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時,楚國在漢國的東面,為何叫西楚呢?

在地理方位上,劉邦所建立的漢國在西面,佔據了戰國時秦國的舊地,而項羽的西楚在東方,佔據了戰國時楚國和魏國的一部分地盤,按理說,應該是西漢、東楚,但是,這事兒不是這麼說的。

因為“西楚”這個國號,實際上是項羽自稱的。

楚漢之爭時,楚國在漢國的東面,為何叫西楚呢?

見《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後天下約。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正月,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樑、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

也就是說,項羽的“西楚霸王”是“自立”,而劉邦的“漢王”,則是項羽“立”的,而不是項羽封的,更不是楚懷王封的。

之前我們說過,西楚霸王的“霸”,其實通“伯”,原字為“伯王”,也就是諸王之長,而非諸王之主。

而西楚,則是一個他自己根據封地的地理位置所確定的自稱。見《史記·貨殖列傳》:

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俗大類西楚。

楚漢之爭時,楚國在漢國的東面,為何叫西楚呢?

彭城,是項羽的國都,以彭城為界限,以東是東楚,以西是西楚,而西楚的疆域九郡則包括:

會稽、泗水、薛郡、東海、東陽、陳郡、東郡、碭郡、琅邪。

會稽郡地在今天的浙江省,是項氏起家的老根據地,也就是所謂的江東地,而泗水、碭郡、陳郡其實是相鄰的,屬於淮北地,薛郡之所在魯縣,也就是曲阜,屬於齊楚交界,東陽郡治所在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和東海、琅琊一樣,都屬於東楚的地盤,東郡的治所在濮陽,是原來魏國的地盤。

這九個郡,正好跨越了長江、淮河、黃河三個流域,以鴻溝、睢水、泗水貫穿溝通,形成一個水運編織起來的交通網。

這個地區中,東郡、薛郡、陳郡、碭郡、泗水,在當時都是人口非常繁盛,商業異常發達的地區,而會稽、東陽、東海、會稽的開發一般,卻都屬於交通樞紐,水運便利的地區,可以說,項羽的西楚建國,絕不糊塗,且囊括了《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說的西楚和東楚,以及會稽這個南楚的飛地。

而這個地盤和國號的設計,恰恰是在楚懷王不在場的情況下完成的,而楚懷王在項梁死後,曾經對楚政權內部進行了洗牌,呂臣、陳嬰等外系將領其實也形成了一定的勢力。

其舊都原在盱眙、後遷彭城,而陳嬰起家的地方就在東陽、東海一代,也就意味著,項氏家族之前並未能夠插手東楚區域。

楚漢之爭時,楚國在漢國的東面,為何叫西楚呢?

所以,我們看《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

翻譯過來,就是項羽迴歸彭城建國,派人遷徙義帝楚懷王到郴州,並驅趕著義帝行動,結果發生了變故,就是“其群臣稍稍背叛之”。

而東楚也是楚懷王部下最強大的地方勢力陳嬰的命運很有趣,見《史記·漢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堂邑。以自定東陽,為將,屬項梁,為楚柱國。四歲,項羽死,屬漢,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為王壯息,侯,千八百戶。復相楚元王十一年。(高祖)六年十二月甲申,安侯陳嬰元年。

也就是說,堂邑侯陳嬰,在項羽死後才投降漢朝,之前一直是楚政權的柱國,也就是被項羽掛起來了,之所以,西楚霸王以“西楚”為稱,很大程度上也是考慮楚懷王和陳嬰這種地方勢力的反應,讓他以為可以退居東陽的盱眙東楚,沒想到,由於陳嬰的反水,楚懷王徹底失去了力量,讓項羽直接把他趕到了湖南郴州。

當然,這些也只是推測,略備一說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