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擴充“朋友圈”構建智能網聯生態圈 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破局之路'

""「關注」擴充“朋友圈”構建智能網聯生態圈 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破局之路

本報記者樑鍶明 翁榕濤 趙越 廣州報道

如今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補貼退坡、玩家激增等影響下逐步解鎖“新關卡”,步入又一新階段。

對企業而言,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吸引力,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老朋友和新朋友加入競爭。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新能源汽車同樣受到關注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到,依託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等高端要素集聚平臺作用,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當中提到,培育壯大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形成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

不過,新能源補貼退坡、配套設施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擔憂等也阻礙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8月31日下午,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大灣區汽車產業創新發展主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行業“新老朋友”一同探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臨大考

回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2012年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在隨後的幾年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2012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不完全統計,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到了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

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回顧,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助理劉斌提到,比亞迪是最先推動電動化的企業。“當時沒有人相信電動車能夠成功,是比亞迪做出了可行的商業案例以後,逐漸被國內、國外各界人士認同,現在大家才能夠看到國內外企業都在紛紛入局。”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除了企業加強佈局外,各地政府也紛紛加速相關項目的引入。

廣州市商務委員會招商服務處處長韓楨祥提到,汽車是廣州的第一大產業,汽車的相關配套比較齊全。而關於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多家車企已在廣州有相關佈局,比如廣汽、恆大、北汽等企業都佈局了新能源基地,寶能此前也在廣州開發區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江蘇省太倉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蘇珂提到,太倉市位於江蘇省,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每年排名第七左右,目前已經有322家德國企業,年底可能到350家。太倉市遍佈很多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非常歡迎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到太倉來。

韓楨祥直言:“目前,廣州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廣州商務局負責全市的招商,現在很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的投資者對廣州也非常關注,目前有很多項目在洽談中。”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中亦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2019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滑6.9%和4.7%,為2019年度首次出現同比下滑。6月25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過渡期正式結束,2020年補貼將全面退坡。

劉斌認為,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所下滑,主要是國五國六車型切換時提前釋放了7月的相關訂單,同時降價幅度較大,因此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一定影響。“我們也在觀望,要看看8~9月的情況。”

奧動新能源廣州公司總經理馬建斌提到,新能源汽車這個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就是要等著補貼完全退出,能生存下來的、能有利潤的、能發展的才是真正可以在市場立足的,而車電分離是應對後補貼時代、降低車價的重要解決方式。

對於補貼退坡後的舉措,劉斌表示,比亞迪主要是通過技術上的攻堅以降低整車成本,比亞迪現在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IGBT等核心技術。“目前,比亞迪將核心的新能源車部件集成化和模塊化,推出e平臺(33111)以降低成本,應對補貼退坡帶來的壓力。”此外,比亞迪通過核心零部件的外銷擴大生產規模,以降低核心零部件的成本。

劉斌直言,電動車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可能到2025年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成本就能達到持平的狀態。

新技術解決里程、安全焦慮

政策加碼之下,新能源汽車正處於風口之上,但與之帶來的續航和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

今年8月10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街頭,一輛雲度新能源π3引起自燃,並最終燒成灰燼;4月21日,上海市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去年8月25日,在成都威馬研究院園區內,一輛威馬EX5電動車突然起火自燃。

根據近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自今年5月起,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時車輛狀態中, 這79起安全事故,乘用車事故車輛比例最大,高達65%;專用車佔比28%;客車佔比7%。從動力電池類型看,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高達86%、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佔7%,另有7%的電池類型不確定。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國內電動車銷量的增多,類似的起火事故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提到,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2018年,依託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和缺陷信息收集系統,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火災事故現場調查5次,督促7家生產企業實施召回,涉及33個車型的12.14萬輛缺陷車輛,缺陷原因主要為電控、機械、電器及電池系統故障。

劉斌提到,大家對電動車自燃事件的關注度都非常高,但是美國曾有機構調查顯示,燃油車的自燃率是高於電動車的。

隨著技術革新和新造車企業的持續發力,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正在逐步提升,造車新勢力們正在加速進入續航500公里+的新時代,追求高續航里程成為行業的潮流。

德國Unity公司中國北方區總經理雷英格提到,比如奔馳正在生產的電動車,如果里程只是200公里,覺得德國人一般不會接受,因為充電要充幾個小時或者要換一個電池,這對喜歡開車到另一個城市的德國人來說會是很大的問題。

而Metal Surface Treatment公司總裁史圖柯認為,政府強調使用電動車的原因是降低汙染,降低汙染不能光看使用車的過程。如果從安全以及環保角度來說,首先大家沒有必要去追求大的公里數,其次要選擇相對較短、與中國國情適合的航程長度,最後能夠滿足這個要求的是混合動力汽車。

馬建斌指出,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是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基礎設施不足,司機才產生了續航里程的焦慮,換電站的快速更換電池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尤其在高頻次的車輛運營場景中比較有優勢,因換電最多3分鐘更換電池,相比充電樁要1個小時左右,可以節省出比較多的時間。奧動新能源目前在廣州投入運營的換電站有20多座,年底可以達到50座左右。

有分析指出,解決“里程焦慮”的辦法目前主要有: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減輕車重、提高用電效率等,現在的難點是在續航里程、安全性、成本這三者之間找平衡。

除了通過提升能力密度解決里程焦慮以外,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多樣性電池產品的發展,也為電動汽車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多樣性電池產品的應用和電池技術的革新,正不斷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企業“抱團”或成趨勢

目前,隨著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趨勢,不少跨界玩家開始進入。比如,不少地產企業開始利用自身長處入局。

碧桂園佛肇區域產業促進部總經理劉穎介紹,碧桂園在佛山市順德區有一個新能源汽車小鎮項目,主要是為了打造一個平臺,希望能夠給汽車產業提供更多場景的開放。8月28日,恆大新能源汽車品牌——“恆馳”亮相。隨著各方勢力進入新能源領域,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態勢可能日趨激烈。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政策刺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短期之內湧入大量企業。從產業變化看,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廠,整個過程走向規範化的時候,一定有淘汰的過程。誰會留下,當然是所謂的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應該是具有產品開發能力、質量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沒有這些能力的企業會淘汰。

劉斌也表示,汽車行業面臨“新四化”的變革,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佈局投入大,而且產出期非常長,汽車開發時間一般需要4年左右。“在風險如此大的情況下,合作是必然趨勢。大家需要拿出自己擅長的內容來進行合作,均攤開發成本並把產品做得更完善。”

另外,隨著新能源趨勢在汽車產業內的深化,整車企業之外,零部件企業也面臨新的挑戰。碧桂園新能源汽車小鎮總監李彩坤直言,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從3萬多個減少到大約1.9萬個,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一。從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相關產業鏈面臨的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李彩坤提到,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核心是要實現零部件的崛起,中國已有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車時代電氣等優秀零部件企業,還需要中國的博世、德爾福、電裝等。過去這幾年,投在主機廠的錢太多,而核心部件嚴重不足。“整個資源配置應該說是有點錯位。”

廣州無憂雲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馮洋認為,配件企業要在新的產業集群裡面形成競爭力,和上游綁定,同主機廠一起改良一些部件,使得整個產品更有競爭力的同時讓主機廠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可能是未來這個行業裡具備持續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關注」擴充“朋友圈”構建智能網聯生態圈 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破局之路

本報記者樑鍶明 翁榕濤 趙越 廣州報道

如今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補貼退坡、玩家激增等影響下逐步解鎖“新關卡”,步入又一新階段。

對企業而言,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吸引力,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汽車行業老朋友和新朋友加入競爭。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新能源汽車同樣受到關注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到,依託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區等高端要素集聚平臺作用,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當中提到,培育壯大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形成以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帶。

不過,新能源補貼退坡、配套設施不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擔憂等也阻礙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8月31日下午,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大灣區汽車產業創新發展主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行業“新老朋友”一同探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臨大考

回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2012年國務院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在隨後的幾年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爆發式增長階段。

2012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不完全統計,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12552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2791輛。到了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

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回顧,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助理劉斌提到,比亞迪是最先推動電動化的企業。“當時沒有人相信電動車能夠成功,是比亞迪做出了可行的商業案例以後,逐漸被國內、國外各界人士認同,現在大家才能夠看到國內外企業都在紛紛入局。”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除了企業加強佈局外,各地政府也紛紛加速相關項目的引入。

廣州市商務委員會招商服務處處長韓楨祥提到,汽車是廣州的第一大產業,汽車的相關配套比較齊全。而關於新能源汽車方面,目前多家車企已在廣州有相關佈局,比如廣汽、恆大、北汽等企業都佈局了新能源基地,寶能此前也在廣州開發區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江蘇省太倉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蘇珂提到,太倉市位於江蘇省,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每年排名第七左右,目前已經有322家德國企業,年底可能到350家。太倉市遍佈很多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非常歡迎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到太倉來。

韓楨祥直言:“目前,廣州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廣州商務局負責全市的招商,現在很多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的投資者對廣州也非常關注,目前有很多項目在洽談中。”

不過,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中亦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2019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滑6.9%和4.7%,為2019年度首次出現同比下滑。6月25日,2019年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過渡期正式結束,2020年補貼將全面退坡。

劉斌認為,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所下滑,主要是國五國六車型切換時提前釋放了7月的相關訂單,同時降價幅度較大,因此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產生一定影響。“我們也在觀望,要看看8~9月的情況。”

奧動新能源廣州公司總經理馬建斌提到,新能源汽車這個產業要想健康發展,就是要等著補貼完全退出,能生存下來的、能有利潤的、能發展的才是真正可以在市場立足的,而車電分離是應對後補貼時代、降低車價的重要解決方式。

對於補貼退坡後的舉措,劉斌表示,比亞迪主要是通過技術上的攻堅以降低整車成本,比亞迪現在掌握了電池、電機、電控、IGBT等核心技術。“目前,比亞迪將核心的新能源車部件集成化和模塊化,推出e平臺(33111)以降低成本,應對補貼退坡帶來的壓力。”此外,比亞迪通過核心零部件的外銷擴大生產規模,以降低核心零部件的成本。

劉斌直言,電動車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可能到2025年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成本就能達到持平的狀態。

新技術解決里程、安全焦慮

政策加碼之下,新能源汽車正處於風口之上,但與之帶來的續航和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

今年8月10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街頭,一輛雲度新能源π3引起自燃,並最終燒成灰燼;4月21日,上海市徐彙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去年8月25日,在成都威馬研究院園區內,一輛威馬EX5電動車突然起火自燃。

根據近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自今年5月起,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時車輛狀態中, 這79起安全事故,乘用車事故車輛比例最大,高達65%;專用車佔比28%;客車佔比7%。從動力電池類型看,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高達86%、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佔7%,另有7%的電池類型不確定。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國內電動車銷量的增多,類似的起火事故也會越來越多,這就意味著需要更加安全的保障措施。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提到,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2018年,依託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和缺陷信息收集系統,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火災事故現場調查5次,督促7家生產企業實施召回,涉及33個車型的12.14萬輛缺陷車輛,缺陷原因主要為電控、機械、電器及電池系統故障。

劉斌提到,大家對電動車自燃事件的關注度都非常高,但是美國曾有機構調查顯示,燃油車的自燃率是高於電動車的。

隨著技術革新和新造車企業的持續發力,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正在逐步提升,造車新勢力們正在加速進入續航500公里+的新時代,追求高續航里程成為行業的潮流。

德國Unity公司中國北方區總經理雷英格提到,比如奔馳正在生產的電動車,如果里程只是200公里,覺得德國人一般不會接受,因為充電要充幾個小時或者要換一個電池,這對喜歡開車到另一個城市的德國人來說會是很大的問題。

而Metal Surface Treatment公司總裁史圖柯認為,政府強調使用電動車的原因是降低汙染,降低汙染不能光看使用車的過程。如果從安全以及環保角度來說,首先大家沒有必要去追求大的公里數,其次要選擇相對較短、與中國國情適合的航程長度,最後能夠滿足這個要求的是混合動力汽車。

馬建斌指出,基礎設施建設始終是阻礙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因為基礎設施不足,司機才產生了續航里程的焦慮,換電站的快速更換電池方式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尤其在高頻次的車輛運營場景中比較有優勢,因換電最多3分鐘更換電池,相比充電樁要1個小時左右,可以節省出比較多的時間。奧動新能源目前在廣州投入運營的換電站有20多座,年底可以達到50座左右。

有分析指出,解決“里程焦慮”的辦法目前主要有:提高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減輕車重、提高用電效率等,現在的難點是在續航里程、安全性、成本這三者之間找平衡。

除了通過提升能力密度解決里程焦慮以外,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多樣性電池產品的發展,也為電動汽車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多樣性電池產品的應用和電池技術的革新,正不斷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企業“抱團”或成趨勢

目前,隨著汽車行業的新能源趨勢,不少跨界玩家開始進入。比如,不少地產企業開始利用自身長處入局。

碧桂園佛肇區域產業促進部總經理劉穎介紹,碧桂園在佛山市順德區有一個新能源汽車小鎮項目,主要是為了打造一個平臺,希望能夠給汽車產業提供更多場景的開放。8月28日,恆大新能源汽車品牌——“恆馳”亮相。隨著各方勢力進入新能源領域,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態勢可能日趨激烈。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政策刺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短期之內湧入大量企業。從產業變化看,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廠,整個過程走向規範化的時候,一定有淘汰的過程。誰會留下,當然是所謂的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應該是具有產品開發能力、質量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沒有這些能力的企業會淘汰。

劉斌也表示,汽車行業面臨“新四化”的變革,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佈局投入大,而且產出期非常長,汽車開發時間一般需要4年左右。“在風險如此大的情況下,合作是必然趨勢。大家需要拿出自己擅長的內容來進行合作,均攤開發成本並把產品做得更完善。”

另外,隨著新能源趨勢在汽車產業內的深化,整車企業之外,零部件企業也面臨新的挑戰。碧桂園新能源汽車小鎮總監李彩坤直言,從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從3萬多個減少到大約1.9萬個,減少了超過三分之一。從發展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相關產業鏈面臨的是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革

李彩坤提到,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核心是要實現零部件的崛起,中國已有了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車時代電氣等優秀零部件企業,還需要中國的博世、德爾福、電裝等。過去這幾年,投在主機廠的錢太多,而核心部件嚴重不足。“整個資源配置應該說是有點錯位。”

廣州無憂雲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馮洋認為,配件企業要在新的產業集群裡面形成競爭力,和上游綁定,同主機廠一起改良一些部件,使得整個產品更有競爭力的同時讓主機廠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可能是未來這個行業裡具備持續競爭力的一種方式。

「關注」擴充“朋友圈”構建智能網聯生態圈 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破局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