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五個層次:以身作則,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教育比言傳身教更加切實有效,所以,願意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改變自己是作為父母最高的境界。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五個層次:以身作則,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教育比言傳身教更加切實有效,所以,願意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改變自己是作為父母最高的境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可以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的家長層次論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個人需求層次和家長層次是相對應的,我們個人在發展中,當滿足了基本需求時,很自然的就會去追求更高的層次。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

我們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接下來就應該考慮更高的教育方式,有更高的教育追求,但是,反過來看,我們是否能夠給孩子更高的教育,這裡的更高的教育指的是孩子的性格塑造,品格培養,更加側重精神方面,其實這真的不容易。

作為父母,我們在地位上比孩子更加有優勢,所以對我們自己而言,要求就會更加高,如果像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父母對待孩子受到批評問題上,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確切是指導方向,那麼何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失敗的。

包括我們去討論原聲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也在一定意義上是在討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反應的教育意義就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要自己做到,也是我們講到的家長層次,願意為孩子學習,願意為孩子改變。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五個層次:以身作則,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教育比言傳身教更加切實有效,所以,願意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改變自己是作為父母最高的境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可以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的家長層次論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個人需求層次和家長層次是相對應的,我們個人在發展中,當滿足了基本需求時,很自然的就會去追求更高的層次。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

我們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接下來就應該考慮更高的教育方式,有更高的教育追求,但是,反過來看,我們是否能夠給孩子更高的教育,這裡的更高的教育指的是孩子的性格塑造,品格培養,更加側重精神方面,其實這真的不容易。

作為父母,我們在地位上比孩子更加有優勢,所以對我們自己而言,要求就會更加高,如果像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父母對待孩子受到批評問題上,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確切是指導方向,那麼何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失敗的。

包括我們去討論原聲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也在一定意義上是在討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反應的教育意義就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要自己做到,也是我們講到的家長層次,願意為孩子學習,願意為孩子改變。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知道了父母對孩子影響力,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物質上肯定要先滿足孩子的生存需求。

其次,就要不斷提高自己。

我家一個嫂子,我覺得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特別棒。

現在孩子馬上兩週,在孩子成長期間,她從未缺席過,滿足了孩子陪伴需求,並且她表示在孩子三週之前不會送幼兒園,自己也不會去上班。

可能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要嗤之以鼻了,不上班,不掙錢怎麼給孩子物質需求,估計是家裡有錢吧。

這就要讓你失望了,我們在一個並不是富裕的農村,都是普通家庭,我嫂子的公婆年齡都很大了,家裡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我哥了,所以靠“啃老族”是不可能的,並且我哥之前還鬧過一次病,也有一些外債。

看看我嫂子如何做的吧。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五個層次:以身作則,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教育比言傳身教更加切實有效,所以,願意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改變自己是作為父母最高的境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可以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的家長層次論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個人需求層次和家長層次是相對應的,我們個人在發展中,當滿足了基本需求時,很自然的就會去追求更高的層次。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

我們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接下來就應該考慮更高的教育方式,有更高的教育追求,但是,反過來看,我們是否能夠給孩子更高的教育,這裡的更高的教育指的是孩子的性格塑造,品格培養,更加側重精神方面,其實這真的不容易。

作為父母,我們在地位上比孩子更加有優勢,所以對我們自己而言,要求就會更加高,如果像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父母對待孩子受到批評問題上,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確切是指導方向,那麼何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失敗的。

包括我們去討論原聲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也在一定意義上是在討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反應的教育意義就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要自己做到,也是我們講到的家長層次,願意為孩子學習,願意為孩子改變。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知道了父母對孩子影響力,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物質上肯定要先滿足孩子的生存需求。

其次,就要不斷提高自己。

我家一個嫂子,我覺得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特別棒。

現在孩子馬上兩週,在孩子成長期間,她從未缺席過,滿足了孩子陪伴需求,並且她表示在孩子三週之前不會送幼兒園,自己也不會去上班。

可能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要嗤之以鼻了,不上班,不掙錢怎麼給孩子物質需求,估計是家裡有錢吧。

這就要讓你失望了,我們在一個並不是富裕的農村,都是普通家庭,我嫂子的公婆年齡都很大了,家裡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我哥了,所以靠“啃老族”是不可能的,並且我哥之前還鬧過一次病,也有一些外債。

看看我嫂子如何做的吧。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她先判斷了自己的家庭情況,不掙錢太不現實,但是如何陪伴孩子和賺錢兼顧呢?她想到了兩點。

第一,自己的專業在家也可以掙錢,考證賺錢,買了需要考證的書籍,在孩子睡覺或者婆婆幫忙看的孩子時候,抓緊時間學習,沒有時間去報班,就在網上報班學習,經過她的努力,考試一次性通過,順利拿證,一年“躺收入一萬”,這一萬可能對一些人不值一提,但是在農村,並且在家陪伴孩子的媽媽來說,簡直太重要了。

第二,她分析了自己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做微商,到底微商是什麼樣子的,能不能掙錢,她決定嘗試下,於是選擇了最低風險,基本不用投資的微商,結果發現真的可以掙錢,於是各方面打聽,並且自己親自去購買體驗,找到了靠譜的產品,在微商領域不斷學習知識,現在做的也很好。

第三,她還自己進行減肥,去做護理,保養。她說,希望自己女兒長大懂事以後看到的媽媽,不是邋里邋遢的,要做一個榜樣,更希望自己可以以後有資本站在女兒面前給她長臉,而不是丟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她決定在家陪伴孩子三年時,就在樊登讀書上面,瞭解了很多關於育兒的知識,並且堅持每天去學習,實踐,在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很對育兒知識的分享,特別接地氣,比如她對孩子發脾氣了,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之後的反思,在下次生氣時候是怎麼做的,相對上一次有沒有進步,都會寫出來,當對孩子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時候,也會及時進行記錄。

我們知道兩週左右的孩子開始了自我意識,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很多親手爸媽都覺得兩週的寶寶是惡魔,在家經常會“戰爭”,但是在我嫂子家你看不到這些,雖然寶寶會發脾氣,哭鬧,嫂子都能夠很好的處理寶寶的負面情緒,寶寶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懂事。

"

幼兒教育工作接觸時間長了以後,慢慢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文化素養的家長,孩子特別有禮貌;斤斤計較的家長,孩子最喜歡哭鼻子告狀;不拘小節的家長,孩子最熱情,朋友也最多。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實你的言行舉止,都會在你無意識的時候,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從一句最簡單的批評,來看不同家長的反應,會帶給孩子什麼樣子的影響。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
獨立型家長:孩子,你已經長大,應該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引導型家長:孩子,你可以主動找老師說一下你的想法,自己試著和老師溝通,或許會更好。
理智型家長:孩子,做錯事情,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責任。
溺愛型家長:啊?寶貝,你受委屈了,我去找老師說去。
保護型家長:是嗎?走,找老師去,我給你做主。

很顯而易見,前面三種家長,帶給孩子的回答是積極的,他們並沒有在聽了孩子被批評的時候,不問青紅皁白做出任何過激反應,而是去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原因,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有責任感,有承受能力,並且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

後面兩種家長,其實我們生活中真的很常見,長此以往的這種教育方式,勢必會讓孩子形成推卸責任,或者膽小怕事,事事依靠別人的性格。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獨立與依賴程度。

人生是一場修行,沒人會在意你是前進,停止,還是後退,但是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是必須要不斷前進,這裡的前進就是要提高自己,不斷學習。

現在我們絕大部分人,已經不必為孩子的溫飽問題而過多發愁,但是在物質可以輕而易舉滿足的時候,精神方面的需求反而是越發顯得重要。

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個層次:生理需求

呼吸,水,食物,睡眠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滿足之後,人體才能正常運行。

第二個層次:安全需求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等,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

第三層次:社交需求

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互相的關心和照顧,並且感情需求比生理需求更加細緻

第四層次:尊重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尊重,尊重他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價值。

第五層次:自我需求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等,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求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我們去看馬斯洛需求理論,基本屬於層層遞進的關係,由底向高去發展,作為個人,我們在自己的一生中都在不斷追求更高,以滿足我們的內在需求。

其實相對應的,作為父母我們也是有層次的,人民日報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就提出了家長層次論,具體分為了5層。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

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我們不僅僅在孩子物質生活上能夠大手大腳去為之買買買,孩子所要,幾乎無不滿足,並且在但凡能夠用花錢解決的問題上,都可以不眨眼,學區房,名師補習班等等。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二個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能夠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尤其80後,90後,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作為父母會失去很多陪伴孩子的機會,其次,現代生活網絡化的便捷,使我們把大量空餘時間用在了網絡上,即使有時候在孩子身邊,都是無效陪伴。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個層次:思考教育目標

可以思考教育的具體目標,比如想讓孩子向什麼方向發展,但是這些具體目標的制定,並不是我們作為父母自己去定製,而是要和孩子商議之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四個層次:為教育孩子而去提升完善自己

我們如今的教育並不是之前的經驗教育,老一輩的經驗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教育孩子的需求,各種教育理念,都需要我們不斷去學習,不斷去實踐,我們對教育方法,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的心理學都有著迫切的需求。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五個層次:以身作則,願意為孩子改變自己

為了孩子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什麼教育比言傳身教更加切實有效,所以,願意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改變自己是作為父母最高的境界。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可以將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候的家長層次論進行對照,可以發現個人需求層次和家長層次是相對應的,我們個人在發展中,當滿足了基本需求時,很自然的就會去追求更高的層次。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

我們已經滿足了他們的基本需求,接下來就應該考慮更高的教育方式,有更高的教育追求,但是,反過來看,我們是否能夠給孩子更高的教育,這裡的更高的教育指的是孩子的性格塑造,品格培養,更加側重精神方面,其實這真的不容易。

作為父母,我們在地位上比孩子更加有優勢,所以對我們自己而言,要求就會更加高,如果像前面我們看到的一些父母對待孩子受到批評問題上,沒有原則,沒有自己確切是指導方向,那麼何談更高層次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本身就是失敗的。

包括我們去討論原聲家庭帶給孩子的影響,其實也在一定意義上是在討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反應的教育意義就是,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所以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就要自己做到,也是我們講到的家長層次,願意為孩子學習,願意為孩子改變。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知道了父母對孩子影響力,具體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首先物質上肯定要先滿足孩子的生存需求。

其次,就要不斷提高自己。

我家一個嫂子,我覺得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做的特別棒。

現在孩子馬上兩週,在孩子成長期間,她從未缺席過,滿足了孩子陪伴需求,並且她表示在孩子三週之前不會送幼兒園,自己也不會去上班。

可能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要嗤之以鼻了,不上班,不掙錢怎麼給孩子物質需求,估計是家裡有錢吧。

這就要讓你失望了,我們在一個並不是富裕的農村,都是普通家庭,我嫂子的公婆年齡都很大了,家裡最大的經濟支柱就是我哥了,所以靠“啃老族”是不可能的,並且我哥之前還鬧過一次病,也有一些外債。

看看我嫂子如何做的吧。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她先判斷了自己的家庭情況,不掙錢太不現實,但是如何陪伴孩子和賺錢兼顧呢?她想到了兩點。

第一,自己的專業在家也可以掙錢,考證賺錢,買了需要考證的書籍,在孩子睡覺或者婆婆幫忙看的孩子時候,抓緊時間學習,沒有時間去報班,就在網上報班學習,經過她的努力,考試一次性通過,順利拿證,一年“躺收入一萬”,這一萬可能對一些人不值一提,但是在農村,並且在家陪伴孩子的媽媽來說,簡直太重要了。

第二,她分析了自己朋友圈,很多人都在做微商,到底微商是什麼樣子的,能不能掙錢,她決定嘗試下,於是選擇了最低風險,基本不用投資的微商,結果發現真的可以掙錢,於是各方面打聽,並且自己親自去購買體驗,找到了靠譜的產品,在微商領域不斷學習知識,現在做的也很好。

第三,她還自己進行減肥,去做護理,保養。她說,希望自己女兒長大懂事以後看到的媽媽,不是邋里邋遢的,要做一個榜樣,更希望自己可以以後有資本站在女兒面前給她長臉,而不是丟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她決定在家陪伴孩子三年時,就在樊登讀書上面,瞭解了很多關於育兒的知識,並且堅持每天去學習,實踐,在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很對育兒知識的分享,特別接地氣,比如她對孩子發脾氣了,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之後的反思,在下次生氣時候是怎麼做的,相對上一次有沒有進步,都會寫出來,當對孩子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時候,也會及時進行記錄。

我們知道兩週左右的孩子開始了自我意識,進入第一個叛逆期,很多親手爸媽都覺得兩週的寶寶是惡魔,在家經常會“戰爭”,但是在我嫂子家你看不到這些,雖然寶寶會發脾氣,哭鬧,嫂子都能夠很好的處理寶寶的負面情緒,寶寶也逐漸變得越來越懂事。

為什麼做了父母后一定要提升自己?因為父母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可以說是事業,孩子雙豐收。

你瞧,誰說有了孩子,生活只有屎尿屁呢?當你決定給孩子好的教育的時候,自然會想辦法去提升自己,因為只有真正提升了自己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別僅僅侷限於孩子的物質,能給的了孩子物質需求,是每個做父母的基本責任,但是能夠滿足孩子精神需求的父母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畢竟,我們的層次影響孩子的一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