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東深工程的主力水庫。圖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經濟發展代價,

廣東依然堅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為“同胞”這兩個字。

至2017年底,

累計對港供水240億立方米,

相當於搬運了1個半洞庭湖的水,

佔香港總用水的3/4。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東深工程的主力水庫。圖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經濟發展代價,

廣東依然堅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為“同胞”這兩個字。

至2017年底,

累計對港供水240億立方米,

相當於搬運了1個半洞庭湖的水,

佔香港總用水的3/4。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東深工程的主力水庫。圖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經濟發展代價,

廣東依然堅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為“同胞”這兩個字。

至2017年底,

累計對港供水240億立方米,

相當於搬運了1個半洞庭湖的水,

佔香港總用水的3/4。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1997年,香港變了,

由一個殖民地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

它不再是借來的時間和空間,

而是700多萬香港市民的家園,

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紀,內地也變了。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早已成為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

珠三角超越日本東京,

成為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群。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東深工程的主力水庫。圖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經濟發展代價,

廣東依然堅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為“同胞”這兩個字。

至2017年底,

累計對港供水240億立方米,

相當於搬運了1個半洞庭湖的水,

佔香港總用水的3/4。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1997年,香港變了,

由一個殖民地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

它不再是借來的時間和空間,

而是700多萬香港市民的家園,

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紀,內地也變了。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早已成為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

珠三角超越日本東京,

成為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群。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深圳。圖 / 視覺中國

為缺水煩惱的,不單是香港,

還有正在飛奔的珠三角。

東江流域是珠三角四千萬人的重要水源,

覆蓋廣州、深圳、河源、惠州、東莞等市。

儘管這些區域經濟發達,

但人均水資源卻常年緊缺,

僅僅是全國人均的1/3。

為了協調實際的用水需求,

從2008年開始,

廣東省內的東江水進行了重新分配,

惠州每年獲得25億立方米、

東莞21億、深圳17億和廣州14億。

改革開放後,

香港老闆陸續將工廠搬到珠三角。

本地工業減少,工業用水也大幅減少,

流進香港的東江水一度超過計劃需求。

看著珠三角城市對東江水的渴求,

香港自覺做一個通情達理的好兄弟,

每年需求從11億立方米,

減少到8.2億立方米。

除了水資源,香港與內地也會互幫互助。

2008年,廣東遭受冰災,電力供應不足,

香港超越原定的合作協議,

緊急向廣東送電,

緩解了廣東的用電需求。

2015年,深圳發生山體滑坡,

損壞了輸氣管道,

影響了香港青山電廠供氣發電,

當時,廣東“不做任何盈利,

不講任何價錢”向香港供電。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今天,香港人喝的每10杯水裡,

七八杯來自內地的供應。

每一次提到供港話題,

都容易引起口水仗。

有內地朋友說,

香港一直是靠內地“供”著。

有香港朋友說,

這都是香港人真金白銀買的。

淡水,就像一座城市的血液。

作為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每一滴淡水的背後,

都有一連串複雜的政治。

供港,從不是一筆生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天生缺淡水。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

沒有大江大河,沒有豐沛地下水。

降雨充沛,集中春夏,

一轉眼,流到海里。

1962年秋至1963年夏,

香港遭遇百年大旱。

飛機撒乾冰造雨,沒用。

信眾開祈雨法會,沒效。

想著挖地鑿井,

出來的不是水,是泥漿。

香港水庫的所有存水,

只夠350萬人飲用43天。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港英當局嚴厲“制水”(粵語:限時供水),

每天供水4小時。

白天,香港人不是在取水的路上,

就是排在取水的隊伍裡。

當時一份叉燒飯5分錢,

一桶水卻要5塊錢。

為了保證能喝水、洗澡、洗衣,

一家人經常輪流停工停學。

在用水量大的建築業,

有些地盤不得不用海水來混凝沙石,

這就是60年代獨有的“鹹水樓”,

危害樓房質量安全,影響至今。

制水是一代香港人的噩夢,

沒有水,近乎絕望。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當時香港人夏天洗澡,甚至一盆水全家輪著用。

圖 /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水荒不是一朝一夕。

早在1920年代,

英國就想過從中國大陸引水。

這塊彈丸之地,夾在中英之間,

也夾在冷戰兩大陣營之間。

一想到背後的政治角力,

英國人想想也就罷了。

1960年代的大旱,

逼著英國人把民生放在政治之上,

找北邊的廣東省商量供水的事情。

香港商會和港九公會等各界紛紛寫信,

請求北京伸出援手,給香港同胞供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供水,還是不供?

這是個政治問題。

當時中蘇關係也在惡化,

中國處在內外交困的時間,

但都不願意放棄香港同胞。

1963年底,時任總理周恩來親自批示:

“各地凡有可能,

對港澳供應都要負擔一些。”

中國承擔全部工程的設計、修建

和全部工程費用,約合人民幣3584萬元。

跨越意識形態的阻隔,

東深工程正式拍板。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工程示意圖。圖/香港水務署

這個供水工程的重點,

是在東莞橋頭鎮的東江邊取水,

通過人工河道和抽水站,

讓河水抬高46米,

再改向倒流到深圳水庫,

最後輸送到香港。

整個工程相當於建一座大滑梯,

高差四五十米,跨度83公里,規模浩大。

英國水利專家曾到沿線勘探,

撂下過狠話:工程完工至少要三年。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的工地。

然而,香港的旱情,

等不了3年,甚至1年都太久。

物資極度短缺的年代,

中央要求鐵道部優先運“東深”的物資。

廣東省調派2萬多名民工,

每天24小時不間斷施工。

經歷了6次颱風、暴雨和洪水,

最終僅用了11個月,

就搭建起這條供港“生命線”。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跨江輸送東江水。

1965年3月1開始,

東深工程正式啟用,

內地向香港供應的淡水,

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2/3,

大大緩解了水荒。

在東江水供港的同一天,

紀錄片《東江之水越山來》在港上映,

播放結束,觀眾會站立鼓掌。

這部民心所向的紀錄片,

成為60年代香港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六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迅速起飛,

香港人口突破了400萬。

這也意味著城市需要更多的淡水。

1965年-1978年,

港英當局要求內地增加供水。

為了滿足香港需求,

東深工程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擴建,

工程的錢都是中央政府出,

沒跟香港要錢。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供水封閉管道和曾經的供水通道石馬河並行。圖 / 王俊偉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內地最初只向香港象徵性收取水費,

每立方米0.1元,持續13年沒漲價。

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後,

水費微調至0.23元,

這才改善水費過低的現象。

上世紀70年代,

東江水僅佔全港用水不到3成。

港英當局擔心內地以“水”欺港,

於是拼了命努力搞基建。

當時修了兩座大型水庫和一座海水淡化廠,

都是當時世界頂級的。

規劃理想是一邊留住雨水,一邊轉化海水,

好實現真正的喝水自由。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萬宜水庫,是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

不過,這些大工程都有一個大bug,

那就是“貴”。

修一座水庫的花銷,

佔到港英當局近1/3的財年預算。

當時海水淡化技術並不成熟,

燒石油煉海水,約等於燒錢。

水,作為經濟民生的基礎保障,

不能單純用錢來衡量。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小欖樂安排海水淡化廠在1975年啟用,規模曾是全球最大的。運營7年後,海水淡化廠關閉,現在廠房用來做跳蚤市場和影視基地。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香港迴歸的事情敲定後,

港英當局放棄燒錢換來的倔強,

關停了燒錢的海水淡化廠,

大大增加內地供水量。

如今,香港居民喝到的水,

至少有七成來自東江。

這些水,不是內地白送香港的。

香港每年向內地交一次水費,

水價會隨著物價成本而調整。

今年,東江供過去的水,

總價為48.7億港元,

平均每立方米5.5港元,

明年將漲價約7%,

達到平均每立方米5.8港元。

香港一直有人拿東江水,

和新加坡引入的大馬水相比較,

認為供港水“太貴了”。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加坡魚尾獅。圖 / 視覺中國

新加坡獨立前夕,

和馬來西亞簽署了供水協議,

長達99年。

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

每立方米約0.25元人民幣。

這價格看似非常便宜,

但卻有很多隱藏收費。

兩國之間的輸水管、抽水系統、

氯水設備、人力資源等,

都由新加坡埋單。

過去幾十年,

馬來西亞都揚言要漲水費,

近兩年還嚷著漲100倍。

哪個夏天雨下得少,

或者馬來西亞換領導人,

新加坡人就要擔心斷水。

相比之下,

東江供水實在love & peace。

供港設施和場地都由內地掏錢,

香港人只要為買水掏錢,

也不用擔心一覺醒來突然沒水喝。

儘管水來自內地,

但內地並沒想抓著香港的水龍頭,

用資源來要挾操控。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東深工程初建的年份裡,

受旱災所困的除了港島和九龍,

還有整個南粵大地。

寶安(深圳前身)全縣無雨,

造成水田龜裂,河流乾涸,減產73萬擔。

同樣鬧水荒,水先供給香港。

1991年,廣東秋冬春連旱,

東江水位降到建國以來的最低點,

難以同時供水給東莞、深圳和香港。

這一次,水也是先供給香港。

深圳人看著自家水庫裡存著水,

自己卻用不上,那心情請自行體會。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4年8月,廣東北部山區3市遭受自1963年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圖 / 新華社

這些年,為了保證供港水的質量,

沿線地區放棄許多經濟發展的機會。

在東江源頭的江西省尋烏縣,

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封山禁令,

種柑橘的果農都要改種闊葉林。

往南走,到粵北河源。

政府當年忍痛關閉新豐江水泥廠,

直接導致400多名職工下崗。

新豐江水庫區,

前後拒絕500多個耗水大的項目,

累計投資超過600億。

站在山上眺望,整個萬綠湖滿眼青翠。

然而,庫區邊上的人家卻不能靠山吃山,

在庫區裡種地和養鴨都是被絕對禁止的。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新豐江水庫,又名萬綠湖,是東深工程的主力水庫。圖 / 中新社

哪怕被港英政府暗暗捅刀,

哪怕付出沉重的經濟發展代價,

廣東依然堅持向香港供水,

就因為“同胞”這兩個字。

至2017年底,

累計對港供水240億立方米,

相當於搬運了1個半洞庭湖的水,

佔香港總用水的3/4。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1997年,香港變了,

由一個殖民地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

它不再是借來的時間和空間,

而是700多萬香港市民的家園,

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1世紀,內地也變了。

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

早已成為人口過千萬的超大城市。

珠三角超越日本東京,

成為世界人口和麵積最大的城市群。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深圳。圖 / 視覺中國

為缺水煩惱的,不單是香港,

還有正在飛奔的珠三角。

東江流域是珠三角四千萬人的重要水源,

覆蓋廣州、深圳、河源、惠州、東莞等市。

儘管這些區域經濟發達,

但人均水資源卻常年緊缺,

僅僅是全國人均的1/3。

為了協調實際的用水需求,

從2008年開始,

廣東省內的東江水進行了重新分配,

惠州每年獲得25億立方米、

東莞21億、深圳17億和廣州14億。

改革開放後,

香港老闆陸續將工廠搬到珠三角。

本地工業減少,工業用水也大幅減少,

流進香港的東江水一度超過計劃需求。

看著珠三角城市對東江水的渴求,

香港自覺做一個通情達理的好兄弟,

每年需求從11億立方米,

減少到8.2億立方米。

除了水資源,香港與內地也會互幫互助。

2008年,廣東遭受冰災,電力供應不足,

香港超越原定的合作協議,

緊急向廣東送電,

緩解了廣東的用電需求。

2015年,深圳發生山體滑坡,

損壞了輸氣管道,

影響了香港青山電廠供氣發電,

當時,廣東“不做任何盈利,

不講任何價錢”向香港供電。

粵港 | 缺水的廣東,為什麼把最好的水給了香港?

2008年的冰災,幾乎癱瘓了大半個南中國。

這些年,對於東江供水,

內地和香港不是單純的金錢關係。

跨地域供水,

跟人們在店裡買瓶裝水不一樣,

裡面牽涉的關係千絲萬縷。

如果把東江水,

純粹看作內地給香港的恩惠,

那麼香港恐怕白交了半個多世紀的水費。

如果說東江水是香港自己埋單,

那麼沿線城市的默默付出都被嚴重忽略。

一家人,其實很難算清一分一毫,

兄弟之間實質的幫助,

比爭吵誰是誰的恩主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圖片來源:

1. 《一江清水 兩地情——紀念東江濟水香港50週年》,作者 徐陽,《綠色中國》

2. 《夏天洗澡一盆水輪著用,香港的“水荒”是如何被改變的?》,看歷史

3. 《實錘大馬要漲水價,新加坡水費又雙叒叕會漲》 ,新加坡獅城椰子

4. 《香港供水的迷思:大陸恩惠?還是港人自己埋單?》,作者 張燁,政見

5. 《香江廿年:內地對港供電供水數十載:量質保障》,作者 盧夢君,澎湃新聞

6. 《噴內地供港的“港獨”,東深供水歷史瞭解一下?》作者 王若愚,觀察者網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編輯 / WYZ

實習生 / Aki

· END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