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心理學 戀愛 聯想集團 北極熊 趙小明心理團隊 2019-09-14
"

比起愛而不得,恨卻難忘是一種更為痛苦的體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受困於上一段感情,反覆嘗試忘記卻沒有效果,原因什麼呢?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M.Wegner)曾進行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反覆告知參與者不要去想象白色的熊,結果大部分人腦海中都出現了白熊的形象。

於是,丹尼爾提出了白熊效應,壓抑一個人的思維只會造成思維反彈,反覆嘗試遺忘,最終只會增強這段記憶,該理論被廣泛認可並沿用至今。然而,有心理學家提出,白熊效應掩蓋了一種高級的遺忘方法。

"

比起愛而不得,恨卻難忘是一種更為痛苦的體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受困於上一段感情,反覆嘗試忘記卻沒有效果,原因什麼呢?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M.Wegner)曾進行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反覆告知參與者不要去想象白色的熊,結果大部分人腦海中都出現了白熊的形象。

於是,丹尼爾提出了白熊效應,壓抑一個人的思維只會造成思維反彈,反覆嘗試遺忘,最終只會增強這段記憶,該理論被廣泛認可並沿用至今。然而,有心理學家提出,白熊效應掩蓋了一種高級的遺忘方法。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語言飽和

學生時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記住一個字,而反覆寫這個字。寫了幾十遍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對於這個字的印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其實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屬於典型的語言飽和(Jamais vu)現象。我們的大腦也是一臺機器,反覆刺激相同部位,也會出現認知疲勞,而這種疲勞會抑制我們對字的聯想,所以你會發現自己有點不認識剛才的字了。

可是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抑制作用消失,這個字會得到大腦的聯想獎勵,也就是徹底記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否通過語言飽和的反過程實現徹底的遺忘呢?

"

比起愛而不得,恨卻難忘是一種更為痛苦的體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受困於上一段感情,反覆嘗試忘記卻沒有效果,原因什麼呢?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M.Wegner)曾進行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反覆告知參與者不要去想象白色的熊,結果大部分人腦海中都出現了白熊的形象。

於是,丹尼爾提出了白熊效應,壓抑一個人的思維只會造成思維反彈,反覆嘗試遺忘,最終只會增強這段記憶,該理論被廣泛認可並沿用至今。然而,有心理學家提出,白熊效應掩蓋了一種高級的遺忘方法。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語言飽和

學生時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記住一個字,而反覆寫這個字。寫了幾十遍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對於這個字的印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其實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屬於典型的語言飽和(Jamais vu)現象。我們的大腦也是一臺機器,反覆刺激相同部位,也會出現認知疲勞,而這種疲勞會抑制我們對字的聯想,所以你會發現自己有點不認識剛才的字了。

可是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抑制作用消失,這個字會得到大腦的聯想獎勵,也就是徹底記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否通過語言飽和的反過程實現徹底的遺忘呢?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清晰化遺忘

心理學家認為,清晰化遺忘將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遺忘方式。首先不斷嘗試遺忘,在印象逐漸深刻的過程中,反覆梳理遺忘信息,達到長時間抑制聯想的效果。

具體而言,我們以感情中遺忘某個人為例。首先是對這個人的信息進行梳理和深度挖掘,然後給他(她)建立一個全新的形象,將你和他(她)的一切經歷都記錄下來,比如,他(她)的說說,你們的旅行過程,吃飯甚至是對話細節。

唯有記得下才放得下,唯有將這份記憶完整的、徹底的挖掘並封存下來,你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最終解脫,讓她成為你生命閱歷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反覆出現的記憶。從這個角度看,徹底的遺忘是建立在清晰記憶的前提下的。

"

比起愛而不得,恨卻難忘是一種更為痛苦的體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受困於上一段感情,反覆嘗試忘記卻沒有效果,原因什麼呢?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M.Wegner)曾進行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反覆告知參與者不要去想象白色的熊,結果大部分人腦海中都出現了白熊的形象。

於是,丹尼爾提出了白熊效應,壓抑一個人的思維只會造成思維反彈,反覆嘗試遺忘,最終只會增強這段記憶,該理論被廣泛認可並沿用至今。然而,有心理學家提出,白熊效應掩蓋了一種高級的遺忘方法。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語言飽和

學生時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記住一個字,而反覆寫這個字。寫了幾十遍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對於這個字的印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其實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屬於典型的語言飽和(Jamais vu)現象。我們的大腦也是一臺機器,反覆刺激相同部位,也會出現認知疲勞,而這種疲勞會抑制我們對字的聯想,所以你會發現自己有點不認識剛才的字了。

可是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抑制作用消失,這個字會得到大腦的聯想獎勵,也就是徹底記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否通過語言飽和的反過程實現徹底的遺忘呢?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清晰化遺忘

心理學家認為,清晰化遺忘將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遺忘方式。首先不斷嘗試遺忘,在印象逐漸深刻的過程中,反覆梳理遺忘信息,達到長時間抑制聯想的效果。

具體而言,我們以感情中遺忘某個人為例。首先是對這個人的信息進行梳理和深度挖掘,然後給他(她)建立一個全新的形象,將你和他(她)的一切經歷都記錄下來,比如,他(她)的說說,你們的旅行過程,吃飯甚至是對話細節。

唯有記得下才放得下,唯有將這份記憶完整的、徹底的挖掘並封存下來,你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最終解脫,讓她成為你生命閱歷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反覆出現的記憶。從這個角度看,徹底的遺忘是建立在清晰記憶的前提下的。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有人說,忘記一個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新歡,一種是時間。從生理上將,一個人全身的細胞更新一遍只需要七年,這就意味著七年之後你已經是另外一個自己。而且,心理學家指出,原記憶不到一個月時間會衰減到20%左右。所以,所以時間是遺忘的基礎,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他(她)在你面前會是一個全新的形象。

"

比起愛而不得,恨卻難忘是一種更為痛苦的體驗。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受困於上一段感情,反覆嘗試忘記卻沒有效果,原因什麼呢?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Daniel M.Wegner)曾進行過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反覆告知參與者不要去想象白色的熊,結果大部分人腦海中都出現了白熊的形象。

於是,丹尼爾提出了白熊效應,壓抑一個人的思維只會造成思維反彈,反覆嘗試遺忘,最終只會增強這段記憶,該理論被廣泛認可並沿用至今。然而,有心理學家提出,白熊效應掩蓋了一種高級的遺忘方法。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語言飽和

學生時代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記住一個字,而反覆寫這個字。寫了幾十遍以後我們會發現,自己好像不認識這個字了,對於這個字的印象變得越來越模糊。

其實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這屬於典型的語言飽和(Jamais vu)現象。我們的大腦也是一臺機器,反覆刺激相同部位,也會出現認知疲勞,而這種疲勞會抑制我們對字的聯想,所以你會發現自己有點不認識剛才的字了。

可是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一旦抑制作用消失,這個字會得到大腦的聯想獎勵,也就是徹底記住,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能否通過語言飽和的反過程實現徹底的遺忘呢?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清晰化遺忘

心理學家認為,清晰化遺忘將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遺忘方式。首先不斷嘗試遺忘,在印象逐漸深刻的過程中,反覆梳理遺忘信息,達到長時間抑制聯想的效果。

具體而言,我們以感情中遺忘某個人為例。首先是對這個人的信息進行梳理和深度挖掘,然後給他(她)建立一個全新的形象,將你和他(她)的一切經歷都記錄下來,比如,他(她)的說說,你們的旅行過程,吃飯甚至是對話細節。

唯有記得下才放得下,唯有將這份記憶完整的、徹底的挖掘並封存下來,你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最終解脫,讓她成為你生命閱歷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反覆出現的記憶。從這個角度看,徹底的遺忘是建立在清晰記憶的前提下的。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有人說,忘記一個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新歡,一種是時間。從生理上將,一個人全身的細胞更新一遍只需要七年,這就意味著七年之後你已經是另外一個自己。而且,心理學家指出,原記憶不到一個月時間會衰減到20%左右。所以,所以時間是遺忘的基礎,只要有足夠的時間,他(她)在你面前會是一個全新的形象。

心理學家:徹底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辦法,隱藏在每個人的習慣裡

愛情就像握在手裡的細沙,你握得越緊就會漏得越快。當愛情都流光了,留著兩手空空的回憶又能怎麼樣。愛情又像一杯水,你總認為自己放不下,因為你可以將它牢牢的握住,如果是一杯熱水呢,你便會自然而然的放下。很多時候,因為愛產生了恨,因為恨產生了新的愛。

忘記一個人,除了忘記對他(她)的愛,更需要忘記那份潛藏在深處的恨。不妨試試清晰化遺忘法,當有一天,他(她)成為你生命閱歷中的一部分,說明你徹底忘記了他。

參考資料:《認知心理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