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
"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前幾天,有個日本人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創業做老闆?而在日本,年輕人不喜歡自己幹。

這很有趣。事實也是如此,在日本公司裡,幹個十幾年然後再出來,或者大手會社之間轉職是比較普遍的,但工作沒幾年就創業的日本年輕人確實少之又少,幾乎算個異類。

而在中國,特別是我們做跨境電商的企業裡,年輕人在一個公司幹5年以上就可以稱為異類了。之前一個企業主在吐槽:看簡歷都看煩了,因為都是一年跳1-2次槽的,還不是個例,是普遍性現象。在跨境電商圈裡,幹了3年左右的都基本出來單幹,折騰個幾年,大部分的掛掉了,又乖乖去找工作。這樣的狀況,企業主苦之久矣。

這種現狀也導致中日企業對於新卒的大學生持不同的培育態度,日本企業大部分對於新人入職有個系統而完整的技能和職業習慣培訓,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而中國企業,對於新人入職的培訓一般都是偏向於技能型的,來了就是幹活,幹不好就是走人。短平快的思路,培育出來的也是急性思維的另一個自己。

"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前幾天,有個日本人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創業做老闆?而在日本,年輕人不喜歡自己幹。

這很有趣。事實也是如此,在日本公司裡,幹個十幾年然後再出來,或者大手會社之間轉職是比較普遍的,但工作沒幾年就創業的日本年輕人確實少之又少,幾乎算個異類。

而在中國,特別是我們做跨境電商的企業裡,年輕人在一個公司幹5年以上就可以稱為異類了。之前一個企業主在吐槽:看簡歷都看煩了,因為都是一年跳1-2次槽的,還不是個例,是普遍性現象。在跨境電商圈裡,幹了3年左右的都基本出來單幹,折騰個幾年,大部分的掛掉了,又乖乖去找工作。這樣的狀況,企業主苦之久矣。

這種現狀也導致中日企業對於新卒的大學生持不同的培育態度,日本企業大部分對於新人入職有個系統而完整的技能和職業習慣培訓,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而中國企業,對於新人入職的培訓一般都是偏向於技能型的,來了就是幹活,幹不好就是走人。短平快的思路,培育出來的也是急性思維的另一個自己。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日本人覺得做老闆很苦

從某種程度來說,日本人覺得老闆是很苦的。在日本,地位比較高的是醫生、教授、作家、律師這些崗位,一般也就這些人會被稱為“先生せんせい”,反而老闆這樣的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沒那麼高。

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做老闆呢?還有這麼幾個原因:

1、日本社會的寬容度不夠。之前我有個日本朋友,明明在一個大手會社裡做個部長很滋潤,偏偏想出來創業,結果拿了3億日元的投資開始幹,一年之後就關門了。近50歲的年紀,現在又在折騰新的項目,靠的還是原來的人脈資源。他跟我說,創業失敗之後,好像別人看他的眼光就有點不一樣了,家人都有點小抱怨。所以自己一定要再努力,必須成功「絶対負けないように」。這算是比較有韌勁的人,而大部分日本人創業,都是跟母公司脫離不了關係,外包或者項目制開始,逐步逐步做大。畢竟,在日本,你一旦失敗很多次,真的是會很慘。所以很多人不敢開始。

2、日本的創業機會不多如前面所說,日本社會是個相對封閉的商業環境,很多創業者想憑藉一個idea或者一張BP,就想拿到融資的,幾乎不大可能。大部分的創業項目都是來自於原來的人脈資源,而且,日本商業社會的分層非常嚴重,大企業的役員就已經很有地位了,一般都看不起小公司的社長。而創業公司想跟大企業合作,要接受非常嚴格的商業調查評估,幾乎很少有通過的。大企業抱團,小企業沒有出頭之日,怎麼創業?

3、開公司做老闆並沒有什麼好的。因為日本的稅負很重。我們一個日本客戶,30個人的規模,每年銷售額數億日元,利潤相對還好,但是企業所得稅超高,老闆拿到手的幾乎很少。又不敢做假賬避稅(這就是更嚴重的犯罪行為了,會終身被記錄),員工的福利又不能少,交通補貼和年終獎都得給,你說折騰個啥,創業做老闆有什麼好的?

4、終身僱傭制既是一個維護團隊穩定的法寶,也會成為小白兔的溫床。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前期肯定招不到特別優秀的人,但是招了一個普通的小白兔(指能力一般,性格還好的員工)之後,業務推進作用不大,就會成為頭疼的問題。已經有好幾個朋友跟我商討,有幾個日本人,不大好開除,有沒有什麼新業務扔過去合作一下,內部挖潛。這就是一個尷尬的事情。創業公司要的是執行力和創造力,而小白兔們拉後腿,項目還怎麼做的起來?

中國人去日本創業能行嗎?

這幾年,跨境電商紅紅火火,在日華人有近70萬,其中至少近10萬人開始做起了跨境電商的生意。我們也接觸過不少華人創立的公司,大部分公司裡的員工比例50%以上還是華人。跟他們的老闆聊,也基本是這麼個狀況,同質化競爭激烈,人脈資源不夠深,相互被坑的很多,但比在大手會社上班要好很多,買車買房都還是很簡單,痛並快樂著。

這也是中日創業思維的不同。中國人都想做老闆,因為中國式思維裡,希望自己掌握命運的脈搏,希望能夠享受人上人的生活。而日本思維裡,把一件事情做好,比賺錢更重要。人生還有更多值得追求的東西。


"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前幾天,有個日本人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創業做老闆?而在日本,年輕人不喜歡自己幹。

這很有趣。事實也是如此,在日本公司裡,幹個十幾年然後再出來,或者大手會社之間轉職是比較普遍的,但工作沒幾年就創業的日本年輕人確實少之又少,幾乎算個異類。

而在中國,特別是我們做跨境電商的企業裡,年輕人在一個公司幹5年以上就可以稱為異類了。之前一個企業主在吐槽:看簡歷都看煩了,因為都是一年跳1-2次槽的,還不是個例,是普遍性現象。在跨境電商圈裡,幹了3年左右的都基本出來單幹,折騰個幾年,大部分的掛掉了,又乖乖去找工作。這樣的狀況,企業主苦之久矣。

這種現狀也導致中日企業對於新卒的大學生持不同的培育態度,日本企業大部分對於新人入職有個系統而完整的技能和職業習慣培訓,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而中國企業,對於新人入職的培訓一般都是偏向於技能型的,來了就是幹活,幹不好就是走人。短平快的思路,培育出來的也是急性思維的另一個自己。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日本人覺得做老闆很苦

從某種程度來說,日本人覺得老闆是很苦的。在日本,地位比較高的是醫生、教授、作家、律師這些崗位,一般也就這些人會被稱為“先生せんせい”,反而老闆這樣的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沒那麼高。

為什麼日本人不喜歡做老闆呢?還有這麼幾個原因:

1、日本社會的寬容度不夠。之前我有個日本朋友,明明在一個大手會社裡做個部長很滋潤,偏偏想出來創業,結果拿了3億日元的投資開始幹,一年之後就關門了。近50歲的年紀,現在又在折騰新的項目,靠的還是原來的人脈資源。他跟我說,創業失敗之後,好像別人看他的眼光就有點不一樣了,家人都有點小抱怨。所以自己一定要再努力,必須成功「絶対負けないように」。這算是比較有韌勁的人,而大部分日本人創業,都是跟母公司脫離不了關係,外包或者項目制開始,逐步逐步做大。畢竟,在日本,你一旦失敗很多次,真的是會很慘。所以很多人不敢開始。

2、日本的創業機會不多如前面所說,日本社會是個相對封閉的商業環境,很多創業者想憑藉一個idea或者一張BP,就想拿到融資的,幾乎不大可能。大部分的創業項目都是來自於原來的人脈資源,而且,日本商業社會的分層非常嚴重,大企業的役員就已經很有地位了,一般都看不起小公司的社長。而創業公司想跟大企業合作,要接受非常嚴格的商業調查評估,幾乎很少有通過的。大企業抱團,小企業沒有出頭之日,怎麼創業?

3、開公司做老闆並沒有什麼好的。因為日本的稅負很重。我們一個日本客戶,30個人的規模,每年銷售額數億日元,利潤相對還好,但是企業所得稅超高,老闆拿到手的幾乎很少。又不敢做假賬避稅(這就是更嚴重的犯罪行為了,會終身被記錄),員工的福利又不能少,交通補貼和年終獎都得給,你說折騰個啥,創業做老闆有什麼好的?

4、終身僱傭制既是一個維護團隊穩定的法寶,也會成為小白兔的溫床。作為一個創業公司,前期肯定招不到特別優秀的人,但是招了一個普通的小白兔(指能力一般,性格還好的員工)之後,業務推進作用不大,就會成為頭疼的問題。已經有好幾個朋友跟我商討,有幾個日本人,不大好開除,有沒有什麼新業務扔過去合作一下,內部挖潛。這就是一個尷尬的事情。創業公司要的是執行力和創造力,而小白兔們拉後腿,項目還怎麼做的起來?

中國人去日本創業能行嗎?

這幾年,跨境電商紅紅火火,在日華人有近70萬,其中至少近10萬人開始做起了跨境電商的生意。我們也接觸過不少華人創立的公司,大部分公司裡的員工比例50%以上還是華人。跟他們的老闆聊,也基本是這麼個狀況,同質化競爭激烈,人脈資源不夠深,相互被坑的很多,但比在大手會社上班要好很多,買車買房都還是很簡單,痛並快樂著。

這也是中日創業思維的不同。中國人都想做老闆,因為中國式思維裡,希望自己掌握命運的脈搏,希望能夠享受人上人的生活。而日本思維裡,把一件事情做好,比賺錢更重要。人生還有更多值得追求的東西。


為什麼中國萬眾創業,日本人卻推崇佛系打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