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止跌回暖,車市通過“期中考”

相關報道

請掃碼關注

在經歷連續12個月的下滑之後,車市終於迎來一絲利好。

根據全國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數據,6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達176.6萬輛,同比增長4.9%;與此同時,作為補貼退坡的最後一個過渡月,新能源市場6月批發實現13.4萬輛的銷售水平,同比增長97.9%。

對各大車企來說,今年上半年可謂是五味雜陳,國五、國六的切換仍然按照計劃提前實施,少了“打雞血”式的政策救市,伴隨而來的是製造業增值稅率下調、全國啟動二手車出口工作、放寬汽車限購等政策,也更注重長效機制,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技術大變革帶來的巨大機遇正在呈現,特別是在5G商用加速背景下,車企向出行服務商轉型,加快構建新生態圈;各地加速智能網聯汽車商用落地,爭搶市場“先機”。各大車企也在厲兵秣馬,等待下一輪產業機遇的爆發。

◆回暖

狹義乘用車銷量由負轉正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達176.6萬輛,同比增長4.9%,相對於今年1-5月累計下滑11.9%的銷量數據,已有大幅改善。這也是時隔12個月後,車市首次恢復同比正增長。

從半年數據來看,乘用車累計銷量為995.4萬輛,同比下降9.3%,儘管仍然呈下降態勢,但下降幅度已經減少。

一方面,隨著國六標準實施逐步落地,國五、國六車切換時間緊,汽車廠商促銷力度加大,同時經銷商不斷推出優惠活動激勵,在6月國五車清庫存力度達到高峰;另一方面,不可忽視的是,豪華車、新能源車的穩健表現也帶動了一部分銷量。6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增24.9%,增長明顯。

與此同時,車企銷量也逐漸分化,6月自主品牌銷量下滑8.3%,1-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399.8萬輛,同比下降21.7%,自主品牌面臨的壓力較大。其中,吉利汽車6月銷量下降33.1%,1-6月下降19.1%。然而,奇瑞卻保持連續6個月的增長,6月同比增長6.8%,成為市場的一抹亮色。除了在主力車型上完成國六動力切換外,捷途和星途兩大品牌也為奇瑞發力做了重要支撐。

從上半年產銷情況來看,汽車產銷整體處於低位運行,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車市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在國內車市需求乏力的情況下,多家車企紛紛瞄準了海外市場,佈局加速。廣汽傳祺已完成中東、東南亞、東歐、非洲、美洲五大板塊16個國家的落子佈局,並攜全系車型亮相聖彼得堡國際汽車展,宣佈年內將正式進入俄羅斯市場,計劃在俄羅斯上市的首款車型為傳祺GS8。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瞄準了海外市場:長城汽車在俄羅斯、澳洲及南非推進佈局,上汽集團也宣佈進軍非洲市場。此外,北汽、一汽、長安、吉利等中國品牌也正在加快全球佈局步伐。

◆退坡

新能源補貼下滑,自主品牌迎戰巨頭

在低迷的車市中,逆勢上揚的新能源車依然是車市最大的亮點。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6.3%和80.0%;1-6月,產銷分別完成61.4萬輛和61.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5%和49.6%。

和以往“PPT造車”不同,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企加速進入量產交付。6月18日,小鵬G3第1萬輛車型在鄭州海馬工廠下線,這是繼蔚來、威馬之後,成為新勢力行業內第三家擁有萬輛車成功下線的車企。

對新能源汽車來說,今年上半年最大的“闖關”莫過於補貼退坡。6月的過渡期結束後,補貼標準較去年“腰斬”,車企不得不自掏腰包進行補貼,提升消費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關注。目前,包括比亞迪、威馬汽車、小鵬汽車、北汽新能源以及奇瑞新能源在內的車企都先後宣佈短期內不會漲價,也有足夠“硬核”的如廣汽新能源等車企表示,價格將“隨行就市”。

壓力傳導至下游,經銷商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有經銷商表示,6月客流量下滑四成、銷量下滑超兩成,過渡期後批發價每輛上漲5000元。

就在新能源車企努力平穩價格的同時,燃油車卻趁機發起“價格戰”,市場價不斷下探。面對這種情況,新能源車企只能比拼“硬件”的實力,半年來多款新車接踵上市。從續航里程、外觀設計、車載配置等方面提升新能源車的價值感,特別是在品質上的發力,令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具備了燃油車所不具備的產品優勢。新能源車正從“等待政策”轉向“主動出擊”,以積極“心態”迎接補貼過渡期結束後面臨的市場挑戰。

在新能源車領域最活躍的造車新勢力,今年也迎來殘酷對決。今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開工,年底即將迎來投產,隨後公佈的車型價格“親民”,直接將壓力傳遞到大部分自主品牌上。與此同時,一眾傳統燃油車企也調轉槍口向新能源發力,造車新勢力們驀然發現,大象轉身,也可以很快。2019年,車市迎來一大波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今年內將陸續投放6款新能源汽車;奔馳旗下首款純電動SUV—EQC將於今年年底在國內上市;日產計劃2019年向中國市場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競爭格局已初見端倪,一場國產品牌阻擊特斯拉、合資品牌的激烈戰役即將上演。

發展順風順水的新能源車,也在今年首次遭遇“質量危機”。最先實現量產交付的蔚來今年卻成為首個大規模召回的電動車品牌,西安、上海、武漢多地發生自燃事件後,令市場對電動車的質疑聲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工信部發文,重點對已售車輛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以樹立公眾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信心。新能源車從“政策市”驅動轉向“政策+市場”驅動後,對品質、綜合力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行業“洗牌”蓄勢待發。

◆促進

系列刺激政策推出,更注重長效機制

在經歷了2018年的車市下滑後,一系列的政策刺激也相繼推出,這一點在今年的上半年尤為明顯。

拉開今年政策刺激車市序幕的是,由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發佈的《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其中,多措並舉促進汽車消費被放在了這一方案的首要位置,並重點提及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

很快,各大車企紛紛響應,一汽大眾、上汽大眾、長安歐尚、海馬汽車紛紛發佈補貼政策,向廣大城鄉市場發起新攻勢。闊別十年了的“汽車下鄉”再次啟動。

同樣是“汽車下鄉”,與十年前不同的是,這一次各方共識是,新的政策要避免“大水漫灌”,更加精細化。對廠商來說,尤其是自主品牌,歸根結底還是要加強內功,單純依靠外部“打雞血”並非長遠之路。這種意識也為後續的政策制定埋下了伏筆。

緊隨其後,廣東也率先發布了“地方版”刺激政策。3月底,2019廣東省促消費(春季)暨“汽車消費節”正式啟動,由政府搭臺、行業聯盟、汽車商家展銷,並在省內21個城市聯動推出,吸引60多個品牌參與。事實上,廣東汽車消費有著較大的潛力可挖,並有接近1000萬輛車有“以舊換新”的需求。

而在5月份,一天之內接連兩個政策落地:先是商務部發布消息,在全國啟動二手車出口工作,推動二手車市場發展。幾個小時之後,國務院公佈《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進一步規範機動車回收市場。

與減免購置稅相比,這兩項政策更像是“文火燉湯”,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理順汽車消費各個環節,推動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這也可看出,車市未來刺激政策的主要方向——注重長效機制,避免市場大起大落。

而啟動汽車限購的城市也逐步放開政策。6月2日,廣州和深圳發佈新政: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在原有購車指標額度的基礎上,廣州和深圳在2019-2020年分別增加10萬和8萬個增量指標。市場政策一出,當月個人車競價指標應聲下跌。

此外,包括汽車製造業在內的原有製造業16%的增值稅下調至13%、汽車製造業股比繼續開放等。一系列政策釋放出明確信號,鼓勵汽車消費關鍵在於理順機制,建立長效、連續性機制,而非單一、具有透支性的舉措。因此,即便是短期內影響銷量的國五、國六切換,也最終按計劃提前實施。

◆轉型

“移動出行+自動駕駛”探索新業務

沒有駕駛座、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剎車,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前臉和後尾……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國內首臺融合5G遠程駕駛技術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在東風展臺亮相。

隨著5G通信大幕的拉開,5G智慧出行已不遠。6月26日,廣汽集團、滴滴、騰訊等投資的出行平臺如祺出行正式在廣州發佈,未來一年該平臺將投入10000輛車,開拓5個重要城市。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車企合作推出出行服務,搶佔出行市場這塊大“蛋糕”。此前,北汽、東風、吉利、長安、長城、寶馬等傳統車企已著手佈局國內移動出行業務,並覆蓋低端、中端、高端各細分市場。1月北汽新能源聯手滴滴旗下小桔車服,2月寶馬與戴姆勒等紛紛上線出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出行領域來了一些新“面孔”,如威馬汽車、小鵬汽車、新特汽車也宣佈推出移動出行服務。在低迷的車市下,更堅定了汽車製造商向出行服務轉型的決心,寄希望於新業務成為車企未來的盈利點。

設想一下,未來出行服務將實現無人駕駛,而自動駕駛也將步入“深水區”。6月20日,廣州正式向廣汽集團、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6家企業,發放24張路測牌照,廣州發放牌數量躍升為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創下了單次發牌數量的最高紀錄。不過,這個紀錄僅保持了一天。次日,長沙向5家企業發放了49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與以往的發牌側重技術積累不同,這幾次則更重視商業化探索。自動駕駛出租車屬於距離商業化落地最近的領域,各大自動駕駛公司已經開始組建車隊進行商業化運營。而在5G時代,快速、大量、穩定的實時數據傳輸,極大提高了安全性。

各大車企也紛紛公佈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如廣汽新能源將在2019年推出L3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型,並實現L4級產品的示範運行。

南方日報記者 郜小平 拱千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