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用藥探析之二:繆希雍,甘涼滋潤益於脾

中醫 中藥 甘草 白朮 神黃中醫說 2017-06-07

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用藥探析之二:繆希雍,甘涼滋潤益於脾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王棉娟

繆希雍

繆希雍,字仲淳,明末著名醫家。主要著作有《先醒齋醫學廣筆記》、《神農本草經疏》、《本草單方》等。繆希雍在《神農本草經疏》中雲:

“胃主納,脾主消,脾陰虧則不能消,胃氣弱則不能納,飲食少則後天元氣無自而生,精血坐是日益不足。經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節其起居,適其寒溫,此至論也。不如是則不足以復其脾陰。”

表明脾陰虧,脾臟不得脾陰則脾之運化,主升功能失職。

繆氏曰:“世人徒知香燥溫補為治脾虛之法,而不知甘涼滋潤益陰之有益於脾也。治病全在活法,不宜拘滯。”又“陰虛火旺之證,當滋養陰血,扶持脾土,脾陰血漸生,虛火下降”,立用“甘寒滋潤益陰”為大法。其用藥特點如下:

1、甘淡之品以補脾陰,滲溼濁

繆氏雲:“言甘者,得土之氣,惟土也,寄旺於四季,生成之氣皆五,故其氣平,其味甘而淡,其性和而無毒,土得沖和,感而類之,莫或不然。”

故繆氏知甘淡乃實脾之大法,認為甘能補脾,脾統血而主肌肉,甘溫能益血,甘能除大熱,甘能益陽氣,甘能緩中。所以選用甘劑為補脾陰之要藥,補脾陰以甘劑為主。

藥常以石斛、山藥、麥冬、人蔘、白朮、大棗、甘草、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等。

繆氏曰:“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白朮,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甘補之人蔘,虛以甘草、大棗之類補之。”

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用藥探析之二:繆希雍,甘涼滋潤益於脾

論石斛:“其味甘平無毒,氣薄味厚,陽中陰也”,又“甘能除熱,甘能助脾,甘能益血,平能下氣,味厚則能益陰氣,故主傷中,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加用茯苓、薏苡仁、白扁豆甘淡之品,因甘能補脾陰,淡能滲溼濁,甘淡相合,扶正逐邪,寓補於瀉,補而不膩。

2、甘寒之品以潤下而煩熱解,益脾陰

繆氏曰:“傷中者必內起煩熱,甘寒而潤下則煩熱解。”甘寒之藥車前子除煩熱。論生地:“味甘氣寒無毒”,又“五臟鹹屬陰,陰既精血,補精血則五臟內傷不足自愈”。甘枸杞、生地黃等甘寒益陰。

3、甘酸之品以化營血而柔肝急,制肝醒脾

《神農本草經疏》曰:“酸味本木,甘味本土”,“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以酸洩之芍藥。”

甘酸之品有酸棗仁、木瓜、牛膝、白芍、山楂等,藥常以酸甘柔潤為主。

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用藥探析之二:繆希雍,甘涼滋潤益於脾

  • 繆氏論【酸棗仁】:“甘實酸平,仁則兼甘”,“酸棗仁,酸甘平而潤,凡仁皆潤,專補肝膽之血”,又“專補肝膽,亦復醒脾,從其類也。熟則芳香,香氣入脾,故能歸脾”。

  • 繆氏論【木瓜】:“酸溫能和脾胃,固虛脫,兼如肝而養筋,所以療肝脾所生之病也。”

  • 繆氏論【牛膝】:“其味酸苦無毒。味厚氣薄,走而能補,性善下行,故入肝腎。”

  • 繆氏論【芍藥】:“專入脾經血分,能治肝家火邪,故其所主收而補,制肝補脾,陡健脾經,脾主中焦,以其正補脾經,故能緩中。”

酸主收斂,酸味入肝膽,而肝藏血,甘能補益中氣,酸能生血,氣能生血,甘酸二味同用可化生營血,故有酸甘化陰之功,能滋陰分,益脾胃,此皆取其化出之性以為用。

4、甘溫之品以鼓清陽,升脾氣

繆氏既推崇李杲治脾偏於昇陽剛燥之說,以甘溫藥補中氣,取升麻、柴胡、葛根、防風等“風藥”,以鼓舞下陷之清陽,則藥偏向溫燥,側重脾氣之升發。

名醫巨匠治療脾陰虛用藥探析之二:繆希雍,甘涼滋潤益於脾

升麻

重用山藥以補脾陰的基礎上,予茯苓白朮健脾益氣,再加入少量升麻以升提脾氣,健脾氣以生升提之源,升脾陰以潤上涸之燥,津布則脾陰自能濡潤臟腑,乃深諳升提散陰之補脾陰之大法也。

總結

繆氏採用“甘寒滋潤益陰”之法治療脾陰虛,重用甘劑,甘平、甘寒、甘酸合用,並少佐甘溫升提脾氣之品,鼓清陽,升脾氣,共達治療脾陰虛。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