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有毒,玩家心理問題更可怕!網事熱評

心理健康 藍鯨 動物 法律 央視網新聞 2017-05-14

在歐洲、澳洲等地的海濱,時常有大量藍鯨擱淺在沙灘,往往因救治不及時而死亡。從表面看,這些動物並沒有任何傷病,所以人們推測,這種神祕的擱淺現象,其實是一種動物自殺行為。

當源自國外的這款“藍鯨遊戲”在部分青少年中傳播時,並沒有多少人預料到,如此火爆的娛樂項目,竟然與自殺有關。除了煽動玩家自殘、看恐怖片等,這個遊戲的終極任務,竟然是讓參與者自殺,就像自然界的藍鯨在沙灘擱淺,生命逐漸消亡殆盡。

所謂遊戲,源自人類獵捕、耕作、社交等生活,本是一種陶冶身心、鍛鍊技能的有益活動,也符合人類的本能需求。然而,“藍鯨”這種披著遊戲外衣的“暗黑力量”,卻反其道而行之,置尊重生命、保護身體的基本人道於不顧,以剝奪和傷害他人生命為樂,如此嚴重侵犯他人權利、危及社會秩序,細思恐極。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迫不得已的“安樂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會容許自殺自殘,也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容許這樣殘忍無道的“遊戲”存在。據報道,在遊戲的起源地俄羅斯,21歲的遊戲發明者菲利普已於去年被捕。根據我國刑法,這款遊戲的設計和組織者,存在教唆和組織他人自殺自殘行為,已經涉嫌構成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有關部門應當依法介入查處。

“藍鯨”有毒,玩家心理問題更可怕!網事熱評

圖片來自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

值得點讚的是,相關部門和社交平臺已啟動“捕鯨計劃”,如QQ安全團隊就對涉嫌該關鍵詞的聊天群進行了排查,共處理12個疑似相關群,並同步啟動相關關鍵詞的搜索屏蔽。然而,這種純粹技術性的應對措施,以及司法部門根據社會舉報而開展的嚴厲打擊,能否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就自殺自殘行為而言,外因是次要因素,內因才是關鍵條件。不可否認,這款“藍鯨遊戲”的模式,迎合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放大了追求刺激、冒險和探究死亡的需求,故而對處在特定年齡段的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深受其害的只是少數孩子?如果他們的內心足夠堅強,思想足夠警惕,“藍鯨遊戲”還能達到目的嗎?

當然,要鑄牢孩子心靈的安全屏障,並非一件易事,也不是空洞的口號所能完成的“工程”,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藍鯨遊戲”在部分青少年群體中流行,但引起警覺的,僅是少數家長。我們不能把抵禦“暗黑力量”的重擔,放心地甩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全社會包括有關部門須同心合力,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以便及時察覺到異樣,採取有效對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學校教育中,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和法律常識,更要賦予孩子精神上的正能量,引導孩子明確人生的夢想和追求,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以自身之正氣、內心之陽光,來抵禦各種“暗黑力量”。

“為何要將自己囚禁在幽深的海底?你明明可以翱翔在廣闊的天空!”期待“捕鯨計劃”的啟動,在依法打擊“暗黑力量”的同時,為孩子築牢外在的安全屏障;更期待孩子的家長、老師以及社會各界,能共同努力,幫助孩子築牢內在的安全屏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