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輝控股 3000億目標底氣何來


旭輝控股 3000億目標底氣何來



2018年,林氏兄弟創辦的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實現銷售收入1520億元,距離其2021年的3000億銷售額還有將近1500個“小目標”。

3年時間增長1500億銷售額,恐怕只有奔跑中的大象級企業才敢制定這樣的目標。2017年,旭輝銷售額成功破千億,達到1040億元,同比增長96.23%;2018年同比增長46.2%,2019年,集團的銷售目標為1900億,增速25%。

房地產走出“黃金時代”,旭輝的增速也在不斷下滑。要想實現3000億目標,未來三年的年均增長率要達到25.44%。

壓力不小,但旭輝相信“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在戰爭中學會戰爭

曾經排在旭輝之後的世茂、陽光城、新城控股都已經超越旭輝。

旭輝集團董事長林中曾經預言,一家房企在實現6000億元銷售規模之前,其增長速度基本不會停滯不前。因此,規模依舊是旭輝追求的目標。

旭輝計劃的“第二個五年規劃”中,提出2017年-2021年,旭輝要達到“百億利潤、三千億規模、千億市值”,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0%,進入房企TOP8,躋身第一方陣。

但目前來看,這一目標還有較大差距。根據克爾瑞的數據,以銷售額排名,2018年旭輝仍舊位列第15位,江湖排序和2017年並未發生變化。

曾經排在旭輝之後的世茂、陽光城、新城控股都已經超越旭輝,在以規模和速度比拼的房地產行業,新晉房企凶猛,奔跑的速度少有遲緩,就有被超越的風險。

從資本市場來看,儘管旭輝控股股價從2018年10月低點上漲超過100%,但目前其市值僅不到500億港元,距離千億市值還有巨大差距。2018年歸母淨利潤為54.09億元,距離百億利潤還需要加把勁兒。

此外,旭輝計劃在2021年末再培育5家上市公司,分別對照物業、長租公寓、裝配式住宅、中旭教育、房地產金融。

旭輝提出“房地產+”的多元化業務戰略,官網顯示這些業務包括物業管理(永升物業)、長租公寓(旭輝領寓)、商業管理(旭美商業)、EPC住宅產業化(上海毅匹璽)、教育(中旭天下教育)、工程建設(上海新置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和基金管理(上海晨曦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七小龍”。上述公司將成為未來旭輝除了房地產業務外的新增長動力。

2018年底,旭輝旗下永升物業赴港上市,成首家轉板物業股,永升生活服務(01995.HK)也是內地第十一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物業公司。

目前,旭輝旗下長租公寓目前還沒有盈利。不過,其2018年管理房間數達到5萬間,開業1.5萬間。今年長租公寓管理計劃達到8萬間,開業達到4萬間。

在商管方面,林中接受採訪時表示:“整個商業比重在未來會逐年增加,過去的比重在10%以內,希望在未來幾年能增長至15%、再逐步增長至20%。可能十年以後看旭輝,就像看香港新鴻基一樣,一半是開發業務,一半是收租業務。”

物業公司是林氏家族的起家業務,業務模式相對成熟,登陸資本市場也是水到渠成。而長租公寓等新興業務尚未成熟,而且資本市場受政策影響巨大,實現5家上市公司的目標將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身處激進的房地產行業,沒有速度意味著錯失機會。林中就告誡員工:“要先做大再做強,在戰爭中學會戰爭,等你在家裡把這些梳理明白了,機會就沒有了。”

在房企的“中場戰事”,這樣的目標看似龐大,但旭輝深知即便沒有完成,也不能掉隊。

堅守財務“鐵三角”

旭輝的財務“護城河”標準相比企業房企更加嚴苛。

在2018年度業績報告會上,旭輝控股總裁林峰再次強調,旭輝一直堅持“鐵三角”原則,即關注增長率、負債率、利潤率的平衡。

規模、負債、盈利組成的財務“鐵三角”是旭輝長期看重的財務指標。眾所周知,如果一味通過擴大負債率提升規模,勢必吞噬利潤,在融資成本提升的金融環境下,長期來看將影響企業未來發展。

據悉,旭輝內部設置了70%的淨負債率紅線,要求未來企業淨負債率嚴控在70%以下,瞬間不超過80%。與此同時,對於不同發展時期的淨負債率有相應的調整,規模在500億高速發展時期,淨負債率不超過70%;500億--1000億期間,淨負債率控制在50%左右;而在1000億之後,淨負債率爭取維持在30%。

相比較來看,旭輝的財務“護城河”標準相比企業房企更加嚴苛。在實際操作中,也顯示出較大優勢。

據財報顯示,2018年期末旭輝控股綜合融資成本5.8%,處於行業較低水平;淨負債率67.2%,較中期下降近5個百分點;但比2017年度50.9%大幅上升。短債佔比較去年同期繼續下降8個百分點至17%,賬面現金為446億元。

在盈利方面,剔除並表影響旭輝的毛利率達34.7%,較2017年提升5個百分點;核心淨利潤率維持在13.1%的高位,同比上升0.3個百分點。

作為衡量企業綜合盈利能力的指標,旭輝淨資產收益率(ROE)上升至23.26%,已連續3年增長並保持在20%以上,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如果說資本是撬動房企增長的槓桿,那麼土地儲備就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燃料庫。

截至2018年底,旭輝的總土儲已達5500萬平米,對應貨值8000億元,其中分佈在一線,二線和準二線城市佔比91%,已確權面積為4120萬平米。從土儲的分佈來看,二線和強三線城市成了旭輝未來的主戰場。

堅持量入為出,甚至逆週期拿地的原則。林峰指出,旭輝買地的特點是:“樓賣得好的時候,我們基本上就不買地了,樓賣不出去的時候,買地的機會就來了。”

與此同時,旭輝長期秉持了類似萬科的“小股操盤”合作開發模式,也有利於降低風險。但旭輝相比其他主流房企,權益金額佔比相對較小。根據克爾瑞的數據顯示,2018年旭輝權益金額佔比僅為53%,相比2017年的60%繼續下滑。

一邊是規模不斷膨脹,但另一邊,卻更多依賴合作開發的路徑。如何提高權益佔比,培育內生式增長動力,是未來旭輝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