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話說公元263年,曹魏對蜀漢亮劍了——發動了“大決戰”。曹魏的“掌舵者”司馬昭派出了鍾會、鄧艾、諸葛緒“三劍客”分三路攻蜀。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當鍾會的主力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卻在劍門關外時,遭遇回援的蜀軍強力阻攔,雙方形成了僵持戰。而軍事天才鄧艾想出了出奇制勝的辦法,他採用迂迴的辦法,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裡“無人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隨後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在驚慌失措之下,選擇了投降,蜀漢滅亡。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蜀漢滅亡後,按理說魏國應該乘勝追擊,把三國的另一個對手吳國也消滅了才對。然而,此後魏國卻一直“按兵不動”,直到17年後,才對吳國進行“遲來的”真情對對碰。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造成的。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首先,來看內部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一是曹魏政權的更迭。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大家都知道,自從隱忍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篡奪曹魏政權後,司馬懿父子三人成了魏國的實際統治者。特別是司馬昭派“三劍客”一舉消滅了蜀國後,雖然實力和士氣都大增,但司馬昭卻來了“病逝”。隨後他的兒子司馬炎上臺後“原形畢露”,威逼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禪讓於他,西晉建立,他搖身一變成了晉武帝。他上任後,一方面要協調好內部勢力關係,同時還要加強和鞏固自身的統治,自然無暇顧及對東吳的征伐。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二是西晉的元老派不支持伐吳。

晉武帝司馬炎篡位後,並沒有自己的心腹,他憑藉著其父司馬昭的餘威而篡位得到天下,自身沒有大的功績。他上臺雖然想馬上伐吳,但卻遭到西晉的元老派們的反對。其實就是司馬昭安排給司馬炎的“託孤大臣” 賈充。賈充可以說是司馬家的第一功臣。就是他“指使”成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弒君——殺死了曹髦。然而,這位重量級人物卻不支持司馬炎伐吳。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當朝中大臣羊祜第一個站出來提出伐吳時,以賈充為首的“元老派”卻極力反對,在雙方激烈衝突下,司馬炎左右搖擺不定,不敢亂做決斷,於是使得伐吳從“暫緩”到“延緩”到“久緩”。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其次,來看外部的原因,主要也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新生的西晉政權實力不足以輕鬆“搞掂”孫吳。原因是東吳實力比蜀漢強多了。蜀漢只有益州、漢中郡、雲中等核心地區,而吳國卻佔據了漢末的荊州、揚州、交州三州,無論人口和軍隊數量都大大超過了蜀漢,就算西晉想強攻東吳,也不像能拿下蜀漢那樣輕鬆。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其實,蜀漢被滅亡時,吳國派兵從交州、荊州出發,去爭奪雲中、巴郡等地區。晉朝派出了楊肇、羊祜等大軍去支援步闡。結果,吳國名將,陸遜之子陸抗率領吳軍打的西晉軍隊連夜逃遁,順利收復西陵,滅了步闡三族。西陵之戰的結果足以證明,孫吳政權具有的強悍實力,西晉滅吳的時機尚未成熟。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二是朝外也同樣需要穩定局勢。

晉朝剛建立時,邊疆地區乘機發生了許多反動暴亂,包括匈奴、鮮卑的動亂,反晉牽制了西晉的部分兵力,剛剛控制的蜀漢的地區也需要派兵管理,穩定蜀地局勢。晉武帝司馬炎覺得事態很嚴重,覺得受到了很大的威脅,套用他的原話就是10個字:雖復吳蜀之寇,未嘗至此。後來直到名將馬隆毛遂自薦,孤軍出征西北大捷,才讓晉朝的北部的邊疆安穩下來。而這其中,晉朝自然不敢再招惹東吳,引火上身了。

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後,為什麼東吳才滅亡?原因不簡單

直到三年後的咸寧五年(公元279年)西晉才在杜預為統帥,都督荊州諸軍事,率領水陸大軍二十萬,兵分六路大舉伐吳,4個月後,逼使吳主孫皓出城投降。總之,在蜀漢滅亡17年,曹魏滅亡15年之後,東吳才滅亡,西晉才得已實現了“大統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