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發展網 劉亞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里地區發改委把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作為工作總基調,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打造兩點、貫通一線、統籌東西、全域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支撐、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推進阿里地區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

中國發展網 劉亞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里地區發改委把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作為工作總基調,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打造兩點、貫通一線、統籌東西、全域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支撐、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推進阿里地區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昆莎機場

一、阿里地區基本情況

阿里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西部,東與那曲、東南與日喀則相連,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邊界線1200公里,西及西南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邊境線1400公里,幅員面積34.5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國土面積的1/4,是全國行政區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居住著藏、漢、蒙、回、維等27個民族,總人口12.18萬人,藏族佔94%,下轄7個縣、37個鄉(鎮)、141個村(居)。阿里是西藏自治區交通最偏遠、環境最艱苦、貧困最嚴重、發展最滯後、邊境邊界線最長的地區,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反分裂反暴恐任務十分艱鉅,是西藏乃至全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是國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戰略要地、是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是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是國家重要礦產資源的儲備基地、是西藏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和高原特色畜牧業生產基地。阿里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1200多條,主要有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馬泉河,是印度河、恆河國際河流的發源地,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5.8萬平方公里,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湖泊,班公湖是青藏高原唯一國際湖泊。水資源總量167.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5.93萬千瓦;已探明湖鹽、硼、鋰、金、銅礦資源17類38種,銅礦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岡仁波齊、瑪旁雍措、札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具有不可複製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

"

中國發展網 劉亞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里地區發改委把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作為工作總基調,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打造兩點、貫通一線、統籌東西、全域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支撐、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推進阿里地區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昆莎機場

一、阿里地區基本情況

阿里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西部,東與那曲、東南與日喀則相連,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邊界線1200公里,西及西南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邊境線1400公里,幅員面積34.5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國土面積的1/4,是全國行政區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居住著藏、漢、蒙、回、維等27個民族,總人口12.18萬人,藏族佔94%,下轄7個縣、37個鄉(鎮)、141個村(居)。阿里是西藏自治區交通最偏遠、環境最艱苦、貧困最嚴重、發展最滯後、邊境邊界線最長的地區,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反分裂反暴恐任務十分艱鉅,是西藏乃至全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是國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戰略要地、是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是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是國家重要礦產資源的儲備基地、是西藏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和高原特色畜牧業生產基地。阿里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1200多條,主要有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馬泉河,是印度河、恆河國際河流的發源地,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5.8萬平方公里,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湖泊,班公湖是青藏高原唯一國際湖泊。水資源總量167.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5.93萬千瓦;已探明湖鹽、硼、鋰、金、銅礦資源17類38種,銅礦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岡仁波齊、瑪旁雍措、札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具有不可複製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陝西實驗中學

二、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一)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狠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加強經濟發展形勢分析研判,及時研究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經濟宏觀調控,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8年,全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62億元,年均增長15.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41億元,年均增長18.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99億元,年均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萬元,年均增長7.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8元,年均增長14.8%。2019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4億元,增長11%;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預計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2569元,增長13%,預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0135元,增長10%。

(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始終堅持投資拉動,牢固樹立“抓發展就是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投資,抓投資就是抓落實”的理念,著力發揮好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多措並舉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阿里昆莎機場通航、國道219阿里段實現黑色化,省道301線阿里段建成通車,民豐至改則公路開工建設,普蘭支線機場前期穩步推進,獅泉河電站、普蘭二級電站、獅泉河光伏電站、獅泉河鎮110千伏變電站等能源項目已運營,七縣垃圾填埋場、獅泉河鎮汙水處理及汙水管網收集系統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噶爾雅薩灌區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使用。十五以來,阿里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2018年底全地區公路總里程達15830公里,黑色路面達4105公里,鄉鎮、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100%;2018年底,全地區電力裝機容量達5.85萬千瓦,解決了9.89萬人生產生活用電問題,電力人口覆蓋率達到86.75%;累計實施水利建設項目548項,地區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全地區行政村通信綜合覆蓋率100%,寺廟“舍舍通”和“寺寺通”達100%;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獅泉河鎮集中供暖、四縣供暖、七縣給排水、綜合管廊、市政道路建設等使獅泉河鎮及七縣縣城暖起來、綠起來、亮起來,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活工作環境變得更加舒適。

(三)特色產業加速提質增效。不斷加快產業建設步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科技服務民生,深入挖掘神山聖湖、札達土林、象雄文化、古格王國、暗夜公園、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白(紫)羊絨等特色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高原特色優勢產業,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高。一是旅遊產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 “藏西祕境·天上阿里”旅遊品牌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神山聖湖成功申報4A級旅遊景區,旅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旅遊服務接待能力明顯提高。2018年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8.1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86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9.08%、20.76%,以旅遊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達到55%,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二是特色農牧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2018年地區農牧業總產值達6.68億元,增長3.3%。以傳統農牧業提質增效為目標,初步建成絨山羊產業帶,絨山羊養殖規模達120萬隻;大力推動昆莎農牧科技示範園、革吉縣犛牛產業基地、措勤縣高原生態畜牧現代化養殖產業綜合基地建設,在改則、日土兩縣開展聯戶放牧試點,積極推進多種經營,在引領傳統農牧業走出困局、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三是綠色工礦業不斷髮展壯大。《阿里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頒佈實施,多龍銅礦整裝勘查取得新突破,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水平穩步提高。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產量突破1000噸,實現產值610萬元,措勤縣夏崗江飲用水合作開發穩步推進。

(四)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為民造福、為民謀利。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本地集中精力辦小學、整合現有資源辦中學,異地藉助優勢辦高中”的原則,改擴建37所鄉鎮小學、7所初級中學,新建29個村級幼兒園,實現600人以上人口村(居)幼兒園全覆蓋,建成拉薩阿里河北完全中學和拉薩阿里高級中學。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整合資金6367萬元提升地區人民醫院功能,建成門診醫技樓、120急救中心、高壓氧艙等項目;2018年地區人民醫院創“三乙”順利通過,結束了全國最後一個未評級的地級醫院歷史;推進7縣人民醫院創“二甲”,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礎醫療服務條件得到全面改善。2015年成功打造“夢迴古格”歷史情景劇,並在區內外進行商演,象雄文化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201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建立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實現五保有意願集中供養和孤兒收養“兩個100%”目標。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籌推進六項脫貧措施,截止2018年底,阿里地區已有4個縣摘帽、4418戶16212人脫貧,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22948人減少到673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8.3%下降到2018年的8.3%。今年計劃完成剩餘3縣脫貧摘帽、1867戶6736人脫貧、54個貧困村(居)退出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目標。

"

中國發展網 劉亞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里地區發改委把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作為工作總基調,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打造兩點、貫通一線、統籌東西、全域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強支撐、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力推進阿里地區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昆莎機場

一、阿里地區基本情況

阿里位於祖國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西部,東與那曲、東南與日喀則相連,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鄰,邊界線1200公里,西及西南與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邊境線1400公里,幅員面積34.5萬平方公里,佔西藏自治區國土面積的1/4,是全國行政區劃面積最大的地區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稱,居住著藏、漢、蒙、回、維等27個民族,總人口12.18萬人,藏族佔94%,下轄7個縣、37個鄉(鎮)、141個村(居)。阿里是西藏自治區交通最偏遠、環境最艱苦、貧困最嚴重、發展最滯後、邊境邊界線最長的地區,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反分裂反暴恐任務十分艱鉅,是西藏乃至全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是國家安全屏障的西部戰略要地、是岡底斯國際旅遊合作區、是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是國家重要礦產資源的儲備基地、是西藏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和高原特色畜牧業生產基地。阿里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小河流1200多條,主要有孔雀河、象泉河、獅泉河、馬泉河,是印度河、恆河國際河流的發源地,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5.8萬平方公里,扎日南木錯是西藏第三大湖泊,班公湖是青藏高原唯一國際湖泊。水資源總量167.6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75.93萬千瓦;已探明湖鹽、硼、鋰、金、銅礦資源17類38種,銅礦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岡仁波齊、瑪旁雍措、札達土林、古格王國遺址具有不可複製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陝西實驗中學

二、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一)經濟社會實現快速發展。狠抓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加強經濟發展形勢分析研判,及時研究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強化經濟宏觀調控,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18年,全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2.62億元,年均增長15.4%;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41億元,年均增長18.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99億元,年均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萬元,年均增長7.5%;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868元,年均增長14.8%。2019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4億元,增長11%;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預計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2569元,增長13%,預計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40135元,增長10%。

(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始終堅持投資拉動,牢固樹立“抓發展就是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投資,抓投資就是抓落實”的理念,著力發揮好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多措並舉加大項目建設力度,阿里昆莎機場通航、國道219阿里段實現黑色化,省道301線阿里段建成通車,民豐至改則公路開工建設,普蘭支線機場前期穩步推進,獅泉河電站、普蘭二級電站、獅泉河光伏電站、獅泉河鎮110千伏變電站等能源項目已運營,七縣垃圾填埋場、獅泉河鎮汙水處理及汙水管網收集系統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噶爾雅薩灌區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建成使用。十五以來,阿里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幅超過20%。2018年底全地區公路總里程達15830公里,黑色路面達4105公里,鄉鎮、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100%;2018年底,全地區電力裝機容量達5.85萬千瓦,解決了9.89萬人生產生活用電問題,電力人口覆蓋率達到86.75%;累計實施水利建設項目548項,地區安全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全地區行政村通信綜合覆蓋率100%,寺廟“舍舍通”和“寺寺通”達100%;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獅泉河鎮集中供暖、四縣供暖、七縣給排水、綜合管廊、市政道路建設等使獅泉河鎮及七縣縣城暖起來、綠起來、亮起來,廣大幹部群眾的生活工作環境變得更加舒適。

(三)特色產業加速提質增效。不斷加快產業建設步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科技服務民生,深入挖掘神山聖湖、札達土林、象雄文化、古格王國、暗夜公園、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白(紫)羊絨等特色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高原特色優勢產業,產業支撐能力顯著提高。一是旅遊產業主導地位進一步凸顯。 “藏西祕境·天上阿里”旅遊品牌形象進一步深入人心;神山聖湖成功申報4A級旅遊景區,旅遊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旅遊服務接待能力明顯提高。2018年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8.1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86億元,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9.08%、20.76%,以旅遊為核心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達到55%,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二是特色農牧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2018年地區農牧業總產值達6.68億元,增長3.3%。以傳統農牧業提質增效為目標,初步建成絨山羊產業帶,絨山羊養殖規模達120萬隻;大力推動昆莎農牧科技示範園、革吉縣犛牛產業基地、措勤縣高原生態畜牧現代化養殖產業綜合基地建設,在改則、日土兩縣開展聯戶放牧試點,積極推進多種經營,在引領傳統農牧業走出困局、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闖出了一條新路子。三是綠色工礦業不斷髮展壯大。《阿里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頒佈實施,多龍銅礦整裝勘查取得新突破,鹽湖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水平穩步提高。岡仁波齊天然飲用水產量突破1000噸,實現產值610萬元,措勤縣夏崗江飲用水合作開發穩步推進。

(四)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始終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為民造福、為民謀利。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本地集中精力辦小學、整合現有資源辦中學,異地藉助優勢辦高中”的原則,改擴建37所鄉鎮小學、7所初級中學,新建29個村級幼兒園,實現600人以上人口村(居)幼兒園全覆蓋,建成拉薩阿里河北完全中學和拉薩阿里高級中學。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整合資金6367萬元提升地區人民醫院功能,建成門診醫技樓、120急救中心、高壓氧艙等項目;2018年地區人民醫院創“三乙”順利通過,結束了全國最後一個未評級的地級醫院歷史;推進7縣人民醫院創“二甲”,加快推進鄉鎮衛生院規範化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基礎醫療服務條件得到全面改善。2015年成功打造“夢迴古格”歷史情景劇,並在區內外進行商演,象雄文化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2018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建立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健全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養老、醫療保險全覆蓋。實現五保有意願集中供養和孤兒收養“兩個100%”目標。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統籌推進六項脫貧措施,截止2018年底,阿里地區已有4個縣摘帽、4418戶16212人脫貧,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22948人減少到673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8.3%下降到2018年的8.3%。今年計劃完成剩餘3縣脫貧摘帽、1867戶6736人脫貧、54個貧困村(居)退出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目標。

雪域明珠“天上阿里”亮點多

阿里地區易地搬遷項目(康樂新居)

三、地區“十四五”規劃初步考慮

(一)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我地區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跨越式發展依然面臨較大歷史欠賬,需要強化基礎設施的公共服務程度。一是城鄉垃圾汙水處理實現全覆蓋。爭取“十四五”各縣、鄉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是城(鄉)鎮市政路網基本完善。爭取“十四五”各縣、鄉規劃區內市政路網、橋樑基本完善,各縣縣城市容市貌、人居環境逐步改善。三是進一完善各縣給排水、風貌提升改造等設施。實現24小時供水,供水普及率達到100%。四是完善農牧區生活垃圾收運、汙水處置體系。根據村莊所處區位和交通條件,優先整治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周邊和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內村莊的生活垃圾,基本實現所有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並實現農牧區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對佈局分散、人口規模較小、地形條件複雜、汙水不易集中收集、所處區位為非環境敏感的村莊,優先結合農牧區改廁工作採用三格式化糞池處理。

(二)調整財政稅收:一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我地區環境特殊,更多的事務承擔、各方面成本加劇了財政支出壓力。二是財政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保持一致。財稅體制改革、“減稅降費”市場環境營造一定程度壓縮了財政收入空間,財政收入目標需要調整,與全國平均水平保持一致。三是明確財政事權責任。立足阿里地區實際情況,根據各財政事項的重要性、受益範圍和均等化程度等因素,結合財政體制,需要合理劃分上下級支出責任。四是差異化考慮阿里地區行政運行成本。我地區地處偏遠,與內地及附近省區海拔落差很大,行政服務範圍達34.5萬平方公里,人員分佈廣泛而分散,行政成本是財政保障的一大重點,相關政策法規需要上級給予差異化考慮。

(三)健全民生保障:一是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地、縣區域醫療中心為重點,推進城鄉區域衛生協同發展,帶動醫療服務的區域發展和整體水平提升。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模式,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供給模式,建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實現醫防結合。二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以改善群眾就醫感受為出發點,繼續實施醫療服務持續改善計劃和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落實“以院包科”模式,改進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藥物使用率等主要醫療服務質量指標達到或接近自治區平均水平。三是堅持創新發展,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落實轉型發展任務,把辦學思想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穩定上來。四是提高邊補、草補等補助力度,轉變以往補助方式,參照工資形式發放或按季度發放,正確處理好“生態、生產和生活”關係,促進牧民生產、生活協同發展。五是鼓勵農牧民群眾自發組織發展和豐富產品種類,通過傳技帶徒形式對“本土人才”進行培訓,培訓一批種植能手、養殖大戶、農產品加工、手工業加工、農機機械操作等方面人才,制定來阿傳技帶徒的獎勵補助辦法。

(四)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從社會經濟發展、綜合運輸、環境保護等全局考慮,充分發揮交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按照適度超前的理念,進一步完善我地區邊防公路路網及國省幹道升級改造,堅持建、管、養、運並重,進一步推進交通基礎建設,加快農村客運建設,加強城鄉郵政和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鎮郵政普遍服務能力,使我地區現代物流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相適應。到2025年,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基本形成,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節能環保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一個覆蓋更廣泛、能力更充分、結構更合理、銜接更高效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佈局合理、優勢互補、銜接順暢、功能健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成為西藏西部重要的交通物流樞紐,保障邊疆穩定和民族團結,支撐阿里地區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優化提升旅遊服務功能,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完善電力、通信、環保、醫療等基礎設施,全力突破旅遊發展硬件束縛。繼續開發旅遊資源,補齊旅遊基礎設施、產品開發、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欠缺,將旅遊業打造成我地區支柱產業。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強化大學生回鄉創業支持政策,針對性地加強人才培養的頂層規劃,依照人才稀缺情況,加強醫療、教育、科技等專業人才向偏遠貧困地區引進,合理制定人才引進方案,調整人才結構。

(六)提升水利服務水平:以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阿里地區水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生態保護放在突出位置,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阿里自我發展能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切實解決阿里地區廣大農牧民最關心的吃水、用電、灌溉和防洪保安問題,為阿里地區實現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和長治久安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到2025年,飲水、用電、用水、防災減災等水利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生活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水利基礎設施的支撐與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河湖水文水資源、水生態監測能力與管控水平明顯提升,高原河湖生態得到有效保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