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隨著忻州古城東大街的盛大開街,忻州古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眼球,古城修復“活化”建設工程還在繼續進行,人們已經迫不及待地關注起古城的整體面貌,期待著徜徉於這座“五臺山下自在生活”的小城,體驗不一樣的小城生活。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戳視頻,遊古城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讓我們走近古城,瞭解一下古城的前世今生。

古城北門古稱“拱辰門”

我們今天看到的額有“晉北鎖鑰”的北城門樓,外塗硃紅,上配藍瓦,下築券門洞,洞頂甚高,底闊3米多。在夏日的藍天白雲下,巍峨高大,富麗堂皇,分外壯觀奪目。城牆內外兩側,各有磚砌臺階,曲折通上牆頂。古城廣場寬敞乾淨、規劃整齊,如今成為小城居民休閒、聚集娛樂的熱鬧場所。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古城南門“景賢門”

與北城門樓遙相輝映,城樓樓梯三層構思精巧,樓內無柱,拇指臺階,三層簷下正中懸掛“三關總要”匾額。南城門樓修繕了甕城,城牆向東西各延伸100米,東西各新建兩個門洞,新建兩座堞樓。目前,嚴重脫落的古城牆內壁已經修復,坑窪不平的牆頂也保護性維修平整。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古城東門又稱“永豐門”

為“望百業興,物產豐”之意,簷下高懸“雙流合抱”門匾,詩云:“雲中牧馬水悠悠,為過崗東合抱流,一入滹沱三水匯,春澆夏灌益忻州。”東門內有一顆古樹獨攬美景,此次修建改造古城,這顆古樹被原地保護起來。在古城改造工地,部分有價值的院落也保留了下來。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古城西門為“新興門”

緊鄰秀容書院,正在修繕。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2010年拍攝殘存的“西城門洞”

為了保護和傳承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進忻州旅遊業的發展,忻州市政府2017年啟動古城保護改造項目,包括秀容書院、泰山廟、關帝廟、財神廟、東城門樓及城牆、南城甕城及城牆6個項目。

2018年10月,東城牆、南城牆和秀容書院、泰山廟、財神廟、關帝廟等一期修復工程已全部完成。目前,忻州古城二期修復建設工程正在緊張進行當中。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秀容書院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泰山廟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關帝廟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財神廟”保護碑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東城牆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南城甕城

古城修復是一項功在千秋的浩大工程,目前工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我們從已經建設完成的局部景觀中,就可以感受到這種古風古韻給人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撫慰。

假如可以穿越

我們看到的忻州古城的全貌是這樣的——

臥牛城池 晉北鎖鑰

忻州是山西的北方門戶,四方高山環繞,是進入山西中南部的交通要衝,兵家必爭。歷來就稱忻州為“晉北鎖鑰”,寓意它是進入山西的鎖和鑰匙。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古城舊地圖

忻州城池高大雄偉。早在東漢建安二十年時城廓就初具規模,“跨西崗而城,崗占城之半,是為九龍之塬”,故有九原之稱。古城選“西枕龍崗,東襟牧馬”之勢築城,恰與華夏之地西高東低之勢相合。從東漢末到明代,由於城牆都是夯土所築,加之在金代末期曾遭受蒙古軍的嚴重破壞,城池已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忻州城大規模維修擴建有三次,人稱三展臥牛城。

三展臥牛城

第一次大修是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

當年春夏乾旱,入秋卻連降大雨,久陰不霽,早已失修的城垣經不住如此淫浸,竟塌陷十之六七。忽又傳來蒙古軍侵抵雁門的消息,使得人心惶惶。知州正緊急籌劃之間,紳商公推代表,表示全力支持修城。史料記載,維修忻州城時,商鋪按資本、官吏按俸銀、商民按房屋地產之多寡捐資,城內按戶口分派勞役(無勞力則僱傭),鄉民三丁抽一,獄中在押犯人統一遣調修城,服役好的可酌情減刑。一時上下一體同心協力,夜以繼日一個多月便將州城修好。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 1930年代的西城門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西城門上的石刻匾額“新興門”

第二次維修是在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

由山西巡撫魏允貞倡導並委派太原府同知賈一敬參與其事。忻州知州張堯行具體掌辦。當年四月開工,萬曆二十六年十月竣工,歷時兩年半。這次擴展臥牛城,首先將城垣的周長擴展為二千一百九十丈,城高加至四丈二尺,並且把城牆全部用磚石砌築。四座城門之上新建城樓。如北城樓,磚石基座高12米,中闢門洞,樓身為木結構,面寬7間,進深4間,高17米,系三重簷歇山式建築,四周圍廊,每層施廊柱22根,樓內無柱。這次修城時將原來四門的名稱作了更改,東“迎暉”更名為“永豐”,南“康阜”更名為“景賢”,西“留映”更名為“新興”,北“鎮遠”更名為“拱辰”。四座城樓均懸有木刻巨匾,東為“雙流合抱”、南為“三關總要”、西為“九峰雄峙”、北為“晉北鎖鑰”。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30年代的東城門樓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修復前的南城門樓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60年代的北城門樓

第三次大修是清同治七年(1868)

這次維修城牆時還在四門增築了甕圈,並在四門城樓各自對面的甕城牆上都築了箭樓(俗稱敵樓),一體磚結構,上下三層,各層的四周佈滿小窗,用於瞭望敵情和放箭。此次還環城增設了雉堞(俗稱垛子),補修了損壞的城牆,維修了城樓。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30年代的財神廟木牌樓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70年代的關帝廟

村男於耜 村女於裳 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經過多次修治、擴展,城內建築規整,廟宇林立,形成了“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牆八座門,明月樓(凌雲樓)修在街當中,十二座牌樓好威風,商賈雲集古韻濃,民宅磚瓦圪洞洞”的忻州城美景。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54年拆除之前的凌雲樓

民國時期的忻州城,以南北大街為中軸線,直通南北兩座城門,大街兩側全部是建築考究的古店鋪。據統計,民國時期南北大街共有154家商號,連同大東街、石狼巷、打磨巷、草市巷及南關、北關等街道共計商鋪470家。經營門類有醋醬、糕點、糧食、肉類、皮類、藥材、豆製品、紙紮、綢緞、雜貨、銀號等。在城內各大街上有許多寺廟古建點綴其間,為古城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

1926 年夏,著名學者黃炎培推廣職業教育時曾來過忻縣,他參觀忻縣中學時曾環城遠眺,作詩留言:

村男於耜,村女於裳,古風猶及今時見;

城外山河,樓中書卷,一般不厭百回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1970年代拍攝的文廟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佔忻縣期間將東城門樓拆毀。1948年7月,我人民解放軍和地方武裝在圍困忻縣城期間,閻錫山的守城軍隊因過冬無柴燒,將西城門樓拆毀當柴燒。

解放後,1954年縣城維修馬路時將城內的明月樓、八座門、連三木牌樓全部拆毀,理由是因阻礙交通。上世紀六十年代,古城的城牆多處被拆開口子,城牆上的城磚也大部分被集體和個人拆去。1972年,因搞農田基本建設需要大量小平車、獨輪車,當時領導下令拆除南城門樓。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忻州古城修復規劃圖

忻州古城:城外山河 樓中書卷 千年風韻今又見

歷史的煙雲已經成為過去,站在今天新時代新起點,人們對忻州古城的修復充滿期待,一如人們對各種美好生活的嚮往。不久的將來,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將給你一種別樣的“自在生活”,或許恰好給你的身心帶來別樣的舒展和慰藉。

圖片、視頻:宮愛文 範濤 張存良 郝智

視頻編輯:杜炳花

編輯:趙菁

忻州日報新媒體中心

來源:忻州在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