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外國廚師頭疼的中國菜,做一次就要換口鍋,乾隆給他起的名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歷史悠久,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美食被製作出來擺上飯桌,隨著我國美食文化的發展推廣,越來越多美食被大家所熟知。中國菜的烹飪方式講究,口感俱佳、樣式豐富,帶給人們視覺和美味的雙重享受。許多外國廚師都想嘗試學做中國菜,然而,有一道菜讓外國廚師很是頭疼,幾乎每做一次可能就要換一口鍋,而中國廚師卻覺得小菜一碟。這到底是一道什麼菜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道外國廚師頭疼的中國菜,做一次就要換口鍋,乾隆給他起的名

這道菜名叫三不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桂花蛋。三不粘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曾經有一位廚師在在炒制蛋黃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誤,導致蛋黃特別稀,這樣的食物顯然不能被端上飯桌,於是這位廚師急中生智,往鍋里加入了些許澱粉,沒想到這樣做出來的桂花蛋口感極佳,客人們吃後紛紛表示很喜歡。有一次乾隆皇帝途徑此地,被桂花蛋較高的名氣吸引,吃後覺得這道菜一不粘盤子,二不粘筷子,三不粘牙齒,於是這道菜被取名為三不沾。

一道外國廚師頭疼的中國菜,做一次就要換口鍋,乾隆給他起的名

由於這道菜烹飪製作簡單,所以許多外國廚師想嘗試挑戰,然而,中國菜和外國菜的烹飪方式有較大差別,外國人並不熟練這種烹飪方式,再加上他們使用的鍋比較“脆弱”,經不起食物在裡面不斷翻炒,有時候做一次就需要換一口鍋,所以,這成了一道讓外國廚師很頭疼的中國菜。

一道外國廚師頭疼的中國菜,做一次就要換口鍋,乾隆給他起的名

中國廚師烹飪這道菜十分輕鬆,將雞蛋打進鍋中,加入適量的澱粉和白糖,及時變換適當的火候進行翻炒,十分鐘左右,一盤美味可口的三不沾就烹飪完成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