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模式'

""打造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模式

懷集縣橋頭鎮初級中學教師李敏儀被選派至肇慶市第一中學,開始了為期3年的任教工作。 南方日報記者 施亮 攝

9月6日,肇慶市出臺《肇慶市教育改革十大舉措》(以下簡稱《舉措》),率先在全省探索山區縣與中心城區教師互換任教,以此提升全市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舉措》提出,推動義務教育教師“城鄉聯動、雙向提升”。今年起肇慶組織城區與山區縣結對,選派山區縣優秀青年教師到城區學校任教並參加培訓,選派城區優秀教師“下鄉”幫扶支教。從2020年起,這一舉措將在肇慶全市推行。

突破區域編制“壁壘”130名教師“城鄉互換”任教

深呼一口氣後,懷集縣橋頭鎮初級中學教師李敏儀略帶緊張地站上講臺,為肇慶市第一中學九年級七班的學生講授開學第一課。學生們積極互動,讓她漸入佳境,講課愈發精彩。“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本縣學校任教。”李敏儀說。

李敏儀是百位“城鄉互換”任教教師中的一員。今年9月,肇慶市義務教育教師“城鄉聯動、雙向提升”試點工作正式啟動,端州區、懷集縣率先結對開展。

目前,肇慶端州區已選派30名骨幹教師到懷集縣學校掛職1年,懷集縣選派100名教師到端州區學校任教3年。互換任教期間保持原工資和福利待遇不變,享受食宿、交通等生活補貼。

近年來,肇慶城區人口大量流入,適齡學生數量大增,導致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缺口較大,教師工作負荷過重。相對而言,各山區縣的教師資源比較充足,勞逸不均。

“教師均衡是義務教育均衡的核心。”肇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肇慶探索通過跨區縣調配任教的方式,打破教師只在本縣域內輪崗的限制和區域編制的“壁壘”,實現市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城鄉聯動、雙向提升”,達到培養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質量、調劑教師編制的目標。

肇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山區縣教師在3年時間內,可以學到城區學校教學教研、團隊管理的先進經驗,轉變其思維方式,從而提升山區縣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而端州區優秀骨幹教師下沉鄉鎮支教,一年一換,不僅有效盤活肇慶城鄉教育資源,更為山區縣教育注入“活水”,為教育均衡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造三方聯動“教育聯合體”內促外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參與本次試點的130名教師,需在肇慶學院進行為期一週的業務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班級管理、課程教學設計、家長溝通交流、異地教師心態調整等多方面“乾貨”。

肇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市教育部門、縣(區)義務教育學校、地方師範高校形成三方聯動的“教育聯合體”,可以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以此解決教育均衡核心問題。

肇慶學院是聯合體中的重要一方。該校先後與懷集縣、封開縣和廣寧縣簽訂協議,在全省範圍內率先成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已選派優秀師範生共1548名到三個試驗區進行頂崗支教實習,在緩解農村教育師資結構性短缺的同時,使廣大師範生獲得了足夠的課程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

此外,該校建立了鄉村卓越教師“U-G-S”(大學—政府—中小學)協同育人平臺,將推動實現鄉村卓越教師培養的職前、職後一體化,同時能夠組織多方參與整合社會資源,多層面推進協同機制並有效運行。

今年廣東高考放榜,在全省文理前50名的“學霸”中,肇慶佔據兩席。其中,一些縣(區、市)普通高中本科上線人數較去年有3倍提升。

“肇慶教育厚積薄發,與肇慶黨委、政府不斷加大基礎教育投入、不遺餘力提高教育服務質量是分不開的。”肇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近3年,肇慶多渠道投入16億元資金,用於實施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提質工程、高中階段教育優化工程、師資隊伍素質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設工程、教育質量水平提升工程和教育內涵特色建設工程六大工程,統籌推進各類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面對鄉村教育“短板”,肇慶內促外引,著力改善農村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確保開齊開足各項課程。

筆者瞭解到,自2013年以來,肇慶實施《肇慶市2013—2018年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和教師學歷提升計劃方案》,對取得碩士學位的中小學教師進行獎勵補助。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3314名教師提升本科學歷、140名教師考上碩士、64名教師碩士畢業,肇慶共獎勵補助361.02萬元。四個山區縣中在職取得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教師(含在職攻讀取得的教育碩士)和高級(含副高)職稱教師都享受優惠的政策待遇,經考核合格的,每月發放特殊津貼1000—1500元。

南方日報記者 施亮

通訊員 鍾兆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