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繆希雍,治療中風之獨到用藥特色

心血管病 中風 中醫 中藥 神黃中醫說 2017-06-11

名醫繆希雍,治療中風之獨到用藥特色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陳飛

中風,又名卒中,其發病急驟,症見多端,變化迅速,明代著名醫家繆希雍(字仲淳)在前人論中風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在遣方用藥上,獨闢蹊徑,頗獲效驗,現對其經驗進行探討。

繆氏對中風辨真假內外

認為在“無剛烈之風”的長江以南地區,中風“多痰多熱,真陰既虧內熱彌甚,煎熬津液,凝結為痰,……,熱急生風,亦致猝然僵仆”,患病之人,表現為或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或語言謇澀,或半身不遂。發病先期,多表現為內熱證候,如口乾舌苦,大便祕結,小便短澀等。在吸收劉完素、李東垣二人學說基礎上提出“內虛暗風”之說,其認為“內虛暗風,確係陰陽兩虛,而陰虛者為多,與外來風邪迥別”,內虛即陰虛,暗風即內風,該學說的提出對其用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用藥特點

甘潤清靈,平息內風

繆氏認為治療中風,“法當清熱、順氣、開痰以救其標,次當治本,陰虛則益血,陽虛則補氣,氣血兩虛則氣血兼補,久以持之”。

其用藥:

  • 清熱不用苦寒之品而多用天冬、麥冬、甘菊、白芍、天花粉、童便;

  • 順氣多用蘇子、枇杷葉、橘紅、鬱金、白蒺藜;

  • 開痰多用貝母、白芥子、竹瀝、荊瀝、瓜蔞仁;

  • 益陰多用首烏、石斛、菟絲子、天冬、甘菊、生地黃、白芍、枸杞子、薯蕷、梨汁、霞天膏、麥冬、五味子、牛膝、人乳、阿膠;

  • 補陽多用人蔘、黃芪、巴戟天、鹿茸、大棗。

綜觀上述用藥,多甘潤清靈或酸甘柔潤,益陰清火,平息內風。補陽也避附桂辛熱,其雲:

“忌汗、吐、下,大忌破氣,溫熱,苦寒,及一切治風溼辛燥發散,……,行血諸藥,慎勿犯之”

如麝香、蘇合香、檀香、龍腦香、安息香等辛散之品。

保護胃氣,培補後天

名醫繆希雍,治療中風之獨到用藥特色

牛膝

繆氏十分重視調理脾胃,保護胃氣,培補後天。如用:

  • 人蔘、橘紅、茯苓、麥冬、白芍等調理胃氣;

  • 以牛膝、白芍、酸棗仁為主,配生地黃、枸杞子、茯苓補脾陰。

其雲:“谷氣者,譬國家之餉道也,餉道一絕,則萬眾立散;胃氣一敗,則百藥難施”,又云:“夫胃氣者,即後天元氣也,以谷氣為本,是故經曰:脈有胃氣曰生,無胃氣曰死。”“治陰陽諸虛,皆當以保護胃氣為急”。

胃氣充盈,後天得補,一則元氣不絕,二則陰津化生有源。故清人姜天敘曾說:“繆仲淳取用白蒺藜、菊花、首烏等一派甘寒之品,雖無近效,而陰虛內熱之人,誠可恃也,不可因平淡而忽視之”。

重視炮製,提高藥效

繆氏亦十分重視藥物的加工炮製,並具有較完善的炮製工藝,如藥物的淨選,麥冬強調去心,枸杞子要去枯者及蒂等。藥物在去除雜質和非藥用部分,更有利於保證療效,減少毒副作用。並採用多種輔料進行炮製,如蜜、酒、人乳等。如五味子去枯者,打碎,蜜蒸烘乾;牛膝去蘆,酒蒸;何首烏九蒸九晒,人乳拌至一倍、兩倍等,藥物通過炮製,往往發生藥性的改變,引藥歸經,提高藥效或產生新的療效。

善用單方,多法並用

名醫繆希雍,治療中風之獨到用藥特色

白梅肉

繆氏在《本草單方·卷一》中記載了近四十個治療中風的單方、驗方,簡便有效,包括多種手法的運用。如:

  • 暗風卒倒,不省人事。可把細辛研末吹入鼻中;

  • 若中風痰厥,僵仆,牙關禁閉者,可取白梅肉揩擦牙齦,涎出即開;

  • 中風口歪,可以葦茼長五寸,一頭刺入耳內,四面以麵糰密封使不透風,一頭以艾灸之七壯,患右灸左,患左灸右。

湯丸配合,適時服用

繆氏治療中風除用湯劑外,還配合丸劑共服。湯劑吸收較快,作用也強,但藥力不夠均勻,丸劑雖然作用緩慢,但藥力持久,使用方便,兩者互有利弊,若湯丸配合,可大大提高療效。

名醫繆希雍,治療中風之獨到用藥特色

沙蔘

如在丁元薦中風一案中,既用天冬、鮮沙蔘、白芍、甘菊、連翹、竹瀝、瓜蔞根等藥煎湯汁服以養陰清火,又用黑芝麻、桑葉、生地黃等藥如法制丸同服,以和血滋陰。湯丸配合得當,互補不足,增加了療效。在服藥方法上,繆氏主張“飢時服”、“空心飢時各一服”,意在增加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取得最佳療效。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