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文/凱文·F·基利

本文全面講述羅馬軍制的演變。羅馬軍團在自己夠得著的範圍內能夠長時間所向無敵,殊非幸致,這與他們勇於且善於根據形勢的演變及時的進行軍制改革,有莫大的關係。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羅馬軍事力量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關鍵階段:最開始是早期羅馬戰團,然後是由戰團逐漸演化而來的公民兵,最後發展為羅馬軍團編制。

軍團的組織形式有兩種,第一種是步兵支隊組成的軍團,第二種是步兵大隊組成的軍團。就這樣,羅馬軍隊逐漸從公民武裝力量變成了由職業軍人組成的常備軍。

此後,為了應對蠻族部落的威脅,再加上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羅馬軍隊從步兵部隊戲劇性地轉變為騎兵部隊。騎兵成為東羅馬軍隊的主力兵種,而訓練有素且令人生畏的步兵成為輔助兵種。這是羅馬人主要作戰手段的徹底改變,反映了羅馬人在面對不同敵人時做出的調整。

戰團

1

戰團是羅馬人建立的早期軍事組織。酋長們把氏族的男性成員組織起來,讓這些農民兼任戰士。他們襲擊自己的鄰近部落,或者被召集起來保衛自己的土地,抵抗外來者的侵略。

衝突通常會通過一次戰鬥得到解決,戰士們會在戰鬥結束後迴歸農民身份,直至下一次糾紛或者襲擊發生的時候。

戰團通常由久經沙場的戰士指揮,而且是由指揮官欽點的人來挑選成員。武器和護甲價格昂貴,戰團內的戰士並非武器護甲齊全,有些人根本沒有護甲。如果戰團在與敵人的交戰中獲勝,那麼他們就從敵方死者身上獲取武器和護甲。

羅馬戰團襲擊敵人的領土,奪取或者摧毀敵人的村落或城鎮,抓捕婦女兒童作為人質或奴隸,或將敵人同化為羅馬人。這是低效的戰爭方式,非常雜亂無章。

戰團由戰士組成,而不是士兵。戰士們各自為戰,不是一個整體,不能看作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因為部隊中的士兵會受到統一訓練,並儘可能配備武器和護甲。

戰士們缺乏凝聚力,尤其是在長時間的戰鬥中。此外,在戰場上,指揮層會對戰士產生重大影響。對於軍隊而言,即使有一位平庸的指揮官,一支軍隊也可以生存下來,甚至可以獲勝,而一群戰士很難做到這點。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這是一副鑲嵌畫

描繪了意大利之外的羅馬守軍,創作於大約公元前80 年

從盾牌、白色戰袍、羽飾和肌肉胸甲可以判斷,他們似乎是軍事保民官

希臘的影響

2

羅馬人的作戰編制逐漸受到希臘人的影響,特別是對希臘步兵方陣的模仿。有證據顯示,早期的羅馬人以及意大利半島的其他拉丁人,都曾使用希臘式的武器和護甲。

希臘人在意大利沿海建立了殖民地,並在此進行貿易,伊特魯里亞人和羅馬人皆深受希臘人的影響。顯然,羅馬人採用了伊特魯里亞人的方陣,而不是直接向希臘人學習。

在作戰服飾和武器裝備方面,早期的羅馬戰士無疑模仿了希臘人。為了使希臘式的方陣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大量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方陣如果能保持由盾牌和長矛組成的堅固正面,就幾乎是不可戰勝的,完全可以橫掃戰場。方陣的紀律非常嚴格,若出現傷亡,後排士兵會向前補位,取代倒下的人。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一個希臘或者羅馬方陣的戰鬥隊形

重步兵列陣迎敵

當大批部隊結成堅定推進的隊形,這無疑是可怕的。前兩排士兵會端平長矛,與遭遇的一切敵人交戰,而後方士兵則會將長矛高舉,避開前幾排,這是無法從正面攻破的陣形

他們一邊發出戰吼,一邊向前推進,意圖是使對手喪失勇氣,或者會完全沉默地推進。後一種更加可怕,因為唯一能聽到的是幾乎整齊劃一的腳步聲。緊接著,他們會把可怕的鋒利長矛直接刺向進攻者。士兵們唯一需要做的,是為抵擋敵軍的衝擊做好準備。

方陣在開闊而平坦的平原上非常有效。但是,羅馬人發現了其缺陷,那就是在地形崎嶇的野外或者丘陵地帶,方陣很難維持陣形,特別是正面的防守。

方陣是最適合平原的陣形,而在丘陵地帶或差不多貫穿意大利“靴子”的亞平寧山脈腳下的戰鬥中,它並不是理想的陣形。如果敵人選擇在崎嶇的地形戰鬥,那麼方陣對己方可能是致命的。它需要協調和紀律,而不是依賴個人的勇武。

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產生了一個傳說,那就是霍雷修斯(Horatius)英勇抵抗試圖奪取羅馬的伊特魯里亞軍隊。很難考證霍雷修斯是否為真實存在的人物,但在臺伯河橋樑上佈置防禦,顯然能發揮阻擋伊特魯里亞人入侵的作用。

據說,霍雷修斯最終單槍匹馬地在渡河點作戰,直至最後撤退進羅馬城。後來,一首史詩“記錄”了他隻身在橋上作戰的英勇之舉。

此外,霍雷修斯還有一段英雄事蹟。當時,交戰雙方派出鬥士,進行三對三戰鬥。在戰鬥中,霍雷修斯的兩名同伴被敵人殺死,霍雷修斯面臨著一對三的劣勢。不過,他的兩個敵人已經被他死去的戰友打傷。經過激烈的戰鬥,霍雷修斯贏得了勝利。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賀雷修斯(Horatius)

在臺伯河的敘布坎(Sublican)橋上英勇抵抗伊特魯里亞人

公民兵

3

羅馬的公民軍隊,也許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79年至公元前534年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執政的時代。這些“塞維人”(Servian)進行了改革, 規定所有男性公民都有應召入伍的義務,並根據他們所屬的階層武裝自己。

公民兵部隊根據每個公民的財產,劃分為五個階層。這些階層又進一步劃分為“百人隊”(centuries),這是羅馬軍團一直延續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時的基本編制。

在每個階層中,有一半的百人隊由47至60歲的士兵組成,這些老兵通常作為守備部隊部署,並不隨主力部隊出現在戰場上。另外一半的百人隊由17至46歲的士兵組成,是排成戰鬥隊形作戰的主力。

每個階層擁有百人隊的數量並不相同,原因是富人能用更好的武器和護甲。所以,第一階層由80個百人隊組成,第二階層至第四階層分別包含20個百人隊,而第五階層包含30個百人隊。還有18個百人隊是最富裕的羅馬人,他們組成了騎兵,而且這些“貴族”(aristocrats)擁有特權。

步兵支隊軍團

4

羅馬軍團有兩種形式,步兵支隊和步兵大隊。步兵支隊是羅馬放棄希臘方陣之後,首次重組軍團採用的形式。

當羅馬人在意大利丘陵地帶以及崎嶇不平的地區作戰時,戰況總是陷入不利。於是,羅馬人放棄了希臘方陣,將軍團劃分為下轄兩個百人隊的步兵支隊。在這種情況下,步兵支隊是軍團的基本戰鬥單位,而不是百人隊。

步兵支隊這個詞,即拉丁語manipulus,意思是少數。據說,這個詞來源於羅馬早期用作旗杆的“少數”秸稈,秸稈分配給專門的人員。

軍團有30個步兵支隊,每個步兵支隊都由三種重步兵組成:青年兵、壯年兵和後備兵。

青年兵部署在軍團的第一條戰線,是軍團中最年輕、經驗最少的士兵,每個百人隊包括60名青年兵。青年兵的百人隊配備20名輕步兵(裝備標槍的輕型護甲步兵),不過他們不與百人隊一起作戰,而是像散兵一樣部署在軍團的前方。

壯年兵組成了軍團的第二條戰線。他們與青年兵的組織方式相同,擁有同樣的戰鬥兵力,但比青年兵擁有更豐富的戰鬥經驗,會按照命令在作戰中支援青年兵的戰線。

後備兵部署在軍團的第三條戰線,其數量通常少於青年兵和壯年兵。“他們是老年的步兵,和其他120人的重步兵支隊不同,他們只有60人。”

步兵支隊軍團還有另外兩種士兵:輕步兵和騎士(equites)。戰鬥時,輕步兵大批部署在軍團正面,是第一個接敵的部隊。當他們撤退到步兵大隊的第一條戰線之時,青年兵將去接敵。在作戰時,青年兵首先投擲標槍,然後拿起劍盾作戰。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步兵支隊軍團的戰鬥隊形

黃色、紅色、藍色方塊分別代表三種重步兵

綠色方塊代表輕步兵,他們在隊伍的前面為重步兵提供支援

百人隊由軍團的百夫長(centurion)指揮。每個百人隊有兩個百夫長——指揮百人隊的百夫長和作為後備人選的副職,後者部署在百人隊後方。

每個百人隊有兩個旗手,號手也是兩個,其拉丁文寫法分別是signifier 和comicen。每個軍團只有一個旗手,所以每個百人隊設置兩個旗手可能是為了防備傷亡。

百夫長一般由上級軍官任命,或者通過選舉產生,不過他們必須當過兵,這樣才能贏得下屬的尊敬。軍團的首席百夫長(primus pilus)是第一大隊的隊長,比其他百夫長地位高,身份顯赫且受人尊敬。

每個軍團的騎士大約有300人。這300名騎兵編為10個騎兵支隊,每隊30人。在每個騎兵支隊中,有3位十騎長(decurions)擔任指揮職務,並配有副手作為後備人選。為了與普通士兵進行區別,十騎長的裝備與百夫長基本一樣,其頭盔上有交叉馬尾式樣的盔纓。

這一時期的羅馬軍團學會了修築帶有工事的營地,而且將其規定為戰爭期間每天行軍結束後必須進行的工作。羅馬營地被防禦牆和壕溝環繞,非常適合防禦,並佈置了前哨和守衛,以防止敵人的夜襲。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一座大理石浮雕

年代大約是公元前100年,表現的是共和國晚期的羅馬軍團

無論是幾乎呈矩形的羅馬盾牌,還是頭盔、武器和鍊甲,都是非常寫實的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羅馬人用表現軍事征服的浮雕裝飾自己的墓室。

盧多維西(Ludovisi)石棺的這部分浮雕

表現了大約公元前250年至公元80年時,羅馬軍團與蠻族作戰的情形

基本可以準確地看出其武器和盔甲

步兵大隊軍團

5

在馬略的軍事改革中,步兵支隊軍團被改為步兵大隊軍團,擁有六個百人隊的步兵大隊成為軍團的基本單位。

這使羅馬軍隊的組織更簡單,並且在戰場上比按照步兵支隊編組的軍團更加靈活。

它為軍團提供了更強大的內部編制,這種編制在小型作戰或獨立作戰時有著更強的戰鬥力。在戰場上,軍團派出的“特遣隊”是一個步兵大隊加上支援部隊,他們分配到的任務可能是支援軍團的整個陣形。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步兵大隊軍團的戰鬥隊形

最右邊是第一大隊,其兵力是其他9個大隊的兩倍

在這種編制中,青年兵、壯年兵和後備兵的劃分被廢除,所有軍團步兵的職能、站位、護甲和武器變得難以區分。事實上,在重組之前,步兵支隊軍團後備兵的兵力已經被提升至青年兵和壯年兵的水平。

軍團輔助部隊

6

軍團騎兵最初是由羅馬的本國公民組成。後來,騎兵部隊,或者稱作“兩翼”,是從異族騎兵中招募的,比如凱爾特人(特別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凱爾特人)、色雷斯人(Thracians)、歸順的日耳曼人和高盧人。這些部族被認為是最優秀的騎兵,他們給羅馬人的一般印象是“在馬鞍上出生的”。

幾乎所有種類的輔助部隊都被整合進了羅馬軍隊。雖然羅馬軍隊的主力依然是軍團步兵,但訓練有素的弓箭手和投石兵支援著他們。

輔助部隊訓練有素,得到了與軍團步兵一樣的待遇,極大地增強了羅馬軍隊的戰鬥力。不過,當外族輔助部隊超過本國士兵的時候,羅馬軍隊已經無力保衛這個龐大帝國。


文史宴:羅馬軍團為何這麼牛,在自己夠得著的地方打遍天下無敵手


羅馬墳墓中的浮雕

描繪的是公元前1 世紀的一位羅馬長官和兩位百夫長

三個人的武器和盔甲都很精良,不過軍官的盔甲更加華麗

“再拿一根”

7

當人們研究古代軍隊的時候,特別是研究羅馬軍隊或東羅馬軍隊這樣的傑出軍隊時,總會認為軍中服役的士兵是堅如磐石的。

人們認為所有士兵的面孔、行動和信念都一樣,不僅一個軍團都一樣,而且所有軍團都一樣,而不管他們的服役方式、招募地點、戰場成就和最終命運的巨大差異。人們也認為戰爭中的士兵很少受到情緒的左右,領導士兵的百夫長也是如此。

因此,有趣的是,我們可以在某個特定軍團中,找出大多數人都熟悉的特定人物,即大約公元35年的時候,那支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的羅馬軍團。

據記載,當時在場的,有軍團步兵,也有百夫長。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屬於著名的第10軍團。這支軍團曾是尤利烏斯·愷撒最優秀、最忠實的部隊,也是當時駐紮在巴勒斯坦(Palestine)的兩個軍團之一。

接下來,就是某個百夫長的故事——“再拿一根”。

葡萄藤棍是百夫長身份和權威的象徵,每個軍團大約有60位百夫長, 首席百夫長被稱作“矛尖”(spear point)。“再拿一根”是某位百夫長的部下為他起的外號,當他用葡萄藤棍體罰士兵時,如果藤棍損壞,那麼他會生氣地命令其他士兵“再拿一根”。毫無疑問,士兵會迅速為這位百夫長再拿一根葡萄藤棍。

這位特別的百夫長總是關注不服從紀律的士兵,也許不會受士兵歡迎,但卻一定會得到尊敬。當這位百夫長需要替換棍棒時,任何士兵都會毫不猶豫地給他“再拿一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