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霞:心力衰竭患者的綜合管理及隨訪

趙春霞:心力衰竭患者的綜合管理及隨訪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器官、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臨床表現的一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水腫。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如長期高血壓、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和糖尿病心肌病等)的嚴重和終末階段,也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內容。歐美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成人心衰患病率為1%~2%,並隨年齡增加而增長,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甚至超過10%。2003年中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國成人心衰患病率為0.9%,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未來我國心衰的人群將更為龐大。

  心衰的治療目標是防止和延緩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緩解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長期預後,降低病死率與住院率。其治療應採取綜合措施,包括各種可導致心功能受損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早期管理,調節心力衰竭的代償機制,減少其負面效應,阻止或延緩心室重塑等。儘管最近20年來,心衰治療有很大進展,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後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仍然很高。據報道,心衰患者出院後的死亡率和出院60~90天再住院的發生率分別超過15%和30%。引起心衰加重及心衰患者再次入院的因素有:1)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2)心律失常:如房顫等;3)血容量增加:如攝入過多液體等;4)過度體力消耗或情緒激動;5)自行停藥;6)原有心臟病變加重或併發其他疾病等。

  依據近幾年的臨床研究,對心衰患者出院後的綜合管理,如患者教育、隨訪等,能明顯降低慢性心衰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2014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聯合《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正式發佈的《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 2014》中也強調了心衰的整體治療概念及心衰的隨訪管理。然而,由於我國醫療資源的匱乏,目前國內多數醫療機構注重於心衰的院內治療,尚未對心衰患者實行規範化管理與隨訪,而我國患者本身的依從性又較差,因此,在我國開展對心衰患者的長期管理和隨訪至關重要。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早期即成立了專門的隨訪小組,對我院所有心衰患者進行了規範、長期的隨訪。隨訪內容包括:1)電話隨訪:瞭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如日常活動、飲食、體重變化、用藥情況等;加強心衰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2)通知患者每6個月回院隨訪:體格檢查、心電圖、超聲心電圖、胸片、生化檢查、NT-proBNP檢測等;幫助心衰患者及時調整用藥方案,防治併發症。通過隨訪使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再住院率明顯減少。

  對心衰患者的長期隨訪,不僅能提高患者的對自身疾病的認識,進而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而且能使醫護人員有效、及時的瞭解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而為其制定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規範化治療方案,從而延緩患者的病情進展,對改善心衰患者的預後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