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心理學 經濟 廣場舞 養生 心理 第一心理 2018-11-2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大家好,這裡是“第一心理”課堂,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人生。人在年輕時,常常肆無忌憚,不論立下多幼稚的規矩,譬如不吃早餐,都可以堅持好幾年。

不計後果,不留後路,可謂是對當代年輕人最為恰當的描述了。但是,人終究會老去,作為一名飽經風霜的諮詢師,建議你在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心理學家: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經濟

在古代,形容一家人是否殷實的標準,一般是年後是否有餘糧,而現代形容一個家庭是否富裕,便是看他們年老之時,是否有足夠多的存款。人老了,退休之時,最想做的莫過於安享晚年,那麼,如何得以“安享”呢?

首先要有結實的經濟基礎,所以,人在年邁之時,一定要有存款意識。年輕的時候,或許可以超前消費,崇尚賺一分錢就花一分錢,但是年老以後,隨時面臨意外降臨,如果不提前做好準備,當自己身患大病之時,一家人都會因此陷入困境。

但是,如果有一定存款,買好了相應的保險,即使是面臨大災大難也能做到不懼於色,從容面對。你留一條經濟上的後路給自己,便等於為自己的晚年多爭取了幾分從容不迫,如果一生都沒有風度翩翩過,那麼老了一定要追求幾分風采。

心理學家: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子女關係

作為一名60歲的長者,子女對於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一定要和自己的子女保持關係好、距離近,但是也一定要給子女足夠的私人空間。如果離子女太近,難免會受夫妻矛盾的牽扯,或者引起兩代人之間不必要的矛盾。

但是如果離子女太遠,自己和老伴獨居,兩個老人相依為命,難免有互相照料不周之處。所以,選擇的住處最好能同城但是不同社區,相隔幾公里,既有私人空間,又有互相照應。

如果沒有條件搬出去住的話,可以和子女居住在一起。如果你選擇回到鄉下老家,在農村呼吸新鮮空氣,安享晚年,一定要要求子女定期看望自己,一定要在子女關係上留有後路。

心理學家: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健康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仰仗著強大的身體機能,肆無忌憚地熬夜、喝酒、抽菸,老了以後,才知道身體健康是何等珍貴的一件事。每日奔波於醫院,浪費錢尚且不說,整日待在病房裡,終歸是件糟心的事。

尤其是很多時候,生病了還需要子女照料,給一家人帶了不便。所以,人老了,一定要知道給自己在健康上留條後路。年紀漸大時,一定要有養生意識,遠離菸酒,按時作息、吃飯,拒絕吃喝玩樂,同時還要學會適當健身。

心理學家:60歲之前,一定要給自己留三條後路

早上起床,一個人出去跑動幾圈,保持身體活力,或是約上三五個老頭老太,去廣場跳個廣場舞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健康除了身體上的,還有心理上的,一定要經常參加參加社區活動,時不時帶上老伴出去旅遊,看海看山,賞花觀樹,怡然自得。

人老了以後最懼怕的,莫過於心態老化。無論你的實際年齡有多大,一定要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激情,心態年輕了,身體也就年輕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哲學導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