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文/肖憲

希臘化時代猶太人的復興

1

在第二聖殿時期的前兩百年裡,猶太人經歷了一段相對來說較為平靜和繁榮的歲月。他們雖然處於波斯帝國的勢力範圍內,但寬容的波斯皇帝卻能讓他們保持著很大程度的自治。

在這個期間,猶太人的民族意識和宗教思想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猶太宗教律法體系已基本形成,它對規範猶太人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與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在學術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也保持著頻繁的來往,被稱為猶太人的兩個中心。

公元前331年,來自希臘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打敗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包括伊拉克、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在內的整個地中海東南沿岸地區。從此,猶太人的歷史也進入了一個“希臘化時期”。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希臘化時代的影響範圍

之後也包括中國

希臘人的統治總的來說也還算比較寬容,猶太人被允許保持他們原來的宗教和文化,他們與歐、亞、非各地的貿易往來也受到鼓勵,因此有許多猶太人逐漸移居到了希臘、敘利亞和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等地。

然而,在這個時期,猶太人的宗教和文化也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巨大沖擊,希臘人的語言、哲學、宗教、文學逐漸滲透進了猶太人的生活中。他們中一些人取了希臘姓名,講希臘語言,接受了大量希臘人的風俗習慣。

在希臘化的影響下,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後來在日常生活中只會講希臘語,而不會講希伯來語了,希伯來語逐漸退化為一種用於祈禱和誦讀經書的宗教語言。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有70名生活在亞歷山大的猶太學者把猶太人的《希伯來聖經》譯成了希臘語。這個被稱為《七十子希臘文本》的聖經譯本對猶太宗教思想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是希臘化時代的文明燈塔

猶太人也貢獻頗多

希臘化時代的後期,統治巴勒斯坦的塞琉古王朝變得日益殘暴,對猶太人實行民族和宗教壓迫。統治者甚至規定猶太人不得私藏希伯來文的書籍,違者處死,這終於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

他們在哈斯蒙尼家族的猶大•馬卡比的帶領下舉行了起義,經過戰鬥,最後推翻了塞琉古王朝的統治,建立起一個猶太人自己的馬卡比王國。這樣,猶太人在古代南北兩個王國被消滅後又出現了一個短暫的中興時期。

羅馬治下的猶太戰爭

2

熟悉世界歷史的人都知道,希臘的衰落就是羅馬的崛起。哈斯蒙尼家族的馬卡比王國只持續了大約一百年便被新興的羅馬帝國征服了。

公元前63年,羅馬統帥龐培率大軍在圍困了三個月後,終於攻破了耶路撒冷城。一萬多名猶太人被殺死,另有一大批人被俘後解押到羅馬,淪為了奴隸。從此,巴勒斯坦成了羅馬帝國的屬地,猶太人再一次陷於一個外來民族的統治之下。

在希臘和羅馬人統治期間,猶太人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增長。公元前1世紀一位叫斯特拉波的地理學家寫道,在整個已開化的世界裡,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猶太人的影響。

據說,當時羅馬帝國的人口中約有近十分之一是猶太人,總數約為700萬。帝國內各地都有猶太人,他們分散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埃及、北非、希臘、意大利等許多地方,僅巴勒斯坦一地大約就有250萬。

當然,增加這麼多的猶太人口不僅只是靠自然的人口出生,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猶太教接受了許多新皈依者。

羅馬帝國的統治遠不如希臘人那麼寬容和開明。開始時,羅馬人實行間接統治,任命一位猶太人希羅德為巴勒斯坦的國王。希羅德是一個凶殘冷酷的君主,而且以揮霍無度、大興土木聞名。他在位的32年間,在巴勒斯坦修造了許多希臘、羅馬式的建築,但他同時也修葺和擴建了猶太聖殿。

希羅德死後,巴勒斯坦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由羅馬總督直接統治。

羅馬統治者一方面以各種苛捐雜稅對猶太人橫徵暴斂,另一方面又對猶太人的宗教採取歧視和壓制的政策,禁止猶太人去參拜耶路撒冷聖殿。後面這項規定對於猶太人來說,尤其難以接受。羅馬人甚至還試圖把羅馬皇帝的塑像安置在聖殿中,只是在猶太人的捨命抗爭下才未敢這樣做。

公元66年5月,羅馬總督弗洛盧斯指揮他的士兵進入耶路撒冷聖殿,企圖奪走聖殿中的財寶。這些財寶是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奉獻給他們的上帝耶和華的“信仰錢”,猶太人自然不允許羅馬人拿走這些財物,他們密密麻麻地站在聖殿門口,用自己的身體阻擋入侵者。

士兵們殺死了許多前來阻止他們的猶太人,鮮血染紅了聖殿的石臺階。羅馬人的暴行終於激怒了猶太人,他們積聚了多年的仇恨爆發了,他們在各地揭竿而起,拿起武器舉行起義,反對羅馬帝國的統治。歷史上稱這次猶太民族大起義為“猶太戰爭”。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鎮壓猶太起義的羅馬皇帝韋帕薌

起義很快席捲了整個巴勒斯坦,猶太人打擊的目標也從羅馬人擴大到其他非猶太人。羅馬調集了數萬大軍前來鎮壓起義,強大的羅馬軍團先後攻克了阿克、加利利和撒馬利亞,最後打到了耶路撒冷城下,把這座聖城圍困了起來。

猶太起義者堅守著有三道城牆的耶路撒冷,同羅馬人展開了浴血奮戰。戰鬥斷斷續續進行了三年多,直到公元70年羅馬大軍才在泰特斯的統率下攻陷了耶路撒冷。

當羅馬軍隊突破了耶路撒冷最後一道城牆後,猶太起義者被迫退守到聖殿中。羅馬人又用攻城的手段向聖殿發起攻擊。六天後,聖殿也被攻陷了,絕大多數起義者視死如歸,只有小部分人從地洞逃出。

羅馬士兵衝進聖殿,進行瘋狂的殺戮,起義者的屍體成堆,血流成河。隨後,羅馬人又一把火焚燒了這座宏偉的聖殿。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羅馬軍團攻陷耶路撒冷

有一位名叫約瑟福斯的猶太起義軍首領在加利利被俘後投降了羅馬人。但他後來一直因此在良心上感到不安。為了彌補自己貪生怕死的罪過,他寫了一部敘述猶太戰爭的書。這部書中記錄下了耶路撒冷陷落前後的慘烈場景。

約瑟福斯寫道, 到後來的時候, 城中狹窄的街道到處都是血汙, 在夏天的烈日下, 屍體都發臭腐爛了。城中已沒有什麼食物了,稻草、獸皮、腐肉都被吃光了,連祭壇上的祭物都被吃掉了。但人們仍不願向羅馬人投降,因為他們深知自由的可貴。

耶路撒冷的陷落和聖殿被毀是猶太民族的一場災難,數十萬猶太人在這場戰爭中死去,還有成千上萬的人被俘成為奴隸。

馬薩達將絕不再陷落

3

耶路撒冷陷落後,一些猶太人繼續在各地抵抗羅馬人。其中以在死海之濱的馬薩達要塞的抵抗的時間最長,結局也最為悲壯。

馬薩達原是希羅德王在死海南端沙漠中的一座岩石山頂上修築的一個行宮,易守難攻,地勢十分險要。耶路撒冷陷落後,一支起義的隊伍退到這裡,據守在山上的要塞中。他們靠自己種糧食,接雨水為生。

羅馬軍隊在山下圍困了整整兩年,最後在公元73年靠數萬士兵背土鋪成了一條上山的道路,終於攻陷了要塞。當羅馬將軍錫爾瓦率軍進入馬薩達要塞後,發現山上的房屋和糧食全已被燒燬,要塞中只有960具男女老幼的屍體。

原來,當山上的猶太人看到要塞已被羅馬人攻破,為了避免被俘受辱,決定集體自殺。但是,猶太教律法卻禁止猶太人自殺。於是,他們的首領便決定通過抽籤挑選出十個人先殺死眾人,十人中又由一人殺死其餘九人,最後這個人再自殺。

馬薩達要塞最後仍有七個人僥倖活了下來:兩名婦女和五個孩子。她們成了這一歷史悲劇的見證人。後世的考古學家們也在馬薩達發現了許多證實這些猶太英雄事蹟的遺物。

後來,馬薩達成為了猶太人追求自由、寧死不屈的象徵。今天, 以色列的新兵入伍後,都要被帶到馬薩達來進行宣誓:“馬薩達將決不再陷落!”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不屈的馬薩達已經成為猶太人精神的象徵

持續了七年的猶太戰爭結束了。羅馬統帥提圖斯押著俘獲的猶太貴族,率領他的軍隊高唱著凱旋的歌曲回到羅馬。為了紀念這次勝利,羅馬人在羅馬廣場為他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凱旋門,上面雕刻著戰爭的場面和各種繳獲的戰利品,其中包括許多猶太聖殿中祭祀的用品。

這座羅馬人慶祝勝利的凱旋門,在猶太人眼中卻是失敗和屈辱的象徵,他們至今都不願意從這座凱旋門下走過。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提圖斯凱旋門上的浮雕

羅馬人的武力並未能使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完全屈服。在公元115年和132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又先後兩次舉行起義。其中後一次是在大衛家族的後裔巴爾•科赫巴的領導下發動的,猶太起義者曾一度攻克了耶路撒冷城。

羅馬人用了三年時間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科赫巴也壯烈犧牲。羅馬人對猶太人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報復,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處死,據說遍地都是釘著猶太人的十字架。

羅馬皇帝哈德良認為猶太人一再鬧事,其根源便是猶太教。他下令禁止猶太教,廢除猶太人的安息日,嚴禁猶太人實行他們自古以來的割禮習俗,違者均予以處死。為了消除猶太人的宗教意識,他還下令把耶路撒冷城剩下的建築全部摧毀,並用犁鏵翻耕。

在前後三次起義中,有一百萬多猶太人被屠殺,另有幾十萬人被擄掠到羅馬本土充當奴隸或是被迫成了羅馬鬥獸場中的角鬥士,還有一些被強迫到埃及等地去挖礦做苦力。

從此之後,猶太人口開始大量下降,從1世紀的約700萬人下降為3世紀時的不足200萬。

猶太人口急劇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許多人死於戰爭和屠殺,另一方面是在這種動盪和災難下,人口的出生率也急劇下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羅馬的高壓政策下,不少猶太人放棄了猶太教,改信了基督教或其他宗教,同化進其他民族之中。

猶太戰爭和起義失敗後,猶太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廢墟和荒野,多數城鎮和村莊都被毀壞了。昔日繁榮的巴勒斯坦,現在人煙稀少,四處蕭條,滿目淒涼。

哭牆怎樣成為猶太人的聖地

4

猶太戰爭後,宏偉壯觀的猶太聖殿雖然已不復存在,但猶太人仍將聖殿的遺址視為神聖的地方。

羅馬人統治時期,一些猶太教徒夜裡冒著危險悄悄地到這裡來誦經祈禱,儘管他們所面對的只是聖殿被毀後留下的廢墟亂石,殘磚碎瓦。

後來,當羅馬人的限制稍有鬆動時,一些猶太人用廢墟上的大石塊,順著殘存的原聖殿西牆壘起了一堵大牆。

羅馬大軍是在公元70年的猶太教歷的阿布月(11月)9日這一天將猶太聖殿摧毀的,後來猶太人就將這一天定為“聖殿被毀日”。每年猶太教歷的11月9日,也就是聖殿被毀紀念日這一天,都會有許多猶太人來到這堵大牆下,哀今思昔,撫牆痛哭。因此,這堵大牆就被人們稱為“哭牆”。

而猶太人更多地把“哭牆”稱為“西牆”,因為它位於原猶太第二聖殿的西側。按猶太教義的說法,只有當救世主彌賽亞降臨,被毀的聖殿才能重建。因此猶太人就把這堵大牆當作聖殿本身,在這裡禮拜、祈禱以及進行各種重要的宗教活動,久而久之,哭牆就成了猶太教最神聖的聖址。


文史宴:希臘和羅馬時代,猶太人掀起過何等滔天的巨浪


猶太人的聖地——哭牆

哭牆長48米,高約18米,由18層巨石堆壘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接物,但牆體卻異常牢固,歷千年不壞不垮。

壘成這堵大牆的大石頭也飽含著歷史。今天人們看到的哭牆曾經過多次堆壘和加固,最上面的七層石頭是18世紀奧斯曼帝國時代重修阿克薩清真寺時壘上去的,石塊都比較小;中間的四層是羅馬-拜占庭時代堆壘的,石塊較大;接下來地面上的7層是猶太第二聖殿遺蹟,其時間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紀,這一部分都是巨大的長方形石塊,平均厚1米,長3米。

千百年來,哭牆作為猶太教最神聖的崇拜物之一,一直是猶太人一個特殊的祈禱場所。關於猶太猶太教徒在“哭牆”前祈禱人聚集在哭牆下進行宗教祈禱活動,早在公元333年的史料中就有記載。

千百年來,每天都會有一些猶太人來此面壁禱告。每逢宗教節日,更是有大批的猶太教徒聚集牆下,吹響羊角號,誦讀托拉經卷,進行集體祈禱,並舉行緬懷先人、追憶民族苦難的宗教儀式。哭牆成了猶太民族的虔誠信仰、憂患意識和高度凝聚力的象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