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一、建立表達的微習慣,走出舒適區

不善於表達的人在表達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自我效能感很低,不相信自己能表達好。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這裡可以採用一個策略:建立微習慣,每天讓自己刻意表達一次。

微習慣策略,是《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倡導的,斯蒂芬每天練習至少1個俯臥撐,堅持每天只做一點點,兩年後,他練出了肌肉,擁有了理想的體格。

這是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因為只做一點,所以沒有負擔,反而就堅持下去了。

利用微習慣的效力,從每天讓自己主動和別人說一段話開始,走出原有的舒適區,直面內心深處不敢表達的恐懼,去看看自己在勇於表達後將有何變化。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一、建立表達的微習慣,走出舒適區

不善於表達的人在表達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自我效能感很低,不相信自己能表達好。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這裡可以採用一個策略:建立微習慣,每天讓自己刻意表達一次。

微習慣策略,是《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倡導的,斯蒂芬每天練習至少1個俯臥撐,堅持每天只做一點點,兩年後,他練出了肌肉,擁有了理想的體格。

這是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因為只做一點,所以沒有負擔,反而就堅持下去了。

利用微習慣的效力,從每天讓自己主動和別人說一段話開始,走出原有的舒適區,直面內心深處不敢表達的恐懼,去看看自己在勇於表達後將有何變化。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二、掌握表達力模型,提升表達力

這個模型是《表達力》這本書最精華之處,它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場表達當中,無論是日常的講話、正式場合的演講還是寫作輸出,都適合。遵照這個模型的5個步驟,你的表達不會差到哪裡去。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一、建立表達的微習慣,走出舒適區

不善於表達的人在表達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自我效能感很低,不相信自己能表達好。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這裡可以採用一個策略:建立微習慣,每天讓自己刻意表達一次。

微習慣策略,是《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倡導的,斯蒂芬每天練習至少1個俯臥撐,堅持每天只做一點點,兩年後,他練出了肌肉,擁有了理想的體格。

這是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因為只做一點,所以沒有負擔,反而就堅持下去了。

利用微習慣的效力,從每天讓自己主動和別人說一段話開始,走出原有的舒適區,直面內心深處不敢表達的恐懼,去看看自己在勇於表達後將有何變化。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二、掌握表達力模型,提升表達力

這個模型是《表達力》這本書最精華之處,它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場表達當中,無論是日常的講話、正式場合的演講還是寫作輸出,都適合。遵照這個模型的5個步驟,你的表達不會差到哪裡去。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來自《表達力》一書內頁

1、高質量輸入

表達好的人,離不開長期輸入,而要達到高質量的輸入,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1)有目的地學習。從自己的需求出發,想讓自己在哪個領域提出有深度有意思的見解,那就做這個方面的主題閱讀或課程學習,積累相關知識。

(2)收集素材。有素材支撐觀點,你的表達不僅有力度,也有益於他人理解。賀嘉在書中分享了20個素材來源,比如微博熱搜、知乎社區、二次元社區、TED演講、爬蟲等。表達高手都需要收集素材,這樣才能有話說、說得好。

2、設定表達目標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往往只會把事情搞砸。

在表達之前先確定目標,比如與對方建立信任,吸引對方注意力,引起共鳴,激勵他人,準確彙報工作,銷售物品等等。以終為始,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就拿“吸引注意力”這個目標來說,開場可用調侃的方式或者講有趣的段子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激發對方興趣。

這一點馬雲做得相當不錯。在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穿了一件十分寬鬆的紅色榮譽博士袍,上臺接受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頭銜。

授銜儀式結束之後,主持人請馬雲發表演講,馬雲一開場就自嘲:“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在我的生命中,能夠像今天一樣,穿上這件美麗的學位服。不過很顯然,這個學位服的大小不是為我這種身材設計的。”

全場一下子充滿笑聲,氣氛相當活躍,觀眾也饒有興致地聽他繼續講下去。

3、構建思維體系

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不斷地說出有趣有料的內容?這背後定有一套積累已久的思維體系在支撐。這裡說的思維體系,可以理解為知識框架或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老師曾分享過一個任何領域都適用的知識框架“3W1H”,本書作者賀嘉親身驗證過這個框架並認為特別好用。

“3W1H”

為什麼(Why):為什麼這個領域是有價值的?

是什麼 (What):這個領域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

如何做 (How):這個概念如何落地,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誰 (Who):在這個領域中誰做得比較好?我們可以跟他學習什麼?

如作者賀嘉,他在表達力這個領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就拿他寫《表達力》這本書來說,他通過“3W1H”把表達力闡述得細緻到位。

Why:為什麼表達力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

What:什麼是表達力模型?

How:如何提升我們的表達力?

Who:在演講領域裡,羅振宇做得不錯,賀嘉看了3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從中學習演講套路。

在日常的知識和信息輸入中,要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體系,在框架下主動學習輸入內容,等你需要表達的時候,照著搭好的框架,你就能完整地講清楚一個主題了。

4、套路化輸出

套路,即結構或形式。套路不僅使表達的內容邏輯性強,而且交付效果好。但這得靠平時積累,你可以建個素材庫,遇到精彩的演講、文章或金句,拆解它們的結構,保存起來,必要時拿出來用。

在本書中,賀嘉分享了演講的一般套路:

開頭:激發興趣或建立信任感,用故事或問題引入

中間:建立畫面感,設計對方能夠記住的點

結尾:建立啟發感,引起對方傳播

舉個例子,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基本就照著以上的套路來。

開頭直截了當:喬布斯開篇即說自己要講三個故事,引起聽眾好奇心。

正文引入故事:三個故事,分別闡述三部分內容,即點與點之間的關係,關於好惡與得失,關於死亡。每個故事一開始就亮出主題,接下來用自身經歷闡述觀點。

結尾金句收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現大多采用這個翻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這場演講深入人心,喬布斯用故事形式激發聽眾興趣,期間頻出金句,比如:

“你們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活,這是浪費時間。”

“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自己的工作。”

而演講結尾的金句更是成為經典名言,流傳甚廣。

不得不說,故事帶來的畫面感以及金句帶來的啟發感,使得聽眾對喬布斯這場演講印象深刻,並且非常樂於傳播。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一、建立表達的微習慣,走出舒適區

不善於表達的人在表達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自我效能感很低,不相信自己能表達好。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這裡可以採用一個策略:建立微習慣,每天讓自己刻意表達一次。

微習慣策略,是《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倡導的,斯蒂芬每天練習至少1個俯臥撐,堅持每天只做一點點,兩年後,他練出了肌肉,擁有了理想的體格。

這是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因為只做一點,所以沒有負擔,反而就堅持下去了。

利用微習慣的效力,從每天讓自己主動和別人說一段話開始,走出原有的舒適區,直面內心深處不敢表達的恐懼,去看看自己在勇於表達後將有何變化。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二、掌握表達力模型,提升表達力

這個模型是《表達力》這本書最精華之處,它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場表達當中,無論是日常的講話、正式場合的演講還是寫作輸出,都適合。遵照這個模型的5個步驟,你的表達不會差到哪裡去。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來自《表達力》一書內頁

1、高質量輸入

表達好的人,離不開長期輸入,而要達到高質量的輸入,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1)有目的地學習。從自己的需求出發,想讓自己在哪個領域提出有深度有意思的見解,那就做這個方面的主題閱讀或課程學習,積累相關知識。

(2)收集素材。有素材支撐觀點,你的表達不僅有力度,也有益於他人理解。賀嘉在書中分享了20個素材來源,比如微博熱搜、知乎社區、二次元社區、TED演講、爬蟲等。表達高手都需要收集素材,這樣才能有話說、說得好。

2、設定表達目標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往往只會把事情搞砸。

在表達之前先確定目標,比如與對方建立信任,吸引對方注意力,引起共鳴,激勵他人,準確彙報工作,銷售物品等等。以終為始,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就拿“吸引注意力”這個目標來說,開場可用調侃的方式或者講有趣的段子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激發對方興趣。

這一點馬雲做得相當不錯。在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穿了一件十分寬鬆的紅色榮譽博士袍,上臺接受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頭銜。

授銜儀式結束之後,主持人請馬雲發表演講,馬雲一開場就自嘲:“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在我的生命中,能夠像今天一樣,穿上這件美麗的學位服。不過很顯然,這個學位服的大小不是為我這種身材設計的。”

全場一下子充滿笑聲,氣氛相當活躍,觀眾也饒有興致地聽他繼續講下去。

3、構建思維體系

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不斷地說出有趣有料的內容?這背後定有一套積累已久的思維體系在支撐。這裡說的思維體系,可以理解為知識框架或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老師曾分享過一個任何領域都適用的知識框架“3W1H”,本書作者賀嘉親身驗證過這個框架並認為特別好用。

“3W1H”

為什麼(Why):為什麼這個領域是有價值的?

是什麼 (What):這個領域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

如何做 (How):這個概念如何落地,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誰 (Who):在這個領域中誰做得比較好?我們可以跟他學習什麼?

如作者賀嘉,他在表達力這個領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就拿他寫《表達力》這本書來說,他通過“3W1H”把表達力闡述得細緻到位。

Why:為什麼表達力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

What:什麼是表達力模型?

How:如何提升我們的表達力?

Who:在演講領域裡,羅振宇做得不錯,賀嘉看了3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從中學習演講套路。

在日常的知識和信息輸入中,要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體系,在框架下主動學習輸入內容,等你需要表達的時候,照著搭好的框架,你就能完整地講清楚一個主題了。

4、套路化輸出

套路,即結構或形式。套路不僅使表達的內容邏輯性強,而且交付效果好。但這得靠平時積累,你可以建個素材庫,遇到精彩的演講、文章或金句,拆解它們的結構,保存起來,必要時拿出來用。

在本書中,賀嘉分享了演講的一般套路:

開頭:激發興趣或建立信任感,用故事或問題引入

中間:建立畫面感,設計對方能夠記住的點

結尾:建立啟發感,引起對方傳播

舉個例子,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基本就照著以上的套路來。

開頭直截了當:喬布斯開篇即說自己要講三個故事,引起聽眾好奇心。

正文引入故事:三個故事,分別闡述三部分內容,即點與點之間的關係,關於好惡與得失,關於死亡。每個故事一開始就亮出主題,接下來用自身經歷闡述觀點。

結尾金句收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現大多采用這個翻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這場演講深入人心,喬布斯用故事形式激發聽眾興趣,期間頻出金句,比如:

“你們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活,這是浪費時間。”

“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自己的工作。”

而演講結尾的金句更是成為經典名言,流傳甚廣。

不得不說,故事帶來的畫面感以及金句帶來的啟發感,使得聽眾對喬布斯這場演講印象深刻,並且非常樂於傳播。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喬布斯演講

5、主動尋求反饋

賀嘉告訴我們,表達結束後,要主動收集反饋,發現和彌補不足之處,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迭代,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其實只需要三個簡單的步驟:

①主動詢問對方的感受,請對方提出改進建議

②提問並記錄4個重要的反饋要素:對方印象深刻的點、聽不懂的點、體驗不佳的點、認為可以更好的點

③根據反饋去改進和迭代

就這樣,把我們的表達力當成一件產品,詢問用戶使用體驗,然後不斷去改進打磨它,讓它成為優質產品。

三、運用複利思維,把表達當作投資

複利思維,是理財領域的一個思維模型,建議我們持續地投資優質資產,在長時間的積累下獲得穩健回報,並且還建議我們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是讓一次投資帶來多元化的回報。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讓表達成為一項投資呢?

首先,要有表達意識

在我們花費了較多時間完成一件事情之後,不要就此打住,而是利用複利思維,進一步對外表達,讓這件事情帶來更多的回報。

比如,花了兩三個小時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寫個簡短觀感發朋友圈和他人交流討論,寫篇影評發到自媒體平臺,與同好鏈接互動,增強自己的個人影響力。

那麼看電影不僅滿足了你的休閒娛樂、學習成長等需求,在看完電影之後的表達,也為你帶來了益處。

其次,謹記表達好的3個標準:願意聽,記得住,能傳播

這是賀嘉提出的衡量表達力的3個標準。簡要來說,就是表達的內容要從聽眾的角度切入,激發對方興趣,為他人帶來價值,可加一些故事或金句讓人記住,最好還能夠激發情緒上的共鳴,讓人願意傳播你的內容。

儘量滿足這3個標準,使你的表達富有質量,聽眾有收穫,願意傳播,如此一來,你的個人魅力有所提升,那你的表達就是一項有收益的投資。

"

大家都知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能說會道、善於表達的人,將有機會獲取更多的影響力、收入等資源,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學習如何更好地說話、溝通和演講。

但我發現,身邊有一種人,他們不愛表達,也不太會表達,在人群中發言會緊張,需要講話的場合會躲在一邊把機會讓給別人,逢人就說:“我是個不善於表達的人”,然後他就默默地待在一邊。

你屬於這類人嗎?如果是的話,你是真的不喜歡錶達嗎?

還是你有這樣的想法:一來覺得學習表達太難了,沒有信心成為一個表達力好的人。二來不想改變現狀,不想給自己壓力,懶得去學。

若是因為這樣的恐懼和懶惰,而給自己貼了標籤然後止步不前,那著實太過可惜,因為:

1、 貼上標籤,畫地為牢,就等於失去了挖掘自身潛能的機會

“自己本來不太會表達,那就一直這樣吧。”待在這個舒適區裡,漸漸就會錯過成長的可能性,比如接觸更多優秀的人,做不一樣的事,變得更有趣。

2、你只差好好表達,或許就能為你做的事情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的思想獨特深刻或者你做的事情很優秀,但你要是再加多一步,懂得在他人面前表達出來,你就等於給自己做的事加分了,你的影響力因此得以提高。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其實,成為一個會表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在這裡,有一本書能讓你對於學習表達這件事提起信心,並學到許多實操性很強的方法,這本書就是——《表達力》

看完這本書,那個總說自己不善於表達的人,也許就有躍躍欲試、表達自己的勁兒了。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表達力》一書封面

本書作者賀嘉,是高管演講教練,知乎粉絲超過20萬的大V。他給華為、微信、網易、今日頭條等知名企業客戶做演講培訓,曾輔導過攜程董事長、網易VP、企業微信總經理等1000+高管,也曾輔導過柳巖、鄒市明、肖央等明星演講。

賀嘉老師在演講領域創立了知名度比較高的個人品牌,他的演講課,在業內口碑甚好,跟著賀嘉老師學習表達力,準能獲益匪淺。

《表達力》這本書,對於開始進入表達領域學習的人會是一本很好的指導手冊。結合本書的建議,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進行學習。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一、建立表達的微習慣,走出舒適區

不善於表達的人在表達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自我效能感很低,不相信自己能表達好。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這裡可以採用一個策略:建立微習慣,每天讓自己刻意表達一次。

微習慣策略,是《微習慣》一書的作者美國斯蒂芬·蓋斯所倡導的,斯蒂芬每天練習至少1個俯臥撐,堅持每天只做一點點,兩年後,他練出了肌肉,擁有了理想的體格。

這是一種微小的積極行為,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但因為只做一點,所以沒有負擔,反而就堅持下去了。

利用微習慣的效力,從每天讓自己主動和別人說一段話開始,走出原有的舒適區,直面內心深處不敢表達的恐懼,去看看自己在勇於表達後將有何變化。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二、掌握表達力模型,提升表達力

這個模型是《表達力》這本書最精華之處,它可以運用在任何一場表達當中,無論是日常的講話、正式場合的演講還是寫作輸出,都適合。遵照這個模型的5個步驟,你的表達不會差到哪裡去。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來自《表達力》一書內頁

1、高質量輸入

表達好的人,離不開長期輸入,而要達到高質量的輸入,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1)有目的地學習。從自己的需求出發,想讓自己在哪個領域提出有深度有意思的見解,那就做這個方面的主題閱讀或課程學習,積累相關知識。

(2)收集素材。有素材支撐觀點,你的表達不僅有力度,也有益於他人理解。賀嘉在書中分享了20個素材來源,比如微博熱搜、知乎社區、二次元社區、TED演講、爬蟲等。表達高手都需要收集素材,這樣才能有話說、說得好。

2、設定表達目標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往往只會把事情搞砸。

在表達之前先確定目標,比如與對方建立信任,吸引對方注意力,引起共鳴,激勵他人,準確彙報工作,銷售物品等等。以終為始,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就拿“吸引注意力”這個目標來說,開場可用調侃的方式或者講有趣的段子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激發對方興趣。

這一點馬雲做得相當不錯。在香港科技大學第21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穿了一件十分寬鬆的紅色榮譽博士袍,上臺接受工商管理學榮譽博士頭銜。

授銜儀式結束之後,主持人請馬雲發表演講,馬雲一開場就自嘲:“我從來就沒有想過,在我的生命中,能夠像今天一樣,穿上這件美麗的學位服。不過很顯然,這個學位服的大小不是為我這種身材設計的。”

全場一下子充滿笑聲,氣氛相當活躍,觀眾也饒有興致地聽他繼續講下去。

3、構建思維體系

為什麼有人可以持續不斷地說出有趣有料的內容?這背後定有一套積累已久的思維體系在支撐。這裡說的思維體系,可以理解為知識框架或知識體系。

知識管理專家蕭秋水老師曾分享過一個任何領域都適用的知識框架“3W1H”,本書作者賀嘉親身驗證過這個框架並認為特別好用。

“3W1H”

為什麼(Why):為什麼這個領域是有價值的?

是什麼 (What):這個領域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

如何做 (How):這個概念如何落地,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誰 (Who):在這個領域中誰做得比較好?我們可以跟他學習什麼?

如作者賀嘉,他在表達力這個領域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屬於自己的知識框架,就拿他寫《表達力》這本書來說,他通過“3W1H”把表達力闡述得細緻到位。

Why:為什麼表達力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

What:什麼是表達力模型?

How:如何提升我們的表達力?

Who:在演講領域裡,羅振宇做得不錯,賀嘉看了3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從中學習演講套路。

在日常的知識和信息輸入中,要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體系,在框架下主動學習輸入內容,等你需要表達的時候,照著搭好的框架,你就能完整地講清楚一個主題了。

4、套路化輸出

套路,即結構或形式。套路不僅使表達的內容邏輯性強,而且交付效果好。但這得靠平時積累,你可以建個素材庫,遇到精彩的演講、文章或金句,拆解它們的結構,保存起來,必要時拿出來用。

在本書中,賀嘉分享了演講的一般套路:

開頭:激發興趣或建立信任感,用故事或問題引入

中間:建立畫面感,設計對方能夠記住的點

結尾:建立啟發感,引起對方傳播

舉個例子,喬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基本就照著以上的套路來。

開頭直截了當:喬布斯開篇即說自己要講三個故事,引起聽眾好奇心。

正文引入故事:三個故事,分別闡述三部分內容,即點與點之間的關係,關於好惡與得失,關於死亡。每個故事一開始就亮出主題,接下來用自身經歷闡述觀點。

結尾金句收尾: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現大多采用這個翻譯:求知若飢,虛心若愚)

這場演講深入人心,喬布斯用故事形式激發聽眾興趣,期間頻出金句,比如:

“你們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活,這是浪費時間。”

“工作將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唯一辦法,是做自己認為是有意義的工作;做有意義的工作的唯一辦法,是熱愛自己的工作。”

而演講結尾的金句更是成為經典名言,流傳甚廣。

不得不說,故事帶來的畫面感以及金句帶來的啟發感,使得聽眾對喬布斯這場演講印象深刻,並且非常樂於傳播。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喬布斯演講

5、主動尋求反饋

賀嘉告訴我們,表達結束後,要主動收集反饋,發現和彌補不足之處,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不斷迭代,從而真正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其實只需要三個簡單的步驟:

①主動詢問對方的感受,請對方提出改進建議

②提問並記錄4個重要的反饋要素:對方印象深刻的點、聽不懂的點、體驗不佳的點、認為可以更好的點

③根據反饋去改進和迭代

就這樣,把我們的表達力當成一件產品,詢問用戶使用體驗,然後不斷去改進打磨它,讓它成為優質產品。

三、運用複利思維,把表達當作投資

複利思維,是理財領域的一個思維模型,建議我們持續地投資優質資產,在長時間的積累下獲得穩健回報,並且還建議我們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是讓一次投資帶來多元化的回報。

如何運用複利思維讓表達成為一項投資呢?

首先,要有表達意識

在我們花費了較多時間完成一件事情之後,不要就此打住,而是利用複利思維,進一步對外表達,讓這件事情帶來更多的回報。

比如,花了兩三個小時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寫個簡短觀感發朋友圈和他人交流討論,寫篇影評發到自媒體平臺,與同好鏈接互動,增強自己的個人影響力。

那麼看電影不僅滿足了你的休閒娛樂、學習成長等需求,在看完電影之後的表達,也為你帶來了益處。

其次,謹記表達好的3個標準:願意聽,記得住,能傳播

這是賀嘉提出的衡量表達力的3個標準。簡要來說,就是表達的內容要從聽眾的角度切入,激發對方興趣,為他人帶來價值,可加一些故事或金句讓人記住,最好還能夠激發情緒上的共鳴,讓人願意傳播你的內容。

儘量滿足這3個標準,使你的表達富有質量,聽眾有收穫,願意傳播,如此一來,你的個人魅力有所提升,那你的表達就是一項有收益的投資。

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從你撕掉“我不善於表達”的標籤開始

有一次,馬雲對央視主持人陳偉鴻說:“有人說我牛,特別會說話,6分鐘說服了孫正義投資我。偉鴻,你知不知道,其實見他之前,我在硅谷至少被拒絕了40次。”

能說會道,善於表達,這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而成就的。在刻意練習、日積月累之後,你表達出去的內容定會越來越精彩。

因此,別輕易給自己貼上不善於表達的標籤,並以此為藉口停滯不前、錯失良機。拿起《表達力》這本書,嘗試去突破自己的表達舒適區,遇見不一樣的自己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