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耕平要生活,要照顧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感情。十多年後,兒子長大成人,獨自生活,他怎麼辦?他難道要一個人孤單老去嗎?

書中與耕平相關的有四個女子,去世的妻子、酒吧招待椿、書店的香織小姐、教師奈緒。妻子已經離開,椿和耕平忽近忽遠,香織雖然和耕平互相愛慕,但是已經有了未婚夫,奈緒雖然是相親對象,但是奈緒接受相親不過是應付親友。

在耕平從事寫作之前,“他曾認為只有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才配當作家,看來並非如此。小說家就是一群普通人。”

這就像是我們羨慕的很多職業一樣,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豔麗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點滴汗水。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

那些看不到的,說不出的,流淌於細碎的生活中的才是現實。作家、主持人、演員……不管職業聽起來多麼靚麗光鮮,回到家,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耕平要生活,要照顧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感情。十多年後,兒子長大成人,獨自生活,他怎麼辦?他難道要一個人孤單老去嗎?

書中與耕平相關的有四個女子,去世的妻子、酒吧招待椿、書店的香織小姐、教師奈緒。妻子已經離開,椿和耕平忽近忽遠,香織雖然和耕平互相愛慕,但是已經有了未婚夫,奈緒雖然是相親對象,但是奈緒接受相親不過是應付親友。

在耕平從事寫作之前,“他曾認為只有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才配當作家,看來並非如此。小說家就是一群普通人。”

這就像是我們羨慕的很多職業一樣,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豔麗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點滴汗水。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

那些看不到的,說不出的,流淌於細碎的生活中的才是現實。作家、主持人、演員……不管職業聽起來多麼靚麗光鮮,回到家,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2.

作品就是自己孩子,無法淡定接受別人評價

對於作家而言,寫出來的文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作家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注以全心,以至於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耕平極少修改原稿,他覺得修改只在構思階段才有意義,一旦成為作品,變得有血有肉了,便無法再修改半字。”

每本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無論刪減還是更改,都像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手術似的。那是不情願的一種疼痛和不捨。哪怕在別人看來多餘甚至醜陋的部分,在作者看來,也是美的。

作家是清高的,是孤傲的,即使他們不願意承認,但是當面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時,心裡多少也會有些彆扭。耕平的《空椅子》得到一個做籤售會的機會,對於耕平來說,這是第一次。他接受了邀請,也認真完成。但是當他在會場中時,腦海中卻浮現出一絲奇怪的想法:什麼時候自己幹上了推銷員的活兒?

寫作的人就是容易陷入到這種矛盾中,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一方面又不屑於主動宣傳。好像他們只負責寫作就可以,其他的事情,當交給別人去做。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耕平要生活,要照顧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感情。十多年後,兒子長大成人,獨自生活,他怎麼辦?他難道要一個人孤單老去嗎?

書中與耕平相關的有四個女子,去世的妻子、酒吧招待椿、書店的香織小姐、教師奈緒。妻子已經離開,椿和耕平忽近忽遠,香織雖然和耕平互相愛慕,但是已經有了未婚夫,奈緒雖然是相親對象,但是奈緒接受相親不過是應付親友。

在耕平從事寫作之前,“他曾認為只有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才配當作家,看來並非如此。小說家就是一群普通人。”

這就像是我們羨慕的很多職業一樣,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豔麗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點滴汗水。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

那些看不到的,說不出的,流淌於細碎的生活中的才是現實。作家、主持人、演員……不管職業聽起來多麼靚麗光鮮,回到家,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2.

作品就是自己孩子,無法淡定接受別人評價

對於作家而言,寫出來的文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作家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注以全心,以至於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耕平極少修改原稿,他覺得修改只在構思階段才有意義,一旦成為作品,變得有血有肉了,便無法再修改半字。”

每本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無論刪減還是更改,都像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手術似的。那是不情願的一種疼痛和不捨。哪怕在別人看來多餘甚至醜陋的部分,在作者看來,也是美的。

作家是清高的,是孤傲的,即使他們不願意承認,但是當面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時,心裡多少也會有些彆扭。耕平的《空椅子》得到一個做籤售會的機會,對於耕平來說,這是第一次。他接受了邀請,也認真完成。但是當他在會場中時,腦海中卻浮現出一絲奇怪的想法:什麼時候自己幹上了推銷員的活兒?

寫作的人就是容易陷入到這種矛盾中,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一方面又不屑於主動宣傳。好像他們只負責寫作就可以,其他的事情,當交給別人去做。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如今,互聯網普及,自媒體盛行,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寫點什麼,動輒閱讀十萬加,粉絲百萬。稍有成績就開始接廣告,做營銷,開寫作課,其中一些人的營銷能力遠遠大於寫作能力。雖然寫作是件自私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靠寫作生活,還是要面向大眾。這雖是耕平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得不配合。

聽到讀者對《空椅子》的誇獎,耕平寧願聽到別人詆譭,那樣他心裡還能舒服一點。聽到別人對他的書成功與否的的判定,他覺得他這些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當《空椅子》入圍直本獎提名後,看到眾多誇讚自己的書評時,一方面耕平對這些作家朋友表示感激,一方面又希望有一天,不需要他們的稱讚,他的作品也能被讀者認可。《空椅子》再印兩千本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這篇被眾人吹捧的作品並沒有最終拿下大獎。

十年,耕平早已習慣被人高估之後又落地。無論別人如何評說,都無法影響作品中的任何一個字。已經出版的書,就算是獲獎,對這本書來說,也是沒有內容增減的。

耕平和兒子的日子還要繼續,他在連載的小說還在繼續更新,他的日子還在向前。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耕平要生活,要照顧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感情。十多年後,兒子長大成人,獨自生活,他怎麼辦?他難道要一個人孤單老去嗎?

書中與耕平相關的有四個女子,去世的妻子、酒吧招待椿、書店的香織小姐、教師奈緒。妻子已經離開,椿和耕平忽近忽遠,香織雖然和耕平互相愛慕,但是已經有了未婚夫,奈緒雖然是相親對象,但是奈緒接受相親不過是應付親友。

在耕平從事寫作之前,“他曾認為只有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才配當作家,看來並非如此。小說家就是一群普通人。”

這就像是我們羨慕的很多職業一樣,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豔麗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點滴汗水。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

那些看不到的,說不出的,流淌於細碎的生活中的才是現實。作家、主持人、演員……不管職業聽起來多麼靚麗光鮮,回到家,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2.

作品就是自己孩子,無法淡定接受別人評價

對於作家而言,寫出來的文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作家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注以全心,以至於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耕平極少修改原稿,他覺得修改只在構思階段才有意義,一旦成為作品,變得有血有肉了,便無法再修改半字。”

每本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無論刪減還是更改,都像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手術似的。那是不情願的一種疼痛和不捨。哪怕在別人看來多餘甚至醜陋的部分,在作者看來,也是美的。

作家是清高的,是孤傲的,即使他們不願意承認,但是當面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時,心裡多少也會有些彆扭。耕平的《空椅子》得到一個做籤售會的機會,對於耕平來說,這是第一次。他接受了邀請,也認真完成。但是當他在會場中時,腦海中卻浮現出一絲奇怪的想法:什麼時候自己幹上了推銷員的活兒?

寫作的人就是容易陷入到這種矛盾中,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一方面又不屑於主動宣傳。好像他們只負責寫作就可以,其他的事情,當交給別人去做。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如今,互聯網普及,自媒體盛行,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寫點什麼,動輒閱讀十萬加,粉絲百萬。稍有成績就開始接廣告,做營銷,開寫作課,其中一些人的營銷能力遠遠大於寫作能力。雖然寫作是件自私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靠寫作生活,還是要面向大眾。這雖是耕平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得不配合。

聽到讀者對《空椅子》的誇獎,耕平寧願聽到別人詆譭,那樣他心裡還能舒服一點。聽到別人對他的書成功與否的的判定,他覺得他這些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當《空椅子》入圍直本獎提名後,看到眾多誇讚自己的書評時,一方面耕平對這些作家朋友表示感激,一方面又希望有一天,不需要他們的稱讚,他的作品也能被讀者認可。《空椅子》再印兩千本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這篇被眾人吹捧的作品並沒有最終拿下大獎。

十年,耕平早已習慣被人高估之後又落地。無論別人如何評說,都無法影響作品中的任何一個字。已經出版的書,就算是獲獎,對這本書來說,也是沒有內容增減的。

耕平和兒子的日子還要繼續,他在連載的小說還在繼續更新,他的日子還在向前。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3.

十年堅持不停步,守得雲開見月明

十年耕耘,籍籍無名,做飯洗衣,艱苦持家,這和人們印象中的泡一杯茶或者衝一杯咖啡,悠哉讀書寫作的作家印象不同。即使這樣,耕平一直堅持著。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夢想,他從未停過。

“這十年,他不是沒有過夢想,只是當他一次又一次地被關在夢想的門外,所謂夢想本身都已經疲憊不堪了。”

十年,即便夢想本身覺得枯燥,但是堅守夢想的人卻沒有放棄。

寫作並沒有那麼簡單,有人覺得作家讀書多、經歷多就能多出作品。

“哪有那麼簡單呢。學一些新東西只算是知識的儲備,單靠這些還是寫不出書來的。一個素菜,如果不通過你的心、你的頭腦、你的身體全身心地去感受,就寫不到小說裡。”

當又一年過去,《父與子》入圍直本獎的時候,耕平從容了很多。比第一次入圍時,少了些新鮮感和激動緊張,多了一些淡然。當確信得獎之後,耕平感受到了無數細小的喜悅。

他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作品有多少進步,“或許是十年來殫精竭慮地寫著寫著,筆力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吧。”因為進步就在每一個章節中,在每一個故事裡,所以,耕平感受不到自己的變化,但是十年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沒有坐冷板凳的日日夜夜,就不會有一頁頁的作品呈現。

"

《孤獨小說家》是日本作家石田衣良的作品,這本書腰封上的宣傳語是“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關於夢想和成功的書。本以為書中會大講特講如何堅持與功成,其實讀幾頁就會發現,它是一本溫和的,還帶著淡淡憂傷的書。

書中的主人公耕平是一位作家,十年前獲得新人獎踏上寫作之路,十年來出版十四本書,但是都沒有加印。妻子在一場不可思議的車禍中去世,他和兒子小馳相依為命。一邊熬夜寫作,一邊照顧兒子的生活起居。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1.

作家就是普通人,生活繁雜一樣不少

很多人都以為作家內心清靜,才思如泉湧,其實,作家都是普通人,為生計奔波。作家筆下流淌出的,對於別人來說是作品,對於自身而言,很可能就是下個月要還的房貸,是孩子的學費,是柴米油鹽的開支。

耕平一年勉強自己寫出兩部作品,年收入其實和普通上班族沒有兩樣,而且還沒有福利,沒有企業年金。他不能不寫,如果不寫,他和兒子就活不下去。

好在,對於他來說,寫小說本身是件開心的事。人們總是說,把興趣愛好當初成自己的事業會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殊不知,當興趣變成工作,隨之而來的壓力會奪走很多快樂。

合作的出版社減少,書的印數減少,這意味著耕平拿到的稿費會降低,生活又會拮据一些。他也曾經想過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十年了自己只練就了寫作的手藝,除此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懂事的兒子看出了爸爸的苦悶,安排了出遊,在看到油菜花旁不顯眼的蒲公英時,耕平感嘆:

“這朵蒲公英不就是自己麼?即使無人欣賞,也可以驕傲綻放。如果說,所有的花都有自己的美麗,那作家不也一樣嗎?”

耕平終於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文稿的修改中。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耕平要生活,要照顧兒子,還要考慮自己的感情。十多年後,兒子長大成人,獨自生活,他怎麼辦?他難道要一個人孤單老去嗎?

書中與耕平相關的有四個女子,去世的妻子、酒吧招待椿、書店的香織小姐、教師奈緒。妻子已經離開,椿和耕平忽近忽遠,香織雖然和耕平互相愛慕,但是已經有了未婚夫,奈緒雖然是相親對象,但是奈緒接受相親不過是應付親友。

在耕平從事寫作之前,“他曾認為只有德才兼備、人格高尚的人才配當作家,看來並非如此。小說家就是一群普通人。”

這就像是我們羨慕的很多職業一樣,表面上看起來的光鮮豔麗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點滴汗水。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說或電影刪節的生活細節。”

那些看不到的,說不出的,流淌於細碎的生活中的才是現實。作家、主持人、演員……不管職業聽起來多麼靚麗光鮮,回到家,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2.

作品就是自己孩子,無法淡定接受別人評價

對於作家而言,寫出來的文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

“作家往往對自己的作品注以全心,以至於無法恰如其分地評價。耕平極少修改原稿,他覺得修改只在構思階段才有意義,一旦成為作品,變得有血有肉了,便無法再修改半字。”

每本書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無論刪減還是更改,都像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做一次手術似的。那是不情願的一種疼痛和不捨。哪怕在別人看來多餘甚至醜陋的部分,在作者看來,也是美的。

作家是清高的,是孤傲的,即使他們不願意承認,但是當面對別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時,心裡多少也會有些彆扭。耕平的《空椅子》得到一個做籤售會的機會,對於耕平來說,這是第一次。他接受了邀請,也認真完成。但是當他在會場中時,腦海中卻浮現出一絲奇怪的想法:什麼時候自己幹上了推銷員的活兒?

寫作的人就是容易陷入到這種矛盾中,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一方面又不屑於主動宣傳。好像他們只負責寫作就可以,其他的事情,當交給別人去做。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如今,互聯網普及,自媒體盛行,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寫點什麼,動輒閱讀十萬加,粉絲百萬。稍有成績就開始接廣告,做營銷,開寫作課,其中一些人的營銷能力遠遠大於寫作能力。雖然寫作是件自私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靠寫作生活,還是要面向大眾。這雖是耕平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得不配合。

聽到讀者對《空椅子》的誇獎,耕平寧願聽到別人詆譭,那樣他心裡還能舒服一點。聽到別人對他的書成功與否的的判定,他覺得他這些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

當《空椅子》入圍直本獎提名後,看到眾多誇讚自己的書評時,一方面耕平對這些作家朋友表示感激,一方面又希望有一天,不需要他們的稱讚,他的作品也能被讀者認可。《空椅子》再印兩千本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這篇被眾人吹捧的作品並沒有最終拿下大獎。

十年,耕平早已習慣被人高估之後又落地。無論別人如何評說,都無法影響作品中的任何一個字。已經出版的書,就算是獲獎,對這本書來說,也是沒有內容增減的。

耕平和兒子的日子還要繼續,他在連載的小說還在繼續更新,他的日子還在向前。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3.

十年堅持不停步,守得雲開見月明

十年耕耘,籍籍無名,做飯洗衣,艱苦持家,這和人們印象中的泡一杯茶或者衝一杯咖啡,悠哉讀書寫作的作家印象不同。即使這樣,耕平一直堅持著。不管是為了生活,還是為了夢想,他從未停過。

“這十年,他不是沒有過夢想,只是當他一次又一次地被關在夢想的門外,所謂夢想本身都已經疲憊不堪了。”

十年,即便夢想本身覺得枯燥,但是堅守夢想的人卻沒有放棄。

寫作並沒有那麼簡單,有人覺得作家讀書多、經歷多就能多出作品。

“哪有那麼簡單呢。學一些新東西只算是知識的儲備,單靠這些還是寫不出書來的。一個素菜,如果不通過你的心、你的頭腦、你的身體全身心地去感受,就寫不到小說裡。”

當又一年過去,《父與子》入圍直本獎的時候,耕平從容了很多。比第一次入圍時,少了些新鮮感和激動緊張,多了一些淡然。當確信得獎之後,耕平感受到了無數細小的喜悅。

他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作品有多少進步,“或許是十年來殫精竭慮地寫著寫著,筆力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吧。”因為進步就在每一個章節中,在每一個故事裡,所以,耕平感受不到自己的變化,但是十年的堅持,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沒有坐冷板凳的日日夜夜,就不會有一頁頁的作品呈現。

《孤獨小說家》揭祕作家日常|哪怕無人欣賞,也要驕傲綻放

就連新年來臨時耕平也要寫上兩頁散文,不寫似乎就沒過年。正如唐代賈島的詩句“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當一項工作成為習慣堅持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有人說,這位孤獨的小說家並不孤獨,因為有女性想和他戀愛,有聰明懂事的兒子,有作家朋友們的友情,最後,還獲得了全國大獎。其實,作家的孤獨並不在於這些看得見的人和事,那些挑燈夜戰的夜晚,為了某個字句抓耳撓腮的時刻,無聲無息一次次否定的構思,才是真正的孤獨,沒有任何人能替代作家思考,不論有多少力量支持他,從無到有的苦苦冥思,還是需要孤身一人來完成的。

任何能成名成事的人都一樣,都是普通人,只不過他們把時間和心思毫無旁騖地放在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上。在孤單前行中,不要在意別人,把自己當作書中油菜花前的蒲公英,兀自綻放著,總有人欣賞到這不一樣的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