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
"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說到中國最著名的古都一直就有很多種說法,四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甚至十大古都,不過出鏡率最高的還是西安、洛陽、北京三大古都,如果講到地理優勢,在中國能稱得上山河表裡地形的只有山、陝二省,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南亙秦嶺,北面高原,東有黃河天險,憑藉太行和秦嶺兩山脈,拉開渭黃穀道為狹長防禦縱深,少有腹背夾擊的威脅,西安的核心地理優勢是關中四塞,潼關直入中原,武關可下江漢,蕭關屏衛隴上,散關鎖鑰蜀道,基本上只要守住這四道關,西安就固若金湯,歷史上天下打亂只要閉關不納諸侯,就很容易在八百里秦川上稱王,保住自己的獨立王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著潼關天險,三萬陝西軍人在中條山對戰十萬日本軍隊,堅守三年,打退日軍十餘次大進攻,日本最終都沒能跨過潼關,可見它的先天防禦優勢有多強,而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這裡畢竟偏了點,對東南控制不力,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離海太遠了,尤其是唐代之後關中地區氣溫持續下降,導致我國西北降水減少,關中的植被和糧食產量持續下降,長安的函谷關和三門峽天險對漕運和賦稅基本是一個噩夢。

"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說到中國最著名的古都一直就有很多種說法,四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甚至十大古都,不過出鏡率最高的還是西安、洛陽、北京三大古都,如果講到地理優勢,在中國能稱得上山河表裡地形的只有山、陝二省,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南亙秦嶺,北面高原,東有黃河天險,憑藉太行和秦嶺兩山脈,拉開渭黃穀道為狹長防禦縱深,少有腹背夾擊的威脅,西安的核心地理優勢是關中四塞,潼關直入中原,武關可下江漢,蕭關屏衛隴上,散關鎖鑰蜀道,基本上只要守住這四道關,西安就固若金湯,歷史上天下打亂只要閉關不納諸侯,就很容易在八百里秦川上稱王,保住自己的獨立王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著潼關天險,三萬陝西軍人在中條山對戰十萬日本軍隊,堅守三年,打退日軍十餘次大進攻,日本最終都沒能跨過潼關,可見它的先天防禦優勢有多強,而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這裡畢竟偏了點,對東南控制不力,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離海太遠了,尤其是唐代之後關中地區氣溫持續下降,導致我國西北降水減少,關中的植被和糧食產量持續下降,長安的函谷關和三門峽天險對漕運和賦稅基本是一個噩夢。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賦稅糧草經過三門峽基本上1/3都會損毀殆盡,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面臨著缺糧的尷尬事實。歷朝歷代建都長安的王朝都要花大力氣來運營洛陽,把洛陽營建的甚至比長安還要好,周秦漢唐莫不如此,於是唐代過後再沒有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相比之下,從夏商開始到現在,洛陽一直就是天下的中心,對外出口也並不多,至少在南北倆方向幾乎不存在危險,防禦方在西邊扼守住門峽,在東邊的平原地帶利用中原的其他城市作為緩衝就足夠了,這裡向北越過黃河可以迅速的進入山西地區,向西可以直接進入關中,向南是南陽盆地和漢水流域,向西就是黃河整個中國交通線的匯合處,對中國核心區域的水運交通都很方便,所以不用擔心漕運和賦稅問題。

"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說到中國最著名的古都一直就有很多種說法,四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甚至十大古都,不過出鏡率最高的還是西安、洛陽、北京三大古都,如果講到地理優勢,在中國能稱得上山河表裡地形的只有山、陝二省,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南亙秦嶺,北面高原,東有黃河天險,憑藉太行和秦嶺兩山脈,拉開渭黃穀道為狹長防禦縱深,少有腹背夾擊的威脅,西安的核心地理優勢是關中四塞,潼關直入中原,武關可下江漢,蕭關屏衛隴上,散關鎖鑰蜀道,基本上只要守住這四道關,西安就固若金湯,歷史上天下打亂只要閉關不納諸侯,就很容易在八百里秦川上稱王,保住自己的獨立王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著潼關天險,三萬陝西軍人在中條山對戰十萬日本軍隊,堅守三年,打退日軍十餘次大進攻,日本最終都沒能跨過潼關,可見它的先天防禦優勢有多強,而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這裡畢竟偏了點,對東南控制不力,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離海太遠了,尤其是唐代之後關中地區氣溫持續下降,導致我國西北降水減少,關中的植被和糧食產量持續下降,長安的函谷關和三門峽天險對漕運和賦稅基本是一個噩夢。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賦稅糧草經過三門峽基本上1/3都會損毀殆盡,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面臨著缺糧的尷尬事實。歷朝歷代建都長安的王朝都要花大力氣來運營洛陽,把洛陽營建的甚至比長安還要好,周秦漢唐莫不如此,於是唐代過後再沒有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相比之下,從夏商開始到現在,洛陽一直就是天下的中心,對外出口也並不多,至少在南北倆方向幾乎不存在危險,防禦方在西邊扼守住門峽,在東邊的平原地帶利用中原的其他城市作為緩衝就足夠了,這裡向北越過黃河可以迅速的進入山西地區,向西可以直接進入關中,向南是南陽盆地和漢水流域,向西就是黃河整個中國交通線的匯合處,對中國核心區域的水運交通都很方便,所以不用擔心漕運和賦稅問題。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陸運距離也很短,可以迅速的輻射全國,當然防禦性就不如長安了,北京無疑是中國後三朝定都的最佳選擇,有燕山山脈屏蔽北方主要威脅,又可以傭兵鎮守華北平原。大運河方便的保障了南方糧草源源不斷供給,還有一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歷史上其他方向的少數民族,最多隻是地方割據政權,但凡征服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來自東北方向。古代遊牧民族真的完虐農耕民族嗎?其實國人都被騙了,後者壓著前者2000多年,相比蒙古高原的乾旱和惡劣環境,東北則是溼潤地帶,降水量可以達到400毫米,跟關內各省差不多,還有遼河、松花江這樣的大江大河水資源豐富,可以發展出來大規模的農業,也有放養豬群這樣的定居牧業經濟實力相當強大,尤其是遼國騎兵趁著中原分裂內戰時,控制現在的京津地區建立南京道,掌握了漢族工匠製造了更多兵器,既可以華北平原作戰,又可以依託燕山山脈進行防禦。

"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說到中國最著名的古都一直就有很多種說法,四大古都、七大古都、八大古都甚至十大古都,不過出鏡率最高的還是西安、洛陽、北京三大古都,如果講到地理優勢,在中國能稱得上山河表裡地形的只有山、陝二省,尤其是陝西關中地區,南亙秦嶺,北面高原,東有黃河天險,憑藉太行和秦嶺兩山脈,拉開渭黃穀道為狹長防禦縱深,少有腹背夾擊的威脅,西安的核心地理優勢是關中四塞,潼關直入中原,武關可下江漢,蕭關屏衛隴上,散關鎖鑰蜀道,基本上只要守住這四道關,西安就固若金湯,歷史上天下打亂只要閉關不納諸侯,就很容易在八百里秦川上稱王,保住自己的獨立王國,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著潼關天險,三萬陝西軍人在中條山對戰十萬日本軍隊,堅守三年,打退日軍十餘次大進攻,日本最終都沒能跨過潼關,可見它的先天防禦優勢有多強,而優勢同時也是劣勢,這裡畢竟偏了點,對東南控制不力,土地相對貧瘠,而且離海太遠了,尤其是唐代之後關中地區氣溫持續下降,導致我國西北降水減少,關中的植被和糧食產量持續下降,長安的函谷關和三門峽天險對漕運和賦稅基本是一個噩夢。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賦稅糧草經過三門峽基本上1/3都會損毀殆盡,很多時候都不得不面臨著缺糧的尷尬事實。歷朝歷代建都長安的王朝都要花大力氣來運營洛陽,把洛陽營建的甚至比長安還要好,周秦漢唐莫不如此,於是唐代過後再沒有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相比之下,從夏商開始到現在,洛陽一直就是天下的中心,對外出口也並不多,至少在南北倆方向幾乎不存在危險,防禦方在西邊扼守住門峽,在東邊的平原地帶利用中原的其他城市作為緩衝就足夠了,這裡向北越過黃河可以迅速的進入山西地區,向西可以直接進入關中,向南是南陽盆地和漢水流域,向西就是黃河整個中國交通線的匯合處,對中國核心區域的水運交通都很方便,所以不用擔心漕運和賦稅問題。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陸運距離也很短,可以迅速的輻射全國,當然防禦性就不如長安了,北京無疑是中國後三朝定都的最佳選擇,有燕山山脈屏蔽北方主要威脅,又可以傭兵鎮守華北平原。大運河方便的保障了南方糧草源源不斷供給,還有一點最為重要,那就是歷史上其他方向的少數民族,最多隻是地方割據政權,但凡征服中原王朝的少數民族政權都來自東北方向。古代遊牧民族真的完虐農耕民族嗎?其實國人都被騙了,後者壓著前者2000多年,相比蒙古高原的乾旱和惡劣環境,東北則是溼潤地帶,降水量可以達到400毫米,跟關內各省差不多,還有遼河、松花江這樣的大江大河水資源豐富,可以發展出來大規模的農業,也有放養豬群這樣的定居牧業經濟實力相當強大,尤其是遼國騎兵趁著中原分裂內戰時,控制現在的京津地區建立南京道,掌握了漢族工匠製造了更多兵器,既可以華北平原作戰,又可以依託燕山山脈進行防禦。

新中國成立為什麼定都北京,而不是西安和南京

北宋很那招架得住,所以當年朱棣將明都由南京遷往北京,是極具有戰略眼光的決定,否則可以想想大明重兵偏安於南京,北方只有少數防禦部隊,早晚要劃江而治,對於元、清來說定都北京也是可隨時退回關外,咱們現在就是一樣,定都北京除了普通流傳的故事,當時的國際國際戰略格局是主要因素,新中國剛成立時,美國是主要威脅,蘇聯是依靠,定都南京面對枚蔣登錄無險可守,北京有封閉式的渤海和北朝鮮屏障,背後可方便地從蘇聯獲得支援,華北也是連接東北,華東及中原經濟中心的樞紐,及時中蘇交惡。畢竟燕山是個難以逾越的屏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