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我國古代極少的通史式城市之一,漢、隋唐、明清三度繁榮。唐代有“揚一益二”之說(益州即成都),當時揚州人口有50萬之眾,名列世界十大都市之一。著名詩人李白、杜牧等為揚州作了許多免費“廣告”。李白曾多次來到揚州。選《唐詩三百首》的孫洙對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句批註為“千古麗句”。杜牧在揚州為官多年,喜宴遊,“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他離開揚州後,“厭江南之寂寞,思揚州之歡娛”,在《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中寫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吳中四傑”之一、揚州人張若虛,更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正是當時揚州南郊曲江或揚子津一帶江濱月下夜景的藝術再現。

如今揚州雖然在經濟還不算很富足,但說文化昌盛卻底氣十足。有心人曾設計“詩意揚州”的一天生活:清晨,到冶春茶社品嚐特色早點,然後租一艘搖櫓小船,泛舟瘦西湖;中午,在虹橋坊享受淮揚美食,接著前往宋城書坊品茗讀書;下午,登上平山堂大明寺與歐陽修、蘇軾等名人來一場古今對話;傍晚時分,騎行在鳥語花香的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夜幕降臨,觀看《春江花月夜·唯美揚州》,最後泡一下溫泉,愜意進入夢鄉。許多中國人在很小的時候即從古典詩詞中認識了揚州,大都以為揚州屬於江南。其實揚州在長江北岸、淮河尾閭,隋煬帝稱之為為“淮南江北海西頭”。風雅、精緻可謂揚州城市的主要特質。雖然從地理上揚州不能簡單稱為江南,但從文化意義上講,則一點不為過。古代揚州和江南淵源深厚,主要通過運河樞紐溝通融合。

公元前486年,太湖地區的吳國日漸強盛,吳王夫差北上伐齊,帶領水師滅掉江北邗國,在邗國原地築城(今揚州蜀岡之上)以備軍需,並在城下鑿溝以通江淮。因為城是築在邗地故稱邗城,溝是鑿於邗城下故稱邗溝。揚州建城第一年和邗溝第一鍬均定格在公元前486年,其主要依據是《左傳》的記載:“魯哀公九年,吳城邗,溝通江淮。”也有人說,夫差把吳國都城遷於邗。為了紀念揚州歷史上兩個吳王,相傳在漢代建邗溝大王廟,清康熙年間重修,供奉的正位為吳王夫差,副位為西漢吳王劉濞。西漢初年,吳王劉濞統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其中包括江南部分,都城廣陵。他“即山鑄錢,煮海為鹽”,開鑿了運鹽河(揚州至泰州、南通),富甲一方,揚州成為東南政治、經濟中心。2015年,揚州在邗溝大王廟附近新建了吳王夫差廣場。大運河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成為揚州的“標配”。

歷史上對揚州最鍾情的大人物恐怕要數隋煬帝。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為征伐江南的陳朝,便於舟師進軍,開挖了山陽瀆(今稱三陽河)。第二年,又以20歲的楊廣等為行軍元帥,分八路攻陳,次年正月滅陳,結束了自東晉以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當時江南多次發生叛亂,楊廣任揚州總督鎮江都前後十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促進江南的穩定和發展。如“息武興文,方應光顯”。他廣泛招引原陳朝才俊,命精通《三禮》的吳郡人潘徽組織江南諸儒,編撰《江都集禮》一百二十卷,全面總結了江南禮學。隋煬帝即位後,開通濟渠、開拓邗溝,又開永濟渠和江南運河,長達四五千裡,實現了南北經濟文化大融合。隋煬帝把揚州作為陪都,建造江都宮,自撰《江都宮樂歌》。第二次巡幸揚州住了近一年。隋煬帝三伐遼東後,國內矛盾激化,他還堅信“我夢江南好,徵遼亦偶然”。公元618年,隋煬帝第三次巡幸揚州,被重臣宇文化及縊死江都宮。2013年,在揚州曹莊發現隋煬帝墓,專家確認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現成為國家考古遺址。

康熙、乾隆二帝先後借道運河六下江南,駐蹕揚州行宮。正因為皇帝巡幸、鹽商炫富,清代中葉,揚州園林進入了鼎盛時期,大小園林60餘座。個園是嘉慶年間兩淮鹽商總商黃至筠(原籍浙江仁和,今屬杭州))的家宅,為江南園林孤例和揚州明清園林的經典,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個園內有一副楹聯“春夏秋冬山光奇趣,風晴雨露竹影多姿”。2006年,個園作為中國江南園林的唯一代表入選美國世界園。瘦西湖是我國湖上園林的精品,作為運河的支流,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園林學家、上海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在《說園》中認為:“瘦西湖妙在瘦字,本來瘦西湖是一私家園林群,其妙在各園依水而建,獨立成園,既分又合,歷歷倒景,宛如圖畫。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他還寫過散文《煙花過了上揚州》,“二十年來我來往揚州的次數真是無可計算,這對‘淮左名都’的風光,也算享受夠了。”清代詩人劉大觀遊歷了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名山大川后,總結道“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至今被業內視為權威。

行筆至此,不由得想起一個故事,前些年,北京旅遊界的幾位老總晚上吃飯時聊揚州的“風花雪月”,興奮之餘,連夜奔向揚州,尋覓“江南夢”。富有詩意的“煙花三月”早已成為揚州專有的品牌,並走向世界。古老的揚州運河總是在用“江淮官話”,演繹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江南故事。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