/d的最大推薦劑量。與賽庚啶有關的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鎮靜和抗膽鹼能不良反應。

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和氯丙嗪,由於其相關的5-HT2A受體拮抗作用,也可以是治療選擇。然而,支持這種使用的數據有限。應謹慎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因為抗精神病藥物惡性綜合徵可能被誤認為5-羥色胺綜合徵。

不推薦使用退熱藥治療發熱和體溫過高,因為體溫升高是繼發於肌肉活動過度,而不是由下丘腦溫度設定值的功能失調引起的。也不推薦使用物理束縛,因為它們的使用可能引起進一步的體溫升高和增加橫紋肌溶解的風險。

最終,治療的持續時間將受到引起5-羥色胺綜合徵的5-羥色胺能藥物藥代動力學的影響。只有在觀察到足夠的洗脫期後才應考慮進一步藥物試驗,臨床醫生應考慮使用較低的劑量。

預防措施

發生5-羥色胺綜合症風險最高的患者是那些同時患有多種併發症的患者,這些併發症導致使用多種5-羥色胺能藥物進行治療。臨床醫生和患者都需要了解5-羥色胺綜合徵的症狀和體徵,以促進早期識別。還可以考慮修改處方,減少多種5-羥色胺能藥物的使用。當換用另一種5 -羥色胺能藥物時,應設定安全的洗脫期。鼓勵患者遵守他們的處方用藥方案。高危患者可考慮使用賽庚啶進行預防;然而,還沒有進行臨床試驗來評估使用賽庚啶預防5-羥色胺綜合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