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孩子一生的軟肋;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邊界

心理學 文章 大學 早期教育 瑞敏兒童教育資源 瑞敏兒童教育資源 2017-09-05

瑞敏的父親也就是玉米的外公,是一個很傳統的中國父親,對孩子有慈愛,溝通比較多,我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幼年時候的益智啟蒙,還是再大一點後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都非常的用心,也很有方法。

雖然與父親的相處也有輕鬆,說笑的時候,但是涉及到原則問題,父親嚴格而強勢,極少妥協。所以從小到大以來,父親說了不的事情,我不敢再提第二次要求,對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從來不敢理論和爭辯,父親提的要求只能乖乖的照做。所以在父親面前,我從來不會撒嬌,相處的模式是嚴格的父親+順從的女兒

父親看書多,閱歷多,他眼界開闊,格局不小,大方向上總能給我一些指引,在我有好的發展機會的時候,從來不會因為我離家越來越遠,給我設置任何的限制。因此當我從讀大學,到研究生,工作,再到因為工作機會換城市,父母總是無條件的信任我,支持我。有些時候,我遇到事業上的選擇徵求他們意見的時候,他們感覺自己年齡大了,已經無法給予意見的時候,就會表達他們對我的信任,讓我自己拿主意。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孩子一生的軟肋;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邊界

隨著自己的成長,特別是從事心理學的相關工作後,我意識到,父母的格局,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要麼成為孩子的軟肋,要麼成為孩子人生格局的邊界。我身旁的不少朋友,無論有多優秀,都沒能突破這個規律。

父親和我相處的模式是嚴格的父親+順從的女兒,我慶幸父親雖然嚴格,但是並不是一個控制型的父親,他的格局也足夠的大,給了我足夠大的發展空間。

前段時間,看到一對深圳的工薪階層夫妻,賣房送女去國外留學,結果女兒不顧父母的要求,決定留在國外工作並要嫁給老外,父母與女兒大動干戈的新聞。中國不少父母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物,他們可以任勞任怨地為子女做很多事情,甚至毫無保留地為子女付出物質上的一切,但唯獨不能允許子女違背自己的意志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特別是工作、擇偶,一旦子女違抗,就搬出不孝的大棒來指責他們。這些父母的格局,就成了子女人生格局的邊界。

除了父母格局對孩子造成的影響,還有一種影響可以稱作相處模式的影響。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原生家庭相處模式是嚴格的父母+順從的小孩,那麼這種相處模式會在一生中不斷的被複制。長大後的孩子時而會是強勢父母的角色,把自己的孩子變成那順從的孩子;當遇到強勢而控制的上司/老師/丈夫,又會成為順從的孩子(內在小孩的一面),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見,不會拒絕,只能乖乖的“聽話”,忍受。

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是孩子一生的軟肋;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邊界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經遇到過一個強勢而控制的上司,很多時候,我知道他在不斷的控制,不斷擠壓我們相處的界限,但是每當我坐到辦公室面對他的時候,他宛若父親附體,他說的任何話我都無法反駁,他提出的要求我都難以拒絕,那種威懾力猶如兒時我面對威嚴的父親,我知道這時我展現的自己內在小孩的一面。而我在跟玉米的相處中,很多時候我也會情不自禁會扮演強勢父母的角色,試圖塑造一個順從的孩子,我必須不斷的提醒自己,調整自己。

這種原生家庭相處模式造成的一個人的軟肋是深入骨髓,難以察覺,難以逾越的,很多人甚至一生都不曾覺察自己的內在有這樣一個軟肋,但冥冥之中又一次次被控制,或者一次次的控制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原生家庭對人的潛在影響。我很慶幸,有生之年因為從事心理學相關的工作,而意識到這一點。

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是孩子的一生的軟肋,如果你的父母給了你某種軟肋,正視它,逾越它,會是你心靈的成長,傷痕的療愈,同時也會避免把這個軟肋帶給自己的孩子。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人生的邊界,如果你曾經被這個邊界所禁錮,面對它,突破它,會是你被剪掉的翅膀的再生,格局的提升,同時也會讓你不再去用同樣的格局去禁錮自己的孩子。

而無論我們擁有如何的原生家庭,都要努力讓我們給孩子的原生家庭,成為孩子的鎧甲,而不是軟肋,為孩子提供堅強,無條件的支持,而不是限制。

文章 | 瑞敏兒童教育資源原創

作者 | 瑞敏,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瑞敏兒童教育資源微信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媽媽瑞敏創立,上海十大最受歡迎公眾號,甄選/原創最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育兒文章,提供免費專業心理學測評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先天特質和後天發展,21天打卡機,定期公益講座,幫助家長有效學習和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