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項目頻落地!青島距離全球新能源汽車基地漸行漸近

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生產線機器人唱主角。

文/圖 半島記者 婁花 實習生呂金燕

新能源汽車逐漸走進市民的生活,近日,青島美錦氫能小鎮落戶西海岸,填補了本市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空白,推動了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而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在汽車產銷整體處於低位運行的情況下,6月份新能源汽車卻增長八成,半年來增長五成,也為本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隨著新項目的不斷落地,青島距離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目標還有多遠?連日來,半島記者進行了調查。

開新能源車真省錢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不少購車族的首選,青島市民耿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經開電動新能源汽車兩個月了,此前使用的是傳統的汽油車,耿先生說:“目前對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感受是上下班堵車了也不用害怕了,因為它的耗電比耗油所花費的成本要少很多,汽油車一公里就得耗費六七毛錢的汽油,電動汽車只需花費兩三毛錢左右。”如果跑相同的路程,相比汽油車,一個月下來,耿先生在交通上的費用能節省三分之二。

耿先生所開的新能源汽車是咱青島產的,這也是他比較自豪的,靠電池發電,它的內部結構要比傳統汽油車簡單得多,只要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完好,這個車子基本就沒有什麼問題。

本月,中汽協發佈2019年6月和半年汽車行業產銷數據,隨著汽車行業產銷整體下降依然面臨較大壓力,產銷已連續12個月呈現同比下降,但是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4萬輛和15.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6.3%和80.0%。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1.4萬輛和6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8.5%和49.6%。

“青島造”開啟批量模式

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逐步認可以及國家“雙積分”政策的推動,本市汽車生產企業正積極推進整車業務向新能源化方向發展。

在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從衝壓件到車身焊接,進入到塗裝,再到總裝四大車間壯觀佈局,排列整齊的機器方陣間,大小不一的紅色機械手不知疲倦地轉動著,智能自動配送小車送來的各式材料,被精準而迅速地放到生產線上……在偌大的車間裡,偶爾有幾名技術員拿著平板電腦在遙控機械手,除此之外,很難再見到員工。

工作人員李濤告訴記者,焊裝車間擁有1036臺機器人,自動化率93%,是一汽大眾當前自動化率最高的焊裝車間;塗裝車間擁有機器人137臺,自動化率達到82%;在衝壓和總裝車間,採用無人駕駛小車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正是這條生產線,正在生產著寶來MQB與寶來BEV(純電動版),日產量能達到1200輛。寶來BEV是一汽-大眾的首款純電動汽車,預計9月前後批量生產。

在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車間,記者看到一輛輛寶駿新能源汽車E200正在整齊下線,“2018年,青島分公司投資1億元完成生產線改造並具備新能源汽車批量生產能力。9月28日,寶駿新能源汽車E200在青島分公司下線並上市。寶駿新能源進入島城一年多以來,訂單用戶已經超過2000個。”工作人員楊時雨告訴記者,2019年3月寶駿E200正式小批量上線生產,全年預計生產2萬輛。

今年4月份,北汽新能源青島產業基地二期建成投產、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EX3批量下線,而隨著北汽新能源青島產業基地二期建成投產,總佔地面積1611畝的北汽新能源青島產業基地年產能提至35萬輛,成為全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純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氫能項目落戶填補空白

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車基地,並不是僅靠4家整車企業就能勝任,而是一個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業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

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府新大廈簽署青島美錦氫能小鎮合作框架協議。青島美錦氫能小鎮由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選址西海岸新區泊裡鎮,總投資100億元。該項目的落戶填補了本市氫能源汽車產業的空白,為推進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提供了有利支撐。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池及充電設備在產業發展鏈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島擁有特銳德電氣、國軒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7家,相關配套技術優勢全國領先。其中,青島乾運高科錳酸鋰材料市場佔有率連續五年全國第一,特銳德電氣股份電動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屬世界首創,在全國建設充電終端超過20萬個,佔據46%國內充電市場。

目前,青島全市汽車產業主要分佈於即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西海岸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城陽特種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等4個重點園區。去年,本市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萬輛大關,創本市汽車產量歷史紀錄。其中新能源汽車9.2萬輛,合計生產各類汽車103萬輛,青島汽車產業全年收入首破1000億元,成為青島增長最快的支柱產業。

此外,青島目前還在與多家國內外大企業深入對接,數個新能源汽車大項目也即將落戶青島。本市力爭到2022年實現年產新能源汽車48萬輛,產值由現在的94億元提升到500億元至600億元,帶動全市整個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000億元,實現倍增。

打造全球基地還有幾道坎

採訪中記者發現,新能源汽車“三大電”中,電池產業本市具有較強實力,國軒、力神均是國內知名動力電池企業,但是電機、電控等領域,還相對比較弱,因此產業鏈需要進一步完善。

各整車企業為分公司或子公司,業務範圍受集團內部分工影響和制約,研發機構方面在青島的落戶相對比較弱,未來在產品的研發設計方面可以再上新臺階。本地整車企業本地零部件配套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產品有待加強。

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無人駕駛等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軟件要求更高,抓好這樣一個風口,也必將會促進本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智能互聯化發展。

“青島將以平臺思維推進產業集群化,培育引進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由龍頭企業牽頭建設產業園區,整合產業鏈條,與關鍵零部件、材料企業加強合作,吸引一批關鍵配套企業,提升產業鏈上下游融合發展水平,努力打造國內產業鏈條最完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營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也只有依靠平臺思維,將單一的汽車生產延伸成上下游的產業集群,才能把青島建成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青島經濟專家劉文儉說,本市要強化產業鏈集群發展,依託一汽解放青汽公司、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特銳德等重點企業,強化本地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協作,吸納外地緊密層配套企業,完善電機、電控、智能網聯等核心零部件環節配套,同時吸引更多有影響力的整車企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