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輝殺楊秀清,本來是遵照洪秀全旨意,為何反被洪秀全殺害

1856年9月1日,在接到天王洪秀全誅殺東王楊秀清密詔後,北王韋昌輝率3000精兵趁夜入天京城,於凌晨衝入東王府將其誅殺,由此引發了天京事變。

韋昌輝做這件事,只是遵詔行事,為何韋昌輝最終卻被洪秀全五馬分屍並割下首級呢?

韋昌輝殺楊秀清,本來是遵照洪秀全旨意,為何反被洪秀全殺害

(韋昌輝劇照)

韋昌輝是太平天國早期領導核心圈中最闊的一個,他家境豐饒,但因“人少無功名,有錢無勢”,頗受地方官吏欺壓,因此對清朝統治恨之入骨。

1848年,在馮雲山的鼓動下,韋昌輝獻盡家財,率領族眾歸順洪秀全,為金田起義的前期籌備工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同時他機變有才華,是太平天國早期領導中為數不多的識字人,在軍政上也頗有見地,所以很快就成了太平軍中有影響力的人物。

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立太平天國,韋昌輝被封為北王。

當時洪秀全自封天王,東王楊秀清位居第二,西王蕭朝貴居第三,南王馮雲山居第四,翼王石達開居第六。北王韋昌輝則居第五。

待定都天京時,蕭朝貴和馮雲山已在革命征途中戰死,所以韋昌輝實際上已是太平天國領導核心中第三號人物。

位居第二的楊秀清雖沒有讀過書,但他卻是個天生的領導人。他做事雷厲風行,處事公道,賞罰分明。再加上他在指揮作戰上又常能出奇制勝,因此他在太平軍中威望極高。

建都天京後,安於享樂的洪秀全,索性授命楊秀清掌管朝政大權,諸王也皆受制於楊秀清,這就意味著楊秀清是實際意義上的最高領導人。

韋昌輝殺楊秀清,本來是遵照洪秀全旨意,為何反被洪秀全殺害

(楊秀清劇照)

楊秀清之所以能位居高位,並不僅因為他出類拔萃的領導才能,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常借“天父下凡”的名義,對自稱“天父第二子”的洪秀全發號施令。也就是說在整個太平天國中,洪秀全對他亦不能鉗制。

沒有挾制的楊秀清很快就膨脹了,他打壓異己,安插親信,整個朝堂上幾乎都是他的心腹。

當然,受命於楊秀清的諸王,日子也不好過,比如韋昌輝。

韋昌輝的哥哥曾與楊秀清小妾的哥哥爭地產,結果被楊秀清捆了,命人交給韋昌輝,要他自己處理。韋昌輝為了取悅楊秀清,只得將哥哥處死。

還有一次,由於楊秀清的兵將輕視韋昌輝,韋昌輝的心腹大將氣不過,將其毆打。楊秀清得知後,杖責韋昌輝數百以示羞辱。

種種非難,無不讓韋昌輝對楊秀清恨之入骨。其實,對楊秀清恨之入骨的何嘗只有韋昌輝呢!

光諸王與楊秀清有怨,洪秀全也對楊秀清頗為惱怒。隨著楊秀清越來越跋扈,假借“天父下凡”對他的羞辱也越來越多。

最近,楊秀清竟以“天父下凡”為名,逼迫洪秀全封其萬歲,這明明就是奪位嘛!

韋昌輝殺楊秀清,本來是遵照洪秀全旨意,為何反被洪秀全殺害

(洪秀全劇照)

洪秀全暗中聯繫與楊秀清有仇隙的的韋昌輝和石達開,打算誅殺楊秀清。但還沒等行動,石達開和韋昌輝便被楊秀清派往武漢和江西督戰。

一城之中,就剩下洪秀全和楊秀清了。

洪秀全坐立不安,唯恐楊秀清對他下毒手。於是密詔韋昌輝、秦日綱和石達開進京勤王,誅殺楊秀清。

韋昌輝接到密詔後積極響應,立刻帶著3000精兵前往天京,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血洗東王府,幹掉楊秀清。

如果到此時,洪秀全出來主持大局,稱楊秀清犯上作亂,韋昌輝有勤王之功,那麼韋昌輝殺楊秀清一事就成了公義的事情。

但是洪秀全卻根本沒有表態的意思。這樣一來,楊秀清的黨羽就不幹了,認定韋昌輝是反賊,所以他們要替楊秀清報仇。

整個天京城中幾乎都是楊秀清的勢力,他們打著復仇的旗幟,實際上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與韋昌輝在天京城內決一死戰。假若不是秦日綱所率軍隊及時投入戰鬥,韋昌輝能不能取勝還沒有定數。

眼見數萬太平軍都倒於血泊之中,洪秀全依然沒有為韋昌輝正名。

韋昌輝殺楊秀清,本來是遵照洪秀全旨意,為何反被洪秀全殺害

(石達開劇照)

​就在此時,也接到勤王密詔的石達開趕到了天京,他斥責韋昌輝“殺戮太甚”,並要求洪秀全立刻阻止韋昌輝繼續殺戮下去。

但讓石達開萬萬沒想到的是,洪秀全不僅拒絕了他,韋昌輝也認為他有陰謀奪權的嫌疑,於是殺紅眼的韋昌輝對他起了殺心。

石達開察覺不妙,隻身逃出了天京城,翼王府卻慘遭屠戮。

石達開率領太平軍在安慶發起靖難,向洪秀全發出通牒,表示唯有誅殺禍首韋昌輝,才能平民憤。

洪秀全沒想到石達開勢大,再加上天京城中軍民天怒人怨,於是這才出來“主持公道”。

此時韋昌輝手下只有不到200餘人,哪裡是洪秀全和石達開的對手。韋昌輝徒勞抵抗一番被洪秀全生擒,五馬分屍後,又將首級割下交給在天京城外的石達開,以慰軍心。

直到此時,天京事變才算平息,但經此內訌,太平天國走向衰亡。

(參考史料:《太平天國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