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舊營 和 新營 一帶在明代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的牧地。在西吉平峰鎮(原屬三合鄉)李營村舊營組, 古城遺址在縣城西南四十多公里的濫泥河西岸 ,後因城址傾圮於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遷徙至今 新營 鄉, 舊營 村的村名便由此而來。

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從此以後,牧場逐年向西北遷移至內蒙,此地慢慢變成一片荒無人煙之地。

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直到明萬曆末年,有山西洪洞縣遷徙來張、王等姓人定居舊營(後遷至龍川堡居住),隨後就有吳、馬、韓等姓人遷來舊營繁衍生息,墾荒種田。

自乾隆初,這裡遷來的人越來越多,到道光初就有了集市,來自各地的生意人很多,開有各種鋪面,經營各種貨物,市場繁華熱鬧, 是附近三縣兩省最大貿易地, 百貨齊全。

舊營街道上開有當鋪、藥房、染坊、酒坊、醋坊、紙火鋪、綢緞鋪、銀貨鋪、食鹽糧油鋪等,是各種貨物的集散地(相當於現在的物流中心)。有大店坊七八家 (住宿車馬店) ,每家都能容納二百多匹騾馬,每天在這裡出進的挑夫大概有幾百人之多,騾馬駱駝隊有幾十隊,出出進進,熱鬧非凡。

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同治年間,舊營集市被土匪燒殺掠搶,居民為保命,丟棄經營店鋪逃往他鄉。此時民間有一句順口溜說:“ 馱不了的舊營裡,填不滿的宋家河畔 ”(土匪把在舊營搶到的東西馱到宋家河畔( 今甘肅會寧河 畔) ,那裡有駐軍或比他們勢力更強大的土匪打伏擊後,只好把東西丟下逃命)。遭此怯之後,舊營開始衰落蕭條。

直到道光緒年末,舊營相繼有來自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的做生意的人陸續遷來定居,集市漸漸的又恢復繁華起來。開鋪子的字號有:“全興彩”、“正興茂”、“意成功”、“仁義和”、“興勝堂”、“鑫盛和”等。主要經營鐵貨、布匹、山貨、百貨,糧食等。其中有劉家粉坊、安家藥鋪、安氏鐵匠部很有名。集市上以糧油、皮張、牲畜交易為主。

清末民初為最盛時期,舊營可稱為輻射周邊百餘里之商阜,來自秦安、通渭、靜寧、會寧、海原、固原等周邊縣的生意人眾多。當時的街道有三條,分別 以每月(1、4、7或2、5、8和3、6、9)間隔逢集,街道分為邊、中、內三條街,其中 最裡面靠山的 一條街道是回民街,三個集日中有一個集日 (1、4、7)為 回民逢集日(漢民不得把豬等回民禁止物品拿到集市上買賣)。

漢民兩條街 一年四季都有騾馬堂會,街道兩側,面對面搭建戲臺,唱著對臺戲 。老人說:(這臺下場,直接轉身看那臺出場,兩個戲臺一人一場,互不相讓)。

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回民有姓馬、麻、米、王定居在緊靠山跟挖土窯等居住做生意,回民字號有: 福園和、漢民字號有: 忠義永、萬盛東、萬盛西、仁義魁、同心和、常順禎、德生福 等。街上有清真飯館、漢民飯館數家,經營的各種熟食品都很有名。最大的店房有三家,張家店 (後遷居龍川), 王家的窩窩店(黨家岔),回民的 福園和 。

當時管理集市的漢民有 戴宗禮 (戴月恆父親) ,回民是 王冠山 。回漢相處和諧,互敬互讓,其樂融融。 此時的舊營經濟繁榮,生意興隆,貿易活躍,車水馬龍。

不幸於民國九年農曆十一月初七二十時,海原發生了8.5級特大地震,舊營亦為重災區,頃刻間,山搖地動,山體滑坡,河塞成堰,房倒窰塌,小鎮被夷為平地, (到現在挖一米左右土層將有一層大塊方磚和瓦片層出現), 人畜傷亡慘重。 聽老人說:(地震三天後還能聽見崖窯裡驢拉磨和人哼哼的聲音)

歷史!西吉有個古鎮叫舊營,曾經名揚千里

地震時張家新堡子的山體滑坡,擋住了爛泥河的水流形成壩堰,阻礙了舊營通往東南的道路,加之民國十八年的災慌,土匪又起,生意無法經營,居民遷往他鄉,集市漸漸消失,昔日繁華的舊營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只留下幾家務農為業的農民。

解放前後,生活在這裡的農民去陝西趕麥場與當地老人交談時,說起西吉縣或寧夏他們都不大清楚,可說起舊營他們都有他們的一大堆故事講給你。可見當年的 舊營這個古絲綢之路上的繁華小鎮多麼重要和熱鬧,名揚千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