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在市場規則下,唯有好的差異化產品才能直擊用戶痛點,取得用戶信任。


近幾年,各路造車新勢力如同井噴一般紛紛登場,而其中主要幾家企業的產品也陸續從去年開始上市。然而就在此時,市場與資本對這些企業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尤其是產品層面,問題頗多。

那麼作為相對的後來者,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更貼近用戶,並且能在行業的質疑聲中成為一股清流,已成為這些新勢力們的首要任務。

面對市場的這一大挑戰,打造差異化體驗或許成為可靠的答案。而這種差異化絕不是簡單的劍走偏鋒,甚至邊緣化,而是更理解用戶的痛點在哪裡,從短板入手,切實解決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後顧之憂。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相對於蔚來、小鵬、天際等品牌,造車新勢力當中有一家後起之秀,那就是愛馳汽車。他們於2018年4月在北京車展上正式走進人們的視野,並推出首款概念車型:愛馳U5 ion;而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愛馳U5量產版也正式發佈。該車定位於中型高級純電動SUV,以目前市場上已有的產品看,其競品很可能鎖定在蔚來ES6與天際ME7。

在從外觀到智能,再到電池本身都嚴重同質化的造車時代,愛馳U5是否也是那麼平淡無奇呢?答案當然不是。但它又有何特別之處,解決了用戶哪些應用痛點呢?

電池短路自燃怎麼辦?

就在前幾日,上海特斯拉地庫自燃和西安蔚來自燃的新聞著實讓許多新能源車主都嚇出了一身冷汗。的確,對於電容越來越大(要求續航里程長的結果),充電電壓與電流越來越大的純電動車來說,電池包的安全性成為首要問題。

包括蔚來ES6和天際ME7,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車都是採用傳統的液冷電池+保護殼方案,相較風冷電池系統液冷在換熱係數、熱容量、冷卻速度上優勢明顯。但是液冷電池也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缺點,在充電時一旦冷卻液洩漏,並與大電流相遇,極易短路,存在自燃風險。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要如何才能有效避免液冷電池的風險呢?愛馳給出了差異化的答案,那就是“三明治”電池包。所謂“三明治”電池包是指通過控制層、冷卻層、強度層、電芯層等多層結構實現電池包內"幹區"和"溼區"的分離,就像一塊區分多層食材的"三明治"。

這種設計通過多層結構的保護來實現電池包“幹區”和“溼區”分離,可保證電池在得到很好的冷卻和預熱前提下,確保電池系統即便受到碰撞與擠壓等情況也不會接觸到洩漏的冷卻液,避免電池因冷卻液接觸短路而造成起火和爆炸等危險,解決了用戶關於電池安全性的痛點。

這項創新技術屬於國內首創,在國際上也具有領先水平,更是充分體現了愛馳汽車以用戶為核心、為用戶負責的溫暖態度。

長續航就一定要買高配車?

對於購買純電動車的用戶來說,如何選擇車輛里程是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想少花錢只能買低續航里程的低配車型,要是想延長車輛的續航則只能購買大容量的高配車型。在這方面,用戶往往沒有選擇權,只能被動接受低配或者高配。

拿特斯拉的Model 3來舉例,同為單電機後驅版本,標準里程(460km)和長續航里程(600km)車型的差價達到了人民幣4.4萬元;蔚來ES6的同版本長短里程車型之間的差價更是達到了5萬元。那麼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是否一定要購買高配車型才能達到長續航的要求,有沒有更加靈活,更加經濟的方式呢?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面對這個痛點,愛馳U5給出了自己的差異化方案:愛馳擁有獨家專利技術的續航B包。所謂續航B包是指得益於全新MAS(MORE ADAPTABLE STRUCTURE)平臺採用的模塊化設計,如同充電寶一般在行李箱部分特別預留了電池包空間,使得用戶可以根據自身出行情況,選擇增加擁有專利技術的續航能量電池包。

續航B包可以使擴展後的綜合續航里程在原有基礎上(U5綜合NEDC工況續航里程503km)增加120km,可達到623km,為延長出行里程提供保障,讓用戶出行更加安心。而且B包和主電池包可以通過車載HMI系統在使用過程中自如切換,方便靈活。

同時,B包的靈活租用形式可以讓用戶僅在需要時租用,不需要的時候也不必額外花費更多的錢,讓用戶真正能夠花更少的錢開更遠的路。

全鋁車身真的就好嗎?

對於一些造車新勢力品牌來說,全鋁車身已成為它們在宣傳時的一大噱頭,如蔚來ES6大力宣傳的全鋁車身,以展示其輕量化的技術實力。誠然,全鋁車身有輕車身重量,甚至提高車身韌性的功能,以往也只有奧迪、捷豹路虎等豪華品牌應用,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全鋁車身真的好嗎?

其實全鋁車身有個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無法進行大規模鈑金修復。雖然說個別4S店有鋁合金修復服務,但一方面對技術要求非常高,維修費用也較昂貴,另一方面只能對覆蓋件進行維修,對於結構件來說一旦損壞就只能進行切割更換。而且更換方式只能是粘合或者鉚接,在強度和耐久性上都存在較大隱患。因此近年來,原先主打全鋁車身的豪華品牌也紛紛轉向鋼鋁混合車身陣營。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針對全鋁車身這一痛點,愛馳U5突破性的採用了“上鋼下鋁”的混合車身結構,成為全球首款採用此結構的量產SUV車型。所謂“上鋼下鋁”指的是將高強度、輕量化的熱成形鋼投放到上車身,特別是在車門防撞樑上採用了2000MPa的超高強度鋼;而將輕量化的鋁合金材料投放到下車身。

相比於全鋼車身或全鋁車身,“上鋼下鋁”車身很好地平衡了輕量化與成本之間的矛盾,直擊全鋁車身高成本的痛點。同時,考慮到兩種不同材質如何連接問題,愛馳U5大量應用了航天工程中出現的高強連接工藝,通過鉚接、熱熔緊固、螺栓連接三大途徑,成功實現了鋼、鋁結合,達到經濟性與安全性的最佳平衡。

配置上,用戶有選擇權嗎?

買過車的用戶都知道,在車輛配置方面自主選擇的空間非常小,只能根據廠家“低配、中配、高配”的分類進行挑選。但在購買時經常會遇到因為喜歡某一配置而不得不選擇高配車型的情況,而對於高配車型上其他不需要的配置只能白白多花錢。

其實已經有部分車企看到了這一不足,並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如上汽大通D90車型就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C2B模式定製化服務。客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在官網上選擇需要的配置,然後再由工廠下單生產,滿足了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定製的需求。不過這在造車新勢力當中還並未出現,即便是問世更早的蔚來汽車。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愛馳U5為了解決這一痛點,在業內首創了共創體驗模式,突破傳統汽車廠商設計流程,讓用戶也參與其中。比如愛馳U5在車內預留了多個“眾創空間”接口,用戶可通過這些接口,自主加裝遊戲機、衣物烘乾衣架、體感座椅、mini bar、太陽能充電器等多種設備,滿足用戶個性化空間需求。

而且在此次上海車展上,愛馳還啟動了用戶夥伴招募計劃,首批“夥伴”用戶不僅可以優先參與U5共創產品體驗、優先鎖定可買可租的擁車新方式,另有專屬積分禮遇等重重驚喜。不久之後,愛馳夥伴用戶還可參與體驗中心共建,獲得更多權益。

寫在最後:

雖然目前愛馳U5還未上市,但通過此次上海車展的展示其實力已經初露鋒芒。未來愛馳U5上市後將於蔚來ES6、天際ME7等同級別對手展開激烈競爭。與競品相比,愛馳在平臺研發、車身結構、續航里程和自建生產基地等方面均領先於對手。

電動車應用的痛點在哪裡?看這個新勢力的差異化思路是否可行

在日後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乃至終止的情況下,純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勢必將更加激烈,唯有好的差異化產品才能直擊用戶痛點,取得用戶信任。相信只要最終售價合理,愛馳U5在市場上必將大有作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