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退休5年再繳300%的社保怎麼樣?能提升養老金嗎?

養老保險 社會保險 保險 山東 暖心人社 2019-06-04

我們大家都想退休的時候多領一些養老金,怎樣才能多領養老金呢?有的人想退休,5年的時候按照300%檔次繳納社保合不合算呢?

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只有300%檔次繳納,肯定會提高社保待遇。具體是如何影響的呢?

養老金的計算

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一般包含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

距離退休5年再繳300%的社保怎麼樣?能提升養老金嗎?

過渡性養老金各省市計算公式並不統一,而且僅僅針對建立個人賬戶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人由於缺少個人賬戶養老金而做出的補償。

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時間一般是1996年前後。近年來,社保繳費不會產生這樣的過渡性養老金待遇。

現在養老保險繳費,能影響的退休待遇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高繳費基數如何影響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按照計算公式,我們可以將每年養老保險繳費都轉化成一定程度的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我們按照60%社平繳費基數繳費一年,能夠增加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5年可以增加4%。

如果我們按照100%基數繳費一年,能夠增加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我們按照300%基數繳費,一年能夠增加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5年可以增加10%。

距離退休5年再繳300%的社保怎麼樣?能提升養老金嗎?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按60%基數繳費和按300%基數繳費5年養老金的待遇差距是6%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社會平均工資是6000元的情況下,相應待遇差能達到360元。

這只是基礎養老金待遇。

高基數繳費如何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全國一張統一的表。60歲是139個月,55歲是170個月,50歲是195個月。但是對於個人來說不能自由選擇退休年齡,所以我們計發月數是都相同的。

高基數繳費能夠影響的只有我們個人賬戶的餘額。

目前我們繳納職工養老保險,都是按照每月繳費基數的8%劃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因此,按照300%基數繳費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明顯是60%基數繳費的5倍。

由於每年個人賬戶記賬利率都是由國家公佈,不會有差異,都是一樣的。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的比例來,300%是60%的5倍。但僅僅是最後5年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

高基數繳費還能影響過渡性養老金待遇嗎?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養老金待遇實際上是每年繳費增加的養老金待遇累積起來的總和。

一些人認為我們最後幾年按照高基數繳費就會對以前的繳費產生影響。是不是有這樣的道理呢?還真有這種可能。

主要原因還是各省市的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由於各省市養老金計算公式並不相同,以山東省為例。

山東省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過渡性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1.3%×平均指數

主要問題出在平均指數上。如果我們實際繳費年限是20年,前15年都是按照60%繳費,最後5年按照60%和按照300%會造成怎樣的養老金差異呢?

按照60%基數繳費,平均指數就是0.6;按照300%基數繳費,平均指數將1.2。

如果我們在建立個人賬戶之前的繳費年限有10年,按照0.6的平均指數計算,過渡性養老金是7.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而按照300%基數繳費,過渡性養老金結果是15.6%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造成的過渡性養老金差異是468元。這種情況會比基礎養老金差異更大。

綜上所述

養老金繳費情況非常複雜,也是因人而異的,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總體來看,按高基數繳費,對大家總是有益的,畢竟大家退休後預期壽命至少還有16.7年以上。不過,還是不要超出自己的負擔能力好。

距離退休5年再繳300%的社保怎麼樣?能提升養老金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