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關東軍被弄去西伯利亞,後悔沒有向中國投降,經歷了什麼

西伯利亞 日本 匪徒 衝鋒槍 歷史人物事件 歷史人物事件 2017-09-07

1945年8月上旬,蘇聯赤軍突然出動軍隊我國東北,閃電般擊退舊日自稱為攻無不克的日本關東軍。包含幾十名將軍在內的近六十萬關東軍變成蘇軍戰俘,當年在我國胡作非為、燒殺掠搶的匪徒,剎那間淪為階下囚。60萬關東軍被弄去西伯利亞,後悔沒有向中國投降,經歷了什麼

這些年,這些被俘虜的日本匪徒在前蘇聯西伯利亞遭到的賞罰,連續有一些史料進行了發表,讓大家知道了惡魔得到的報應。

史料介紹,1945年被蘇軍俘虜的近60萬日本關東軍匪徒,在我國東北時間短羈押鑑別今後,被連續分期分批送往到蘇聯的遠東和東西伯利亞上千個戰俘營服苦役。

由於當年鐵路和公路交通運輸工具缺少,很多戰俘閱歷了步行的翻山越嶺和公路鐵路混合運送。按蘇軍要求,步行脫離我國東北的日軍戰俘,有必要堅持行軍隊形,“掉隊一律槍決”。在綿長的艱難行進過程中,不少戰俘倒斃在路上,其中有年邁體弱者,也有因掉隊而被蘇軍槍決的。

為了麻木日軍戰俘,蘇軍在押運前,有時候會對日軍戰俘謊報:將把他們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回日本國內。以至於由悶罐車構成的戰俘專列通過幾天運轉,路過了一片“汪洋大海”時,有很多日本戰俘以為現已到了日本海的海濱,行將回到日本,後來取水煮飯時發現,這兒的“海水”居然是淡水,才知道他們現已到了西伯利亞深處——貝加爾湖。

多年來,日本方面以為大約有十幾萬關東軍戰俘死在蘇聯的勞改營裡,蘇聯期間一直對此保密,按蘇聯崩潰後的解謎檔案,俄羅斯提供給日方的數據對照,1945年大約有挨近60萬關東軍戰俘被押往蘇聯內地,後期回到日本的大約有47萬人,戰俘營有記載的逝世記載有5萬多人,中心的缺口、少量留在了本地、大多數沒有記載在案,根本以為也是死在了遠東。 日本導演小林正樹的《人間的條件》和山本薩夫的《窮山惡水》等影片均對此有過描繪。

蘇聯崩潰後,日本NHK電視臺曾和俄羅斯協作拍照過一個題為《西伯利亞抑留俘虜的證言》的記載片,片中說到1945年8月有超過57萬的日本關東軍戰俘被扣留,至少有10萬日軍戰俘死在西伯利亞,而蘇聯人當年承認只要5人。一本名為《日俄聯繫中的戰俘疑問》的書中說到,“蘇聯本地當局沒有做好承受如此很多數目的戰俘的預備:住宅缺少、寒衣緊缺、糧食和藥品也匾乏。由於這些因素,1945至1946年冬季,在日本戰俘勞改營裡出現了較高的逝世率。根據官方計算的數據,總共有55000名日本戰俘死掉。”

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和戰俘營內的勞役,讓這些曩昔一貫在我國橫行霸道的日本關東軍匪徒嚐到了人間地獄的味道。他們在看押人員的槍口下被迫從事採礦石、修鐵路、伐木、挖河道等深重勞役,天天有必要幹活12小時以上,稍有鬆懈,就有也許遭到拳打腳踢。60萬關東軍被弄去西伯利亞,後悔沒有向中國投降,經歷了什麼

恰在二戰完畢的那一年,蘇聯遇上了饑饉。戰俘營裡更是缺糧,飢餓、疾病和深重的勞役,使很多關東軍俘虜在進入集中營的第一年便一命歸西。

有史料介紹,戰俘勞改營每個月會對戰俘例行身體查看,但這並不是關懷的健康查看。每次,看押人員把戰俘們排成四排,脫得一絲不掛,冬季也是。查看辦法是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醫拉起日本戰俘大腿上的皮,根據皮肉的厚薄,分成若干個等級。肉最厚的為一等,下月起將進行高強度勞動,皮肉最薄的,下月起將下降勞動強度。

戰俘營的生活條件極端艱苦,食物一般不夠吃。曾經有德國和日本的戰俘在一個勞改營裡幹活,開飯的時候德國人仗著人高馬大去搶日本人的馬鈴薯,被看守發現拖出去毆傷,並被奉告“你們都是對等的!”據當年被視同日本戰俘,相同關押在戰俘營裡的偽滿洲貴族和高官回想:“日子苦啊!餓(除了溥儀)。誰都吃不飽。老遠看見個馬糞蛋子都要撲曩昔,心想萬一是個燒糊了的馬鈴薯呢···”。

由於災禍、饑饉和戰俘營的粗豪辦理,其時日本戰俘還遭受到團體屠殺。流傳較廣的一個段子說:“由於戰俘數量太多,蘇聯人並沒有提前做好接納預備,一次上級告訴說要押解過來200個鬼子,成果來了400多,炊事班只做了200人的飯,咋辦。於是連長指令炊事班調集,端起衝鋒槍,在鬼子吃飯前先用10分鐘時間掃射,這麼剩餘200個鬼子的膳食疑問就處理了···”。

2005年5月11日,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刊登的《日本武士的俄國墳墓》一文這麼介紹:“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關東軍戰俘被蘇軍專列押解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對這個偏遠的州來說,地道的日本人真可謂是‘異國情調’了···”

來迎接戰俘的本地蘇聯人讓日軍戰俘苦不堪言,文中徵引了坦波夫市一位名叫謝拉菲瑪·多爾戈娃的女市民的回想:“咱們在車站等了好多天,日本人剛下火車,咱們所有的人馬上就向他們撲去,爭奪他們的東西,不一會兒,他們就窮得連褲子都穿不上了。”這批日軍戰俘主要是關東軍高檔軍官,隨身攜帶了不少好東西,如輕飄飄的毛墊、枕頭、幾身換洗的睡衣、溫暖的棉襖棉褲、新奇的彩色照相機、畫筆、顏料等。乃至還有人帶了不少做米飯用的調料,這些東西轉眼間就被洗劫一空。

據戰後日本防衛省計算,死於西伯利亞的日軍高檔將領有36名,其中大將1名;中將14名;少將21名。包含日軍第1方面軍司令喜多誠一、關東憲兵隊司令大木繁、關東軍情報部長秋草俊、滿鐵調查部長谷部照俉等罄竹難書人物。60萬關東軍被弄去西伯利亞,後悔沒有向中國投降,經歷了什麼

史料記載,或無法忍受超負荷勞動以及蘇軍監工的優待,或經受不起西伯利亞的酷寒,或難以忍受傷痛、疾病,或思念家人、親人心切,大約有3000名日軍戰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或抑鬱症、狂躁症等心思疾患。自殺也成了戰俘營裡的粗茶淡飯。據不完全計算,至少有200名戰俘在集中營採納服毒、投河、上吊等在日本人看來有點不太“壯烈”的自殺方法自殺。他們現已拋棄了日本武士道所採納的剖腹自殺的方法,這關於“忠於”天皇的日軍戰俘來說,也許是人生終點的“最終的遺憾”。

十分有意思的一則說法是:自1947年起,戰俘營裡傳聞說蘇方也許將日軍戰俘轉交給我國。日軍戰俘們特別是高檔軍官們馬上苦苦哀求蘇軍代表,無論如何請不要這麼做。本來他們懼怕我國人的報復,堅決回絕返回我國。但他們很多人都沒料到,監押在我國的部分日本高檔戰犯戰俘卻得到了十分人道的高檔生活待遇。”

有則史料記載了一段日俘遣送的趣聞,說是:1947年蘇聯遣送日俘,上船前給每人配發一個直徑30釐米的大黑麵包,用來當飛行途中膳食。日本戰俘在碼頭上與蘇方人員依依惜別、滿臉淚水,情深意切,紛紛表示”謝謝“這幾年蘇聯人對他們的照顧,回國今後還要為繼續加強日蘇友誼而多做奉獻。但開船今後,這些日本戰俘又整體把黑麵包扔出船外,一起罵一句:滾你孃的黑列巴,俄國佬的襤褸。以至於使海面上一時飄著成片的黑麵包,局面蔚為壯觀。日本戰俘為何會扔掉寶貴的麵包,回國途中吃什麼。本來,接俘船是日本政府差遣的,船上給他們預備了食物。

俄羅斯的一些研究者以為,當年蘇聯當局將很多戰俘滯留而不準時遣送,一是由於蘇聯正缺少勞動力,二是由於其時蘇聯領導人也許以為戰俘是特別的人質、是同日本訂立和約時的一張主力,抑或是也憂慮美國人會將這些戰俘重新武裝起來抵擋蘇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